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筵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钟云舫天下第一长联集注笺评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1:03:33 | 只看该作者
及涪浔灵彝平,黎邛顺轨,第薛蕊代荚蓉增色,杜鹃伏蕞棘呼冤。

【译意】及至轰平了滟灏造成的惊涛骇浪,建立规矩法度,黎邛归顺守了秩序。只不过校书薛涛和花蕊夫人们代劳为那号称芙蓉之城平地添加些好光景。(人们却看到)伏在荆棘刺丛中望帝化成的啼血喊冤的杜鹃鸟。

【笺释】淫灏:滟灏(y6n y)堆。长江三峡瞿塘峡中的险滩。在四川奉节县东。也称潘灏堆,俗称燕窝石。《水经注》三三《江水》:"(白帝城西)江中有孤石,为淫预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则没。"李白《长干行》之一:"十六君远行,瞿塘滟灏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又李肇《国史补》下:"(三峡)大抵峡路峻急,......四月五月为尤险时,故日:滟灏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灏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灏大如褛(13包袱,巾eC),瞿塘不可触。"解放后整治长江水道,已炸掉。此处的矗(轰)平,轰,只是形容声响之大;平,是想象不是事实。黎邛(qang):黎州和邛州。黎州,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置。隋代废置。武周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复置。、治所在汉源(今四川汉源北,明废入本州),辖大渡河两岸三县十一城,领五十五州,为剑南西部边防要地。明洪武时改为黎州长官司,又升安抚司,万历时降为千户所。清初改为黎大所,雍正八年(公元730年)改置清溪县。邛州,南朝梁置。唐初治所在依政(今邛崃东南),显庆中移治临邛(今邛崃)。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大邑、蒲江等县地。明初降为县,成化中升直隶州。1913年废,改本州为邛崃县。黎邛都是西南少数民族所在的地域。顺轨(轨):顺从规矩。轨:比喻秩序、规矩、法度。如正轨、越轨。《汉书·叙传下》:"东平失轨。"句意借滟灏不再为患比喻边区归顺,少数民族遵守法度,局势又入正轨。【集评】《裴注》:"淫灏:即长江中的险滩,在四川境内。黎邛:二州名。"董案:只云"州名",作用不大。《常注》:"淫灏:即淫灏堆。乃长江三峡瞿塘峡中著名险滩。俗称燕窝石。其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5公里瞿塘峡口。(引《水经注》,文见前,从略)。轰平:作者设想,轰平此险滩。黎邛顺轨:指我国古代黎州(治所在今四川汉源)一带少数民族归顺朝廷,纳入统一轨道。"董案:漏注邛州,虽云"一带",终嫌不当。《龚注》:"及潘灏轰平:淫灏,即滟灏堆,在四川奉节瞿塘峡口长江中。(引《水经注》:史同前,从略)为三峡著名险滩,今已炸毁。比喻险要地区。黎邛顺轨:黎邛,古黎州和邛州,在今成都邛崃至大渡河以西一带,此指边区。顺轨,归服。谓经过战争,统治了一国。"董案:滟灏之喻,当为形势,喻作地区,与"轰平"不协。

【笺释】第:但,且。《史记》九二《淮阴侯传》:"阴使人至(陈)稀所,日:第举平,吾从此助公。"薛蕊:薛涛和花蕊夫人。薛涛:(公元7687~约834年)。唐女妓,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郧宦蜀,父卒后,因家贫而入乐籍。熟谙音律,工诗词。韦皋镇蜀,召其侍酒赋诗,称女校书,出入幕府,经十一镇,皆以能诗受知。其问与倡和者有元稹,白居易、杜牧等,皆当时诗人名士。晚年居成都浣花溪,著女冠服,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太和中卒,《蜀笺谱》谓其卒时年七十三,但也有不同其说者。段文昌为撰墓志,题日"西川校书薛洪度之墓"。《文献通考》二四三《经籍》七十著录《薛洪度诗》一卷,已佚。现存涛诗以赠人之作较多,情调伤感。明人辑有《薛涛诗》,后人又辑录她与李治的诗合为《薛涛李治诗集》二卷。花蕊夫人:五代蜀主妃子的名号,也作"花蕖夫人"。一为前蜀主王建妃,徐耕之女,又号"小徐妃",生后主王衍,封顺圣太后,交结佞臣,专权受贿,后随王衍归唐,中途为后唐庄宗所杀。所作宫词,写前蜀宣华宫游乐故事,世称《花蕊夫人宫词》。其中可确定为她所作的约九十余首。一为五代后蜀主孟昶之妃,姓徐,一说姓费,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亦号花蕊夫人。昶降宋后,被掳入宋宫,为太祖所宠。曾召之赋诗,有"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之旬。见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十六《花蕊夫人词》。还有一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妃。南唐亡没入宋宫,后为晋王(宋太宗)所杀。但既在南唐,与蜀无干。芙蓉:芙蓉城,四川成都的别称。五代后蜀孟昶于宫苑城上,尽种芙蓉(木本),花开如锦,因有锦城之称,又名芙蓉城,简称蓉城。见明何宇度《益部谈资》中。增色:增加颜色。包括脸面、容貌、景象、气色。以薛涛、花蕊夫人为蜀增色,话中有刺。【集评】《裴注》:"薛蕊:薛涛和花蕊夫人。"《常注》:"第:只是。薛蕊:薛,唐代女诗人薛涛。蕊,花蕊夫人,有二:一为五代蜀主王建之妃徐氏,一为五代后蜀孟昶之妃费氏y《龚注》:"第薛蕊代芙蓉增色:第,连词,作只有解。薛,薛涛,唐代陕西长安人,幼年随父入蜀,父死,流落成都;能诗,善书法,人称女校书。蕊,五代时前蜀王建之妃徐氏,后蜀孟昶之妃费氏,皆称花蕊夫人。荚蓉:成都古称芙蓉城。"董案:两注"费氏",只取一说,意在简明。不及讽刺,却不应该。

【笺释】杜鹃(鹃):鸟名,传说为蜀王杜宇所化,见前"总凄煞峡鸟巫猿"中"峡鸟"之注。伏:藏匿;埋伏。装(丛)棘:古代拘留犯人之处。棘,有刺草木的通称,如荆棘丛生。因防犯人逃逸,四周以棘围之,故称。《易·坎》:"系用徽缱(绳索),真(同置)于丛棘"。孔颖达疏:"谓囚执之处,以棘丛而禁之也。"句谓一旦形势安定,秩序恢复,就只有女乐歌舞为蜀中增加光彩,蒙冤之人藏伏在牢狱囚禁之中连声叫屈。

【集评】《常注》:"杜鹃:传说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龚注》:"杜鹃,鸟名,此指杜宇,古蜀国国王,周末称望帝,政治贤明,后让位于其相开明,归隐青城山。时人诬宇与开明妻私通,始惭而亡,去,悲愤以死。其魂化为杜鹃,日夜哀鸣,叫着不如归去,直至啼血乃止。两旬说,得国者歌午(董案:当为舞)当筵,失国者凄怆饮恨。"董案:《龚注》从统治者之不同遭遇着眼,似不如从统治者在"顺轨"之后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体会为佳,文意更为顺畅。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1:04:06 | 只看该作者
峨嵋秀鲜桢斡材,勉取宣毡潼布。反猢猕美面具,豺狼巧指臂,狮狻盛威俄。口沫微霏,统犍敏胥骛减顶。锦纨绊礤之服,甯稗窍措髓哉!

