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楼主: 决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联话福州

[复制链接]
176#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01:39:17 | 只看该作者
联话宏琳厝


  柯峰似银屏护背
  演水如玉带环腰   


  这是闽清宏琳厝的一副对联。   

  宏琳厝坐落在闽清县坂东镇,是全国最大民居系列中数一数二的。坂东镇,古称六都,民间有“小小闽清县,大大六都洋”的说法。  
  
  宏琳厝俗称新壶里,是黄作宾在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开始兴建的。这座由七万多根树木建起的大房子,建筑面积17832平方米,历时28年建成。   

  黄作宾是随闽王一起南迁的黄姓后裔,他16岁患肺痨病,因此积极寻医问药,注意保养,“久病成医”,十多年后,病好了,自己也开起诊所药铺,成为一方名医。据县志记载,黄作宾给人看病,不论远近,从不收钱,口碑颇佳。  
  
  宏琳厝所在,古时视为风水宝地。“门迎五重案,前有玉带环”。宏琳厝背靠柯洋峰。梅溪上游的演溪在这里美美地绕了个弯,民间地理上视为“玉带”,宏琳厝就建在河湾内的玉带环抱里,形似玉带环腰。隔河而望,从近到远是由低到高的五重平行山脊,被称为“五重案”。

  宏琳厝建筑结构科学精巧,总体上是中轴对称布局。内有水井4口,大门13个,天井30个,花圃25个,大小厅堂36间,住房666间。
   
  整个宏琳厝共分三进。大门口的虎头门正中,“宏琳厝”三个大字,是原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手书的。抗战时期,项南在闽清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就在宏琳厝创办《抗日救亡旬刊》《闽清快讯》,在宏琳厝的二进大厅内组织排练文艺节目,组织战时民众教育流动宣传队。

  从虎门进入,是宏琳厝的第一进。穿过花圃回廊是第二进大厅,是家中父辈们居住的地方,孩子们也常常在此玩耍。上方挂的是1940年10月郭沫若题赠黄开绳的“庄敬日强”木刻匾。二进大厅隔着一条横街,由过雨亭相连第三进,这是黄作宾居住过的地方。黄作宾是以长子宏琳的名字来命名这座房子。在第三进的大厅上方,悬挂着清咸丰皇帝为宏琳厝题写的匾:“紫薇銮驾”。

  宏琳厝廊回路转,纵横有序,道路顺畅,房屋整体配套,通光采风充足,行居方便。房屋装饰精美:屋顶的燕尾脊、风火墙、女儿墙美观实用,垂花、斗拱、门窗花格雕饰图案玲珑剔透,厅、廊上方雕梁画栋,绘饰精美。

  宏琳厝的水系是由山后面引进,经宅内四纵三横交错贯通的水沟,流向宅外农田。具有饮食、清洁、排污、环保、消防等作用。  

  宏琳厝的防卫功能很强,全宅内外设有厚墙重门、明槛暗室、免耳角楼、炮房枪眼等多重防卫设施。
177#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3:07:00 | 只看该作者
联话白玉蟾


  淡淡着烟浓着月
  深深笼水浅笼沙   


  这是收录在《千家诗》中的白玉蟾《早春》的诗对。   


  白玉蟾,南宋道人,祖籍福建闽清县,原名葛长庚,字以阅,号武夷散人。他的祖父葛有兴被朝廷派到琼州去做教官,从此落籍,到长庚出生便已是琼州第三代。他出生于海南岛琼州,后母亲改嫁白氏,就随继父姓白,名玉蟾。   

  他幼天资聪敏颖异,7岁能诵九经,12岁那年,塾师说他读书长进,作的诗也精通,主张送他到广州去应童子科。试官以“织机”为题,命他赋诗。白玉蟾应声吟道:“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疋,日月双梭天外飞。”试官一听,好大口气,很不高兴,就不让他中试。   

  16岁,白玉蟾带着老母给的三百文钱,白家的一柄雨伞,几件随身衣服,离家出走,到处流浪。后来遇到一位真人,9年始得其道。宋宁宗嘉定间,诏征赴阙,召对称旨,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往。平生“蓬头跣足,一衲弊甚”,然神清气爽。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称其入水不濡,逢兵不害。《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说他“披发佯狂,走诸名山”,“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就像阮籍一样,“状如疯癫”。   

  白玉蟾博览群书,能诗善赋,工书擅画。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酒兴即席挥毫,所作篆、隶、草书,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抒其怀抱,蕴含哲理,具有较深的艺术内涵和欣赏价值。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亦源于白氏。著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等书。   

  罗源县城的南郊,有一座如覆地大莲花般的山丘,称“莲花山”。山上流泉清洌甘醇如“圣水”,可医病,因此宋绍圣三年建在半山腰的一座禅院称“圣水寺”,寺中有八景:笔砚峰、龙虎岩、仙源泉、弥陀石、玉井、金钟潭、栖云洞、眠鹤亭。白玉蟾《游圣水寺》云:“骑鹤来游众宝山,山中石室水光寒。岩前峭壁松花落,午夜月明初炼丹。”“山僧问我家何在,笑指浮云带日斜。佩剑朗吟明月下,落花流水是生涯。”   

  福州南门过去有口“西丹井”,据说是白玉蟾施药治病的遗迹。现在井碑、井栏还在。   

  白玉蟾经常往来名山,神异莫测,后隐居武夷山,卒于江西盱江,终年95岁,世称“紫清先生”。   

  白玉蟾是宋代道教全真道家南宗五祖,著名诗人、作家、画家、书法家,哲学大师。他的《道德宝章注》,由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手抄,收入清代大型文献《四库全书》。他的《慵庵铭》一文,被明代刘士鳞选入历代小品文集《文致》。林语堂特别推崇这篇小品文,并翻译介绍到国外。白玉蟾还著有《海琼词》《海琼真人语录》《海琼问道集》《武夷集》《罗浮山志》《三一庵诗》《百八家符篆记》等。
178#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3:59:54 | 只看该作者
联话陈旸


  棣萼一门双理学
  梅溪千古两先生  

  
  这是朱熹题在闽清县云龙际上村陈旸故宅的楹联。   


  陈旸(1064~1128年),字晋之,闽清县人。宋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及第,授顺昌军节度推官。陈旸精于乐律,主张乐以太虚为本,声音律吕以中声为本,而中声又以人心为本,为宋代宫廷雅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进《迓衡集》,以劝导绍述,得太常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奉旨编撰御用音乐百科全书”,就是200卷的《乐书》。该书不但论述“引据浩博、辩论亦极精、上体对圣意、贯穿明备”,而且“雅俗音器歌舞,下及民间杂戏,无不备载”,崇宁二年(1103年),《乐书》献进宫廷,陈旸被升为鸿泸寺太常少卿、礼部侍郎。政和初(1111年),“坐言盐铁利”,被革职。政和三年(1113年)回闽,不久平反。陈旸68岁去世,后祀于乡贤祠。陈旸还著有《礼记》《孟子解义》《论语句解》和《北郊礼典》。  
  
  《乐书》一直“养在深宫”,到陈旸去世时,也没有出版。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陈旸的后人陈岐,经过多年访求书稿,并得宋宁宗赵扩鼎力相助,才得以刊刻问世并流传至今。这部音乐论著,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清代乾隆年间纪晓岚编修《四库全书》时,将之收归《四库全书·经部》。

    际上村,古称漈上村,是不平凡的乡村,《宋史》说的“一门七进士、五子四登科”佳话,就是指在这个村里,先后有陈祥道兄弟及其子侄共计7人考中进士的故事。实际上,南北宋时期,村子里就有18人考中进士,考中举人、秀才者更多达数百人。
  
  村后凤凰山上有块音钟石,用石块敲击,据说可听到“天、地、君、亲、师”5种鼓击乐声,还说陈旸就是在这里获得创作灵感,创作出《乐书》的。横跨在村口溪上的那座宋代三孔石板桥是当年陈祥道、陈旸兄弟读书的地方。   

