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24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回忆下故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6 17:0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屎学

     故乡的茅坑有个很文雅加难闻的称呼:屎学,所谓“辟雍岩岩,规矩圆方。双观四张,流水汤汤”,学当然是学宫之类。结构上完美的实行了上圆下方,圆者天穹也,方者砌石也。其下者也深圆,黄汤汤滚滚,白蛆蛆翻翻,若黄泉之景;其上者,直达于天,真可谓“呼吸通帝座,疑可达肸蚃。”
     如于秋夜,见繁星点点,明月皎洁,山野间野枭啼号,秋蝉唧唧,溪蛙呱呱,竹木之影婆娑,凉风吹散熏臭,倒也不失乐趣。但若是盛夏正午无风之时,那便全是苦事,恶臭自下蒸腾而起,乌头苍黾嗡嗡搔臀。而是冬雨之时,则更别有一番苦楚,屎学之顶,鲜有雨伞可全遮,此时当一手拿伞,一手捏纸,还要忍着臭气。冰雨打于石板之上,反跳起来打在光白的屁股,那真是冰寒剔骨。若是清爽天气的黄昏,你占了个好坑,那此时正是“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看看晚霞,远望于山色我。但别想像牧童吹笛之类雅景,那是文人称呼,赶牛的那有几个好命,学吹了笛子,便不过是翠竹叶折成的口哨罢了。不过之类闲情,也只是纸上事后闲话,真个身临其境,倒是要提防人偷窥与扔几个石子进去。
2#
发表于 2009-1-16 17:12:03 | 只看该作者
真BT啊。。杨柳困在诗学中。。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7:19:08 | 只看该作者
二、放牛放羊

     放牛羊大至上不是件难事,基本上这二种家畜都很听话,你会发现它们比体积远小的狗要容易使唤。所以大可以赶到山坡找处肥草之地,让它们自个啃吃。烈日之下,寻个阴凉之地,与伙伴玩翻手石子、掷橄榄核的游戏,再者拨弄点莬丝子、淡竹草、蒲竹葵之类草药,一下午便这样过去了。
    至于骑在牛背倒没试过,老牛虽然性子好,但是农村里很少加点缰绳,万一下坡下个趄趔,那摔下去也不是件好事。再者在农村一头牛相当于一件大财产,大人们见着也未必会少了骂咧几声:“个早死仔,骑坏了只牛照呢妹。”
    收拾牛粪也是件差事,好在老牛这类家伙,拉的东西到不臭哄哄,只是大块得很。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7:32:59 | 只看该作者
三、读书

    家乡的学校在很久以前也是不错的,是全校唯一的好房子,精工的石柱,砌灰的墙,朱红土黄的颜色,十来间二层的学校。在一处山坡下但很不幸的是,在我读书前十年就不知因何事给倒塌了,依稀可于荒草中看到毛主席雕像与大红标语,还有一半没倒下的墙上还有个电铃。然后就一直没再建过,改在二间石头房子上课,一二三年分一间、四五六年一间,幼儿园那是没有的,语文数学就二个老师。
   话说在我读书时,县里还有派老师进来的,一个胖而凶,一个瘦而有趣。胖而凶的是老爱拿竹藤条打人掌心,瘦而有趣的经常带我们在山凹里打猎,他有猎枪。不过也就二年的事,后来好像政策变了,在我读四年时就一起离开了,瘦个子倒念念道这儿很好,不过他要去结婚了。胖个子当天就卷了铺走人,瘦个子村里有几家留下吃了顿饭再走。
   然后就是村主任兼了校长与老师,另一个好像是村保,负责教语文数学。前几年的学校重建,还是托了希望工程的福,至于老师,据说没变过,还是那样,最多是加了一二个分班,反正这小学的课也容易教。
5#
发表于 2009-1-16 19:58:05 | 只看该作者
困,真BT啊!真HB啊!!!
改版式了真不习惯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01:56:27 | 只看该作者
四、草药