【译意】号称天下第一秀的名山峨嵋缺少能作骨干的良材,只得勉强选取巴人进贡的毛毡布匹了。(猴子们)反而公开地戴着冠冕堂皇的假面具,召来豺狼恶徒当好帮手,挑选庄严雄狮扮美容仪。(他们的)口中唾沫轻轻飞散,所有那犍为叙府全都战战兢兢地遭受淹没头顶的惨祸。像锦缎绸纨、质地美好的衣料,(做成华贵衣裳),但穿着起来,摩擦有声,怎么适合那穷酸贱体呢!

【笺释】峨嵋:山名,也作峨眉。在四川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由花岗岩、变质岩构成。佛教称为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冰川地形和冰碛物广泛分布。顶部为玄武岩覆盖。峰峦挺秀,山势雄伟,有峨眉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等胜迹和万年寺、九老洞、华严顶、金顶等寺庙。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旧谓四川山水有"雄、奇、幽、秀"四绝,即"剑阁天下雄,三峡天下奇,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谓"峨嵋秀",本此。鲜(xn):少;不多。《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横(桢)斡材:能胜重任的人才。桢斡,亦作"贞干"。筑墙所用的木桩,竖在两端为"桢",竖在两旁的为"干"。《书·费誓》:"峙乃桢干。"引申为支柱、根基、骨干。《汉书·匡衡传》:"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论衡·语增》:"夫三公鼎足之臣,王者之桢干也。"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惟有刚毅不挠,虽遇外物而弗为移,始足作社会桢干。"勉取:努力索取。勉:努力、尽力。亦可解作力量达不到,仍要强行。寅(cang)毽(毡)潼布:古巴人赋税缴纳的毛毡布匹。蜜,古代巴人对所交赋税的名称。用以纳税的钱或布称"寅钱"或"寅布"。《晋书·李特载记》:"巴人呼赋为蜜,因谓之寅人焉。及汉高祖募寅人平定三秦,既而求还乡里。高祖以其功,复同丰沛,不供赋税,更名其地为巴郡。"秦至南北朝,巴人亦称"寅人",建有地方政权。扬雄《蜀都赋》:"东有巴寅,绵亘百濮。"潼布:潼当为檀,原本刊误。檀(tang),木名。橙布:檀花织成的布。又称寅布。《文选·晋左太冲(思)蜀都赋》:"布有檀华,麴(面)有桄棚。"刘渊林注:"撞华者,树名横,其花柔毳(c脆),可绩为布也。出永昌。"《后汉书·南蛮传》,"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寅布。"即是檀布。唐王维《王右丞集》五《送李员外贤郎》诗:"鱼牍(笺)请诗赋,撞布作衣裳。"毽:毡的异体字,用毛织成的块片状材料。句谓,当政者在四川发掘不出栋梁之材,却尽力索取赋税财物。

【集评】《裴注》:"寅:古代少数民族。董案:过于笼统,未能注出与四川的关系。《常注》鲜桢干材:鲜,少。桢干材:支柱之材,比喻贤才。句谓峨眉山秀,却缺少可大用之材。喻贤才特少。勉取:强行夺取。寅毡樘布:寅人纳税之赋布(董案:赋当在之字前)。《汉书·南蛮传》(引文见前,从略)。檀布,檀花所织之布。此泛指古代蜀地少数民族以实物交纳之赋税。"《龚注》:"峨眉秀鲜桢干材:峨嵋,此通指四川;桢干,栋梁,喻贵重物资。勉取寅毡撞布:蜜,秦汉时居于四川、湖北交界处的少数民族。善织毡。檀,木名,其花柔毳,古云南永昌地区的人用以织布。两旬说;当权者在境内尽量搜刮(鲜桢干材),连边区人民也不放过。"董案:解"桢干"为"贵重物资",过于勉强。句意但从敛物着眼,不如重物轻人更合原意。《常注》释"桢干"为"贤材",是。以为"峨嵋缺少大用之材",非。不是"峨嵋"真的缺少良材,而是当权者重物轻人。

【笺释】反:反而。猢猕(狲):猴子。面具:谓假面。据《周礼》记载,夏官方相氏戴假面以驱逐疫鬼。《初学记》...五引隋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假面饰金银,盛服摇珠玉。"美面具:类似"伪善面孔"。用猢狲,暗用"沐猴而冠"之典。沐猴,即猕猴,猕猴戴帽,徒具人形,以喻人之虚有仪表,实无人性。《汉书》四五《伍被传》:"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此处直刺蜀中之当权者。豺狼:豺与狼,两种凶恶的野兽,亦以比喻贪婪残暴的人,如"豺狼当道",即比喻残暴的坏人当权。《汉书·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三国志·魏·杜袭传》:"方今豺狼当道,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巧指臂:善于欺诈的帮凶。巧,虚伪不实。《老子》:"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转作欺骗。《淮南子·本经》:"饰智以惊愚,设诈以巧上。"《注》:"巧,欺也。"指臂:手指与臂膀,比喻助手。唐杜牧《樊川文集》十七《裴休除礼部尚书裴谂除兵部侍郎等制》:"夫宰相佐天子,公卿助宰相,股肱指臂,任同一身。"狮(狮)狻(sn):狮子。狻,狻猊(n)或狻麂,《穆天子传》:"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注》:"狻猊,师子,亦食虎豹。"《尔雅·释兽》:"狻魔,如虢(zhhn)猫,浅毛虎,食虎豹。"《注》:"即师子也,出西域,汉顺帝时,疏勒王来献犁(eng)牛(一种领肉隆起的野牛,状如橐驼)及师子。"狮子,古称兽中之王。古作"师"。盛威俄(仪):盛大的庄严的仪仗、随从。盛(shang):丰、美、茂。威仪,本指庄严的容貌举止。《左传·襄公三一年》:"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后因之以代指仪仗、随从。《通典·职官六》:(晋及南朝)"其尚书令仆、御史中丞,各给威仪十人。"威仪,即持仗的随从。《晋书·熊运传》:"尚书郎卢琳将入直,遇(刁)协于大司马门外,......琳不迥,协令威仪牵摔琳堕马。"《宋书·孔琳之传》:"尚书令省事倪宗又牵威仪手力,击臣下人。"句意谓蜀中的当权者竟是未具人性的猴子戴着堂皇冠冕的假面具,如豺狼一般的凶恶之徒成了他诈骗巧取的帮凶,如狮子~般威猛的盛大的随从队伍,声威赫赫,庄严无比。

