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决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联苑百花奇观》潘国璋著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00:55:17 | 只看该作者
工友缅其功 农友缅其德  

(互文联)

  花木兰是古代巾帼英雄。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在《乐府诗集.木兰辞》中有生动的描述:花木兰征战十二年归来,“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诗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实际意思是:“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头发,修饰面容。”唐代诗人王昌龄著名的《出塞》诗首句是“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虽在字面上分属“月”和“关”,而意义上是合指的。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如以上两例,两个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相互拼合,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也就是说,上文省略了在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略了在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互文。

  
互文修辞在诗歌中不时可以见到。除上述两例外,毛泽东《送瘟神》诗中“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也是互文修辞,其实际意思是“千村万户都是薜荔人遗矢、萧疏鬼唱歌”。

  
互文修辞也用于对联。联中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优美。像《木兰辞》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已可称得是一副对联,只是平仄没有后世的对联标准严格,至于“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则是七律诗中标准的“颔联”。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有这么一副对联:
  
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
  
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其组句技巧也是互文。两句话只有互相掺和才能全面理解,如果说,上联理解为“夏日冬日都是清风日照”稍嫌勉强的话(因为冬天的风不好称为“清风”),那下联理解为“前后山都是皓皓明月和层叠的山峰”则是无隙可击的。

  
再看下面一联:
  
汗水浇开桃李芯;
  
心血育出栋梁才。
  
从字面上看,教育学生只须出力流汗,“育出栋梁材”则要耗费心血,实际上这两句话是互文修辞,其本意是:要使桃李芬芳,把幼苗培育成栋梁之材,教师是要洒汗水、费心血,付出艰苦劳动的。

  
周恩来总理逝世后,有一副挽联是这样写的: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功同山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这也是副互文联。上联中“生为国家,死为人民”,不能拘泥于字面,片面理解为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而应该理解为生死都是为国、为民。同样,下联的“功同山岳,德同湖海”,也应该理解为功德都同山岳一样高,都同湖海一样大。

  
1998年,湖南宁乡县政协为纪念刘少奇百年诞辰举办征联活动,胡静怡先生撰写的一联获一等奖。联为:
  
杭州三字狱,汴州六字冤,冤狱古今同,万里寒云催泪雨;
  
工友缅其功,农友缅其德,德功天地永,百年冥诞献心香。
  
联中“工友缅其功,农友缅其德”也是互文修辞,应作“工友农友都缅其功德”理解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00:56:11 | 只看该作者
死葬黄花骨亦香  

(节 缩 联)

  生经白刃头方贵;
  
死葬黄花骨亦香。
  
这是一副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联,作者佚名。1911年4月17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了广州起义,血战一昼夜,起义失败。起义领导人黄兴受伤,百余人牺牲,后收殓七十二人遗体葬于黄花岗。
  
这副对联,写得悲壮感人,讴歌了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表达了后人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从艺术角度看,这副对联对仗极工。黄花,指黄花岗,与“白刃”对,十分工稳。把“黄花岗”缩写为“黄花”,运用的是节缩修辞法。
  
节缩,即将较长的词语或句子删节压缩。对联采用节缩修辞,一则可以使联句简炼,二则可以满足对仗的需要。如前联,若不将“黄花岗”节缩,下联写成“死葬黄花岗骨亦香”,则不仅与上联不成对仗,而且多一“岗”字,写得太实,韵味、意境全无,便成画蛇添足之作了。

  
节缩分缩词和缩语两类。对联缩词的,如于右任挽杨虎城夫人罗培兰女士联:
  
是杨虎夫人,应习战马;
  
为革命女子,等死沙场。
  
联中,将“杨虎城”节缩成“杨虎”,是节缩人名。

  
汤祥瑞烈士就义前曾题联明志:
  
嫉恶如仇,几根傲骨横天下;
  
舍生取义,一颗头颅落状元。
  
汤祥瑞烈士是湖南浏阳县人,1927年马日事变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次年春被杀害于状元洲。就义前,汤祥瑞书此联明志。联中,“状元”是“状元洲”的节缩。这是节缩地名。

  
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两副对联也用了节缩修辞:
  
南海风清,讲过春天故事;(广东)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广西)

  
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内蒙古)
  
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黑龙江)
  
第一联中,将“刘三姐”节缩为“三姐”;第二联中,将“黑龙江”节缩为“龙江”。分别是节缩人名和地名。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描写秀秀饮酒,用了这样一联:
  
三杯竹叶穿心过;
  
两朵桃花上脸来。
  
“竹叶”即“竹叶青”酒的节缩。这是节缩物名。

  
有些专用名词也可以节缩。如1983年全国迎春征联的一副获奖联:
  
亚运会捷报频传,奋战夺魁,中华健儿好身手;
  