  南宋著名文学家张孝祥慕名专程访问这里,在陈祥道、陈旸读书处,写下《起傅岩》诗:“欲识东君信去催,古人止渴意思梅。根茎虽向春前发,枝叶曾经雪里开?万木丛中推作首,千花圃内独为魁。高才应是和羹手,何必须教傅说来?”并题写了“起傅岩”。诗后来被收入《千家诗》。傅说,是商王武丁的大臣。他原是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东)地方从事筑墙的工匠。武丁寻访贤臣,发现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破格用他为相,并以傅为姓。  
  
  陈祥道,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及第,颇得当时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青睐。他与王安石的关系亲密,王安石撰《论语注》,陈祥道就作《论语全解》。   

  于山“廓然台”是由陈旸命名的。也许是缘分,廓然台上吸翠亭,经常有爱好闽剧的人们,在这里或唱或拉,自娱自乐。   

  闽清县城实验小学附近有陈祥道陈旸纪念馆。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5:04:05 | 只看该作者
联话黄乃裳


  专制已摧,大伸素抱
  共和待建,何得安居   


  这是黄乃裳1911年撰写并挂在家中的对联。

   
  黄乃裳又名九美,字绂丞,号慕华,1849年出生于闽清坂东湖头村。他的一生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复杂缩影:他的身份有基督教徒、维新志士、爱国侨领、革命党人、教育家和新式报人。


  先当了教徒。清同治五年(1866年),黄乃裳受洗入教,成为闽清县首批基督教徒。1869年被派到福州东街福音堂传教。后在英华书院、福音书院任职。   

  接着是维新志士。1894年黄乃裳中举人,次年赴北京会试,参加康有为“公车上书”,接受维新思想,参与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运动。   

  办报也是先驱之一。1874年与美国传教士武林吉共同创办《郇山使者》月报。1895年4月,自筹资金在福州创办福建近代第一张报纸《福报》,鼓吹维新变法。1899年9月,移居新加坡,经女婿林文庆推荐,任《日新报》主笔。后来协助陈楚楠、张永福改进《图南日报》。1905年主办厦门《福建日日新闻》,后来该报改名为《福建日报》。1912年3月,主办的《左海公道报》创刊。民国5年6月,出面办《伸报》。
   
  教育很投入。1907年,创立闽清教育会,被举为会长。不久,创设简易师范学堂于福州,招本县学生40余人,以培养师资。1908年集资4万元,倡导在闽清各乡设初小、高小学校34所。1909年兼教英华书院。1911年任英华、福音、培元三书院教务长。1912年在苍霞洲筹建福州青年会会所。   

  侨领是当然的。1900年5月,到英属沙捞越诗巫,以“港主”身份承包土地垦殖权创建“新福州”,在闽清、古田、闽县、侯官等县前后招垦农3批1600人左右。开始,垦民怕移民垦殖也是“卖猪仔”,黄乃裳立下毒誓,保证不是“卖猪仔”,使人心安定。经3年多拓荒,“新福州”垦场由初期种植甘薯、杂粮、蔬菜等农作物,到后来大量引种橡胶获得成功,垦农生活日趋富足,恳区发展成诗巫市。当地辟建了“黄乃裳纪念馆”,以彰扬他的“开港”功绩。  
  
  参加革命党,可圈可点。1900年5月,归国招募垦民途经新加坡时,结识孙中山,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追随者。1904年携带邹容《革命军》回国,在潮州、漳州、厦门、福州等地散发,传播革命思想。1906年7月,加入同盟会,成为南洋华侨中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辛亥福州起义,他发动学生组成炸弹队,并亲举大旗入城。福州光复后,出任福建军政府交通司司长。1912年,向南洋福州富商募款170余万元,帮助军政府渡过光复初期的财政难关。  
  
  1918年,自撰《绂丞七十自叙》一书付梓。1920年,应孙中山邀请,赴广州任军政府(后改中华民国政府)高等顾问。1923年应福建省长萨镇冰之邀,出任福建省公署高等顾问。次年病逝于闽清县城。

  他两次惹上官司。一次是变法维新时因参与新政,受株连被立案究办。再一次是1914年,被袁世凯党羽诬告“怂恿种植鸦片”入狱,判无期徒刑,后在海内外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才获释出狱。闽清县城关台山有黄乃裳纪念馆。
180#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5:06:24 | 只看该作者
罗源篇



联话罗源湾

  俯瞰晴川争入海
  仰看峭壁自凌霄  

  
  这是明朝罗源人游翔鸾的诗对。   


  罗源位于福州市东北部沿海,东濒东海,西与闽侯交界,南与连江相邻,北与宁德接壤。唐大中元年(847年)置罗源场,咸通二年(861年)升为镇,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升为永贞县,宋乾兴元年(1022年)定名罗源县,以境内罗江(今罗源溪)流分三支,同出一源得名。罗源有个民族乡叫霍口畲族乡。  

  罗源有“莲峰月色、圣水听泉、三川春涨、五里潮平、匹岩飞雪、茅顶留云、紫霄盖树、金粟盘榕”等罗川八景和罗源湾、栖云洞、白马寺、禾山、堤岩头、百丈龙潭景区等名胜。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陈太尉宫、南宋十八罗汉石雕像。   

  罗源湾在闽江口以北约50公里,海湾曲折,口窄腹大,水深港阔, 240平方公里的海域终年不冻不淤,是一个避风躲浪的港湾,又似一只蓝色的宝葫芦镶嵌在东海岸线上。罗源湾是我国珍稀的天然深水港湾,被誉称为闽东“夏威夷”。早在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以它为依托,提出构建东南国际大都市的构想。   

  狮岐港区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是一类临时口岸,距马祖岛仅38海里,距台湾基隆港142海里,被交通部定位为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国家级深水港区。罗源湾盛产海带和紫菜,又有丰富的鱼类资源,诸如石斑鱼、鲨鱼、鲻鱼、鳗鱼、黄鱼、鲳鱼、马鲛鱼等。   

  碧岩在罗源湾内碧里村双贵山上,又称回仙岩、狮岩。岩下有天然洞室,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的碧岩寺就在其中。有千叶宝莲花、匹岩飞雪、仙果树、留米石、金鸡笼等景观。   

  紫霄岩俗称“娘娘岩”,在起步镇梅峰岭。顶部平坦如香案,四面绿阴团盖,奇石峥嵘,石上有宋代题刻。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建云峰庵,后改名梅峰寺。寺后有蝙蝠洞。
   
  禾山有玉盘映月、蓝鲸扬波、孤舟引渡、凤岩风畅、老翁窥斗、道人祝凡、渔父待潮、蟠桃庆寿、蛤蟆独处、蝙蝠群栖、片瓦寒宫、银壶仙液、幽径漏光和斜谷追光等奇石怪洞24处。据旧志载,后唐清泰二年(935年)建隐峰寺,宋代建仙岩寺。   

  堤岩头在霍口畲族乡福湖村,沿霍口溪进入堤岩头,有大王潭、仙人脚迹石、仙人棋盘石、灯笼石、龟头山奶娘岩、金线吊葫芦、灶潭坞、猴洞、坑新瀑布和赤马潭诸景点。   

  百丈龙潭在中房乡下大洋。系三潭层叠,中为师公潭,下为横潭,龙潭最高。水从山巅石峡下注,直悬百丈抵屏石派为二,如弥勒挂佛珠。师公潭两旁石壁夹峙。对山建有龙亭。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5:11:21 | 只看该作者
联话陈太尉宫


  祖殿重修,永镇河川崇祀典
  虬松节插,长标丰里显威灵   


  这是罗源陈太尉宫的楹联。


  陈太尉宫位于罗源县中房镇乾溪村。原来是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的陈氏家祠,是在陈苏手上建的。  
  
  陈苏(831~915年)字高行,是河南光州固始县华岳村灵潭境贡士,唐乾符三年(876年)随王审知入闽,唐末住在罗源曹峰(现在的中房)。他教民众种稻种菜,植桑养蚕,还办学校,对百姓进行文化和文明教育。他85岁逝世,乡人感念他的恩德,把他作为神,供奉在陈氏家祠,称高行先生祠。传说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陈苏的十五世孙陈庆抗金有功,18岁战死沙场,被封为都统伏魔太尉。后来就把高行祠扩建为太尉宫,改名陈太尉宫。  
  
