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决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漫谈惠州人联语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22:22:12 | 只看该作者
该论坛“东江夫子”有荐联如下:


林寨上楼村举人陈任柱天月楼联
天居岁首
月占春魁

为人贺寿联:
熙朝隆硕德,六旬增禄春秋老。
盛世崇高年,七叶传芳日月长。

陈若愚苦读天元寺联:
天路开法界
元气壮灵山

木鱼觉觉,觉顿悟,觉沉浮,觉三千世界,妙会天元。
法鼓空空,空壮严,空色相,空一切尘虑,点为净土。


====================================

林寨镇七举九岁贡(上正村)
 陈小白
陈锡瓒〓康熙卅二年癸酉科第十八名举人。
陈任柱〓乾隆十八年癸酉科第四十九名举人。
陈升成〓乾隆廿四年己亥科第七十名举人。
陈若愚〓乾隆廿七年壬午科第四十名举人。
陈〓浚〓乾隆十七年壬申科第五十名举人。
陈九车〓嘉庆三年戊午科殿赐举人。
陈学昌〓第四十二名举人。
 九岁贡
陈〓溱〓任江西省广信府,贵溪县尹,升署玉山县知事。
陈启泰〓明崇祯十五年,南雄保昌训导,升广州合浦教谕。
陈〓祝〓任启庆府,高要县詹州学正,升南雄教谕。
陈〓杰〓岁贡启庆阳春训导,升广州清远教谕。
陈〓佳〓岁贡韶州府,仁化县训导。
陈士龙〓岁贡琼州府,文昌县训导,约正。
陈宜清〓岁贡任会昌县教谕。
陈奕涛〓岁贡任雷州府遂溪县训导。
陈尚见〓岁贡,乡饮正宾,族正。

一、举人陈任柱轶事
陈任柱林寨上楼村人,家资富有,急欲进身仕途,依例捐纳四品知府衔虚职,但接到部发捐纳文凭时,文内书明候选知府,细看发现候字特殊,模糊光滑墨迹较淡,笔划潦草不全,文友王某看后对他献策,可将候字改成即字,可达即选知府实职。改后,立呈发文部门请求,即选知府职位。呈文送部时,主办人在夜间观看,灯光下发现字里有异样,以手摸“即”字十分光滑,经辨认鉴定,是涂改后以鸭蛋清盖面,很难发现,如不是灯下,无法辨别。此事一露马脚,经办人探知他是豪富,叫人私下告知该卷舞弊严重。若愿行贿,在测试时可以便宜行事,主办人接受贿赂后叫他先将二个膝头包上三层猪皮,若罚跪火铁练,断不致烧坏膝头。陈任柱却不敢向通红的铁练走去,承认有舞弊,即被判定涂改文凭判处充军。由于办案人得了陈任柱的贿赂,当时他如敢向火练下跪,该办案人定会叫他免跪,奈陈任柱是富家子弟,怕受不了火烙之苦,遭至充军,最终因辨案人得了钱,不久就获释放了。
 陈任柱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他居住的天月楼大门对联是:“天居岁首、月占春魁”,下正村陈以行六十大寿时,陈任柱曾撰贺联一副,文曰:“熙朝隆硕德,六旬增禄春秋老;盛世崇高年,七叶传芳日月长”。

