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7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醴陵城里的经典对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0 09:0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筵席 于 2011-1-10 09:06 编辑

作者:姚武飞
=================================================

      萍醴之间号称孔道,历来是沟通华东和中南的重要通道,也是闽浙文化和荆楚文化融合交流的通道。位于通道之上的醴陵城,也就当然的成为湘东文化重镇。且不说东乡的富里镇、南乡的贺家桥镇遍地林立的各姓祠堂、家庙,单单醴陵城里流传至今的几副对联,就颇能说明这个问题,显现出十足的大家风范。

      文雅的茶座对联

      喝茶是一件文雅之至的事情,自然和对联有着不解之缘。醴陵的茶座大体分成商务、休闲、娱乐三种类型,从对联上也可以看出几分端倪来。

      左权路上的陆如轩茶座,单单从名称来看,有夸口之嫌,门口的一幅对联却道出喝茶的境界,倒也对得起这个店名。该联是:

      好难得尽兴,
      也可以清心。

      茶浓于水,正好弥补不足――大约只有天生君子,才可以做到交淡如水,我辈凡尘俗人只得借助通神的清茶,才得以向谦谦君子看齐;茶淡于酒,却可以区别茶客于市桧――酒能醉人,大多带有几分勉强;茶也醉人,却更多的是举杯自醉。所以对联中说,喝茶虽然难得尽兴,却也足可清心;(笔者却又体会到另一层意思:喝茶如同俊男美女交往,孤芳自赏,男女授受不亲固然已经太不合时宜。尽得兴来,结一段肉缘,却难免堕入欲望深渊;倒是举杯相邀,浅饮深谈,若即若离,长相牵挂,却颇能领略几分人生畅意境界。)对茶道的这份领悟就正如经营者借着门外电杆基脚改造的哪只作为标志的硕大茶壶:闹市尘世,抽空喝杯清茶,这就是一种难得,也是一种需要。在文人字画掩映下的包厢落座,轻盈的服务员款款而来。问候之后,可以带上门给熟识的茶客一个轻松的私密空间;也可以熟练的一边表演着茶道,一边静静的倾听着顾客的客套交谈,不时的筛茶递水就能够减少几许尴尬,增进几分坦诚,反倒很容易促成一致意见。这种茶座文化气氛浓郁,却紧紧抓住为经济服务的主题,可以称为商务茶馆。

      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位于大桥北路建安大厦的一壶春茶座,装修古色古香,颇为大气,门口一幅对联更是凸现几分古意:

      七碗尝来风生两腋,
      一壶卖到春满双眸。

      你看,卖茶的卖到顾盼生情,喝茶的喝到神清气爽。三五个文雅朋友举杯相邀,衣着素净、整洁的服务员,一双冻得微微泛红尚不失灵巧的小手握着水壶,轻移莲步,往来添茶倒水。喝过酒的茶客开个玩笑,伊早已双颊红透。茶馆开到这种境界,也算是一种难得了。

      相距不远的湖湘茶艺馆对联也有特色:

      松风煮茗,
      竹雨谈诗。

      这副对联用词大气,也颇能传达几分喝茶的韵味和意境。只可惜经营方向的问题,真正喝茶的客人不多。包厢中备有麻将、扑克,这个属于娱乐茶座的范畴。

      另一处颇有几分名气的茶座在火车站邮政局门口,素净几间店面,名称也有几分脱俗:滔之山庄。既然地形装修上不见山水踪影,那就去看他的对联:

      一盏茶笑谈古今日月,
      几个人纵论天地风云。

      对联虽然不是很工整,却也道出杯茶在手、高谈阔论的茶座本色。联想到茶座的名称,主人无非刻意在闹市之中营造一块放任、轻松的天地,让往来商家政要偷得人生半日闲罢了。这个应当属于休闲茶座之列。要知道这里最为出名的是一个号称“女性包厢”的小间,不大的空间内四周都是座位,顾客脱鞋入内,可以席地而卧,也可以围桌叙话,倒是很能体现其休闲的经营特色。

      俏皮的商业对联

      如果说喝茶是极为文雅的事情,那么吃螃蟹就是最为世俗的事情了。但是诙谐的醴陵人同样写出精彩的对联来。位于火车站广场附近的香辣九子蟹是一家专门烹饪螃蟹的店铺,而且针对醴陵人咸、辣、鲜的口味,做出来的螃蟹一片通红,辣的食客头发中冒汗,直呼过瘾。妙的是门口这副对联:

      一盘香辣蟹,
      满座懂味人。

      对联通俗明白,巧妙的是下联的“懂味人”三字。字面意思是食客懂得品尝,但是醴陵方言中“懂味”还有聪明、伶俐的意思。对联巧妙的利用方言的引伸意思,恰到好处的给顾客拍了一通马屁。难怪吃完离席的食客,在门口看到这副对联,总要会心一笑。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09:08:58 | 只看该作者
对联是汉语言文化中的精华,一幅好的对联寓意深刻,凸显主人深厚的文化素养。题写在名胜古迹上,展现的是一代才子的风骚;题写在府邸大宅,展现的是主人的尊荣与骄傲;题写在商家,简直就是经营风格的浓缩,颇有小中见大的气概。笔者收集醴陵城中几副代表性的对联,和读者共赏。

大气的标志性景物对联

      一个地方的标志性景物肯定就有非凡的对联,状元洲头上的状元阁就是这样一座建筑,也真有难得的对联。状元阁建于1995年,由元极协会倡导全市群众捐资修建,又称“元极楼”。整个建筑五层,一二层为裙楼基座,三至五层为阁楼。状元阁总体高度约为三十米,豋楼可环眺全城,与青云山上新修的梯云阁隔江对峙,遥相呼应。在基座裙楼上,四面开门,各有对联。西向为正门,门额题“状元阁”三字,东向同样题写,只是字体书法不同。北面门额题“秀夺潇湘”;南面门额题为“气雄湖广”,大门两侧各有对联。四副对联中以南向一幅气势最为雄浑:

    江含画栋开天宇,
    风韵檐铃奏舜韶。

    上联静景:滔滔渌江之中,新建的状元阁雕梁画栋,掩映在状元洲头郁郁葱葱的香樟之中,仿佛云彩洞开,显露出来的巍巍天宫一角;下联动景:状元阁楼,四周檐角高翘,江风阵阵,檐铃摇摆,叮叮当当的铃声一层盖过一层,错综有序,缓急有度。在这湖广大地之上,遥望炎帝栖息的南方山林深处,耳畔听到的仿佛正是当年三皇创设的华美乐章。。。 。。。
  
独特的名胜对联

      醴陵还有一处颇具特色名胜景点,对联也是独一无二,就是位于王坊镇的屏山寺。

    大屏山是江南三大名山之中的萍乡武功山的支脉,是湘赣两省之间一道天然屏障。屏山寺就修建在大屏山的主峰上。相传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大将尉迟敬德巡察到此,见地势险峻,云雾漂渺,遂在此驻扎。后人因此建寺,因此山为吴楚界山,号称吴头楚尾,故称之为“吴楚古刹”,算来有1300余年的历史了。屏山寺前殿供奉佛祖,庭院中有一座衣钵塔,塔碑题“临济众宗衣钵塔”,看来这里应该是禅宗临济宗的丛林了。

    独特的是屏山寺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山门,一个朝西向着湖南,一个朝东面向江西,分别接纳来自湘赣两省的善男信女。传说元兵血洗湖南时,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携母亲流落到此地避难,就露宿在寺外阶基之上。因为这个缘故,屏山寺又叫做“皇觉寺”,相信供奉的神灵也就特别灵验。所以,历次修整两省百姓都争着将寺庙的大门开在自己一边。最后只好妥协下来,东西两个方向,面向两省开两个一摸一样的山门。山门两侧的对联也几乎一样:

    海天相色无边界,
    吴楚东南第一峰。

    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修建应当是以湖南人为主,因为面向湖南方向的山门两旁的对联是红底金黄字,而朝向江西方向的对联是红底白字。工匠还悄悄的将上联中的“相色”二字顺利颠倒过来,好在佛教用语中两种说话都行得通。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09:17:03 | 只看该作者
内涵丰富的历史对联

        对联言简意赅,往往包含丰富的内涵,不单单对联字面表达的意思,甚至关于联作者的故事也得以流传下来。醴陵城西红拂墓上就有这样一幅对联:

      红拂有知应识我,
      青山何幸此埋香。

      对联中的红拂女是隋唐年间以为奇女子,传说李靖年轻时期望为国出力,就去拜望当时担任隋朝太师的杨素。杨素很是傲慢,李靖很失望。但是他的一番慷慨陈词感动了太师的侍女红拂。于是,深夜女扮男装跑到馆驿,和李靖一道投奔开明的李渊、李世民父子,成为一代开国功臣。后来,李靖南征,红拂女一路随行。不想到醴陵时染病身亡,李靖只好将她埋葬在西山,等待南征结束后迁回北方。这就是红拂女的故事,红拂墓也就成为醴陵的一道风景。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醴陵知县益阳人何宣组织重修红拂墓,在墓顶立两米高白石碑,正面刻“红拂之墓”,碑左右就刻着这副对联。言语中既有对渌水青山得以掩埋如此传奇女子的羡慕之意,更有自比李靖的几分自负。只可惜这位外地来的县令,为官一任,既然没有什么显著的的政绩,还奢谈什么“应识我”呢?。
 
经典的文人对联

        撰写对联终究是文人的强项,号称经典的对联大抵也还是文人的作品。醴陵城里号称经典的还算渌江书院内堂的这副对联:

         醴酒燕嘉宾,琴韵书声,遥知渌水源头远
      陵云弘壮志,地灵人杰,独得西山爽气多

      渌江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最初建在城东青云山学宫旧址(今一中校园内)。道光9年(公元1829年)迁建于西山红拂墓下首今址,书院三面环山,面向渌水,占地近7000平方米。院前有千年古樟,右下方有泉水清澈见底,水味甘甜,饮后精神振奋、焕然一新,称为“洗心泉”。左前有宋名臣祠、靖兴寺,分别祭祀南宋三位醴陵籍名臣和唐将李靖,书院鼎盛时期,均辟为斋舍。民国年间,书院被改为学堂,1979年创立醴陵教师进修学校,至今进行教学活动。书院从创立至今,历时两百五十余年,是湘东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书院。书院保存有一排完整的清代的考棚,和长沙岳麓书院、郴州白鹿洞书院、福州武夷书院号称江南四大书院。院内正中为讲堂,祀有“万世师表”孔子画像,讲堂中的麻石堂柱子就悬挂这这副对联。
对联巧妙的建醴陵二字嵌入联首。上联由醴陵地方得名由来之醴泉佳酿起意,由满耳的朗朗书声联想到书院门前渌江的源远流长,江中浩黲奔涌的哪里只是清澈的河水?分明是“二程学说”、源于“朱张会讲”的宋明理学正统思想。。。。。。下联“陵云弘壮志”暗合城东的青云山,邑人不但将城东这座山岗取名为青云山,而且在山腰建起梯云阁,无非希翼我地方学子学有所成,多出俊才人杰。的确,在南宋,醴陵一下子就出了吴猎、杨大异、皮龙荣三位朝廷重臣。究其原因怕还是因为这书院,因为这巍巍西山的爽朗气韵。。。。。。

      与这副对联一同流传的还有一幅,就是左宗棠为陶澍撰写那副。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左宗棠担任渌江书院的山长。左因为受业师贺熙龄的熏陶和林则徐的影响,虽然关心政事和时局,当时科举却不是很顺利,只好屈居在这书院之中。正好当时担任两江总督陶澍回家省亲路过醴陵,左应知县的邀请,为其住宿的驿馆撰写了一幅对联: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月,八洲子弟翘首公归。

      此联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上联巧妙的将这位大人殿试中从容应对,十天之内四次受到皇帝召见,并皇命修建幼年时读书的印心书屋等几件人生得意之事表述无遗。下联表面上说八洲子弟翘首期盼,期待大人荣归故里,其实更多表露的是对联撰写这对总督大人的敬佩之情和愿意追随的衷心。所以,对联深得陶澍赏识,当即邀请左宗棠做彻夜畅谈,并结为儿女亲家。左也由此踏入仕途,终成一代封疆大吏。
4#
发表于 2011-2-22 09:44:34 | 只看该作者
松风煮茗,
竹雨谈诗。
江含画栋开天宇,
风韵檐铃奏舜韶

醴酒燕嘉宾,琴韵书声,遥知渌水源头远
陵云弘壮志,地灵人杰,独得西山爽气多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4-30 05:14 , Processed in 0.04168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