【集评】《常注》:"豺狼句:谓巧取。狮狻句:谓豪夺。"董案:此注避开"指臂""威仪",全是臆测。《龚注》:"反猢狲美面具:像演剧的猕猴似的戴着一副假面具。豺狼巧指臂:指帮凶们巧取豪夺;狮狻盛威仪:狻,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谓官吏盛气凌人。"董案:此注对"指臂"、"威仪"的解释落空,出言无据。把"豺狼""狮狻"与"猢狲"并列是不当的,他们只是"猢狲"的助手和随从,只起衬托渲染的作用,不宜喧宾夺主。

【笺释】口沫:口中的唾沫。微霏:轻轻飞散。微,细小。霏,飞散。《诗·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统:总括。犍(q6n)叙:犍为、叙府两地的略称。犍为,郡名。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35年)置。治所在瞥(b)县(今贵州遵义市西),旋移治广南(今四川筠连县境),又移治焚(b6)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再移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境相当今四川简阳和新津以南,大足、合江、贵9、'1绥阳以西,岷江下游、大渡河下游和金沙江下游以东,云南会泽,贵州水城,金沙以北地区。东汉以后辖境逐渐缩小,南朝齐复治焚道,梁废。隋大业时又曾改戎州为犍为郡。又,东汉永初元年(公元07年)分犍为郡南境置犍为属国都尉,治所在朱提(今云南昭通),辖境约当今云南会泽东北及贵州威宁金沙一带。又,唐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以戎州之犍为属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犍为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嘉州。宋因之,亦称犍为郡。庆元二年(公元196年)升嘉定府。叙府,宋政和四年(公元14年)改戎州置叙州,治所在宜宾(今市东北)。元至元(公元263。1294年)中升为路,明洪武(公元368-1398年)中改为府。清辖境相当今四川大凉山及雷波县以东,富顺以南,隆昌、兴文等县以西之地。1913年废。犍叙,概括了今四川犍为、乐山、泸州、宜宾等西南部广大地区。胥(x0):通"与"。相与;皆。《方言》第七:"胥,皆也。东齐日胥。"《诗·小雅·角弓》:"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疏·正义》:"此章胥为皆"。减(灭)项:水淹过头项。《易·大过》:"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后多指,纠淹死。成语有"灭项之灾"。俗话说:"口水淹得死人",句意则更为夸张,四当官的"猢狲"口中少量的唾沫飞散出来,四川广大地区的人民统统惊骇于难逃灭顶之灾。

【集评】《裴注》:"犍叙:州、郡名。"《常注》"犍叙:犍为、叙州。胥:皆,相与。灭顶:灭顶之灾。《蜀籁》录蜀地方言俗语有口水都要淹死人。"《龚注》:"口沫微霏,统犍叙胥惊灭顶:口沫,唾液;微霏:霏,飞扬;犍叙,古犍为郡,今四宜宾一带。谓他们只要吐一口唾沫,很多地区都会遭减(灭)顶之灾。此极言气焰嚣张。"体会正确。

【笺释】锦(锦)纨:华贵的丝绸织物。锦,具有彩色大花纹的特点。经、纬丝在织造前都预先染色,纬丝的颜色在三种以上,用缎纹地组织提花织成。色泽瑰丽多采,花纹精致古雅,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丝织品。四川生产的彩锦,即名蜀锦。魏晋以来蜀锦勃兴,对于蜀汉、南宋等时代的经济皆曾起:重大作用。纨(w6n),细绢;细致洁白的薄绸。《汉书·地理志下》:"故其(齐地)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锦纨,泛指贵重奢侈的衣料织物。摔练(c c6):应作"摔绦",同"摔粲"。象声词,衣服绸缎摩擦的声音。《汉书》九七下《外戚传·班健仔(汉女官名,~作婕妤)自悼赋》:"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绊绦兮纨素声。"《注》:"缚绦,衣声也。"

【集评】《裴注》:"摔绦:同摔粲,《注》:衣声也。"董案:此"《注》"应是班健仔《自悼赋》之《注》。《常注》:"锦纨:华美的细绢。摔绦:衣相擦声。代指服饰之华贵。"董案:锦为美物,因以喻鲜艳华美,如锦藻之类,《常注》之说可通。然仅限于"纨",则不如"锦、纨"并列,利于泛指。《龚注》:"锦纨解绦之服:锦纨,华贵的丝织品;解绦,衣服摩擦声。"较《常注》为佳。

【笺释】甯(李、宁)(nng):副词。岂;难道。《易·系辞下》:"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史记》:九七《陆贾传》:"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稻(称)(chn):相当、符合、适合。《苟子·富国》:"德,?亨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南齐书·张融传》载赐融衣诏:"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窝(穷)措:"穷措大"不规范的减缩。旧时讥称贫穷的读书人。"措"亦作"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十五《贤仆夫》:"当今北面官人,入则内贵,出则使臣,到所在打风打雨,你何不从之?而孜孜事一个穷措大,有何长进!"唐李匡义《资暇集》下《措大》:"代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说,衣冠俨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验,比于醋而更验,故谓之焉。或云:往有士人,贫居新郑之郊,以驴负醋,巡邑而卖,复落魄不调,人指其醋驮而号之,新郑多衣冠所居,因总被斯号。亦云:郑有醋沟,士流多居,其州沟之东,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日醋大。愚意四说皆非,醋宜作措,正言其能举措大事而已。"作者意在为士人正名,而此处故意用此揭讽当权者轻慢读书人的神气。意谓锦纨之类的华贵衣服,难道适合穷酸的身髓(体)吗?