  太尉是秦汉时中央掌武事的最高官员,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和丞相同等。东汉太尉就是丞相。魏晋以后,太尉作为“三公”之一,位高而无权,后来逐渐演化成名誉职位。明代就不设太尉了。

    陈太尉宫坐西向东偏南10度。由宋代建的正殿、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的北配殿、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建的南配殿和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建的戏台、门楼组成。总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   

  正殿为宫内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14.1米),进深五间(21.22米),其中明间间阔6.8米,为宋代原构,单开间,进深两间,前廓后堂。元代扩建大殿,明、清陆续添建两庑殿、戏台、山门等。清代扩建时,又于殿前加建轩廊一间,殿现为面阔三开间,进深六间,均为穿斗式构架,歇山顶。陈太尉宫是江南仅存完好的,融唐、宋、明、清多朝风格为一体的木结构民间祠庙建筑。陈太尉宫,因建筑技术高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研究和观赏价值,被文物专家誉为“古代建筑博物馆”。2001年6月25日,陈太尉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垂拱素枋重复叠置,大屋架采取以山面横架铺作支撑架两道大额枋,不用内柱,其上再安重拱分别支承前后两中平椽缝上的梁架,中结方形藻井,层叠有致,别具一格。

  阙额、额栿、乳栿、四椽栿及平梁,几乎都是采用相同长度原木搭建,为宋代福建地方木构建筑的典型代表。明代后增添下檐,陆续添建南北配殿,戏台与门楼连为一体,楼门外设八字墙。北配殿,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单檐歇山顶,由20根梭形柱支撑抬梁式梁架,明间上方六角形藻井以斗拱装饰,雀替刻卷草云纹。南配殿形制与北配殿近似,惟瓜柱、斗拱等处雕刻的花纹更为精细繁缛。戏台隔着天井面朝正殿,单檐歇山顶,飞翼高翘,层层斗拱垒叠成的八角形藻井瑰丽美观,高台沿口嵌着花鸟等图案的雕板刻工精湛,左右两侧建有包厢,与南北配殿相连。宫门以斗拱支檐,翼角翚飞。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5:16:15 | 只看该作者
联话圣水寺


  寻僧但觉云生脚
  听法居然石点头  

  
  这是圣水寺朱熹撰写的对联。

   
  圣水寺在罗源县城的南部、莲花山麓。莲花山是座像大莲花的山丘。“莲峰月色”是“罗川八景”之一。沈保深在《新修圣水寺游记》说“出罗源城南半里许,有寺曰圣水寺,邑名胜处也。”寺后山上有一眼清泉,古时每逢县城疫病流行,居民就到寺里取水,用来治病。人们称清泉水为“圣水”,因此这寺就被称作“圣水寺”。四川内江、辽宁铁岭盘龙山、陕西汉中、宁德霞浦等地也有因为甘泉而被称作“圣水寺”的。

   
  据记载朱熹曾住在圣水寺东侧的黄氏私塾“连茹斋”。后来,人们为纪念朱熹,就将“连茹斋”改名为“文公书院”。清道光年间,书院归圣水寺,作客堂和禅房。后人为圣水寺取八景时,就以“书室清幽”列入。朱熹手书“南石古道”至今仍在。

   
  圣水寺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传承法系为临济宗。现存殿宇为明、清和近代所建。寺三进三叠,依山而筑。沿中轴线为山门、天王殿、莲池、钟鼓楼、大殿,侧后有游廊、石阶通连上下。大殿右侧为香积厨,左侧为栖云洞。  

  
  栖云洞是个天然石洞,洞前有清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罗源栖云洞塑像就在洞内。栖云洞形如巨钟罩地,中间有澄心古井。栖云洞内,高处近3米,低处也有1米多。洞内围壁列坐石雕罗汉像18尊,为该寺镇山之宝。其中16尊为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刻,明代增加了“庆友尊者”和“宾头庐尊者”。另有石雕观音造像1尊。18尊石罗汉高度在75厘米至81厘米之间,重约150公斤,形态各异,造型美观。塑像足部刻施舍者姓氏,其中一尊有“淳熙八年”的纪年题记。洞壁尚存摩崖题刻9段,书法遒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供奉罗汉的佛台上有“住山比丘正心,谨募檀那壹拾玖位,各人舍钱七贯,制造观世音菩萨乙尊,并住世罗汉台拾捌位,安奉供养。岁戊申淳祐捌年玖月拾贰日,造石匠陈曾缘”等题刻。十八罗汉佛像曾多次遭劫难。  

  
  栖云洞顶有平坦巨岩,称“近日灵台”。旁边一巨石,叫“眠鹤石”,如仙鹤缩颈。过数十步又有石似青龙猛虎,所以称“龙虎岩”。此外还有“笔砚峰”,一石似砚横坡,一石似斜插的笔。在“笔砚峰”上,远望五里江上白帆点点,近看凤山城内高楼林立,罗川风光尽收眼底。

 
  在圣水寺的西侧,有罗源县烈士陵园和解放纪念碑。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5:35:16 | 只看该作者
联话碧岩



  猿抱子归青嶂里
  鸟衔花落碧岩前


  这是唐善会禅师在回答“如何是夹山境”时的对子。夹山是常德石门夹山寺,也因此对被称为“碧岩”。罗源也有一处碧岩。

  传说清乾隆皇帝为罗源的碧岩,题写了一首回文诗:“江南滴滴云烟起半山流水声潺潺一树梅花发碧岩春讯到”。传说无从稽考,但这首回文诗却给碧岩寺平添了一些名气。如果读为:“江南滴滴云烟起,滴滴云烟起半山。烟起半山流水声,半山流水声潺潺。潺潺一树梅花发,一树梅花发碧岩。花发碧岩春讯到,碧岩春讯到江南。”不是颇有味道的吗。
   
  碧岩,当地人又叫匹岩,在罗源碧里村双贵山上。山上有个天然洞室,洞高20多米,面积600多平方米。因山洞上面有隐约可辨的“回仙岩”三字,又称回仙岩。在碧岩对面是卧虎山,如卧虎观潮。而如果在卧虎山上看碧岩,碧岩就像一只巨狮昂首怒吼,那山洞就是狮口,所以碧岩还被称作狮岩。这两山相峙,还真像一双猛兽镇守罗源湾。
   
  据《中国寺庙宝典》记载:“唐咸通年间,僧人秀目禅师修建该寺,归临净宗”。后来到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在岩洞中建碧岩庵,明崇祯年间重修。清乾隆、同治年间,仿明式修缮,改称碧岩寺。清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是土木结构,单檐硬山顶,面积164平方米。岩洞壁中还嵌塑佛像,还有1座7层佛塔。碧岩寺由于建在巨石之下的洞窟,正厅大殿和两厢僧寮都不用盖瓦片,而不会遭雨淋,和永泰方广岩一样。

  碧岩寺寺庙不大,但可以品味的景观不少。“回仙岩”石纹文字,据说和吕洞宾故事有关。“金鸡笼”是因为过去人们相传,“天色将晓,穴中辄闻鸡鸣”。其实可能是回音作用,洞壁把乡村的报晓鸡鸣回传出去。  
  “留米石”是警世传说,说古时候这里天天都有大米从石缝中流出来,量虽不多,但也够寺僧食用的了,就叫“流米石”。有一天,有位和尚嫌这米流得太慢太少,就把石缝凿大了一些。谁知道,石缝凿大了,就不再流米了。也许是为了记住这个教训,就把“流米石”改称“留米石”,希望还能把米留在石缝里。  

  “碧岩飞雪”是碧岩寺最著名的景观,列入“罗川八景”。有人误以为是个赏飞雪的名景,其实是一股清泉从洞顶挥洒而下,随风起舞,飘飘坠坠,如同雪花纷飞,倒有些武夷山水帘洞的神韵。   

  洞顶正中石缝隙向下倒生一藤,拇指粗,秋季开白花,藤尾上翘,如莲花,俗称“千叶宝莲花”。洞左侧斜长一树,年年开花结果,果子像小香梨,据说味道不错,人称仙果树。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07:10 | 只看该作者
联话畲族


