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17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文武全才吴坤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8 14:4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古称彭蠡、彭泽。鄱阳湖畔永修县吴城镇是一个军事重镇,历来兵家必争,三国东吴都督周瑜,在这里操练水军,进军赤壁;朱元璋、陈友谅80万人大战鄱阳湖。这里人文荟萃,英雄辈出。晚清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的暴风骤雨中,这里又贡献出了一代名将吴坤修。<br/><br/>一、&nbsp; &nbsp;&nbsp; &nbsp; 战争奇才<br/><br/>吴坤修(吴竹庄、吴子厚)出生在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当时属于新建县)。成年后考上监生,捐纳了一个从九品的小官,来到湖南湘阴做地方官。在道光二十九(1949)年,湘阴发生大水灾,他奉命进行救济,非常勤勉认真。后来,协助剿灭李沅发发起的动乱,他开始崭露头角,被授予候补县丞、湘阴府经历。<br/>1852年7月,太平天国部队攻打长沙,吴坤修奉命守卫长沙。太平天国当时的军事统帅肖朝贵在7月29日攻城时,被长沙守军炮轰打死。吴坤修以守城的大功劳,被提拔为知县。<br/>1853年9月,在衡阳,他碰上了他人生知遇曾国藩(1811-1872年),他们的友谊是王鑫(王朴山)穿针引线的,起因却是王鑫不懂湖南话,必须要吴坤修翻译给曾国藩听。从此开始了他们20年的相知相从。<br/>王鑫也是一个将才,缺点就是比较爱吹牛,他向曾国藩拍胸脯,只要有3000人马,口粮钱银子2万两、火药、硫磺各一万,就可以搞定太平军。曾国藩极端高兴,认为王鑫就是自己要找的优秀人才,兴奋地给自己的老师吴文镕写信,高度赞誉王鑫。<br/>曾国藩备好了辎重,命令王鑫和吴坤修去湘乡去招募2000人。过了几天,吴坤修回衡阳求见曾国藩,多次谈到王鑫在地方大肆炫耀、骚扰百姓,曾国藩一再为王鑫遮掩。不久,王鑫兵败覆灭,曾国藩这才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吴坤修的话,进而喜欢上了这个远见卓识的悍将,从此对他终生信赖。同年11月,曾国藩创立了水师,委任吴坤修管理弹药军械。<br/>1854年,曾国藩率领水师,攻打九江城,反而被太平军所围困,无法逃脱。吴坤修单骑奔赴前线,引导船队,穿越湖口,跳出包围圈,来到江西永修吴城鄱阳湖和南昌水域。在这里曾国藩重整队伍,与太平军展开了拉锯战。次年,吴坤修率领舟师,防守瑞昌一带。他的父亲去世,不得不回家“丁忧守制”。不久,长江重镇武昌再次被太平军攻陷,吴坤修只得随从罗泽南驰援湖北,一连光复咸宁、蒲圻、崇阳、通城这些城市,率部进逼武昌。吴坤修被多次提拔,皇帝赐予他顶戴花翎。<br/>战场形势风云变幻,1856年的江西战场上,太平军再次进军,赣北赣西多被太平军占领,胡林翼命令吴坤修率领新近招募的部队“彪字营”4000人,会合湘军从湖北救援江西,给被围南昌、瑞昌的曾国藩部队以莫大的鼓舞。<br/>吴坤修接连拿下新昌、上高、安义、靖安等地,彪发凌厉,英勇无敌。当时江西的部队粮饷匮乏,吴坤修捐出所有家产,砸锅卖铁,全部拿来充军,并劝谏吴城的富人纷纷出钱出米救济部队,自筹四万两银子押送到南昌,在那里收集平江的散兵游勇,充实部队军力。<br/>1857年,他率军攻克奉新,再次被提升,被任命为广东南韶道台,他没有去广东,而是继续进攻瑞昌一带,不久攻克瑞昌。他率军进入抚州,攻打东乡县,但是由于轻敌,吴坤修遭遇到人生唯一的一次战败,部队溃退,被革除了职务。此后将近两年都没有参与重大的军事行动。<br/>1859年1月,李鸿章、曾国葆来到建昌(永修)吴城一带,参见曾国藩。在曾国藩推荐下,江西巡抚耆龄任命吴坤修督办抚州、建昌(今永修)、分宁三个地方的团练。吴坤修是个优秀的组织家,立马以此为基础新建团防营,驻军抚州、贵溪,奉命移往德兴,救援徽州。赴湖口与太平军激战。<br/>1861年,他攻下建德县。被批准获得了难得的一次放假。驻军建德,部队交给自己的弟弟游击参将吴修凯(1985年版《永修县志》误为吴修考)主持。由于太平军猛攻徽州,不久城破,吴修凯遭遇太平军,在恶战中英勇殉难。<br/>吴坤修奔赴建德,同部将钟秀 (1808—1879年,后任安徽地方道台)一起,把部队调回江西,按曾国藩指示扼守湖口。