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7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陈宝箴联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1 00:5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选自中华陈氏网
=================

      陈宝箴(1831-1900.7.22),谱名陈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人。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所赏识。先后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时与许仙屏号为“江西二雄”。1895年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办新政,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刊《湘学报》。受到湖南守旧派王先谦、叶德辉的攻讦。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

  陈宝箴自题联
深居观元化;
荡胸生层云。
——集句自题读书楼
  清·同治元年(1862年),陈宝箴从京师参加会试回乡,在屋后的大山一眉毛山(海拔1198米)的半山腰盖读书褛,以“深有惧乎视、听、言、动之四目,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或有不能自觉,遂以名斯楼”。陈宝箴晚年自号“四觉老人”,即源于此。陈宝箴出山前,“四觉草堂”曾是他与友朋讲学论道,磨砺志节的地方。“四觉草堂”原址“四觉埚”,地势轩敞,望眼开阔,40里外的义宁州城(今修水县县城)一览眼底,修河如一条玉带闪着银光在山陇间流淌。身临其境,感到“深居观元化,荡胸生层云”的内涵底蕴与草堂主人的意气心志契合无间。上联“深居观元化”,集自唐·陈子昂《感遇》组诗句。下联“荡胸生层云”,集自唐·杜甫《望岳》诗句。
文学纵横乃如此;
金石刻画臣能为。
——集句自题
  上联“文学纵横乃如此”,集自北宋·黄庭坚《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诗句。下联“金石刻画臣能为”,集自唐·李商隐的《韩碑》诗句。
执法在持平,只权衡轻重低昂,无所谓用宽用猛;
问心期自慊,不计较毁誉得失,乃能求公是公非。
——自题衔署
  陈宝箴初以举人谒曾国藩,国藩曰:“江西人素尚节义,今顾颓丧至此,陈子鹤不得辞其责。转移风气将在公等,其勉图之。”子鹤者,新城陈孚恩也,附肃党,官至尚书,日营求入阁,故曾国藩及之。陈宝箴以资浅位卑,愕然莫知所对。国藩字而徐解之曰:“右铭疑吾言乎?人亦贵自立耳。转移之任,不必达而在上也。但汝数君子,若罗惺四、许仙屏者,沉潜味道,各存一不求富贵利达之心,一人唱之,百人和之,则风气转矣。”陈宝箴谨佩不忘,对江西人辄转述其言,且喜且惧。自谓平生未受文正荐达,知己之感,倍深于他人。曾国藩期待陈宝箴“转移风气”,其所托之责任也大矣。而承担起此责的方法,则是“沉潜味道”、“存一不求富贵利达之心”。就人才培植、风气转变而言,曾国藩之言不啻洞天雷音。但曾国藩的话,只能是知者知之,不知者不知。所幸陈宝箴正是曾文正所期待之人,这次面授之语,实际上成为陈宝箴一生的座右铭。后来陈宝箴居官之时,在自己的衙署撰贴了这副对联。显然已经把曾文正公的“存一不求富贵利达之心”的嘱托,化作了为官律己的公开戒律。真可谓有夙缘。此时陈宝箴虽然没有正式官职,但已有极佳的声闻,其人品、胆识、魄力、谋略、治才,不仅为曾国藩也为当时其他铭公钜卿所深赏。江西的军事行动获得胜利后,席宝田曾多次保荐保陈宝箴出任知府,陈宝箴均辞而未就。
  陈宝箴撰题联
聚星征太史之后,明德动天文,继述千秋思祖武;
表宅著义门之望,嘉祥熙帝载,本支百世播清芬。
——题江西省修水县陈氏宗祠
  陈宝箴贺赠联
行年至一万八千日;
有子为四百兆中雄。
——贺湖南省长沙时务学堂主讲梁启超50岁寿诞
  陈宝箴撰挽联
扬厉声名二十年,恢先世无外规模,绝学号能传墨子;
谈笑折冲七万里,为中朝别开风气,乘槎何处觅张骞。
——挽曾纪泽(谥号惠敏)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清末著名外交家。少负俊才,1870年(同治九年)由荫生补户部员外郎,1877年(光绪三年)承袭一等勇毅侯。1878年(光绪四年)充出使英法大臣,补太常寺少卿,转大理寺。1881年迁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1884年(光绪十年)晋升兵部侍郎,赴英商定洋药税厘,为国家每年增收600余万两。次年回国任海军衙门帮办,协助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旋为兵部侍郎入总理衙门,后调户部,兼署刑部、吏部等部侍郎。在任出使英、法、俄三国大臣期间,订造了“致远”、“靖远”舰,为了订购军舰不受制于洋人,深入的学习过近代海军知识,在有关舰船技术的论述上极有见地。在此期间还亲自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普天乐》。1890年(光绪十六年)病卒,加太子少保,谥号慧敏。
  贺赠陈宝箴联
万户春风为子寿;
半瓶浊酒待君温。
——两江总督曾国藩集句赠陈宝箴(1)
  陈宝箴为人足智多谋,且有实干能力。曾国藩以两江总督驻安庆时,待陈宝箴为上宾,视之为“海内奇士”,并赠此联给这位青年后辈,足见其看重之意。陈宝箴一生做过两件大事:为席宝田建策,生擒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和大臣洪仁玕,这是第一件福;赞成维新变法,荐举刘光第、杨锐辅佐新政,并在湖南巡抚任上励精图治,开学堂,办报纸,兴实业,勇为天下先,百日维新失败后,坐滥保匪人罪被革职,永不叙用,退居南昌西山,两年后即郁郁而终,这是第二件祸。陈宝箴去世时,孙子陈寅恪11岁,对人生无常尚只有肤表的认识。上联“万户春风为子寿”,集自北宋·苏轼《王氏生日致语口号》诗句。“下联“半瓶浊酒待君温”集自北宋·苏轼《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庄禅院》七律,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诗句。
议事有陈同甫气;
所居在黄山谷乡。
——两江总督曾国藩集句赠陈宝箴(2)
行人看尽东西水;
我佛能谈南北朝。
——清·安襄郧荆道按察使梁鼎芬贺湖南巡抚陈宝箴70岁(虚岁)寿诞
  悼挽陈宝箴联
赫赫宗臣,一往沉冥向山僻;
哀哀孝子,百年长恨在天涯。
——江苏省通州著名诗人、教育家范当世挽陈宝箴
  嘲讽陈宝箴联
四足不行,试问有何能干?
一耳偏听,是个什么东西?
——佚名嘲讽陈宝箴重用熊希龄
  上联嘲讽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湖南省凤凰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资产阶级政治家,北洋政府总理。早年受维新派梁启超、唐才常、陈宝箴、黄遵宪等的影响,主张维新立宪。1897年与谭嗣同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又参与创设南学会,创《湘报》。戊戌变法失败后,遭革职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时,熊希龄经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推荐出任参赞,返国后任东三省农工商局总办、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等职。在立宪运动中,熊希龄沟通于清政府大员袁世凯、端方、赵尔巽和立宪派首领梁启超等人之间,冀图以立宪消弭革命。辛亥革命起,渐次拥护共和并加入中华民国联合会。1912年先后任唐绍仪内阁财政部长、热河都统。1913年被举为进步党名誉理事。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拉拢进步党人组阁,熊希龄任北洋“第一流人才内阁”总理兼财政总长。附署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等命令。熊希龄有样好处,待人厚道而且诚恳。所以在赵尔巽之前,为湖南巡抚陈宝箴延入幕府,便颇受器重,亦就在他那诚恳两字。有一次延经学家皮鹿门讲学,熊希龄亲自擂铃,召集听众入讲堂,便有人戏撰一联:“鹿皮讲学,熊掌摇铃”。又有人妒嫉他是湖南巡抚陈宝箴面前的红人,遂用“熊”、“陈”同姓以拆字格撰制了这一副对联,将熊希龄连同陈宝箴一起骂在里面。语语将“熊”姓下部“灬”析为“四足”,上部拆问为“有何‘能’干”?却不知熊希龄的“能干”,正因他“四足不停”之故。下联嘲讽时任湖南巡抚陈宝箴在1897年推行变法新政时,任用熊希龄为湖南全省第一个新式学堂“湖南时务学堂”总理。联语将“陈”姓左部析为“一耳”,右部拆问为“什么‘东’西”?其诙谐戏谑之功夫,令人忍俊不禁,捧腹喷饭。
陈陈相因,徐徐云尔,不孝男罪孽深重,祸延显考,兵部侍郎,礼部侍郎;
侃侃而道,迟迟吾行,维新党潜通消息,勾引奸邪,抚台父子,学台父子。
——佚名嘲讽湖南巡抚陈宝箴、陈三立父子和学政徐仁铸及其父侍郎徐致靖
  清·光绪戊戌,湖南巡抚陈宝箴及其子主事三立,学政徐仁铸及其父侍郎徐致靖,均革职,永不叙用。有好事者为撰作这一长联。其下联“侃侃而道,迟迟吾行,维新党潜通消息”为参摺中之语。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0:53:36 | 只看该作者
附 陈宝琛联集
=======================