  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敕赐
  名垂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

   
  这是畲族人家的对联,叫祖公联。   


  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兄弟姐妹中的一个成员,称“畲”乃火种之意,即他们曾有过刀耕火种的年代。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当时福州市畲族人口48152人,是福州市36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福州的畲族乡有罗源的霍口和连江的小沧,纯畲族的自然村366个。
   
  畲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叫畲语,无文字。畲族与汉族长期相处杂居,互相交往,在文化、习俗上都受到影响,在语言上也逐渐接近汉语。
   
  畲族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十分丰富。相传畲族的始祖是盘瓠。盘瓠为国立功,当了驸马,生下三男一女,儿子分别姓盘、蓝、雷,女婿姓钟。畲族主要有蓝、雷、钟、盘四姓,后又增一李姓。
   
  畲族民歌形式多样,有叙事歌、小说歌、传统山歌、儿歌等类型。民族史诗以反映本民族的斗争历史,歌颂民族祖先的英雄业绩为主,如《高皇歌》。小说歌有《钟良弻告阻考》,歌颂了主人公钟良弼的才华和勇敢:“想来良弼真灵通,告状使用很多银。告状无讲银钱使,要复功名留子孙……”良弼是畲族的第一个秀才。传统山歌大部分是临场即兴,随编随唱。畲族传统山歌中情歌最多。对歌,是一种很有特色的畲族山歌,群众也最喜爱。这种山歌把现实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结成对子,连成句子,唱起来饶有风趣。   

  畲族的民间文学非常丰富,包括山歌、民族起源和诸天神传说、民间故事、谚语、儿歌等,既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又含有同汉族文化交流的因素。   

  据文献记载,大约在隋唐之际,畲族就居住在闽、粤、浙三省交界的地区。约在明清时,始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   

  畲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营林业、油茶叶及狩猎。   

  畲族是个喜欢歌舞的民族,有“歌族”之称。他们不但在各种节日、喜庆场合歌舞,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男女谈爱和招待宾客中,也常以山歌当话,相互对答,叫“对歌”。不管春节或是平时,听说本村来了客人,青年们就马上活跃起来,特别是歌手们就会汇集到这里来,当晚就会有一场通宵的歌会。   

  畲民至今仍保持着“有食大家尝”的习俗,每逢有什么新鲜食物,煮好后,都要放在祭坛中,先祭祖宗,然后由长者分配给家庭成员。
   
  畲族的服饰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如衣服花纹像凤凰身上的羽毛;身后别出来一角,代表凤凰的尾巴;胸前的铃铛,好比凤凰的鸣叫。畲族姑娘出嫁后,要盘起高高的凤凰头。   

  农历三月三日,是畲族的传统节日。除举行赛歌会外,还要煮乌饭祭祖先。传说唐代高宗年间,雷万兴率闽南畲族人民反抗斗争,被朝廷军队围困山上,粮草断绝,他们靠一种乌稔果来充饥,第二年三月初三冲出包围,取得胜利。后来畲族人以三月初三为乌饭节,以示纪念。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08:35 | 只看该作者
永泰篇



联话青云山

  青山白云,尽显自然本色
  绿水彩帘,独览神奇风光


  这副对联描写的是“福州十大名片”之一的永泰青云山。

  青云山在永泰县境内,属于戴云山脉和大樟溪水系,方圆50平方公里,9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平地兀立,直冲云天,古称“翀峰”,又因青云缭绕,雾锁奇峰,得名“青云山”。青云山属环太平洋火山地带。2200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天池、深峡、曲溪、奇瀑、怪石、险峰、幽洞……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地质博物馆。

  水是青云山的精华。天上挂下来瀑布,地下冒出来清泉,动有溪流、暗河,静有天池、深潭。青龙瀑布,是青云山点睛之作。一条青龙在断崖舍身跃下,化成条条小青龙,潜入深幽的青龙潭。九天瀑布,落差600米,蔚为大观。火山口积雨形成云山天池。天池呈椭圆形,面积3000平方米,周遭还有乌后、斗湖、鲤湖、对山等数个天池群星拱月。体现自然休闲气息的御温泉也成了亮丽一笔。

  峡是青云山的风骨。由石廊峡谷、青龙峡谷、白马峡谷、九天峡谷、桫椤峡谷、转头峡谷、北溪峡谷等等众多峡谷加盟的大峡谷群,在国内并不多见。石廊峡谷,有瀑布、奇藤、深潭、怪岩、险滩。云天石廊如神龙游走几座山峰,又称“登天廊”。青龙峡谷,蜿蜒3公里,飞瀑、绝壁、暗洞、悬岩、深潭、古藤,令人目不暇接。九天峡谷以险出名,有九天瀑布、神女岩、凝眸双峰、绵羊山等景。最有特色的是桫椤峡谷,又称神谷,瀑有天台、天坛、三叠、谷口、观音;潭名恐龙、回龙、三龙;洞称仙人、情侣、飞来、红军、天游;石号威虎、鲤鱼、雄狮……

  绿是青云山的灵气。在青云山天池四周是千米峡谷,其间层层古梯田,直接云天。成为“空中田园”。万亩草甸,人称“南国天山”。在天池等几个海拔千米以上高山,绿茵茵的草甸,缓缓的坡度,酷似北国天山辽阔宽广的草原。青云山属于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植被带,这在福建比较少见。在桫椤峡谷、万藤谷植被为原始林状态,植物垂直分布层次明显。高山为草甸,次之为竹海,再之针阔叶林混生,藤本植物缠绕其间。“壁虎谷”里的崖壁和树上,爬满了酷似一只只壁虎的青藤。这里的植物品种很多,有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青云山是各种昆虫和动物良好的栖息地,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就有16种。山中还有数群野生短尾猴,嬉戏在树藤之间。

  文是青云山的神韵。青云山地灵人杰,文化内涵丰富。南宋年间,永泰青云山人肖国梁,刻苦读书,乾道二年,考中状元。当地人为纪念肖国梁“青云直上中状元”,把翀峰改名为青云山。“龙爪花红,状元西东”,此后六年间,附近龟岭、龙屿的郑侨、黄定先后也考中状元,成为中国科举史上同乡“七科三状元”的奇迹。九天峡谷的九山书院是清代遗址,现存梯形石墙、半圆拱门、古宅地基、角楼等遗迹。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09:39 | 只看该作者
联话名山室


  高照三光,纵观三千世界
  盖涵四德,尽是四象乾坤


  这是永泰高盖山名山室门联,藏头“高盖”。

  高盖山,位于永泰县大洋镇旗杆村,五代十国闽王封为西岳,称“八闽西岳”。

  名山室在高盖山上,海拔900米。是中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七福地,始建于唐文德元年(888年),唐元成年间赐额“名山寺”,1926年重修,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山室融道教、佛教为一体,可容纳数百人,原是一座有三个院落的大观寺,前两院早年焚于火,为元代道教活动场所,神龛、石柱、石香炉、石阶还在。岩洞5个,分东西两室,善男信女分东西入室以梦叩神。

  名山室原来有供奉徐登和赵炳的徐真君祠堂和赵真君坛。徐登是第一个载入范晔《后汉书》的福建人,是一个医术高明的道士,据说善以“禁术”治病。东汉后期兵荒马乱,疾疫大起,徐登游历江浙,遇同道浙江东阳人赵炳,两人相约以医术行世,救助百姓,后来赵炳和徐登在此飞升,遗址称为神榻、飞仙台。

  名山室最为珍贵的是石窟艺术,有历代摩崖题刻,还有宋元时期的佛教故事雕刻。附近有一座石亭,内供石佛,系元代摩尼教建筑。

  自山下至名山室铺设有数千级石板台阶,一岩石上刻有“第一山”。石壁上有状元陈祥道的相关字刻。宋状元陈祥道、清教育家余潜士等曾在山中的书斋楼读书。

  名山室灵龟洞,在高3米、宽10余米的石壁上以浮雕的形式,刻有佛教故事包括游观农务、牧女献糜、世尊诞生、太子纳妃、6年苦行、世尊成道、佛祖金刚等组画。还有关羽夜读故事以及亭台楼阁和象、狮、虎、龟、鹤等动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组雕刻:一尊阿弥陀佛立在莲花瓣下,右手下伸作接引状,表示正在迎接众生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莲花梗之下,并列七尊僧人造像,身着袈裟,拱手而立,据说就是“莲社七祖图”。