对于一个远离城县的山村来说,生病并不是件好玩的事,尤其是生重病。而很不好玩的是,当我稍为晓事时,赤脚医生这个曾经惠及广大农村的产物不见了。这样也好,显得农村的孩子身体倍儿棒,反正感冒发烧也就煮点草药灌下。那时能识得很多有用的草药,比如竹叶芯这些对啥有效也是晓得。碰上县里来收草药的,也正好一捆捆交与他,只可惜贱价得很,也是些开草药铺的来收购,除了家中常备,故至今也没发展成什么致富行业。
有草药自然也有毒药,比如春根藤,拿上一根,用口嚼上几下,或是捶出汁来,喝上一点,也用不了多半会儿,自找阎王要身份证去。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02:09:36 | 只看该作者
五、禽兽

这玩意小时候常给大人吓过,比如吓爱哭的:“再叫,猫头鹰来抓你!”、“猫狜来抓你!”、“虎(犭来)挒去!”。不过大了点,除了觉得猫头鹰这玩意叫声吓人,倒没啥可怕的,再就见了下啄木鸟兄时。至于麻雀乌鸦之类,除了捣它们的窝也没优待过它们。当然有一次乌鸦打架倒是很壮观,二群黑压压的一片,不知道是争巢还是何事,拼命般的郡殴起来。
至于大点的兽类,连山羊我也没见过,就见着村里有人给撞过,也见过山羊角。山猪那玩意,一般没人惹,宁打山羊莫打山猪,好在数量也很少。而山狗、虎(犭来)那类似乎只存在大人的口里吓唬小孩子。
而对于蛇,却是品种丰富,算下玩死过一条小竹叶青,然后给一条五步蛇从身边唰的飞过吓倒。再就是几人打死一手臂粗条黑水蟒,各换了五块大饼,还看到捕蛇忙了一天,居然捣来了二三条金环蛇与饭匙倩、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蛇。
8#
发表于 2009-1-19 21:45:47 | 只看该作者
肥困不去更新小说,倒来这里更新了,安慰下:motou: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0 15:39:20 | 只看该作者
六、小溪

  有村必有溪,故溪虽小,汲水、洗衣之类倒是全赖它的。小溪的上游浅小如大雨冲刷后的水沟,下游则宽大下滩。而且这上下游都有巨榕踞立,每是好景。比如下游那株鸟仔榕,盘根错须,蔓了滩下大片沙石溪床,溪水到此似只遗上面下滩时的响声,倒全然消失在下面了。
   上游倒是不曾去过多次,还多是清明扫墓时经过。那芦苇草岸、野树山麓,人烟稀少,春时山花白、山花红,野蜂一路,嗡嗡个不断。那处是个浅平的草地,山涧之水潜在芦苇芒草之下,清凉得很。那时在那边捉鱼,小小的金丝鲫,还有些黑而瘦硬的石蟹,肥白弓弹般的溪虾。如果再远点还有石鳄(很小的,发音是这样发)、螛(小贝壳)、另一种像小银鱼的,已忘了名字,俱是白沙清水之下,溪涧自小,围堵一下,自也够了一餐吃用。
中游渐次宽了起来,夏天时溪床蛙卵如摩尼珠网。这中游两边,也全是菜畦之类,杂着些香蕉树、乡黄树、橄榄、、水梅、鸟梨树之类,便是白菜、苛蓝、厚荅、莞藧、油菜等。那中游有一小平石桥,塞上了,便可供游泳,不过近年来到了,这溪底似乎又浅了,水不过漫了足踝,想必也再小孩游泳了。再下来就流过两边的石头房子,却是还很深,水也开始浊了,两边倒弃废水、废物而下,直至下游处最宽,陡的一个叮琮下滩了。
下游倒多是竹子与大树,两边虽有菜畦,却也少了许多。再偏一点,便是水田与水梅地的混合。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0 15:40:40 | 只看该作者
七、榕树与庙

榕树在潮汕地区有点相当于社树之用,鬼职神职俱备,这起源到不甚知晓,或者仅仅是树老成精的缘故。如于古代,一般倒也是松柏梓槐之类。然而潮汕旧树老寮,有庙处多有古榕,有榕多有香火烛迹。
  特别是小叶榕,于云南也有鬼树之称,有些地方又视为神树。记得过年不久后有一个小节日,原来门上须别插榕叶的,还有若新屋入成,傩戏过后,送那些神物也多半扔于榕树下。