 陈宝琛自题联

赐书夸父老;
听履上星辰。
——自题祖厝五楼(存赐书楼长廊)
  “五楼”是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区)螺江镇末代帝(溥仪)师陈(宝琛)氏故居中赐书楼、还读楼、北望楼、晞楼及沧趣楼的统称。占地面积4113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环境清幽。1983年8月被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拨款180多万元重修陈氏五楼。经过1年多的紧张施工,主体建筑工程基本修复完成。横亘在大院最前面的是“赐书楼”,楼名匾额为清名书法家翁方纲所书。楼上长廊中有陈宝琛的曾祖父、清刑部尚书陈若霖的家训联(见下附录)及其父亲、清咸丰进士陈承裘的家训联(见下附录)。大厅中还悬挂有“进士”、“六子科甲”、等许多牌匾。在陈宝琛70、80岁寿辰时,宣统帝溥仪还有许多匾额赐赠,陈宝琛多将它们悬挂在“北望楼”或“晞楼”楼上,如“蘋藻重庚”、“示我周甲”、“甲周荣恩”、“琼林人瑞”等。

先知稼穑艰难;
聪听祖考遗训。
——自题祖厝五楼(存赐书楼大厅)

至乐无声唯孝悌;
大羹有味是诗书。
——自题祖厝五楼(存还读楼)

几多怪石全胜画;
无限好山都上心。
——自题祖厝五楼(存沧趣铁石轩亭前)