二、举人陈若愚轶事
陈若愚中举后更加勤奋,新婚不久,元宵节未尽,即入住天元寺专心读书。端阳节仍在寺中未回家,岳母怜他女儿独宿,以送粽子为名,亲到天元寺探望,邀他回家团聚,但陈若愚坚在寺中苦读,岳母只好将粽子切成片拌好糖,拿到书房桌上叫他品尝,无奈若愚正读得出神,举筷挟粽拌糖往墨砚醮墨汁,放人口中细嚼仍不知是墨。岳母叹曰:“如此专心读书,我看你家书种会有,人种恐怕会无了”悻悻不悦而别。次年系开科取仕之年,朝庭为罗致英才,暗派学台化装卖笔墨之人各处暗访真才。听知陈若愚在天元寺苦读,便亲往查探,刚至寺门,见山门嵌“天元寺”三字,苍劲有力,门联曰:“天路开法界;元气壮灵山。”知寺内有饱学之士,即与陈若愚谈古论今,忽听山僧敲木鱼诵经。遂曰:“年兄我有一上联请对下联:“木鱼觉觉、觉顿悟、觉沉浮、觉三千世界、妙会天元”。山僧诵经后即打鼓,陈若愚即日:“法鼓空空、空壮严、空色相、空一切尘虑、点为净土”。“卖笔人”即施礼道:“年兄乃翰苑中人,明年大比之期宜往应试,勿失良机。”次年陈若愚依期赴试,交卷时接卷的试官似有点面熟,原来阅卷之人系去年化装卖笔人程南。程见陈的文卷十分妥贴,遂另放在帐顶上。谁料阅评时却忘将该卷加人,迨取定名次放榜后,才发觉陈若愚的文卷未加入,遂传陈若愚抚慰道:“我因一时大意未将你卷加入,以致失误,我之罪也,下科望早来,定必取录。”陈若愚经此折辱,不久病死。遂成终生大憾。
......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22:28:10 | 只看该作者
该论坛“循州亭长”有荐联如下:

陈巨川,家名汝彭,字作舟(1869——1957),林寨镇兴井村历兴人,幼年因家贫,读书时读时停,未能连续上学。他读书非常认真,聆听老师讲课,必将课文读至烂熟,背诵不忘一字,默写不错一词。奈因太贫,缺乏纸张,他用废地坟墓碑磨平,醮黄泥汁练写大小楷。字法宗陆国庠体,经刻苦摹练,深得其神,书法秀雅端庄,令人赞叹不已。
光绪二十三年,陈巨川往惠州应试,因家贫,前二科无钱赴考,后幸戚友相助旅费,才携米二斗菜干一包去赴考了,终于考中秀才,即被社会贤达陈襄廷聘作塾师。
民国初立,他劝说陈公改办襄廷小学,亲自充任教员。陈公往广州买来洋鼓、洋号、旗帜,及木制仿步枪式操枪二十支,他任体育教师,率领学生操练枪法、进行军训,并率学生到各乡巡回宣传新学好处,演示操练阵容,在他推动下,一时废私垫办学堂高潮迭起。
先生毕生致力教育,历时五十余年,教育学生二千余人,大都成为社会中坚、商界名流。邻近乡镇男女大专学生多出其门,如社会名人陈百益、陈尚炯、陈学礼、陈莫若、陈慧生、陈绮青、陈因依、欧阳可等皆为其门下。
先生投身教育事业,家中从无积蓄,长男达浦、次男云卿均继乃父素志,致力教学培育人。先生毕生教学,布衣素食,清贫自守,从不苛刻收学费,每年开学,有困难的学生,减收甚或免收。家中虽度日困难,惟教儿孩,安居勤俭耕读而已。
先生七十大寿时,县内外学生为颂扬其高风亮节,发起捐款,在林寨街为先生建立陈巨川图书馆,集资虽丰,惜因抗日期间时局动荡,金融贬值未能建成。
辛亥革命时期的和平县长陈兼善、何一鸾,曾因时局动荡,危及安全前来林寨暂避,先生即向陈兼善学习写隶书,并学他画芦雁条幅,向何一鸾学习画鸡爪兰,深得其妙,其作品邻近乡镇多有流传,惜因“文革”时“破四旧”焚烧殆尽,深感痛惜。


附: 巨川先生诗联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为下正村撰写美聚东南门联:
美饰灯采龙珠,纪念新政府诞生;
聚集男女老幼,同庆共和国建成。
(错语:看了作者作品,功底深厚,此联上比最后出律“生”字应该是抄录有误)