【集评】《常注》:"宁称:哪能与......相称。穷措体:穷措大之身,作者卑指自己。"董案:"卑指",不妥。是自嘲也是讥讽,讽轻慢读书人。《龚注》:"宁称穷措体哉:穷措大,即穷光蛋。两旬说,穷光蛋哪配穿官员们那种华贵的衣服,意即羞与为伍。"董案:"穷光蛋"的解释超越了读书人(穷酸)的范畴,"羞与为伍"重在清操,与此欲用世而不得的愤慨之语不协。

【章法】承前写出局势安定以后的情况,从极不合理的事实揭露执政公卿的荒唐与淫威。其中,女乐与冤声并作,干材与寅布异趣,猢狲仗豺狮同行,微沫与灭顶相形,锦纨与穷体失称,对比鲜明,映衬集中,夸张突出,嘲讽强烈,极淋漓酣畅之笔致。
38#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1:05:50 | 只看该作者
伤哉!予安狡贡蜀虚哉!橐案瞧嶷,额锺毓嶙峋傲骨,即肖形凹凸,早嫣悄邑贵朝官,假镜赤仄紫檩,难盗踽猫贤柳惠,素贫贱弗终贫贱哉。

【译意】伤心啊,我怎么能够贡献四川省所特有的出产啊!如此,高大伟岸的如凿如削的峭壁峻岩,类似聚集或孕育高耸林立的傲然铁骨哩。即使看去像凹凸不平的怪形状,早已经会打搅惹烦朝廷衙署中的达官贵人(挨整得家破人亡的),假如拥有着大量赤仄钱币或千万计的钱财的紫标库藏,虽是:太强徒恶盗跖,也会因金钱特有的巨大魔力而变得贤于展禽的。这(现在的)贫贱不再安于旧时(长久)的贫贱哩!

【笺释】俦,简作伤。安:代词。哪里;怎么。表示疑问。《诗·小雅·小弁》:"天之生我,我辰安在?"獾(获):争取。《礼·曲礼上》:"毋固获。"《注》:"争取日获。亦可作"能够"解,如"不获前来"。贡:进献方物于朝廷。《书·禹贡》:"任土作贡。"《疏》:"贡者,从下献上之称,谓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异物,献其所有,谓之厥贡。"又,荐举日贡。唐白居易《长庆集》二七《与陈给事书》:"尝勤苦学文,迨今十年,始获贡。"此处献物荐人,语带双关。蜀麈(产):照应上文,包括"桢干材"在内。橐橐(y6y6):也作嵘,简作显,高大巍峨的样子。《文选·三国魏何平叔(晏)景福殿赋》:"峨峨显显,罔识所屈。"峻崴(岩):险峻的山岩。峻,山势险峻,如凿削状。李白《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峻岩不可攀。"颊(类):类似。锺(钟)毓:钟,聚集;毓:生长,养育。殆为"钟灵毓秀"的省略。《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蕃鸟兽,以毓草木。"《国语·周下》:"泽,水之锺也。"嶙峋(,n xn):本为山崖突7的样子,形容山崖林立峻峭或层叠高耸之状。司空图《诗品》:"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也可用来形容人瘦削,如瘦骨嶙峋。还可比喻做人刚直。如风骨嶙峋。此处巧妙运用涵含多重含意。傲骨:傲世的风骨,比喻不向恶势力低头的气节。唐李白不事权贵,人称有傲骨。后来附会说李白腰间有傲骨。见宋戴植《鼠璞·傲骨》。句谓自己身有傲骨,天生性情傲岸,怎么能够得到举荐啊!

【集评】《裴注》:"显显:高耸的样子。钟毓:三国时魏人。"董案:此注大谬,"魏人",应是钟繇,大臣,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钟王",但非"钟毓",且钟繇与此联语何干?《常注》:"安获:从哪里得到?蜀产:四川可作贡物之特产。旬谓我从哪里得到蜀产贡品去行贿呢?故含冤在押是不可免的。盥显:高大貌。峻岩:高且险的山石。类:好像,类似。钟:凝聚。毓:养育。嶙峋:层叠高耸貌。上两句谓险峻的山石,就像我生成长就的不屈傲骨。"董案:"贡品""行贿",释词不当,欲"行贿"求免,与"不屈傲骨"难于统一。《龚注》:"伤哉,予安敢(董案:原文此为获字)贡蜀产哉:痛心啊,我哪能向他们腼颜献纳!盥澎,高耸貌;蠛岩,岩石崎岖;类钟毓嶙峋傲骨:钟毓,即钟灵毓秀的省文,谓山灵水秀。两旬说,高耸崎岖的山峰,正如我一身嶙峋的傲骨。"董案:此注对"贡蜀产"的理解仍有重物产轻荐才的偏差,与"蜀岂无才"q怀才不遇"的主调不大合拍。【笺释】即:连词,即使。表示假设。《战国策·秦一》:"张仪谓秦王日:陈轸......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肖形:类似其形(旬中谓凹凸)。肖(×白),类似、近似。《书·说命》上:"高宗梦得说,......说筑傅岩之野,惟肖。"《传》:"肖,似。似所梦之形。"凹凸:高低不平。凹,低下,低于周围。凸,高出。《神异经·北方荒经》:"北方荒中有石湖,......其湖无凹凸,平满无高下。"嫣憎(恼):孀,原本刊误,当为"薅"(h00),也作"蒿恼",麻烦,打扰。《水浒》二:"史进归到厅前,寻思:这厮们大弄,必要来薅恼村坊。"引申作"烦恼,不快"解。《聊斋志异·念秧》:"生平不习跋涉,扑面尘沙,使人薅恼。"邑:城市。大日都,小日邑。《史记·五帝纪》:"...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邑贵(贵):犹"邑尊""邑侯",旧时县民对县令的敬称,言其为一邑之长;或谓其治理一邑,如古之诸侯。朝官:京官,朝廷的官员。朝即朝廷,帝王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的代称。《荀子·臣道》:"故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诤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邑贵朝官,即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官员。旬谓,即使近似于凹凸不平的形迹,早就惹得达官贵人不快了(这还不是蠼岩傲骨哩!)。

【集评】《常注》:"肖形:微露。句谓即使略表不平。嫣恼:薅恼,即搅扰,此处意思是冒犯。《水浒》:这斯(厮)们大弄,必来薅恼村坊。"董案:肖,音x00时可作微细解。《庄子·列御寇》:"达生之情者傀,达于知者肖。"《常注》之言有据。然句中微细之意见之于凹凸,肖仍应从类似之意解之为当。"薅恼"之意则惜其未尽。《龚注》:"即肖形凹凸,早蓐(董案:字误,应为薅,直录原本则应为嫣)恼邑贵朝官:即使改变成一种卑鄙丑陋的面貌,仍会触怒(薅恼)这些大人先生。"董案:凹凸并无"卑鄙丑陋"之意,但有"不平"之状,用来和"峻岩"相比,当然算不了什么,但即使如此,也早为贵官所忌,这才是联语本意,贡产不如荐人,是以文意无碍。