八月秋涛供笔力;
半瓯春茗过花时。
——自题(存祖厝沧趣楼)

与其过纵何如谨;
到得能诚自会明。
——自题(存祖厝沧趣楼楼下)

冰渊晚节期无忝;
桑海余生会有涯。
——自挽
  陈宝琛在营造私宅之後,1923年归葬王眉寿夫人时,又营造了夫妻墓,生前为自己的墓庭题写了这副墓志联。联语概括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态。在有限的余生中,人生准则是“处於冰渊中,无忝於晚节”。认识到所处的世界正经历沧海桑田的剧烈巨变,自己非常难于处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错走一步,就要掉人深渊,万劫不复。表白自己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走钢丝,不亏晚节,以全其先。纵观他晚年的言行,是与这副对联相符合的。但他不是一味的畏事,而是要保全人生观中的“节”。为此当着中日甲午战败,慈禧移海军经费营建颐和园,大庆60万寿之时,陈宝琛吟出《感春》四首,不很隐晦地表示其悲愤谴责,而为乡里所传颂。据其后人说陈宝琛且立誓终身不入颐和园。在1898年的戊戌政变中,他在省城及故乡大办新学不停顿,政变後两个月,竞在上海聚会清流旧友吟唱大有影射之嫌的诗句,如:“小阮匆匆去入朝,阿瑛话旧最魂消,早知万事皆前定,秋雨横街说鬼宵。却将谈笑洗苍凉,三夜分明梦一扬。记取吴淞灯里别,不顺寒雨忆洪塘。”(后一句追叙陈宝琛在福州洪塘金山寺送别张佩纶赴戍的诗中引闽贤张经抗击外来侵略有功屈斩事,为张佩纶鸣不平)。等到慈禧一死,便发起为戊戌政变六君子平反昭雪。至于他在更为艰难的处境中,坚持劝阻溥仪当日本侵略者的傀儡,更是这副楹联的写照。

海到无涯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感题自勉
  联语使人们顿悟爬山者不仅是登山意在运动,尚要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雄心壮志。

务存厚道以培家运;
勿因小忿而失至亲。
——附录:清·刑部尚书陈若霖家训联(存赐书楼长廊)
  陈若霖为陈宝琛的曾祖父。

能作好秀才,将相公侯从此始;
得些真学问,礼义廉耻油然生。
——附录:清·刑部尚书陈若霖家训联(存赐书楼大厅)

聪明原美质,非愚无以尽实际;
忠孝只佳名,守正方不入歧趋。
——附录:清·咸丰进士陈承裘家训联(存赐书楼长廊)
  陈承裘为陈宝琛的父亲。

创业历艰辛,安享当思能负荷;
处盈防满溢,吃亏还算占便宜。
——附录:清·咸丰进士陈承裘家训联(存赐书楼大厅)

  陈宝琛撰题联

地小花栽俭;
窗虚月到勤。
——题北京市海淀区陈衍文儒坊匹园

家藏八千卷;
门对七二峰。
——题浙江省杭州市南山烟霞洞

海日宜晞发;
天风与振衣。
——题福建省福州市岁寒楼别墅海天阁

人世大难开口笑;
肚皮终不合时宜。
——题山西省大同市华严寺观音阁

文明新旧能相益;
心理东西本自同。
——题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

半夜丝桐弹霁月;
一樽竹史醉清风。
——题福建省福州市双门楼聚春园菜馆

听泉看竹无余事;
擅壑专丘又一斋。
——福建省永泰县葛岭镇大漳溪听水第二斋

虽痴人可与说梦;
惟至诚为能前知。
——题福建省福清县石竹寺小憩亭
  陈宝琛是福建省闽侯镇螺州镇人、刑部尚书陈若霖的曾孙。自从陈若霖手持尚方宝剑斩了皇子之后,名声大震,陈家亦为旺族,然官位岂可世袭,才华亦不能靠遗传,后代若不勤勉努力,照样不学无术。且说陈若霖的曾孙陈宝琛,深谙此理,自幼勤学苦练,饱读诗书,然年届而立仍未出仕,于是未免心情烦闷。一日与学友吟长酌酒唱和,偶然听说福清石竹山风景秀丽,石竹寺祈梦甚灵,当下邀得二、三挚友,欣欣然踏青往南寻石竹山而来。到得石竹山,已是暮色四合,石竹寺在晚霞中金光灿灿,暮鼓声声厚重而悠远,近木葳蕤,远山含黛,好一处人间仙境!陈宝琛暗想,难怪何氏九仙君选此山修道升天,果然山有灵气。当晚,几位诗友心情怡然,卧寺而眠。甜甜的梦乡里,陈宝琛竟看见一人,一手提紫色长靴,一手提着夜壶,一梦醒来,陈宝琛百思不得其解;几位诗友亦不能详其梦,说是周公梦验里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宝琛一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想不出所以然,回到家中闷闷不乐。陈家有一个年轻仆人,自幼陪伴宝琛读书,有道是近朱者赤,长大倒也略通文墨,只是生性憨厚木讷,别人并不知其腹中乾坤。这仆人见主人愁眉不展,料与祈梦有关,就问:“老爷昨晚求到什么梦?”陈宝琛叹了口气说:“告诉你你也不能详啊!”仆人请求道:“老爷不妨说说看。”于是陈宝琛把梦境说了,不料这老实巴交的仆人竟高兴地拍起手来,说:“老爷这科包中!”陈宝琛忙问此话怎讲,仆人一字一顿道:“‘紫靴’土话就是“这科”,“夜壶”是“入月累”(入内谐音)土话就是进了,就是说,老爷这科必中,跑不掉的。”陈宝琛听了心中惊奇,想不到平日呆头呆脑的仆人,今日详梦竟有条有理,不由人不信服。于是决心苦读,进京赴考,受过千难万苦,历经千山万水,宝琛赴考果然中了进士,后来官至太师,当了宣统皇帝的老师。衣锦还乡之日,陈宝琛特地往石竹寺,提笔挥就这副对联,挂在石竹寺大客堂,供游人品味欣赏。