撰四海文明戏台对联
文生武生合众伶而共演,试观新剧人时,古调动听,或歌或舞亦堪敬贤礼神。
四拜八拜祝帝寿以无疆,更奏钧天广乐,霓裳妙曲,有声有色不愧名扬粤海。

 题彭寨长沙径茶亭联
(1)
茶味清香,何妨多饮几杯解除烦渴;
前程远大,尽可稍留片刻抖擞精神。
(2)
路远暂停车,共羡风光第一;
亭幽堪避暑,方知胜地无双。

 历兴围大门联

历代书香远;
兴起旧家风。

颖水承先泽;
川原应早春。

题陈仿邹先生像赞
性情敏慎,仪度雍容;首开风气,游学岭东;往穗深造,锐意业工;应邑候聘,视学县中;整顿教育,一时景从;巡察三区,口碑称颂;刷新吏治,立言树功;解绶归来,两袖清风;发展席草,改良谷种;劝农教织,蔚然成风;疏导淤沟,惠及乡农;升桥修路,历时数冬;架设双桥,增畅交通;改革陋习,俭葬推崇;以故矍铄,步悦耳聪;古稀将届,道味愈浓。

题林寨六角亭欧节妇门联
德行可仪,德言可慕,共仰德符昭日月;
贞节不改,贞心不移,长留贞顺著乾坤。
(德符贞顺为原广东省民政厅长吴铁城所书)

六角亭侧面门联
节比前贤,画荻和丸杨母教;
松筠雅操,经霜冒雪引天年。
(清探花朱汝珍题书“节比松筠”撰联)

下正九栋屋祠堂建醮门联
依祖祠以为坛,坛作九层,功成九转,九品莲开辉九栋;
值阳春而建醮,醮连三日,法建三乘,三星照户衍三多。

=======================================

  林寨部分书塾对联。

  青云书塾,对联是:青灯照读人文蔚,云路联镳士气扬,

  愿学卫荆为:愿承家学,卫法子荆;

  旭照家塾为:旭照千山秀,家塾万户春;

  新园翰为:新园育桃李,翰墨写春秋;

  光耀邦家为:使君光耀,荣我邦家;

  两宜书塾为:两全其美,宜国宜家。

  陈寄梦撰部分对联:

  德星第门联

  德门延福履,星汗灿文章,

  德邻君子宅,星聚太邱家。

  德行寄于革命,星火可以燎原。

  荣安堂药店门联

  荣安敢夸多妙药,安人自有再生丹

  谢月峰以寄梦二字赠联

  寄情楚水吴山间,梦醒月明雨定初。

  马屋祠堂铜柱淀微联

  铜柱昔曾标世宇,留微今尚继扶风。

  马屋气统山河大门联

  气一鸿钧统,山三鲤化河。

  天利赌馆对联

  天分阴阳日白夜黑.利取大小横来直收。

  悼陈维梧挽联

  维洒三行成永别,梧桐一叶落悲秋。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22:32:02 | 只看该作者
该论坛“循州亭长”有荐联如下:


宋湘的对联:

山惟镇静生群物,
海以宏深纳大川。

昆明湖大观楼北面有:

千秋怀抱三杯酒,
万里云山一水楼。

昆明筇竹寺有用草刷蘸紫土写的

玉案山”匾额和对联:
护门帷遣白云,听钟声何处;
依杖却分青霭,话竹色当年。

  “城收万景近;天放一山来。”

  ——嘉庆7年,宋湘到潮州登东门楼花厅观景,有感而作。生机勃勃,气势不凡。

  “千秋出师表;五月渡沪人。”

  ——嘉庆18年,宋湘游云南昆明大观楼所作。意境辽阔,胸怀旷达,与孙髯翁长联一并为人传颂。

  “南岭古人瞻北斗;东坡今日住西湖。”