旧时风俗,有路必有神,路头可能几块石便成了一龛,供了当路土地。而听说有一个大王庙,依我现在的记忆却是想不出在那,或者还很远,如同有些田,要走上个把小时才到。村中最大的当是主路的土地公----倒八爷庙,跨虎执剑,私下疑心把赵公明的外象抄袭来了,要不然凭何财神爷当了土地,也不眷顾这处。但说这庙建成,倒也是显过灵迹的,所以前几年又四处题款捐钱,翻了一下,但奈何村本穷陋,那仅仅是翻了下新,重砌了下上坡的路。而那神像据说历史悠久,倒未曾换过,这神像金身,最是不可换,连同香炉,若非坏了,自是依旧。

不过自县城进村那条山路口,原来竟是宋代超月禅师最后修庐之地。雅名龙藏洞,土名水留仙,此处原来叫葵东岭。二十年前路过,也不曾见过大庙神庵,全无人到,想必也无甚人知这处原来也是一代大德之地。如今倒是港胞出钱,建了个黄大仙龙藏洞,把这黄大仙赤松子与诸菩萨同供了起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3:57:50 | 只看该作者
八、石头房子

  我国的房子大体上原是木头占多,有些地方自是泥块砌成,及后来水泥灰砖技术西来,便也多半各自渗透。而我老家估计山石原自垒垒,那三大坡处俱是石头房子与瓦顶,水泥也是有的,只是糊下石缝。中间木门多涂漆红,左右又染了二块大黑,描上“平安”、“吉祥”之类字眼,檐下便有二个小口,通风透气之用。
  在记忆里,村里会打石的人原不少数。而这规划却不知是何处来,俱是依坡而起排了数排,每排十数间石屋这样过去。只有我家那处,大概是比较老旧的,多数石屋已废弃。
  下排石屋正好抵到上排的半处那儿,这样子上下若一吵架,便有人可跳将上去,拿起竹竿叱叫喝骂。别以为乡村便是古朴,若为了一株香蕉树,也是可拼个死来活去,揭瓦掀顶。
  这石头房子冬不暖,夏稍凉,春时却有最坏一件,返春。那水珠自石块中渗出,湿漉漉的。而也依坡而建,后面山高,所幸未曾见过泥石崩下。而石头的墙壁,钉挂东西都是难事,便只有满花绿绿的贴画明星照之类。
  石头房子不大,大床一占便去了一半,再在前面摆下桌椅便已完事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3:57:59 | 只看该作者
九、晒谷场

这场子不大,大体可分成二块。一块原自较高,土堆得实,横竖砌了几条石柱算是个台基。这儿旧时乃是大节谢神之用,请来戏台帮子或播电影的,做上一二出戏,倒也热闹。只是后来路途崎岖、又兼村里凑钱不多,这戏台帮子也绝了几年踪迹,而播电影的随着时代原因,也渐退出。
记忆中第一部潮剧便是在这儿看的,却想不起是啥内容。但知道黑黯中光影花乱,而台下人数也自寥寥,幽静得像独戏。这场景一度随我搬家到外,直到前几年才再见,台下已少有观众,余下那戏子懒散的照本念词,还有些偷偷吃的冰淇淋。而这儿也曾来过走江湖的,表演那上钉床、踩鸡蛋、胸口碎大石的玩意,听说还有些巫邪之术。
另一块若是雨天,黄泥翻翻。平素便是停车之用,拖拉机、小摩托车虽少,但放上去也算是摆了地方。而很久以前,烧窑的倒也来这儿收购山柴,后来价贱,村里也不热衷这事了。砍了一个月也没啥钱,倒还不如依旧放牛耢田。何况后来打工外出的年轻人多了,余下老年人更是不做这事。
这晒谷场也曾上演过村里的好戏。比如斗腰力,二人脱了上衣,拿一条长木棍顶住肚,谁把谁顶出圈外便赢了。还有拨河之类,不过拨河这事也是听父亲说过,大公社时代方有,后来便没了。
13#
发表于 2009-2-23 09:42:4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来支持下肥困,小时候也蛮有趣的。虽徐徐道来亦却感人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4-27 16:46 , Processed in 0.04586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