登丘望海无涯思;
摩石听松一适时。
——题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岁寒楼别墅海天

春来赏雨延秋月;
晓起劙桑夜课蚕。
——题福建省闽侯县东郊观文书院

人世大难开笑口;
肚皮终不合时宜。
——题福建省闽侯县螺洲镇华岩寺弥敕(勒)龛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题书福建省闽侯县东文学堂校训
  1895年闽侯县永泰乡贤力钧利用开办银元局的赢利,创办了苍霞精舍。1897年又增加日文科,称“东文学堂”,聘请陈宝琛任董事兼总理。戊戌变法后,福建各地纷纷提出兴办中、小学堂,可新式教育的教员特别缺乏。当时的闽浙总督同陈宝琛协商,欲将“东文学堂”扩充为官立全闽师范学堂,全力培养新式教育的师资力量,以解燃眉之急。陈宝琛慨然应允,并出任学堂监督(校长)。此学堂也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之一。陈宝琛为学堂亲自题写了校训。并撰写了一篇语重心长的《开学告诫文》。文章说:“国家之盛衰强弱,全视国民之智愚贤否。学堂固所以造就人才,然必使人人知义理,人人知爱护国家,人人能自立,而后国民之资格始备,而人才亦出其手。……诸生今日来学师范,后来即为国家担当教育责任。自冶其性情,而后能冶人之性情;自励其志节,而后能励人以志节。”颇像以后的《师范生守则》,成为全闽师范学堂培养学生的准绳(后成为末代皇帝的老师,也拿这样的做人准则常教诲天子门生)。可喜的是,全闽师范学堂在1903年至1909年,共培养毕业生700人,其中大部分成了福建中小学教师的骨干。1905年陈宝琛又出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深感学务繁忙、力不从心。于是邀集省城士绅座谈,倡议成立全闽教育商榷机构,大家一致赞成。当年11月,闽省学会(福建教育总会的前身)宣告成立,陈宝琛被公推为会长。学会成立后,众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八闽大地掀起了兴办小学堂的小高潮。1909年陈宝琛晋京官复原职(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时,福州城乡已兴办公立、私立小学校30余所,新式教育蔚然成风。其间陈宝琛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实在功不可没。

云日就瞻祝无量寿;
天人欢喜演上乘禅。
——书题福建省松溪县资福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忧中有乐,乐中有忧。
——题福建省闽侯县鼓山居室听水斋

入庙肃豆笾咸明祖德;
开门颁节戊共拜宗功。
——书题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城门镇石步村王氏宗祠
  石步王氏宗祠坐落于福州市南门外龙江村,倚应山临乌龙江。王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儿年(1573年),1927年拓宽重建。1991年为纪念闽王建都福州1090年,族人捐资修缮,又称“石步闽王纪念堂”。2001年列为仓山区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巍峨壮观,祀厅为硬山顶,燕尾脊,“帅魁”和“国公帽”式山墙,前上方墙头雕塑双狮,栩栩如生。祠前三道拱型大门。中门石阶两侧的浮雕石鼓旁雄踞一对石狮,威武庄严。大门石刻楹联“聚族无双地,开闽第一宗。”上方楷书“石步王氏宗祠”门额和“闽王纪念堂”门匾耀眼夺目。祠内18对浮雕石柱,雕琢精巧,出自近代惠安名匠蒋源成之雕艺,再与六根特大楠木和稀珍的铁力木横梁,相互辉映,更显高贵优雅。迎正门一对梅花镌边方型青石柱上,由清代太保、太傅陈宝琛手书这副宗祠楹联前厅“礼乐台”,绘龙描凤,戏台两侧的边墙上镶有宋欧阳修,明叶向高对闽王的赞词,以及市文管会王铁藩先生撰文《功垂闽峤》石刻。中厅“祭祀厅”,凤尾斗拱屋顶。中央一对六角青石柱“二十四孝”浮雕,惟妙惟肖。上方悬挂“文魁”、“武魁”、“进士”、“解元”、“博士”,“开闽第一宗”等16面牌匾,两面“中将”、“少将”肖像。联匾交辉,流光溢彩。后厅“槐荫堂”,堂中央敬祀闽王审知坐像,两侧神主龛供石步王姓历代先祖牌位,庄严肃穆。祠内各式石柱镌刻的书法均出自名家之手。有文天祥“忠、孝、廉、节”。明福州州知府师爷夏之蓉手书“闽中俎豆千秋重,江左冠裳此日新”以及近代郑孝胥、林之夏、沈觐效、王贻信、王贻瑶、现代书法家陈奋武、林宪民等牌匾墨迹。石步王氏始相王浚成肇基迄今600余载,已传24世。居本地3000多人,另有播迁省内外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侨居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