  佛教中,有一影响很大的宗派,称净土宗。南宋时,净土宗发展史上有重要作用的慧远等七位高僧被尊崇为“莲社七祖”,随后在我国南方民间出现了宗教团体“白莲莱”。元朝时,官方明令禁止“白莲莱”的传播,认为他们是异端邪说,借宗教欺骗百姓。因此“白莲莱”的摩崖刻像等大都被毁湮灭。历史上福州民间有深厚的净土宗信仰传统,所以专家认为这组雕像很可能是刻于南宋时期的“白莲莱——莲社七祖图”造像遗迹。
  名山室的祖师洞建有宋代飞檐角古木构建筑,明末贤人余潜士在傍书斋撰对联“草草花花世界,山山水水人情”。西侧凤立峰下率帝殿、观音阁依洞而建。尤其观音阁上供奉的男士观音石像极为珍贵。有诗曰“登高观世成真梦,山静闻声悟妙心”。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10:44 | 只看该作者
联话方广岩


  石室云开,见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栏干


  这是元朝林泉生在永泰方广岩天泉阁柱上的题联。

  方广岩自然风景区,位于永泰县葛岭山腰,海拔300余米,为中生代白垩纪石帽山群火山岩组成的基岩,由于断层峭壁分化崩裂,形成了大约高20米,深30米,宽50米,面积400平方米的洞穴,宋代建隆二年(961年)有人选在洞中创建了“方广岩院”,明代重修佛寺,到了万历十九年(1591年)增建天泉阁5间,纯以巨杉依崖支撑,构成“空中楼阁”式建筑。洞顶“一片瓦”称“一石遮天”。有“广寒洞天”之称。

  “风吹飞瀑全城缕,洞倚悬岩半结庐。”这是明代闽人宰相叶向高题咏方广岩诗句。

  从福州城区往永泰,途中有葛岭。自葛岭至方广岩约4公里,沿古道石崖1400多级,沿途古松100多棵。方广岩景区还有玉泉洞、听泉洞、罗汉岩、龙岩、狮子岩、听经岩等景点。其中玉泉洞是方广岩的天然门户,两石相依,上合下开,左刻“天关”,右刻“吞门”(俗称天门),别有气势。旁边还有宋、明、清的摩崖题刻,如明代林广宪的“方广洞天”,清代陈景亮的“闽山福地”等。过了侧身门,就可见到方广岩。

  据说宋代建隆二年,四都人黄非熊在方广岩下溪南村读书。一天,有个猎人追逐羚羊,跑到山上,发现方广岩洞犹如世外桃源,就告诉了黄非熊。通过黄非熊的“推介”,方广岩渐渐为世人所知。

  一片瓦下面有许多形状各异的石钟乳,有的像青竹、葡萄、梅花;有的似立鹤、飞凤、弥猴;有的则像入水的蛟龙、出山的猛虎、翻跳的鲤鱼、驰骋的战马等。有人赞道:“细看洞中景,方知眼界广”,方广岩的名字据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著名的天泉阁,悬空建在洞前,靠杉木依岩错杂撑起,距平地百余丈。阁后正中是大雄宝殿,殿有一对联:“岩洞玲珑现出半天佛国,楼台缥缈嵌成大地人寰”。供有南宋时的樟木雕僧人像,并有清末海军宿将萨镇冰所题“方广岩”三个大字和“闽山第一”、“万古奇观”、“慈云广荫”的匾额。

  殿前有股清泉,叫龙尾泉,亦称“龙乳”。两厢有僧寮、客堂、香积厨等。殿后岩壁上有个观音窟,窟左有“鸿山月照”四个字。据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夜,月光斜照岩壁之上,便现出“童子拜观音”的幻影。大雄宝殿的禅房右边是龙树台,台后有个龙井,水不深,却清明如镜,久旱不干,久雨不满。顶部还有一股清泉由右侧随风飘洒而下,象珠帘一样悬挂在洞口,构成“水帘观瀑”的水帘泉。附近有洗钵泉。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11:40 | 只看该作者
联话三元祠


  九囿千秋一夫子
  双溪七载三状元


  这是永泰城关塔山三元祠的对联。

  南宋乾道年间,也就是从1166年到1172年,永泰的萧国梁、郑侨、黄定三个举人,连续三科先后考中状元,成为科举史上难得一见的“连中三元”佳话。

  萧国梁是永泰岭路乡陈山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状元。该科状元本是皇族赵汝愚,按当时制度,开科取士是为选拨民间人才,凡己列官籍、挂了仕版的就应回避,因此升国梁为榜首。所以他在殿试时有“名传玉陛星辰晓,泽沛金芝雨露春”之句,在谢恩奏章中说,“豫龙飞之选,淮安序次已当先;无汗马之劳,酇侯何功而居上。”以汉初韩信功高屈次,萧何擢居首功的典故,表明自己原属第二名榜眼而忝居状元,用典恰当,对仗工整,流传至今。他历官著作郎,太子侍讲兼礼部郎中,朝奉郎,广东通判,知漳州。有文集十一种行世,死后祀乡贤祠。

  萧国梁故居在永泰县岭路乡陈山七斗村。为土木结构,占地600平方米,年久倒圮,现剩下宅基地。东门外羽中峰,相传有“萧国梁读书处”华表,今废。现著名风景区青云山石走廊中建有状元祠,供游人观赏。

  郑侨也是永泰人,出生在赤锡乡双桂村龟岭,宋乾道五年(1169年)状元。曾上殿奏事,劝孝宗责己求言,了解人民疾苦;并请求拨米四万石救济灾民。后调入京都,任礼部郎中兼太子侍讲。绍熙三年,求补外官,拜显谟阁学士,知建宁府。以公俸为贫困属县缴纳夏粮,又大力为赋役负担过重的县份请求减免。移知福州府时,又减轻重税县古田县的赋税。在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一直受到信任和重用。宁宗即位时(1195年),召为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翌年进知枢密院事。后郑侨以自己年老体弱,难负重任,执意辞职。宁宗不同意,在郑侨的辞呈上亲笔写道,“忠诚重厚,朕所依毗,累丐退闲,殊负眷意。”但郑侨不顾皇上挽留,再三请求辞职。皇上看到他决心已定,只好赐他以观文殿大学士的名义辞官。死后封赠太师,谥“忠惠”,祀乡贤祠。郑侨生平为人正直,端庄稳重,孝悌友爱。善行草书,著有《书衡》三篇。

  黄定是永泰一都龙屿村(1958年划属福清)人。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状元。少年乡居,苦学经史文章,28岁考取补太学生,入京都临安国子监进修。会试中式,廷试对策,针对金兵压境,南宋偏安危局,阐发议论,受到孝宗赏识,亲自擢为殿试第一名,授广东潮州知府。在潮州任上,关心民间疾苦,尽力铲除弊政,复苏民田,还拨官田为学田,以赡养寒士贫儒,深受潮州人民爱戴。后任广东提举,主管广东路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不久,升为国子监祭酒。黄定工于填词,但作品只有《龙屿协济庙记》因载县志中才得以流传。

  为纪念这“连中三元”,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当地人们在城南山上修建了联奎塔和三元祠,塔山也因此得名。

  永泰的“连中三元”是同一地方不同的学生接连考中状元。在明清还出现过两个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同一人均列榜首的“连中三元”。这两人是:商辂,浙江淳安人,中明成化乙未科(1475年)状元;钱启,江苏常州人,中乾隆甲辰科(1784年)状元。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12:35 | 只看该作者
联话莒口

  常持清节居官俭
  共尝奇文说士甘


  这是林则徐书赠江景阳的对联。

  江景阳,永泰塘前莒口村人,号以通,字心葵,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举人,历任云南省宜良知县、云南龙剑知州。他在任20多年,兴利除弊,慎勤廉正。有一年大旱,为疏通渠道,江景阳捐出薪俸,招集民工,筑堤建坝,并在堤上植柳,百姓感恩戴德,把此堤命名为“江公堤”。他告老回乡后,在故里莒口龙山斋(即尺五楼)设塾教学。