【笺释】假:假设连词,如假若、假使。《苟子·正名》:"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而恶北,无寡。"鲩(饶)(60):富厚,丰足,多。《战国策·宋》:"江汉鱼鳖鼋鼹为天下饶。"饶,《墨子·公输》作"富"。赤仄:亦作"赤侧",汉钱币名,以赤铜为外边,故名赤侧。又称紫绀钱、子绀钱。《史记·平准书》:"郡国多蠢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汉书·食货志》下作"赤仄"。紫檩(标):用紫色签封作的标志。《南史》卷五十一《梁宗室上·临川靖惠王宏传》:"宏性爱钱,百万一聚,黄膀(榜)标之;千万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余问。帝与佗卿屈指计见钱三亿余万"。盗踱(zhD:相传为春秋末期人。《庄子·盗跖》系寓言性质,说他率"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所到之处,使"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堡)"。应是人民起义领袖。庄子还说他名跖,跖,一作踱,柳下屯(今山东西部)人。柳下惠之弟。t时被诬称为盗跖。见于《孟子》、《商君书》、《荀子》、《韩非子》等书。《荀子·不苟》:"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柳惠,即柳下惠不规范的省文。即展禽,春秋时鲁国大夫。展氏,名获,字禽,又字季。因食邑柳下,谥惠,故称柳下惠。任士师(掌管刑狱的官)。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攻鲁,他派人到齐国劝说退兵。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与清高廉洁之伯夷并称"夷惠"。联语采旧说,以惠为贤,盗跖为"不肖"。句谓假如拥有巨资,即使恶如盗跖也会因有钱而变得比柳下惠更有善誉、美名。【集评】《裴注》:"赤仄紫标:皆古钱币名。盗跖:即跖,古大盗;柳惠,柳下惠,古贤人。"董案:紫标系标记,并非钱币。跖原本作"踱",盗,沿用Et说,未加批判。《常注》:"假饶:与上联苟缺相对,意为假令富有。赤仄:一名赤侧、紫绀钱,为汉代钱名。紫标:紫色标识。《南史·临川靖惠王宏传》:(引文见前,从略)。盗跖即展跖。柳惠:即柳下惠,春秋时鲁大夫展禽,鲁僖公时人,又字季,因食邑柳下,故称。旧时常以跖、柳下惠为不肖、贤的代表。作者亦本此见。两句谓,假令富有金钱,即使是像盗跖那种人,也会落个比柳下惠还高的贤名。"《龚注》:"假饶赤仄紫标,雎(虽)盗跖犹贤柳惠:赤仄、紫标,均古代钱币名。盗跖即踱,春秋战国间农民起义领袖,统治阶级诬之为盗。惠,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大夫,世称贤者。两句说,只要有金钱报效,坏人也可说成好人。"董案:紫标,是标记,注已见前。句意明确,"报效":二字不是非加不可。

【笺释】素:现在。《礼·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宋朱熹注:"素,犹现在也。言君子不但因现在所居之位,丽为其所当为。"也可作"平素"、"往常"、"旧时"解。《墨子·佚文》:"孑子见景公日:先生素不见晏子乎?"《史记·项羽纪》:"居郸(ch60,故地在河南新野)人范增年七十,素家居,好奇计。"终:事物的结局,与"始"相对。《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也可解为"久长"。《论语·尧日》:"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哉:表感叹疑问的口气。句谓现在的贫贱(贫贱)不会永远地贫贱下去罢。【集评】《常注》:"庶贫句:意谓或许低贱不会总是低贱吧?"

董案:乏财日贫,位低日贱,只云"低贱",释义有偏。《龚注》:"庶贫贱弗终贫贱哉:《论语》: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谓贫贱的人只有自甘贫贱。这是非颠倒的世界,我不应贫贱一生吗?"董案:庶,原文作"素",引文与联语无必然联系,与"弗终"之意不合,且出处有误,据查实出《中庸》,《论语》并无所引二句文字。

【章法】承前转入慨叹,中心是自己傲骨在身,必遭忌刻。仍用对比夸张,形容尽致。凹凸不平,已惹当政者不快,何况"显显峻岩"!又借假设之辞痛挞金钱可以颠倒黑白的丑恶现实,于是产生贫贱不可久安的想法,从而引出下文。

【简析】至此为下联第三段。《龚注》小结云:"值此豺狼世界,遍地腥膻,只得自甘贫贱!"未能准确概括段落大意。其实应为:以四川难见杰出人才为中心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又分四层。第一层,四川虽有"人杰",但仍有愧"地灵"。由于以放眼四海为基础,感受维新思潮的洗礼,显示出雄视千古的气魄。第二层,展现蜀地纷乱的政治局面,揭出摧残人才的罪魁祸首乃是争权夺利的野心家。仍然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瞰小丑跳梁的拙劣表演。第三层,展现蜀地暂得安宁的时局,进一步揭出只知勒索财物、跋扈专横的当权者必然遗弃人才,糟践人才。第四层:展示自己的心态,发出不甘长久贫贱的感叹。全段从"岗底峥嵘脉络"、"沱潜澎澎之余"及"滟灏轰平"之后,才转入"予岂敢"哉!主线分明而又次第井然,处处借景生情,从江楼所见引发联想,借助夸张、对比、映衬、铺陈等手段,写来形象生动,气势酣畅。《眉批》云:"此幅作正文开消,层山叠海而来,冲波架浪而去。碧出苌宏之血,冤生杜宇之魄。风云惨变,怨气冲牛斗问,幻化难名。非人也,天也。"虽归之于"天"授,未免过头:或谓得之于"怨气",未免有偏;然而联语之美,实有足多者。冀缓缓私赴泉宫,缴逯躯觳。

【译意】我希望慢慢私自前往泉下之宫,毫无吝惜地缴还现在的躯体和皮壳。

【笺释】冀(1):希望。《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y割)。"缓(hn):慢;迟;延迟。《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缓也。"缓缓,叠用,有强调不慌不忙慎重行事的意思。私赴:秘密前往。私,秘密,不公开。如:阴私;私下。《汉书·霍光传》:"私使乳医淳于衍行毒药杀许后。"泉宫:黄泉下的阎罗王之宫。泉,地下水。黄泉,泉下,旧时迷信指阴间。《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周书·晋荡公护传》报母书:"死若有知,冀奉见于泉下尔。"阎罗王,佛教之语,也称阎魔王或簇王,简称阎王。佛书中称管地狱之主。《法苑珠林》十二《六道·典主》:"阁罗王者,昔为毗沙国王,经与维陀如生王共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为地狱主。臣佐十八人,......即主领十八地狱。"泉宫,地下之宫,阴间阎王的居所。躯毂(躯壳):谓身体,与精神、灵魂相对而言。孔武仲《松上老藤》诗:"蛇蟠筋脉壮,龙死躯壳在。"《朱予全书·性一》:"且夫性者,又岂块然一物,寓于一处,可抟而置之躯壳之中耶?"句谓自己想找机会私去阎王宫殿,缴遗(还)现有身体,求得再转轮回。