王化无垠,重泽输金求祝圣;
禅林最古,尚方颁藏与开堂。
——题福建省闽侯县西禅寺法堂

能度众生,岂独潭龙知听讲;
愿闻一喝,长教海水不扬波。
——题福建省闽侯县涌泉寺大雄宝殿
  见《古今联语汇选四集·刹宇》。

旧址阅沧桑,世界**归一转;
良缘结香火,朝班禁漏证三生。
——题福建省闽侯县西禅寺大雄宝殿

高树夹明漪,此间清净宜常住;
巍峰当杰阁,合有英灵在上头。
——题福建省闽侯县鼓山回龙阁(内祀关羽)

种树已成荫,二十年前嬉戏地;
乘轺犹恋国,八千里外起居心。
——题陕西省藩署衙门

潮汐接湄洲,风马送迎江峡月;
帆樯弥建水,神灯下上庙门松。
——题福建省闽侯县螺州镇天后宫
  螺洲镇位于福州市南端,西南濒临乌龙江,北接盖山镇,南面与五虎山相望,古称“百花仙洲”。洲内水网密布,其形如青螺,传说东晋时洲人谢端遇田螺仙女,结为夫妇,故名螺洲镇。螺洲古迹甚多,走进螺洲镇,好似穿越时空,千年历史展现在眼前。螺洲历史上陈氏名人辈出,陈若霖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位。陈若霖(1759-1832),清道光年间刑部尚书,福州传统闽剧“陈若霖斩皇子”,颂扬他秉公执法,至今久演不衰。站在陈若霖故居前,人们不禁对陈若霖高风亮节、刚直不阿的气节肃然起敬。螺洲“陈氏五楼”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太傅陈宝琛(陈若霖曾孙)的故居。陈若霖始建“赐书轩”,用以收藏皇帝御赐书;后来宣统皇帝又赐书予陈宝琛,改为“赐书楼”。“还读楼”为陈宝琛所建,收藏大量民间善本、珍本,为当时福州地区最大的私人图书馆,现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设有陈宝琛书室,收藏陈宝琛3万余册古籍。“沧趣楼”是陈宝琛归隐螺洲所建,楼内收藏大量古玩、金石、书画。辛亥革命后,溥仪被废,陈宝琛还乡建“北望楼”,楼内坐南朝北高挂溥仪盛服临朝的巨幅照片。“晞楼”最后建成,坐西朝东,供观日赏月,迎风听雨。现五楼破损严重,人们从花园散落的假山、水池中,依稀可见昔日的豪华与气势。螺洲镇天后宫宫前有这副陈宝琛撰书的楹联,门楼庄严,首进大殿祀天后妈祖,殿墙上有妈祖生平壁画;二进大殿正中祀螺洲仙洲主,一侧祀福州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临水陈太后,另一侧祀二婆官,殿墙绘有36婆官壁画;两殿之间后壁绘临水娘娘“白花桥上赐子”壁画。整个宫宇皆祀女神,风格独特。螺洲的名胜古迹,还有观澜书院、灵山寺状元府等。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讽剌时殁总统袁世凯,继任总统黎元洪、副总统冯国璋
袁世凯死后不久,末代皇帝溥仪对报纸发生了兴趣。那是由毓庆宫里议论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引起的。溥仪从师傅口中听到大总统换了黎元洪,就问这个总统是什么样的人,陈宝琛冷笑说:“大总统黎元洪,副总统冯国璋,跟袁世凯一样,原都是本朝官吏。若问其为人,世上早有定评,请看这副对联。”陈宝琛用朱笔写出这副对联给溥仪和毓崇两弟子看:毓崇莫名其妙,瞅着对联发呆,溥仪眼珠一转,拍手大笑:“民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陈宝琛在赞赏了“天禀聪明”之余,高兴地又写了一个横批给溥仪:“旁观者清”。溥仪又大笑:“太妙了!旁观者乃我大清。”

一见问灵源,师自离山,吾能望水;
卅年依古洞,世方沉陆,君独看潮。
——浙江省杭州市南山烟霞洞

莲岫耸奇观,喜百洞垒垒,从此振衣绝顶;
虎门留战绩,叹大江滚滚,更谁击楫中流。
——题福建省连江县百洞山(又名青芝山)青芝寺
  上联“莲岫”,指青芝山莲花峰;“百洞垒垒”,谓青芝山多岩洞,又名百洞山。“振衣”,谓抖衣去尘,左思《咏史》诗有“振衣千仞冈”句。下联“虎门”,指1884年发生在闽江马尾港的中法海战;叹大江二句:《晋书·祖逖传》载,祖逖渡江北伐,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此用该典以抒怀。