  江景阳精通经史文章,学生遍布福州十邑。闽县名士郑汝霖写诗给他:“解组归来三两秋,霖踪雪迹忆滇洲;几时舆过粘黄叶,是处船行让白鸥。画里溪山长送客,壶中身世等浮沤;从兹林下投闲处,风雨龙山老酬侯。”

  现在这里还有一所小小的莒口小学,全校只有一位老师,带着八位学生,延续着师生授受的缘分。

  道光三十年(1850年)夏天,林则徐专程到莒口,拜访比他大十几岁的挚友江景阳。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内曾亲笔书写刘勰《文心雕龙·辩骚》的赉金扇子一把赠给江景阳,还送了一副带棋盘的象棋,酒筹和砚台。

  两位同乡好友,在龙山斋的尺五楼,依山面水,促膝长谈。谈到激动处,林则徐即席书写了一副对联:“常持清节居官俭;共尝奇文说苦甘。心葵四兄指正少穆五弟林则徐。”对联书法沉雄劲健,坚苍浑穆。对联的临摹本由江氏后裔收藏。

  龙山堂(龙山斋)附近一座江家楼房的二楼,那中间栏杆的木条隔纹,非常特别,仔细看去,居然是“福禄寿喜”四字,真是匠心独运。

  龙山堂背依的龙山,风景奇秀,仿佛小黄山,在永泰到福州的大樟溪南岸,很是“抢眼”,有诗赞道:“叠嶂嵌青松,盘空俯水洵。好风山外至,并作老龙吟。”村庄傍龙山而筑,多为瓦木构建。龙山顶古松苍翠,登顶可尽览莒溪、大樟溪风光。有龙岭松涛、乌石竹阴、胪潭晓烟、坞岩夕照、西州云片、北岸风帆、龟屿明月、牛濑回潮八胜景。

  莒口村有条莒溪,是大樟溪下游的支流。莒溪背倚龙山,被誉为“小九寨沟”,溪水极清,蓝天和树影掩映下呈梦幻般的幽蓝色;溪竹夹道,正午时分也难见日光,十分阴凉。沿莒溪而上,小径曲折婉转,竹木茂密。过溪没有桥,要涉水蹬石而过。水急石滑处,要特别小心。莒溪上游两山夹峙,无村落人居,也无田亩蔬苑,溪水清澈明净,没有污染,生活着多种珍稀鱼类,两栖动物。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13:33 | 只看该作者
联话青石寨


  龙门玉带水
  鸡寨锦屏山


  这是永泰同安镇三捷村青石寨的一副楹联。

  同安原称辅弼,因宋代郑侨考中状元,官至参知政事,为国家辅弼大臣而名。青石寨是张行风在清道光十年(1830年)建的。是一个张氏家族聚居的大宅。

  青石寨整寨面宽83米,深73米,周长312米,总占地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墙高4.6米,底座厚5米。寨的外墙全部利用当地青石精雕细磨砌成,所谓“固若金汤”。在后院外墙内侧二楼高的位置,有1米宽的墙道,可以走人,有非常情况时,便于观察、御敌和运动。

  青石寨以青石围寨,东西南北角设有观察楼。内则土木结构,方瓦盖顶,挂瓦贴壁,方正规矩,飞檐翘角。设有厅堂、厢房、子房、厨房、后院等365间屋。通过天井、走廊、过道、楼梯沟通。

  青石寨座北朝南,一条小溪寨前通过,寨周田园数亩。周围环境舒展开阔,大厅的圆柱浮雕楹联是:“龙门玉带水;鸡寨锦屏山”。

  青石寨是四合院布局,这和当年同时开建的河北廊坊市张家大院一样。张家大院是聚兴堂张先生建的,分四个四合院,西侧两院是清式木构架硬山建筑,东侧两院为欧式建筑,中间有穿堂鸳鸯厅,为一厅四室。四个小院均有小门,有回廊相连通。

  在青石寨相邻百米开外,是米石寨。与青石寨不同,米石寨是用米黄色的石块垒成的。石块如大块鹅卵石,远望去,墙石如米粒,所以俗称米石寨。

  附近有凤凰寺、尖山天湖。还有洋尾寨、同安寨,永泰长庆中埔寨、白云竹头寨等。

  张氏族谱题有一联:“元勋开两汉之先,一卷书传,黄石尚留仙迹;相业冠三唐而后,千秋鉴照,曲江犹仰宗功。”

  上联说的是张氏祖先、西汉张良的故事。张良是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张良曾经和刺客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没有成功,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在那里的一座桥上,他遇到一个老人,要他去捡故意掉到桥下的鞋子,还要张良给他穿上。张良因其是老人,一忍再忍,帮他穿上。老人又约他五天后相会。张良一再赶早,终于感动老人,得到《太公兵法》。老人后来化成黄石。

  下联说的是唐开元时期宰相张九龄。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是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他忠耿尽职,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后来,唐玄宗每逢有人推荐人才,总要问他风度像张九龄吗。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词采清丽,诗意超逸,如《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有《曲江集》20卷传世。
191#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1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决定 于 2010-9-4 22:18 编辑

联话侯德榜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
  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这是侯德榜当年就读的清华大学“水木清华”轩楹联。

    侯德榜,名启荣,号致本,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出生于闽侯,自幼勤奋好学。他常说:“就天赋而论,我不算聪明,但我深知‘勤能补拙’的道理。一生所以有些许成就,除许多客观条件外,主观上就要归功于勤奋。”

  1903年,侯德榜到福州英华书院学习,1907年就读于上海闽皖铁路学院。毕业后,他在英资津浦铁路当实习生,立志要用科学和工业来拯救苦难的中国。1911年,他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誉满清华园,1913年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后入普拉特专科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研究制革,1921年获博士学位。侯德榜的博士论文《铁盐鞣革》很有创见,在《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全文连载,成为制革界经典文献之一。

  1921年初,爱国实业家、永利公司范旭东邀请侯德榜“学成回国,共同创办中国的制碱工业”。

  1926年,侯德榜带领永利公司人员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被外国专家称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侯德榜为了把自己多年实践获得的制碱技术经验公布于世,用英文撰写了《纯碱制造》一书,于1933年在纽约出版,被公认为制碱工业技术的权威著作。美国著名化学家威尔逊教授称赞这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1934年,侯德榜被任命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兼碱铵两厂厂长。1937年1月,建成我国第一家化工联合企业,成为近代民族化工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侯德榜与永利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确定了独特的新制碱工艺。1941年,这种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把世界纯碱工业技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也使中国化学工业跃上了世界舞台。

  1949年,侯德榜力克重重阻碍,绕道泰国、香港、韩国赶回北京。毛泽东主席在接见他时说:“革命是我们的事业,工业建设要看你们的了!希望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1949年夏,周恩来总理首次会见侯德榜时就赞扬:“永利是一个‘技术篓子’,荟萃了很多人才,这些人才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是极可贵的”。

    侯德榜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首届委员,第二、三、四届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先后被任命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政务院重工业部技术顾问,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等等。1953年,他参加了民主建国会,并当选为第一、二届中央常委。1957年9月,侯德榜加入中国共产党。

  侯德榜撰写、出版了10部科技图书和70多篇论文,共250余万字,对传播技术、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了全国化学工业和科技事业的许多重要决策,领导了化工行业许多重大科技活动。1958年,他提出了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的设想,获得成功,推广建厂1000多座,其产量长期占全国氮肥总产量一半以上,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3年1月,病重的侯德榜写下最后一封信给周恩来总理:“德榜年迈,体弱多病,恐不久于人世。一生蒙党和国家栽培,送外国留学,至今无以为报。拟于百岁之后,将家中所存国内较少有的参考书籍贡献给国家……”这是他最后仅有的家产。他说:“我是马命,马是站着死的,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工作。”1974年8月26日,侯德榜在北京逝世。现在台江江滨有侯德榜的塑像。