  ——传说宋湘赴广州考试时,苦于盘缠不足,途经惠州时,求助于惠州太守伊秉绶,伊太守谓:“知君高才,若能五步成联,联中嵌东南西北四字,即为君治装。”宋略不思索,援笔立就,令太守大为赞叹,有“曹子建七步成诗,宋芷湾五步成联”之誉。

  “云浓公且停踪去;川广吾曾待渡来。”

  ——宋湘中解元荣归故里时,曾与夫人曹氏回娘家,在白渡罗寨村渡口等船时,大雨骤降,淋得浑身透湿,后即倡议并捐资于渡口修亭,为之书亭名“得雨得亭”及以上柱联。

  “天有缺,炼石以补之;地有缺,造桥以渡之。炼石者谁?女娲氏也;造桥者谁?芳名列后:……”

  ——宋湘为嘉应州(今梅州)大埔县撰写的建桥募捐联。新颖奇特,通俗易懂。是联出后,人们广为传颂,争着慷慨解囊,很快筹足资金,在大埔通往龙岩的路上,建起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石拱桥。此桥至今历两百余年,依然完好。宋湘撰写的募捐联和乐捐者姓名刻于大桥石碑上,桥柱上还刻着一副相传亦为宋湘撰写的对联:“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仙藏丹桂宫中。”

  民间流传不少宋湘应对之作(一般为别人出上联,宋湘对下联),幽默诙谐,生动风趣。如:

  “雨打门前芭蕉叶烂;风吹窗外瓜棚藤落。”

  “黄昏过河,脚踏满天星斗;清晨拆画,手卷万里江山。”

  “泥中捉滑,不知泥滑滑滑;花下焚香,难辨花香香香。”

  “白渡桥头,白屋白鸡啼白昼;黄泥墩上,黄沙黄狗吠黄昏。”

  “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

  “满堂古画,龙不吟,虎不啸,鸟不唱啼,雀不鸣叫,闯进使子,可笑可笑!

  一盘棋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刀枪,喊斩将军,仓皇仓皇。”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是柴;巾长帐中女子好,少女更妙。”

  “旧岁因赊,赊来赊去,一副本钱浮在水;今年要现,现买现卖,三分利息稳如山。”

  “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南龙北跃,一江虾蟹尽低头。”

  “竹笋如枪,青鸟焉能枪上立;菖莆似剑,黄蜂专向剑中行。”

  “一盏孤灯,走南走北;三更半夜,讲东讲西。”

  “南客栈北客栈南北客栈客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螺尖蚌扁鳖甲圆,满盘皆壳;鳅短鳝长鲶嘴阔,一篓无鳞。”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22:33:58 | 只看该作者
再来看《惠州文化教育源流》对宋湘的简介:

宋湘(1756—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今梅州市)人。少颖异,九岁能文,人称神童。乾隆五十七年(1792)解元,嘉庆四年(1799)二甲十一名进士,入翰林,曾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教习庶吉士、曲靖知府等,终官湖北督粮道,著有《红杏山房集》。《清史稿》有传。嘉庆五年,也就是他中进士的第二年,老父病逝,遵制不能出仕。次年即应伊秉绶之聘,任惠州丰湖书院重建后的首任山长。
宋湘素有“岭南才子”的美誉。陈昙《邝斋师友录》说他“诗才凌厉腾踔,不主常故,岭海骚坛,所谓苍头异军特起者也。”谢章铤《岭南杂诗》则称:“三家最胜屈翁山,后起无如宋芷湾”,可见他在岭南诗坛的地位。他又是一位“竹叶蔗渣皆妙笔”的著名书法家,书风一如其诗,“襟抱豪迈,故挥毫洒汗,皆具倜傥权奇之概。”可以说,在当时文坛,宋湘与伊秉绶一样,是全国一流人物。伊、宋二人得历史机缘风云际会而结为宾主(旧时称山长为知府西宾),以丰湖书院作舞台共举一方崇文兴教事业,使古老的鹅城于百年沉寂之后文风复炽,成为四方名流目光投注的亮点,这对于惠州文化教育的影响,毫无疑义是巨大而深远的。宋湘也因此找到了施展才华抱负的舞台。他曾为书院的澄观楼撰书过一副联语,抒发自己投身惠州教育事业的愉悦心情:

从来此地比洙沂,试看水色天光,四面春宜风浴;
自后何人更苏翟,认取前峰灯火,千秋名共湖山。


伊秉绶复建丰湖书院,在书院头门撰书了一副楹联:

学焉得其性之所近;
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又于门厅大书“敦重”二字,并作跋语说:“人需厚重也。重则威仪整,学问固。所以语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是之谓乎。余故于厅内题“敦重”二字以铭之。

伊秉绶不但复建了丰湖书院,还身体力行坚守白鹿学规,务本源之学,主张回归六经,学圣人,学为人,求谦戒欺,立德修身,经世致用,以倡导实学“救科举时代重八股、轻行谊之弊”,为书院乃至于整个惠州带来了一股朴实清新的学风。书院首任山长宋湘在书院庀工处撰书一联,纪颂伊秉绶在惠州办学兴教振兴人文的功劳:

关心一郡衣冠,在诸公鼕鼓三年,敢言劳苦;
回首十弓榛莽,见多士琴书四壁,得忘由来。


读今日《东江时报》,介绍1920年日本人所摄西湖元妙观照片,提及民初惠州名士张君怡题书之大门门联:

“从这张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昔日元妙观的门联是“西湖环绕三清界,罗峤重开七洞天”,是民初惠州名士张君怡(张友仁之弟)所题书。但是随着元妙观的种种劫难,这副对联已经鲜有人知了。 ”

罗峤当指罗浮。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22:35:58 | 只看该作者
该论坛“循州亭长”有荐联如下:


东坡居士来惠年余,其豁达襟怀,风流文采对恵人影响深远。手上有居士几联兹钞如下:
一,儋耳望海亭:

贪看白鸟横秋浦;
不觉青林没暮湖。

一,广州真武庙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二,武昌黃鹤楼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二,龙济寺

天上楼台山上寺;
云边金鼓月边钟。


文天祥题孟姜女庙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22:37:15 | 只看该作者
《惠州志·艺文卷》载伊秉绶惠州所作联语五首,其中《题惠州府署大厅联》云:
合循惠为一州,江山并美;
种竹梅成三友,心迹双清。

上联言惠州府十属分合之历史和环境之秀美,下联言心志践履,可见其自我期许甚高。


据《惠州志·艺文卷》伊秉绶还有一首《题惠州府署大门联》:

天凛旦明,尚无惭于尔室;
地名循惠,用顾畏乎民岩。


比伊秉绶稍后来惠州做知府的杨希铨,对惠文化建设也贡献颇巨。他除修坛祠、学宫、校场、学使署、栖流所、六如亭外,又建金花庙、合江楼、东坡祠,摹刻宋人钱舜举所画《东坡笠屐图》及苏公“默化堂”额并为诗跋。杨希铨还倡议重修府志并拨资生息以供费用,至同治卒成书(即今之光绪《府志》)。丰湖书院山长王赠芳在《重建惠州文昌宮立惜字局碑记》中说他“凡吾郡废坠之典无不修且举也。”实非虚美。对于丰湖书院,杨希铨也非常重视。他所延聘的主讲,如桂林进士顾椿、嘉应进士林兆龙、庐陵进士王赠芳,皆一时名士。在此之前,“丰湖书院向无书籍”,杨希铨“为购置经史诸书,俾多士得资讲贯会。” 根据当时丰湖书院山长顾椿《丰湖书院书藉碑记》的介绍:砚芬太守来守惠州,勤求治理,与民相安,而尤以振兴学校为先。念书院为造就人才之始,诸生下帷功苦,家少藏书,爰捐廉俸购《御纂七经》、《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共五百八十九本,“贮以二厨,置之澄观楼下,以便多士得翻阅焉。”此实为丰湖书院藏书之滥觞,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杨希铨的名字和事迹,值得记述。杨希铨守惠时曾集禊帖字题永福寺联(按:禊帖,《兰亭序》帖的别称。 晋 王羲之 著名行书法帖之一。以帖中有 兰亭 修禊事语,故名。)