  陈宝琛诗钟联

仰群规以遥企;
诵先人之清芬。
——赠大连地方史专家、诗人孙宝田

日暮何堪途更远;
中干其奈外犹强。
——凤顶格嵌“日·中”字诗钟
  此联是陈宝琛讥刺日本的诗钟。“陈宝琛诗钟讥日本”,是日本侵略者关东军参谋长坂垣征四郎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写下的一句诛语。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陈宝琛所作此诗钟联赢得了时人的盛誉。1932年陈宝琛出于对故主眷恋之情,赴长春看望溥仪。因与几个福建同乡作了诗钟吟集,遂得此诗钟句,意揣日伪终将覆灭。诗为日本关东军机关长土肥原所悉,派了一个日本特务,随他到北平作他家的日文教习,其实是监视。不久陈宝琛即抑郁病逝于京寓。为什么说这比诗钟会被定性为“讥日本”呢?话要从那两个成语说起。上比化用成语“日暮途远”(又有“日暮途穷”),《史记》记载当年率领吴国军队打回楚国的伍子胥,曾经说道:“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注曰:“譬如人行,前途尚远,而日势已暮。”不难领会成语被作为力竭计穷之喻,潜台词是针对“日”方说的。又《左传》记载,晋侯坚持用郑国所献之马小驷驾车出战,庆郑进谏,指出:“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小驷)必然“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血脉必将周身而作,随气张动,外虽有强形,而内实干竭),进退不果,周旋不能。”晋侯弗听。结果“晋戎马还泞而止(小驷不调,故堕泥中)”,晋侯被秦军俘虏。成语实言外有余而内不足。稍知历史知识的人不会不明白依靠“异产”必然因其外强中干,进退不果,周旋不能,逃不脱被俘见擒的结局。汉奸文人郑孝胥很快地展开联想,从这则故事悟出小驷暗指的那个“郑”和伍子胥似的身份讽刺的是自己,便立即报告日本主子。此时日本侵略者炮制伪“满洲国”,扶立溥仪,自以为得计。殊不知遭到陈宝琛的辛辣讽刺,当然恼羞成怒,可又发泄无由,只好记下“陈宝琛诗钟讥日本”,以图日后报复。侵略者无可奈何的笔记,成为爱国诗人的客观评价。2005年时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如今日本的执政者和反动政客却顽固不化,接连抛出谬论,为战犯鸣冤叫屈,首相拜鬼,逆施倒行,公然向人类良知和国际正义挑衅,引起各国人民强烈抗议。重新阅读这比诗钟,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王希尧、廖宗刚:《陈宝琛抑郁以终》(《闽海过帆》,上海书店1992年3月第一版,P.41)

束修自笑羊何瘦;
年齿谁怜马又加。
——凤顶格嵌“束·年”字诗钟
  “诗钟”是限类、限题、限格的对偶句组。两句合称“一比”,犹如对联所谓“一联”(同样可分“上、下”)。诗钟分两类:分咏,分别写两种(往往差异很大的)人物、事物;嵌字,在上下比相应的位置使用限定的字(在×字就叫“×唱”)。限定“一唱”,即要求上下比第一字必须分别嵌入“日、中”二字。其平仄安排,同样遵循声律。

残碧殿秋如有泪;
老鸡知曙奈无声。
——燕颔格嵌“碧·鸡”字诗钟
  此联还有另一版本(见下)。

残碧殿秋如有恋;
老鸡到死始无声。
——燕颔格嵌“碧·鸡”字诗钟

绝群新筑空山屋;
犯雪亲拿独夜舟。
——燕颔格嵌“群·雪”字诗钟

  陈宝琛贺赠联

仰群规以遥企;
诵先人之清芬。
——赠大连地方史专家、诗人孙宝田

诗骚古意无空谷;
厨及高名自远寰。
——赠福建省海澄县举人邱菽园

事业已归前辈录;
典型犹守老成余。
——赠·清光绪进士高凌霄(石芝)

一经传业基忠孝;
百世闻风起懦顽。
——赠清·福建省莆田县“御史第一人”江春霖

行年至一万八千日;
有子为四百兆中雄。
——赠著名政治家和学者梁启超

节钺传家,江介长流忠孝誉;
笄珈偕老,海滨待看治平时。
——代刘嵩生撰贺沈瑜庆(沈葆桢第四子,贵州省巡抚)62岁寿诞

一见问灵源,师自离山吾听水;
卅年依古洞,世方沉陆我观潮。
——赠江苏省省靖江县孤山寺僧

萱阁喜添筹,华菊半簪瞻寿相;
秫田供酿酒,嘉禾一曲谱笙诗。
——贺陕西省户县知县陈云霖太母寿诞

蝴蝶日飞阶,晚菊入冬饶老艳;
尖团连上市,香橙供酿足晨馐。
——贺梁友三寿

一帜冠童军,玉树芝兰譬兹佳子弟;
两楹垂祖训,公卿将相起自好秀才。
——代九江公撰贺胞侄子和入庠

淘江变酒,方山作屏,天与闲身消老福;
诞近荷花,筵开荔子,人从长日祝修龄。
——贺林幼赞60岁寿诞

  陈宝琛撰挽联

委身邪世伤非命;
怀旧儒门惜此才。
——挽福建省闽侯县知事陈赞舜(沩卿)