【集评】《常注》:"冀:希望。泉宫:阴曹地府。"《龚注》:"冀缓缓私赴泉宫:冀,打算:泉宫,九泉下的宫殿,即迷信传说中的阴曹地府。缴还躯壳:把地府赋给我的躯壳缴还。"董案:诸注均未注明"缴还躯壳"意之所指,盖承不甘如此贫贱终生而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1:06:20 | 只看该作者
诳说神州缥缈,宜佛宜仙。虹彩霓辉,都较腾幽冥黑暗。【译意】撒个谎说是中国的赤县神州之境很高远,相称于佛,相称于仙。看天上一道彩虹的斑斓颜色(喻指想象世界的美丽和辉煌),看空中一片霓辉的灿烂光明(喻指理想的多姿而又多彩),无不胜过阴曹问不见天目的黑暗。

【笺释】毅(诳)(kang):欺骗;迷惑。《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献之厉王,......王以和为诳,而刖(y咱砍、断)其右足。"《史记·高祖纪》:"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神州:指中国。《史记》七四《驺衍传》:"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日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县数。"后世以神州泛指中国。《文选》晋刘越石(琨)《答卢谌诗》:"火燎神州,洪流华域。"缥缈(60 md):高远隐约的样子。李白《李太白诗》二二《天门山》:"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白居易《长庆集》十二《长。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问。"亦作"缥眇""飘渺"。宜:合适:相称。《诗·周南·桃天》:"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仙:神仙。《释名·释长幼》:"老而不死日仙。"神话及宗教所称长生不老的人。佛:佛陀,简称佛。晋袁宏《汉纪》十永平十三年:"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佛者,汉言觉也,将以觉悟群生也。"佛教称修炼成道的人为佛。句谓自己投生前受到欺骗,他们把神州说成是隐约高远的仙家佛祖都适合、相称的地方。

【集评】《常注》:"诳:欺骗。"《龚注》:"诳(说)神州缥缈,宜佛宜仙:神州,即中华大地,古称赤县衬吵;缥缈,隐约,神奇,人们谎说,大地神奇,生在这里可以成佛成仙,享受快乐。"董案:诸注之中,惟此较详,惜未精审。人们谎说,太泛,且与上文不属。这应该是虚拟来中国投生时受到的欺骗,谎说者当然是遣使投生的阴间有司。"宜佛宜仙"不宜迳解作"成佛成仙",应是神州为宜佛宜仙的居留之地,有如"仙境""佛国"之意。

【笺释】虹(hang又读ang)霓(nm阳光射入水滴经折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或白色圆弧。常见的有主虹和副虹两种。如同时出现,主虹位于内侧,副虹位于外侧。主虹亦称为"虹",由阳光射入水滴,经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而被分散为各色光线所致。色带排列是外红内紫。副虹称为"霓",由阳光射入水滴经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所致,光带色彩不如主虹鲜明。色带排列是内红WAI紫。《尔雅·释天》:"蝾竦(d dn9,虹也。"邢器疏:"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日虹。暗者为雌,雌日霓。"较(较)腾(胜):明显胜过。较,通"皎",明显。《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著明,未有若故丞相平津侯公孙弘者也。"也可作比较解。

杜甫《人日》诗:"春寒花较迟。"但不如前者在此处于义为长。胜:力量大过,占优势。《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幽冥:E称地下、阴间。汉《冀州从事郭君碑》:"悼君短折,永归幽冥。"句谓虹霓的色彩、光辉,都明显胜过阴间的黑暗。仍是诳说的内容。【集评】《龚注》:"虹彩霓辉,都较胜幽冥黑暗:虹,霓,雨后曰光反射,天空出现的云彩。两句说,人间即使有时能看到虹霓的光彩,其实比幽冥(泉宫)更加黑暗。"董案:此处诸本无注,惟《龚注》有之,惜刻意求深,适得其反。两旬是说人间好过幽冥,承"宜佛宜仙"而来,仍是"诳说之辞。"
40#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1:08:51 | 只看该作者
言巨载铅腥锡臊,遍今震旦祧械。甫卸翳胞,遽烦涝饼。娩悔昏昏曩昔,泣求包老翰超。

【译意】哪里会知道可恶的金钱肮脏秽浊,全使得中国人糊涂愚昧。刚才问脱出婴儿衣胞,急忙烦劳汤饼宴会。现在惭愧地懊悔糊里糊涂的过去岁月,哭着请求号称如铁面般的包公让我重新去投胎。

【笺释】越谶(讵识):哪里知道。,E(0):岂,哪,岂料,岂知。李世民《春日望海》诗:"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冒襄《影梅庵忆语》:"自谓此后当料理姬事以报其志,讵十七日传家君舟抵江干。识,知道,认识。《礼记·乐记》:"识礼乐之文者能述。"铅(铅)腥锡(锡)臊:铅,铅钱,铅铸币。中国最早的铅钱是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闽王王审知所铸"开元通宝"小钱。其后,南汉乾亨二年(公元918年)铸"乾亨重宝",以十枚当铜钱一枚。清咸丰四年(公元854年)曾铸造大小铅钱,七年停铸。此外,还有铅制的私钱。锡,《联稿》本误刊作"锡"。常见的是白锡,银白色金属,铸铜元、银元时(尤其是私铸)往往搀锡其中。如银元于明代万历年问(公元573~1620年)流入中国后,清光绪十四五年问(公元888~1889年)广东开铸"龙洋",各省纷纷仿造。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颁布《币制则例》,规定银元为本位币,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九成,合六钱四分八厘。其不纯之一成中,即含有锡在内。此虽在联语制作之后,但可以说明锡在铸币合金中有一席地位。杜甫《岁晏行》:"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合青铜。"可见唐时铜钱铸币中早已含有铅锡合金。铅、锡,代指金钱。腥、臊:臭恶的气味。《苟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也比喻秽恶的事物。《国语·周上》:"国之将亡,......其政腥臊,馨香不登。"董案:此和"铜臭"之典有关。东汉崔烈有名于时,以钱五百万买得司徒,问其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崔钧说:"论者嫌其铜臭"(见《后汉书·崔定传》)。后常用来讥讽有钱的人。此处用"铅、锡"换"铜",以"腥、臊"代"臭",用来表达对"金钱"的厌恶之情,仿自"铜臭"而有过之。遍令:全面使得。遍,同稿,遍及。《书·舜典》:"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令(,ng):使。《史记》六五《孙子吴起传》:"孙子谓田忌日: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震旦:古印度语的音译,即中国。东晋天竺帛尸黎蜜多罗译《佛说贯顶经》六:"佛语阿难......阎浮界内有震旦国。"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七二玄应音《杂阿昆昙心论》二《振旦》:"或作震旦,......旧译云汉国。经中亦作N'N,今作支那,此无正翻,直云神州之总名。"或谓"震旦""支那"皆言秦地,震犹秦,旦犹斯坦,斯坦为地。袱槭(n6∞):衣服粗重宽大,既不合身又不合时。比喻无能,不晓事。《古文苑》八三国魏程晓《嘲热客》诗:"三平三伏时,道里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只瓜"71批咀h槭子,触热到人家。主人闻客来,嗍蹙奈此何!"暑月拜访人家,衣冠束身的样子,谓之"禚槭子"。宋章樵注:"禚槭,不晓事之名。"句谓哪知金钱奇臭,普遍使得"中国人"不晓事理。