  侯德榜的侄儿侯虞钧也是位杰出的化学工程学家,199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192#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19:40 | 只看该作者
联话张元干


  元气接月洲欣看
  丹桂五枝香飘芳


  干才传永邑喜观嵩阳全派泽长流这是永泰嵩口月洲张元干纪念祠的楹联。

  楹联藏头“元干”,是纪念宋爱国词人张元干的。

  张元干(1091~1170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又称芦川老隐,芦川老人,永泰嵩口月洲人,宣和七年(1125),任陈留县丞,宋靖康元年(1126年)为李纲的僚属,积极抗金。李纲被罢职,张元干也遭贬逐。

  绍兴八年(1138年),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人示众。秦桧恨之入骨,贬胡铨至广州。当时人们怕牵连获罪,明哲保身,不敢有所表示。据王明清《挥麈后录》载,“一时士大夫畏罪箝口,莫敢与之谈”绍兴十二年(1142),胡铨再被流放到新州,路经福州嵩口,退居在家的张元干为他送行,激于义愤写了《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抒发不平之慨。这是张元干词中最著名的一篇: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这首词把对民族危亡的关注与对个人身世的感伤融合起来,慷慨悲凉,波澜起伏,境界阔大,在当时广为流传,自然激怒了秦桧,就找了个理由把张元干除名削籍。纪晓岚把这首词视为《芦川词》的压卷之作,认为“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张元干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词风激昂苍凉,著有《芦川归来集》十卷,《芦川词》二卷。

  张元干纪念祠在永泰嵩口。也是张氏宗祠,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修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大屏门上篆刻“整顿乾坤,廓清宇宙”,大厅悬挂宋高宗御赐张元干的金匾:“虽无銮驾,如朕亲行。”梁柱门楣精雕细刻着狮子、麒麟等花纹图案栩栩如生,浮雕反映了宋以来民居建筑风格厅堂两壁是张元干两首著名的词:《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洲》。

  月洲,在嵩口,是张元干的老家。大樟溪流到这里,拐了一个弯,与月溪会合。因为是月溪冲积沙洲,所以叫月洲。当年芦苇满川,又称芦川。

  丹桂五枝香,据《诗话》载:“窦禹钧有五子俱登科,冯道赠之诗。曰‘灵椿一枝老,丹桂五枝香’。”张元干的祖父是张肩孟,他和5个儿子都是进士,都做了官,被当时人誉为“丹桂五枝芳”。最小的儿子名张动,便是张元干父亲,字安道,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诗人。

  永邑就是永泰,原名永福,曾有七年三科三状元的骄傲。

  嵩阳就是蒿口的旧称,地处闽清、尤溪、德化三县交通要冲,明朝时曾设置过巡检司,又称蒿口司,有御赐“铁印直行”、耕“官田”、智审山羊案等戏曲故事流传。大樟溪横贯境内,自古为永泰的南大门,是永泰第二大集市贸易中心。农历初一、十五为墟日,周围3县5乡群众汇集镇上,交换农副产品。
193#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20:57 | 只看该作者
平谭篇




联话海坛岛


  龙冈雾散群峰雨
  鱼屿潮中一叶舟  

  
  这是清代林琪树写的平潭君山对联。   


  平潭四周碧海环抱,由126个岛屿、702座岩礁组成,素有“千礁岛县”之称,形似“坛台”浮于海上,唐朝为牧马地,称“海坛岛”,宋初置牧监,因岛上时常“东来岚气弥漫”,又别名“东岚”,简称“岚”,“君山晓岚”是著名的景点之一。陆地总面积309平方公里,为福建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   


  台湾海峡位于中国台湾岛与福建海岸之间,南通南海,呈东北一西南走向,长约370千米,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窄处在台湾岛白沙岬与福建海坛岛之间,约130千米。平潭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港仅距68海里,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县份。西临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莆田三县隔海相望;南近南日岛,北望白犬、马祖列岛。   

  平潭有总面积71平方公里的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石牌洋、海坛天神、东海仙境、南寨石景、将军山、坛南湾等景区组成。1999年被列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得预备名单,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称。   

  君山位于海坛岛北部,海拔434.6米,为全县最高点。主峰山势雄伟,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因而得名插云峰,“君山插云”是平潭十景之一。山上有观日台、锣鼓响石、摩崖石刻等。  
  
  南寨山位于平潭县海坛岛中部、北厝山利村东南。山不高以岩称奇,洞不深以幽取胜,石景千奇百怪,是天然的“动物世界”。南寨景观集中于五峰一谷,即鳄鱼峰、仙女峰、绵羊峰、神雕峰、青蛙峰与神龟谷,诸峰曲径相通,景物各有特点。   

  龙王头海滨沙滩位于海坛岛东部中段,南北长10公里,宜于晨观日出,夜赏明月。游人可在大海里畅游、嬉戏、行船,在沙滩上运动、拾贝、滑沙、射箭、沐浴、垂钓。   

  东海仙境位于海坛岛王爷山南麓,是由仙人井、仙人谷、仙人峰、金观音等海岸侵蚀地貌组成的系列景观。其中,仙人井为巨型海蚀竖井,直径约50米,深40余米,四壁陡峭,井底有3个洞口通海。   

  三十六脚湖位于北厝附近,湖面约210平方公里,蓄水1290万立方米,湖水最深处达16米,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因湖边形状宛如大章鱼的36个触脚,故称“三十六脚湖”。沿湖四周怪岩耸立,海蚀石、海蚀柱、风动石、蘑菇石竞奇争秀。   

  将军山位于岛南端,海拔101米,面积1.1平方公里,山势临海而起,险峻峭拔,巨岩怪石,呈奇交错,有观礼台、纪念碑、飞机场、坑道壕沟等。   

  岛上石英砂储量10亿吨,含硅量高达96%以上,全国各水泥厂所必需的标准砂由平潭“中国标准砂厂”独家生产。平潭风力资源为全国最佳,被国家科委列为新能源试验岛。东部牛山渔场是全国八大渔场之一,盛产大黄鱼、带鱼、鳗鱼、鲨鱼、马鲛鱼、鲳鱼、石斑、毛虾、梭子蟹、鲎等。平潭海峡大桥将要动工建设。
194#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21:55 | 只看该作者
联话半洋石帆


  一石乾坤绝
  双帆日月奇  

  
  这是有关平潭半洋石帆的一副对联。


  半洋石帆在平潭县西北苏澳镇看澳村西侧500多米的海坛海峡中,远远望去,茫茫大海上,有一个平台状大礁石,上面立着一高一低的两块举世罕见的巨大天然海蚀柱。

  在海面上,整个礁石像一艘大船,两块巨石像船上两面鼓起的风帆,驱动大船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前进。这并峙耸立的两块巨石,如兀立于海天之间的擎天大柱,这就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平潭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半洋石帆,当地人又称为“石牌洋”。

  如果从平潭看澳村海边坐船,十几分钟就能到达泮洋石帆。泮洋石帆景观有双帆石、神龟上柱。礁石底部是平坦完整的岩石。礁石上的两个海蚀柱都是粗粒灰白色的花岗岩,东侧的一个高达33米,胸宽9米,厚8米。西侧的一个高17米,胸宽15米,厚8米。两个石柱的底部都近似四方形体,直立在礁石上,像日月相映,又似圆桌与长凳。

  半洋石帆为平潭旧时十景之一,明代旅行家陈第《入澳记略》:“所谓海中孤岛,上有二石,宛如碑碣,卓立中流,天下奇观者也”。如果选择朝晖夕阴,从海上绕着半洋石帆,多角度观赏半洋石帆的奇景,那真是多姿多彩,气象万千。

  半洋石帆以奇特雄伟著名,但有时还是寂寞海隅人不识。有的把它写成“泮洋石帆”,而1993年10月发行的电话磁卡《八闽风光》中“平潭半溪石帆”,又把“半洋石帆”错为“半溪石帆”。