满腹史才甘槁卧;
一暝世事断知闻。
——挽广东省提学使于式枚

来日大难,及此全归天所笃;
个臣又弱,公然后死责安辞。
——挽宣统皇帝溥仪老师陆润庠

初政正求言,失此方闻真可恨;
沉疴犹枉札,规吾褊性最相宜。
——挽福建省长乐知府高啸桐

新政正求言,失此方闻真可恨;
沉疴犹枉札,规君褊性最相宜。
——挽清末梧州知府高凤岐

勤约半生,叹儿女成行,不假数年婚嫁毕;
沉绵一疾,料刀圭莫救,讵知除夕佩环归。
——挽七弟妇蔡宜人

矫俗矢孤行,为国忘身,一节愚忠堪不朽;
堙洪翻横决,连兵穷岁,九原遗恨讵能瞑。
——挽清·江南提督、定武军“辫帅”张勋

孝敬久无渝,儿女成行,内助顿虚怜贱息;
哀残归未得,君亲何补,弥留相语愧而翁。
——挽家媳邵恭人

以经天纬地为文,新法旧经,持世恐无人可代;
有注海倾河之泪,近忧远虑,窥微早识病难为。
——挽清末洋务派重要领袖人物之一张之洞

姚崇称应变才,忍看今日域中,十事开元思相业;
白傅有感伤作,留揭他年墓表,一篇长庆哭诗人。
——挽清末外务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瞿鸿禨

游学最早,识几独先,坐看沧海横流,稗史剩归文苑传;
卌载知交,经年小别,一恸故邱正首,遗书忍展鼓山诗。
——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

  陈宝琛合撰、应对联

旧址阅沧桑,世界法輪归一转;
良缘结香火,朝班禁漏证三生。
——清·陈景亮率子陈承裘、孙陈宝琛祖孙三代合撰题福建省闽侯县西郊怡山西禅寺大雄宝殿
  这副对联刻在大维宝殿石柱上,奇就奇在“三代同联”,这是清代名宦陈景亮率儿子陈承裘、孙子陈宝琛,祖孙三代同署一联。上联讲古寺沧桑、世界的变化。“旧址阅沧桑”,指西禅建寺已上千年,多次重修,数经沧桑。“法輪”,为佛教的别称。下联讲一家数代为官的殊荣。“朝班”,谓朝会。“禁”,指宫中禁地。“漏”,为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朝班禁漏证三生”,指陈景亮的祖孙三代均为朝延命官。父亲陈若霖是清邢部上书,儿子陈承裘是刑部郎中,孙子陈宝琛位居输林院传学士,后来为太子太傅。这陈家原藉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郊区)螺洲镇,是有名的官宦世家。落款处下署“前云南布政史陈景亮率子四品刑部郎中承裘孙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前甘肃正考官宝琛舆沐敬书,壬午春二月”。

  悼挽陈宝琛联

生憎虎豹当阑恶;
转觉麒麟卧地安。
——清·光绪举人(陈宝琛挚友)陈衍挽陈宝琛
  此联是陈宝琛的挚友陈衍对他的评价,也是历史的盖棺论定。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近代诗人,闽派的代表人物,其评论著作《石遗室诗话》。曾是台湾巡抚刘铭传、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僚。1912年12月起在梁启超主办的《庸言》半月刊上连载,数10万言的长文,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甚获好评。后来《石遗室诗话》结集出版,风靡一时。他要续辑诗话的消息传出后,各地诗人竟“争欲得其一言为荣,于是投诗乞品题者无虚日”。得意地告诉朋友:“海内诗人寄到之集,已阅过者殆满间一屋,而架上案头,有已选佳句不及收入者,尚不可胜计。” 在考场并不如意,屡试屡败,好不容易在光绪八年(1882年)才中举,当时27岁,同榜者中还有后来的外国名著翻译家林纾。曾戏弄林纾的书房好像“造币局”一样,意指为稿酬如潮。1933年除夕,钱钟书拜会他,当时已年过七旬,钱其时尚在清华读书。可谓忘年之交。钱在英国留学时陈衍还寄给他自己的诗作,其中有“青眼高歌久,于君慰已奢”诗句。钱钟书早年“好义山、仲则风华绮丽之体,为才子诗,全恃才华为之”,陈衍则批评他:“汤卿谋不可为,黄仲则尤不可为”,因而改弦易辙,奉衍若神明。20世纪30年代初,仍对钱钟书到国外念文学大惑不解:“文学又何必向国外去学呢!我们中国文学不就很好吗?” 钱仲联编《石遗室诗集》共收陈衍诗作12卷,补遗1卷,合13卷。《石遗室诗话》是“同光体”诗派的重要评论著作。所著有《石遗室诗集》、《文集》,并辑有《近代诗钞》等。

沆瀣之契,依慕之私,幸及残年赏小聚;
运会所遭,辅导所系,务摅素抱见孤忠。
——清·史部主事陈三立挽陈宝琛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人,光绪进士。中国近代著名诗人。官至清·史部主事。列名于孔教会和中华民国联合会。戊戌岁曾随其父陈宝箴参加维新变法,旋被革职,永不叙用。辛亥革命以后,以遗老自居,自称散原老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主张抗日,拒绝日本侵略者的拉拢,拒绝出任伪职,于同年9月绝食而死。工诗,所作诗也表现出他的这种政治态度。在艺术形式上好用僻词拗句,流于艰涩,为同光体主要作家。有《散原精舍诗》、《续集》、《别集》及《散原精舍文集》等传世。

几番出塞讵灰心,沈阳督师,须臾勿死;
未睹回銮难瞑目,曼殊再起,魂魄犹依。
——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兼文教总长郑孝胥挽陈宝琛
  伪“满洲国”僭立之初,陈宝琛曾出关,溥仪重师傅之谊,颇加垂眷,惟以其与孝胥议论不合而去。时郑孝胥居首揆,得日本人支持,势不可与夺也。及宝琛卒,郑孝胥挽以此联。于陈宝琛尚有微辞,于自己卖国并不自儆。火龙:《郑孝胥别记》(《闽海过帆》,上海书店1992年3月第一版,P.43)