<br/>江西巡抚毓科向他发信,要求他救援建昌县(永修)。吴坤修率军解了建昌的围困。<br/>太平军进出于金溪、东乡一带,吴坤修帅抚州部队迎敌,在余江县邓家埠,消灭了这部分太平军。又在贵溪、安仁、德兴、万年阻遏太平军。1861年12月,曾国藩的祁门大营两度被困,危险万状。为了配合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续宜部队,防止太平军穿越景德镇,夹击祁门大营,吴坤修迅速挺进上饶,驰援景德镇,封住了太平军的北上道路。接着,他又发挥了一生中的神来之笔,与太平军一路战斗,一路比速度,太平军从建德直入江西,而吴坤修也连战连胜,率部急速行进,比太平军林启荣部更早到达湖口,保住了湖口重镇,曾国藩很是欣赏,吴坤修被朝廷授予盐运使的头衔。在江西战场上,太平军节节败退,不久基本上都被肃清了。<br/>于是吴坤修率部进入安徽作战。1862年,李秀成从苏州救援南京江宁,分兵进攻芜湖,吴坤修会同其他部队,击退李秀成,借着得胜之机,继续收复金保圩、高淳、溧水及溧阳、东坝各要隘,他把陆续投降的数万太平军遣散,深得民心。1863年,他被任命安徽布政使级别的职衔(常务副省长)。次年,太平军的首都南京被攻下,洪秀全病死,幼天王和洪仁玕逃到江西,从赣北追到赣南石城,被百姓擒获交官,在南昌被处斩。<br/>两年后,吴坤修担任“徽宁池太广”道台、安徽按察使,1865年,代理安徽布政使。1866年年底到1868年三月,吴坤修代理安徽巡抚。这之后,他请假回到家乡,补父母的丧假,回乡的一年中,吴坤修在自己的家乡,修缮房屋、建造亭舍,修复望湖亭、鸿雪轩,与曾国藩等人重聚。<br/>1870年,他回到安徽布政使任上,直到1872年去世。巡抚英翰上奏朝廷,陈述他的一生战功,朝廷追赠他“内阁大学士”的荣誉。<br/>他的好友方浚师(字子严)在名作《蕉轩随录》中这样评价吴坤修:“君为百皖福星,武能戡乱,文足经邦,忆昔年驿馆停骖,曾听乡人歌子产;我念双江旧雨,案有遗书,箧藏赠稿,待他日蠡滨返擢,定攀墓树吊徐公。”、“……与竹庄畅聚数日,民生吏治,悉力讲求,非寻常庸庸碌碌者比。”<br/>吴坤修与彭玉麟、胡林翼、曾国藩及其弟子李鸿章、再传弟子薛福成交厚。《曾国藩家书》、《曾文正公书札》中,很多是吴坤修与曾国藩书信往来,或曾国藩论述吴坤修,描述吴坤修与自己投缘,经常是“坐颇久”、“与长谈”……。<br/>曾国藩在书信中劝诫吴坤修,“阁下昔年短处在尖语快论,机锋四出,以是招谤取尤。今位望日隆,务须尊贤容众,取长舍短,扬善于公庭,而规过于私室,庶几人服其明而感其宽。”希望吴坤修宽以待人。又:“鄙意办理洋务,小事不妨放松,大事之必不可从者乃可出死力与之苦争”。就是说,不必纠缠小事。这是对吴坤修缺点的总结,也是劝谏。吴之所以没有被任命担任某方面军的统帅、指挥大规模的会战,大约与这些性格缺陷有关。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4:45:24 | 只看该作者
二、&nbsp; &nbsp;&nbsp; &nbsp; 吴坤修联话<br/><br/>吴坤修文武全才,著有《三耻斋初稿》,并主编《释氏十三经》、《重修安徽通志艺文志》、《安徽通志》(三百五十卷)等丛书。1861年他就曾赠送曾国藩《正谊堂丛书》。<br/>《芜湖市志》记载了他在1865年重建鸠江书院(中江书院)的事情。1870年,他重修了安庆的迎江寺、振风塔(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br/>他刊刻大量书稿。例如宣颖撰写的《南华经解》。他的轶事佳话在《清稗类钞》、《庸庵笔记》等许多清人笔记都有记载。<br/>他最出色的文才,还是他的书法与对联。<br/>吴坤修至今在安徽还保留着他的三处墨宝,很多人盛赞他书法精奇:<br/>1867年,吴坤修牵头重修谯楼。在谯楼上题写了“白日青天”四个字;<br/>1869年他在安徽寿县八公山淮南王墓碑上,题写楷书“汉淮南王墓”;<br/>六安县的皋陶墓前,还存留了他手书的“古皋陶墓”四个字的碑刻,碑高1.82米,宽0.92米,字体苍劲有力。<br/>他的对联很出色,清朝人梁恭辰所著的《楹联四话》第四卷中说“吴竹庄中丞善制楹联,名重一时。”<br/>他题写在合肥城隍庙的门联是:<br/>城郭尚依然,问雨中春树万家,谁是保障;<br/>风雨多变态,只槛外清波千顷,鉴比须眉。<br/>李伯元在《南亭四话》卷五《除夜春联》中叙述他重修安徽垣西大观亭的往事。……吴坤修为这个大观亭题写的对联是:<br/>地隔中原劳北望,天生江水向东流。<br/>他写给曾国藩的挽联是:<br/>二十年患难相从,深知备极勤劳,允矣中兴元老;五百里仓皇奔命,未获亲承色笑,伤哉垂暮门生。