永世有因大悲观自在;
诸天无相极乐仰文殊。

又题元妙观联:
兰宇既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长春。

此二联,亦颇可窥杨氏之文采风流。


翻阅《惠东文史》第七辑,见有《翁式亮传略》一文,内中记李芦初挽翁式亮联一副:
君抱雄才,昔日典兵予我职;
吾惭老拙,今朝扶杖吊君丧。
据介绍李系翁式亮老师和军师,故联中充满白头人送黑头人的哀痛(翁逝时仅59岁)。又,此文又指翁曾读书惠州丰湖书院。未知惠东网友可否详细介绍翁李二人的情况和作品?期待!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22:39:26 | 只看该作者
该论坛“小于一”有荐联如下:


近日在读有关黄埔军校的书,发现了不少联语与惠州有关,其中有汪精卫和蒋介石的挽东征惠州阵亡将士联:

一鼓克天险惠州,取义成仁,长留浩气;
馀事为后死本责,鞠躬尽瘁,共建殊勋。

还有许多挽廖仲恺的联,恐怕大家都已见过,就不录入。


杨希铨所留联语不少,较出名的还有潮州韩祠之联:
原道开理学渊源,吏部文章长昭日月;
阀佛作中流砥柱,孤巨羁旅独占江山。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22:46:14 | 只看该作者
该论坛“十一小”有荐联如下:

惠东安墩洋潭归龙寺有联云:

归纳万流,泽汇洋潭成福海;
龙回百里,峰朝婆髻壮禅关。

据介绍此嵌名联为洋潭名士张桂腾所作。寺大门还有另一副嵌名联,亦以寺名“归龙”分嵌于上下联首:

归寺僧敲门下月;
龙龛佛笑镜中花。

上联用唐代诗僧贾岛作诗斟酌“推敲”的典事,下联所谓“镜花水月”,言影梦空幻,亦佛释熟语,有论者以为其用典巧妙自然,颇能显深山古刹的宁谧苍凉,有空灵蕴藉之美。详见戴其胜《惠东寺庙诗对赏析》。

===================================
该论坛“文苗”有荐联如下:

张桂腾是安墩名儒,当时被安墩乡人颂称为“第一张桂腾”,很多诗词在当地广为传送。上面是洋潭归龙庵大门联,在前面庵门也有他作的刻石对联:

归马叩禅关,闻清磬疏钟,地远红尘,十里耕桑浇法雨
龙蟠钟梵刹,看青山绿水,气吞全洞,万家灯火覆慈云
(错语:上下联异位重复了“钟”字,抄录有误?)

在清云洞他也作有嵌名联:

清溪一枕凡无梦
云水三山正道心

我觉得首先要感谢的是十一小先生,您对乡邦文化如此热心,就证明您是具有文化情怀和责任感的大善人。
下面抄录张桂腾在港执教期间所作的嵌名联:

1.小瀛学校校门联:
(一)
小酉书随山月读
瀛洲路接海云交

(二)
小苑藏书供饱读
瀛洲有路许同登

2.新界谷埔启才学校门联:
启读名篇 绸绎经纶资教育
才期上达 揣摩学问究天人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22:50:22 | 只看该作者
目前暂且转载至此,除额外注明为该论坛ID者,其余均为论坛ID“江北居”所作。
因多为论坛跟帖,闲谈与资料间接,不便于整理归纳,故错某只以联语联话为主,其余不少凝聚一干作者心血的资料都未予搜集,谅解.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5-8 21:51 , Processed in 0.03741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