【集评】《裴注》:"震旦:古印度语音译,即中国。"《常注》:"讵识:岂知。铅腥锡臊:金钱关系的臭气。犹铜臭。铅锡代指钱币。杜甫《岁晏行》:往E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合青铜。震旦:指中国。古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意思为文物之邦。张横:衣不合体,喻人之无能,不晓事。此指愚昧无知。"董案:不用"金银"而日"铅锡",实含轻鄙之意。"犹铜臭",极佳。刁必云"金钱关系",但云"金钱",其意已足。"此指愚昧无知",不如云"贪财则使人愚"。《龚注》:"讵识铅腥锡臊,遍令震旦张禚:讵识,哪知;铅腥锡臊,铅锡皆金属,可制成钱币,意即金钱的诱惑。震旦,古印度称中国为震旦;禚裰,既不合身又不合时的衣服,谓人们早已改变面貌迷失本性,贪恋钱财。"董案:释"铅腥锡臊"为"意即金钱的诱惑",欠妥。"腥臊"与"诱惑"并不相宜。"獾槭"不宜取本义,而应取引申为"不晓事"之意。【笺释】甫卸:甫(a),才,方。《汉书·孝成许皇后传》:"今吏甫受诏读记。"卸(x6),凡事物有所解除之称。《正字通·部》:"今人临事却退,舟次出载,军将免胄,行者释儋(担),皆日卸。"如卸货;卸妆;卸责:卸任。甫卸,即刚才解除,刚刚脱卸。翳胞:掩蔽的胎衣。翳(y1),障蔽或隐蔽物。《楚辞》屈原《离骚》:"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国语·齐》:"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诸侯甲不解爨(盛甲的器具,音16),兵不解翳,驶(弓袋)无弓,矢无HE(通菔,古代盛箭的器具)。"胞:胎儿的裹膜,又称胞衣、胎衣。《庄子·外物》:"胞有重阆(16n9空旷),心有天游。"《释文》:"胞,普交切,腹中胎。"《汉书》九七《外戚·赵皇后传》解光奏:"善臧(藏)我儿胞"。《注》:"胞,谓胎之衣也。"遽(油):迅速;急忙。《国语·晋语》:"公惧,遽出见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烦:相烦,有劳。韩愈《咏灯花同侯十一》诗:"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公。"溻饼(汤饼):汤煮的面食。束皙《饼赋》:"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旧俗,生儿曰设筵招待亲友,称"汤饼筵",亦称"汤饼宴"或"汤饼会"。《释名·释饮食》:"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蒸饼、汤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句谓一临人世,就急急举行庆祝宴会。正面写出父母疼爱、戚友祝贺之热情,暗含"辜负厚望"之隐痛。

【集评】《常注》:"甫谢句:意谓刚脱去胎胞而降生。翳胞:胎胞。遽:遂,就。汤饼:旧俗生儿三日设宴招待亲友,称汤饼宴。"董案:"甫谢",《联稿》本作"甫卸"。遽,未释出匆忙和烦劳之意。《龚注》:"甫卸翳胞,遽烦汤饼:卸,脱去,翳胞,胎儿的胞衣;汤饼,小儿弥月,作汤饼会以宴亲朋,此言父母的抚育。"董案:释汤饼会之期,"弥月"不如"三日","甫"、"遽"之用,更为突出。"此言父母的抚育",不如从父母亲友的厚爱、期望着眼更为切题。

【笺释】婉悔:即愧悔。昏昏:糊涂的样子。《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曩(n洳g)昔:从前。《文选》晋向子期(秀)《思旧赋》:"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包老:即"阎罗包老"。宋包拯为开封尹,居官清正,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歙(敛)手,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见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十、又见《宋史》三一六本传。阎罗本为阴司地狱主宰,注"泉宫"时已有交代。世俗因传包公"日管阳来夜管阴",旧剧中包公戏亦多沿此说,认定包公就是阎罗王。联语本此。输(轮)延:也作轮回。佛教名词,梵文原意为"流转"。佛教沿用婆罗门教的说法而加以发扬,认为众生各依所作善恶业因,一直在所谓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中生死相续,升沉不定,有如车轮的旋转不停,故称轮回,亦称六道轮回。惟成佛之人始能免受轮回之苦。《法华经·方便品》:"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迥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句谓现在愧悔糊涂的过去,哭求阎罗包老让我转世投胎。

【集评】《裴注》:"危老:即佛教所谓的阎王。"董案:此"危老"甚觉无谓,《联稿》本作"包老"。《常注》:"包老:包拯。句谓求包老再生,平我冤狱。"董案:此注似不知"阎罗包老"出处,故以己意度之,欠妥。《龚注》:"愧悔昏昏曩昔,泣求包老轮回:昏昏曩昔,以往的日子糊里糊涂混过。包老,指宋代包拯。迷信传说,包拯为官清正,殁后作五殿阎罗。轮回,佛家谓众生依所作善恶业因,在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道中生死相续,如车轮旋转,故日轮回。谓辜负爹娘抚育,虚度一一生,求阎罗放我往生另一世界。"董案:"轮回",《联稿》本作"轮翅"。"阎罗包老"本为喻词,谓包公铁面无私有如阎罗,流俗因而讹传,以包公取代佛教所谓之阁罗王位,从"曰管阳、夜管阴"之说考虑,并不肯定是"殁后"才作"五殿阎罗"。"谓辜负爹娘抚育,虚度一生",亦无不可。从前面所述理由寻绎:是误信"神州缥缈",哪知"铅腥锡臊",深悔过去糊涂,所以请求转世,毕竟才是主导思想。