世杯赛佳音迭至,强攻克敌,体坛新秀锐锋芒。
  
联中,“亚运会”是“亚洲运动会”的节缩;“世杯赛”是“世界杯赛”的节缩。

  
国庆45周年之际,中国楹联学会、河南焦作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举办了“富强杯”全国征联大赛。陈自如的一联获金奖。联为:
  
大典震人寰,时代强音犹悦耳;
  
小康舒岁月,中华特色更扬眉。
  
联中,“大典”为“开国大典”的节缩,“中华特色”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节缩。

  
数词在联中也可以节缩。如清代吴獬题湖南衡山书院联:
  
当代需人才,正望着岣嵝山七十二股云气;
  
自家定功课,莫等它清凉寺一百八下钟声。
  
联中,“一百八”即为“一百零八”的节缩。

  
缩词是把联中较长的词缩短,缩语则是把较长的成语、句子缩短。如苏州网师园中,有郑板桥题写的一副对联: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这副联节缩了四个典故。“曾三”是指孔子学生曾参的“吾日三省吾身”;“颜四”是指孔子的另一个学生颜回的“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禹寸”是指夏禹王爱惜“寸阴”;“陶分”是指晋代陶侃惜“分阴”。后有人在此联前又添几字,成为一副新联:
  
学问无穷,曾三颜四;
  
光阴有限,禹寸陶分。
  
其劝学惜时的意义表达得更为明确,可作座右铭观。

  
再看周元鼎的一副题岳阳楼联: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范仲淹字希文,他在《岳阳楼记》中留下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人杜甫是“少陵布衣”,他的题《岳阳楼诗》中开头两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联中“后乐先忧”和“昔闻今上”便是上述二句的节缩。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00:57:59 | 只看该作者
西至乌鲁木齐  

(断 取 联)

  说话和写文章,有时使用一个词语,只取这个词语中的一字、一词或一部分的意义,通过连接上下文来表达意思,这个词语的其他部分,只起搭配作用,并不表义。这种修辞,称为断取。毛泽东著作中就多处运用了断取修辞,例如《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关门主义的策略则是孤家寡人的策略。”再如《青年团的工作要顾青年的特点》一文中举例说:“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
  
“孤家寡人”原是古代君王自己的谦称。但前例的“孤家寡人的策略”却不作“君王的策略”解,文中只取“孤”、“寡”之意,意指孤立寡助,脱离群众;“家”和“人”两字的意义舍去不用。后例中的“共青团员”,只取“周瑜是个青年”之意,“团员”两字意义舍去。
  
像这样的“断取”,日常用语中也可碰到。例如,说一个人逃跑,用“逃之夭夭”。本来,古代的“桃之夭夭”是形容桃花艳丽,后转用“桃”的音为“逃”,“逃之夭夭”则只取“逃”的意义,“之夭夭”成了附加部分。又如“五爪金龙”,常用来形容五指,并不包含“金龙”的意义。

  
对联偶尔也用断取修辞。如清.王闿运题南京莫愁湖联:
  
莫轻他北地燕支,看画舫初来,江南儿女生颜色;
  
尽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无恙,春时桃李又芳菲。
  
莫愁女相传是南齐时洛阳的美女,远嫁南京卢家,联中“儿女”一词则只断取“女”义,“儿”义舍去不用。说“江南儿女生颜色”,比说“江南女生颜色”顺口,且与下联的“春时桃李又芳菲”形成工整的对仗。

  
杨度曾撰联挽黄兴:
  
公谊不妨私,曾经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自古困英雄。
  
杨度早年鼓吹君主立宪,与严复等组织筹安会,策划恢复帝制。晚年倾向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与革命党人黄兴是同龄人,先后留学日本,并在一起创办报纸。后政见分歧,但私交甚笃。黄兴病逝后,杨度撰了这副挽联,上联坦陈他和黄兴虽政见分驰,但又是肝胆相照的挚友;下联高度评价黄兴的军事才能,并为英雄有才无命、英年早逝惋惜不已。“死生自古困英雄”句,联中只取“死”义,“生”字也是为联句顺畅和对仗需要而搭车使用的。

  某地理发店曾贴有一副对联:
  
头顶现圆光,南无阿弥陀佛;
  
边陲经剪伐,西至乌鲁木齐。
  
上联“头顶现圆光”,指理发成光头者,好比阿弥陀佛顶上一环灵光;下联“边陲经剪伐”指不理光头者,也总要把头发边沿修剪整齐,“乌鲁木齐”只取“齐”字义,说“西至乌鲁木齐”是句俏皮话,恰能与“南无阿弥陀佛”对仗。

  
由此看来,对联运用断取修辞法,总是借助于前后一定的语言环境,所以看似朦胧,思则清晰。一般情况,语言完整才是美,但在特定环境中,语言残缺也能形成语言艺术的“缺陷美”。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5-17 00:18 , Processed in 0.03694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