    在平潭隔海相望的台湾屏东县垦丁海岸,也有一块“帆船石”,高18米,远望像一艘大帆船。它是当年由附近岸上高处滚落到海里的旧期珊瑚礁石,是台湾地区的著名景点。  
  
  民间传说半洋石帆是一个哑巴小孩乘坐的帆船变成的。   

  据说,有一天,一个神仙经过平潭的芦洋埔,看见这里有一个哑巴小孩,很聪明,也很有抱负,便送给他三张仙纸,说这个纸,你爱剪成什么,就是什么。于是哑巴小孩就把仙纸剪成各路兵马和武器等。没想到,一会儿,他所剪的东西都动起来了,马萧萧、车辚辚,三军振臂,刀枪齐鸣。一惊之下,哑巴小孩突然开口说话了。于是哑巴小孩呼风唤雨,排兵布阵,调兵遣将。   

  朝廷闻讯,派出大队兵马来攻平潭。哑巴小孩见大事不妙,便把事先剪的石臼、石锤、簸箕扔进大海,化为舟帆,逃亡而去。后遇风暴,船沉了,双帆化作两块巨石,孤零零地站在海中。据说这个哑巴小孩的故事,还跟北峰皇帝洞的传说相关。   

  与半洋石帆相对应,在看澳村海边,由于海水侵蚀和自然风化,海滩岩壁花岗岩风化,出现一片嶙峋的海蚀石,俗称“打石营”,像是青蛙朝天、双龟拱门、凤窝石蛋、双乳石、仙桃石等等的海蚀石散布在看澳村海滩。其中有一座弥勒佛像,特别生动。弥勒佛曲膝盘坐,身高12米,宽12米。恰巧有一条棕黄色的火成岩岩脉,就像献给佛像的一条金色“哈达”,围绕佛身,颇为神奇。
195#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22:54 | 只看该作者
联话海坛天神


  脚弄东海水
  头枕金沙滩  

  
  这是有关平潭风景的《观塘屿石人有作》的诗对。


  石人是一座巨型的天然男性裸体肖形石,在南海乡塘屿南中村南海中,又称海坛天神。他和石牌洋被称为平潭岛奇石“双绝”。平潭古称“海坛岛”,那个“海坛”,就是来自这个奇特的“海坛天神”。

  塘屿是平潭县最南端的一座岛屿,与台湾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如果说平潭岛的地形,像是一只神奇的“麒麟”的话,那“海坛天神”就是“麒麟”身边“绣球”的一部分。从平潭的芬尾码头乘船约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南海乡塘屿岛。

  塘屿岛为扁长形,有4000多户居民。南中村海滨沙滩是塘屿岛最南端的沙滩,为天然月牙形避风港式沙滩,由于其含泥量极低,所以海水非常清澈。海滩正面朝向台湾宝岛。塘屿岛的优质海滨沙滩和奇特的海蚀地貌闻名于世,峭壁礁岩雄奇险峻,海滨沙滩连绵无际,被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在这个天然海滨浴场里,人们可以在沙滩上拾贝、滑沙、游泳、垂钓。

  海坛天神赤身裸体,坦坦荡荡躺在蓝天之下,头朝东,脚朝西,仰卧在沙滩上。他个子高,脚伸到了东海里,任海浪为他洗脚。海坛天神身子总长有330米,身体宽150米,身体厚有36米。细看海坛天神,头长33米,头宽35米,头厚31米,还有眼睛、喉结、左右耳。头部和耳朵实际上是一块风动石,靠18米长的脖子与身体相连。海坛天神右手五指都依稀可辨。

  令人称奇的是,恰恰就在海坛天神的腹下,有一个4米多长、直径1米多的柱状风化岩体,就像男性生殖器。其实它是花岗岩被海浪风化侵蚀后的残留部分。从近处看,又似一只倒放的靴子。这块岩体过去是沿海妇女特别是不孕妇女祈求生育的膜拜物。当地和台湾及海内外不少善男信女因此前来膜拜上香。

  海坛天神身上的天然海蚀裂纹,和大大小小圆柱型的石头,好像古代武将身上披挂的盔甲。所以,有的人说他是天王,有的人说他是金刚,小孩子更喜欢把他比为英雄奥特曼。实际上,他是巨大的花岗岩球状风化造型。

    “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海坛天神,体积超过乐山大佛4倍,而且是海风和海水侵蚀的杰作,没有任何人工痕迹,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岗岩巨型像形石,堪称世界罕见的自然绝景。

  海坛天神的西侧和北侧,有三个海湾,湾间沙滩直连到他的头肩部。塘屿岛还有船帆石、锣鼓石、香炉石、木鱼石、八仙围棋石等海蚀造型景点。
196#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23:56 | 只看该作者
联话中国鲎


  纷纷青紫蟹爬沙
  对对雌雄鲎入芭   


  这是描写海洋甲壳类动物鲎的对子。

   
  鲎,又叫中国鲎,属蛛形纲,鲎科,俗名三刺鲎、两公婆、海怪,是古老的海洋生物。福州中国鲎主产于平潭东部沿海。   


  鲎的长相既像虾又像蟹,也很像古代武士的盔甲,古人觉得“形如覆斗极离奇”,称之为“马蹄蟹”,是与三叶虫一样古老的动物。鲎出现在古生代的泥盆纪,同朝的三叶虫现在只有化石了,恐龙也早已灭绝,只有鲎走过4亿多年的历史,所以有“活化石”之称。

   
  清诗人朱彝尊《鲎诗》这么描写:“尾插茨菇叶,脐攒膀蟹钳。南庖惊束手,非止北人嫌。”虽然鲎长得怪模怪样,但味道鲜美如蟹,一直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鲎有清热解毒、杀虫之功效,可供药用。


  鲎因其雌雄成体总生活在一起,古诗有“逐浪双双每伏雌”之句,又被称为“水中鸳鸯”“海里鸳鸯”,通常只在其“夫妻”双双上岸产卵的时候才易被捕捉。每年6月下旬到8月下旬,大涨潮前后几天的满潮时,性成熟的雄体伏于雌体背部,成对游至沿岸海滩,雌体挖穴产卵。
   
  古籍说:“海中雌负雄,雄者无目。”其实,鲎有眼睛,而且是四只。头胸甲前端有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复眼由若干个小眼组成。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能使看到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的的仿真应用,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   

  我们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的血液是红色的,因为血液中含有铁离子,当铁离子和氧结合后,就形成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出红色。而鲎的血液当中含有铜离子,当铜离子和氧结合后,便形成血蓝蛋白,使血液呈蓝色。特别神奇的是,这种蓝色的血液一接触细菌,就会凝固。这种血液应用于医学当中,能马上检查出病人是否有细菌感染,能为急症病人的诊治作出快速诊断。人们用鲎血制成鲎试剂,用以检验内毒素,方法简便、速度快、诊断可靠。

  福州人用鲎的背壳制作水瓢,叫做鲎箕,是过去厨房必备的厨具,后来被塑料勺取代了。曾有人奇怪问道:“为什么鲎可以吃,鸡可以吃,而鲎和鸡合起来的‘鲎箕’却不能吃?”当然这只是个玩笑。

  寿山石有鲎箕田石,产于寿山村芹石村,是因产地形似鲎箕的石头而得名。鲎箕田有红、黄、白等色,以白色最佳,与寿山溪所产白田石相似,但价值不如黄田、白田等。   

  1993年8月,鲎被列入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水生部分),禁止捕食。
197#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2:3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决定 于 2010-9-4 22:44 编辑

错语:
    终于粘贴完毕。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之情,借楹联作引,洋洋洒洒大手笔介绍了福州周边风物,着实令人大开眼界,长了一番见识。如此纷繁芜杂工作,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令人钦佩。不过也感觉作者虽然文笔优美,却对于对联文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引卷楹联,虽然大多或精美或典雅或生动等等,却也有部分不符合对联基本要求的作品存在,比如声律对仗都严重失调,甚至有双平尾上下联收关情形出现。估计其中有些作品是一些也不太熟悉对联的当地名流官员创作,严谨一些的话不应该采录,可以请当地楹联爱好者代为创作,毕竟福州楹联爱好者的水平,是历来为人称道的。
    另,文中所引用长联均代作断句处理,个别字眼收录失误代编辑。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5-8 18:27 , Processed in 0.04696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