<br/>他的族兄吴鹤山(号封翁)当年曾有恩于他,在鹤山去世时,吴坤修写下了这样的挽联:<br/>本是同族弟兄,当年论事论心,每到难时怜故我;试问吾乡父老,此后任劳任怨,更从何处觅斯人。<br/>《古今联语汇选再补》一书中说:有一次吴坤修与下属游玩,喝醉了酒。妓女红碧,拿出写好的对联,向他求下联,吴坤修当时迷迷糊糊的,随便就答应了。等他看到上联后,才发现上面写好了李商隐的诗句:“愿身化为红绶带”七个字,大家非常窘迫,吴坤修从容提笔应对,对的非常绝妙:“愿身化为红绶带,也应胜似碧纱笼”,既挽回了面子,又显得很有分寸,轻松地应付了那女人。<br/>吴坤修是个热爱家乡的人。他在吴城兴复了“望湖亭”,在旁边兴建“鸿雪轩”。 “鸿雪轩”名字的由来,是取苏轼诗句里面的“飞鸿踏雪泥”的意思。<br/>他自己撰写了望湖亭楹联:万顷湖光浮日月,一楼山色变云烟。非常工整,有气势,一湖一楼,映照日月云烟,确实非常壮观,极富神韵。<br/>他把1857年曾国藩、彭玉麟驻军练兵鄱湖时,对望湖亭的题词书写亭上:<br/>曾国藩对联是:<br/>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一樽浊酒,重来此地看湖山<br/>彭玉麟(1816-1890)的题词为:<br/>地以人传,溯自周郎习战,苏子题词,仙吏将才,千古各成奇迹;<br/>天留我住,放教彭蠡风帆,匡庐瀑布,水光山色,一时都入壮怀。 <br/>战舰列千军,想当年小乔夫婿,破浪乘风,多少雄姿英发。今我戈船来击楫,吊古凭栏,叹几许事业兴亡,只赢得残灰劫火; <br/>湖天开一碧,看此日大地山河,落霞孤鹜,无非活泼生机。谁家铁笛暗飞声?悲歌击筑,把那些沧桑感慨,都付与芳草斜阳。<br/>当时显宦、名士对吴城望湖亭、吴坤修鸿雪轩、半亩园题词极多:<br/>巡抚冯展云正在江西当督学,即将返回北京城,他分别为“望湖亭”、“鸿雪轩”题写对联:<br/>东下壮军声,横槊高歌,遥想一时豪杰;<br/>北归停使节,落帆小泊,闲看千里湖山。<br/>泥雪人生几鸿爪,津亭诗句万牛毛<br/>槊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成语有“横槊赋诗”,形容能文能武的豪放潇洒风度,用来赞誉吴坤修文武全才,“闲看千里湖山”的豪情与逸兴。<br/>名士阮元《题望湖亭》两篇:<br/>能容湖水心胸阔;得见庐山真面目。<br/>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阴里;<br/>清游自喜,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br/>知府曹汲珊《题吴城鸿雪轩》:<br/>客已倦游,偶然小住湖山,便欲乘风归去;<br/>人生如寄,留得观前鸿爪,不妨踏雪归来。 <br/>南昌知府、广州人冯询(1792~1867年,字子良,有《子良诗存》22卷)为他的鸿雪轩题词:<br/><br/>新旧十年行馆雨;雌雄几辈过江风。 <br/><br/>著名诗人、楹联家、前任吉安府知府何栻(1816-1873),江苏江阴人,是国藩得意门生。深得曾国藩、李鸿章等名人赏识。游走于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等地。曾国藩评为“才人之笔,人人叹之”。<br/><br/>清 吴恭亨《对联话》卷一里面记录了何栻对吴坤修修筑的“半畮园” (一说叫‘半亩园’)的对联10副,书作者评价:“秾俊工致,不愧才人之笔”:<br/>题半畮园: “花明树暗全依水;地少人多半借山。”<br/>题半畮园如愿亭:“一肩风月谁担去;六面湖山自拥来。”<br/>题半畮园鹤寮:“放出一头真得地;养成六翮便冲天。”<br/>题半畮园负暄亭:“支颐独引看山兴;曝背闲听击壤歌。”<br/>题半畮园结岁寒馆:“三升椒雨祛寒捷;一榻棃云入梦香。”<br/>题半畮园鄱西草堂:“鄱水东来争此土;吴城南望爱吾庐。”<br/>题半畮园诗瓢:“隐居欲起三层阁;蒙叟先开五石尊。”<br/>题半畮园且观亭:“高处星云归一览;闲时风月胜三休。”<br/>题半畮园是亦楼:“花香扑座浓于麝;树隙营巢拙似鸠。”<br/>题半畮园守砚传经莳花种树之室 “因树为庐花当壁;得书如产砚犹田。”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5-3 18:52 , Processed in 0.03686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