松影犹存,从今瞻望山高,读史孤吟冬岭秀;
钟声不响,回忆相逢日暮,谈诗低唱铁冠图。
——清末民初学者、书法家、楹联家方地山挽陈宝琛
  上联“冬岭秀”,谓不怕严寒的松树。语出东晋·顾恺之诗:“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下联“铁冠图”,谓隐者之冠。陈宝琛为宣统皇帝溥仪师傅。1931年溥仪即伪“满州国”皇帝位,陈宝琛留关内,不与同流合污,也不出任民国政府的官员。

  纪念、题咏、嵌典陈宝琛联

江天留客榻;
湖海读书楼。
——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题陈宝琛祖厝五楼(存还读楼)

夫门生天子;
弟天子门生,
——附录:佚名题陈宝琛夫人
  福州市沧山区螺洲镇历代才俊之众,在福州堪称一绝,在福建乃至全国亦属罕见。据当地导游介绍,明清时期,仅螺洲镇店前村陈姓一族就出了21位进士、108位举人,其中以官至刑部尚书的陈洛霖、担任过晚清帝师(溥仪之师)的陈宝琛最为著名。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朱[金容]基总理的老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彪、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锵等则为现代螺洲陈氏的佼佼者。陈氏男儿金榜题名时,有父子、兄弟、叔侄一家三人同科问鼎进士的;陈家媳妇以相夫教子为己任,有收获“夫门生天子,弟天子门生”之荣耀。然而螺洲人永不湮灭的辉煌,乃在于为学穷尽赜隐,为官恪守高洁。螺洲名人才俊,以争奇斗艳的业绩和品格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与回味。陈氏宗祠内外,由左宗棠、李鸿章、启功等名人题写的牌匾和楹联琳琅满目;冠以“尚书第”之称的陈洛霖故居,经后人投巨资翻修一新,而依然保留着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风格;“陈氏五楼”即陈宝琛故居,其格局却显示着这位晚清帝师融合中西文化的睿智与情趣。此联采用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对联格式(称为“换位格”,即为了某种需要,故意将句子中的词语作对换位置的一种修辞方法,如孙家鼎自题门联“门生天子,天子门生”等,“异位互重”作为一种修辞技巧而被联律所允许)。上联意为其丈夫的学生是天子(溥仪);下联意为其弟是天子的学生。上、下联仅有一字“夫、弟”不同,靠文字排列组合构成意思不同而妙趣横生的意境。

老鹤无衰貌;
寒松有本心。
——清·宣统皇帝溥仪题陈宝琛祖厝五楼(存沧趣楼楼上)

老圃黄花标晚节;
仙洲丹橘拥高门。
——清·宣统皇帝溥仪题陈宝琛祖厝五楼(存沧趣楼楼上)

尊礼元臣扶玉杖;
父亲旧学拜丹书。
——清·宣统皇帝溥仪题陈宝琛祖厝五楼(存北望楼楼前)

百年世第看乔木;
万卷家藏有赐书。
——清·湖南布政使郑孝胥题陈宝琛祖厝五楼(存北望楼)
  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一作苏龛。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 ,福建省闽侯县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解元,宣统三年(1911年)任湖南布政使;八月武昌起义,辞职之泸,以鬻书自给,一度任商务印书馆董事。1923年以二师傅陈宝琛、英国人庄士敦之荐,任为小朝廷“懋劝殿行走”。1934年三月一日,溥仪三度登位,在日本人摆布下任伪“满州帝国”皇帝,改元“康德”,任郑孝胥为伪“总督理大臣”。二十四年五月,日本人以伪“财政部大臣”熙洽不发给经费为手段,迫郑孝胥自行辞职,由张景惠继任。工诗,善画松,古苍浑穆,可与陈宝琛并驾。书法豪放。著有《海藏楼诗》8卷、《骖乘日记》2卷;又编有《孔教新编》一书等传世。

不贪夜识金银气;
远客朝看麋鹿游。
——清·宰相刘镛题陈宝琛祖厝五楼(存沧趣楼)

锦带江流,画屏山色,佳气常钟持节第;
神仙胜地,德行名家,清风长护赐书堂。
——清·上海浚浦局总办何维朴题书陈宝琛祖厝五楼(存赐书楼)
  何维朴 (1842-1922),字诗孙,晚号盘止,一号盘叟,又号秋华居士,又曰晚遂老人,湖南省道县人。为何绍基孙(韬养斋笔记作凌汉侄孙误)。同治六年(1867年)副贡,官内阁中书,清末任上海浚浦局总办。工书、画,晚寓上海盘梓山房,以此自给。画以山水著称。宗娄东四家,清远高妙,无时流霸悍草率习气。对於古画之鉴别尤精。书摹其祖绍基,亦得其神似。少精篆刻,宗秦汉,晚年倦於酬世不复作。有印文曰清凉山下转轮僧。收藏古印甚多,有颐素斋印景六卷。卒年80岁。其弟何维棣(1856-1913),字棠荪,亦工书。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4-24 10:45 , Processed in 0.04144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