【章法】自此转入"私赴泉宫"请愿,与上联上诉天庭相映成趣。以"冀"字领起请愿申诉的理由,承"弗终贫贱"之愤慨而来,历诉受骗上当、不识金钱魔力,但感入世烦劳,懊悔过去糊里糊涂,所以要求转世。嘲讽与愤慨交融,揭露与忧愤统...,亦庄亦谐,别有滋味。菩提、菩提、菩提!顾今番褪脱皮囊,胚胎蝼蠛,堂砌殿穴,永教宗社绵延。叠瞒蛾肝,垂拱萃礁螟黔蜜。蚊眉蜗角,搏肩攘蜜蝎躲航。小小旃檀,妻妾恣缸麈萝寐。

【译意】觉悟,觉悟,大觉悟!我惟愿这回能够褪脱掉这副臭皮囊,化育到大槐安国里蝼蚁一般的胚胎中去,演南柯太守荣华美梦。台阶砌高堂,穴洞成大殿,盼永远使得那祖宗的社庙长久得以延续。凭着这常常吸惯人血的黜卵肝脑,完全可以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地安然聚小虫,成盛况。试看那小小蚊眉蜗角,连肩相并地簇拥围集贡献宝物的蛮触的航船。住在小小巧巧的檀香宝木的楼阁,娇妻和美妾便纵情地恣意享受着红尘中最令人迷醉的美梦之中了。

【笺释】菩(0菩)提:佛教名词。意译为"觉"、"智"、"道"等。佛教用以指豁然开悟,如人睡醒,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简言之,即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景德传灯录》二九南朝梁宝蒜《大乘赞》:"慈心一切平等,真如菩提自现。"菩提树,相传释迦牟尼曾在此树下得正菩提果而成佛,故以名树。此处也可讲作"菩提萨垤"之略。菩提萨垤,佛教名词,意译为:"觉有情",即"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众生)"的人。或译为"大士",即"发大心的人"。原为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广泛用作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简称"菩萨"。或谓罗汉修行精进,便成菩萨,仅次于佛。请参阅《释氏要览》中《三宝》、《翻译名义集》一《三乘通说》。一般对崇拜的神像,也称为菩萨。一说联语中向"阎罗包老"泣求轮回,忽又称为"菩提",应是即用此义。连用再三,具见情切。褪脱:卸下。皮囊:指人的躯壳。《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竟将五官六腑败坏于臭皮囊之中。"皮囊,也作"皮袋"。宋刘克庄《后村集》四八《寓言》诗:"赤肉团终当败坏,臭皮袋死尚贪痴。"旬谓再三祷告菩萨,惟愿这回能卸下躯壳,重新投胎。

【集评】《裴注》:"菩提:佛教用语,指觉醒。"《常注》:"菩提:佛教名词音译,意为觉悟。用以指豁然开悟,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褪脱:脱开躯壳。皮囊:卑指自己的身体,句谓灵魂脱开躯壳。"董案:只从"菩提"正觉之意理会,自是正解,与上联"稽首"相对,同为动词。又承上"讵知""昏昏"而来,豁然猛醒,于理亦通,故此说法大有可取之处。《龚注》:"菩提:佛家用语,指觉悟的境界。这里作为一种佛号,即高呼菩萨,菩萨!褪却皮囊:褪,脱去;皮囊,佛家谓人的躯壳为臭皮囊。"董案:释"菩提"为"菩萨",也是一说,但不如释作"觉悟",可与"稽首"成为工对。文意转折,更有波澜。

【笺释】胚胎:孕之初期,在人,指怀孕最初两个月内的幼体。早在东汉初许慎《说文解字》即有记载:"胚(e原作肝),妇孕一月也。""胎,妇孕三月也。"《文二子九守》则云:"三月而胚,四月而胎。"见《说郛》五四。也比喻事物的开始或形成。《尔雅·释诂》:"胎,始也。"郭璞注:"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此处但指未离母体的幼体,且转作动词用,即"孕育成......胚胎"。蠖蠛(蝼蚁):蝼蛄(16 g)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无足轻重的人物。《韩诗外传》卷八:"夫吞舟之鱼大矣,荡而失水,则为蝼蚁所制。"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从此处文义考察,应和"南柯梦"有关。唐李公佐作《南柯记》,叙述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当了南柯太守,荣华富贵。以后率师出征战败,公主亦死,遭到国王疑忌,被遗归。至此梦醒,在庭前槐树下寻得蚁穴,即梦中槐安国都。南柯郡为槐树南枝下另~蚁穴。寓言比喻富贵得失无常。后也称梦境为南柯。宋范成大《石湖诗集》二《题城山晚对轩壁》:"一枕清风梦绿萝,人间随处是南柯。"此处盖暗用其典而寓讥贬之意。堂砌殿穴:以砌为堂,以穴为殿。堂、殿:古时称殿和堂,多指正房而言。《礼·礼器》:"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古日堂,汉以后日殿。古代堂殿上下通称,唐以后始专以帝王所居为殿。砌(q1),台阶。李后主《虞美人》诗:"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穴,洞孔,窟窿。《孟子·滕文公下》:"钻穴隙相窥。"又,土室;岩洞。引申为动物的窠巢,如鼠穴、蛇穴。堂砌殿穴,皆从《南柯记》中化出,鄙其渺小,讥其小人得志。永教:永久使令。教(60):使;令;让。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宗社:宗庙和社稷。宗卣: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先的处所。《礼记·中庸》:"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孝经·丧亲》:"为之宗庙,以鬼享之。"唐明皇注:"立庙榭(=,祭名,新死者与祖先合享之祭)祖之后,则以鬼礼享之。"邢爵疏:"立庙者,即《礼记·祭法》:"天子至士,皆有宗庙......旧解云:宗,尊也;庙,貌也。言祭宗庙,见先祖之尊貌也。"按后世自大夫以下皆称家庙。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祭也。 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又《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宗社,古代亦用以指国家。孔融《与曹公书论盛孝章》:"宗社将绝,又能正之。"((五代史·汉隐帝纪下》:"宗社危而再安,纪纲坏而复振。"绵延:延续久远。绵,久远。陆秽A饮马长城窟行》:"去家邈以绵。"句谓(如淳于棼)托生于蝼蚁,以蚁穴作殿堂,永远使,得租系豕庙衽稷页远砸延续下丢.

【集评】《常注》:"胚胎:指投胎于。"《龚注》:"胚胎,在母体内胎息成长;蝼蚁,蝼蛄和蚂蚁。意即抛去人身,投生作蝼蛄蚂蚁。堂砌殿穴:以阶砌作厅堂,洞穴作宫殿。永教宗社绵延:宗社,宗庙社稷,指国祚;绵延,永不绝灭。"董案:诸注之中,惟此最详,释词准确,惜未深究出处,致有妙处不传之憾。

【笺释】最膦(脑)蠛(虮)肝:渺小者的头脑和腹心。器,即(虱)(sh),通称虱子。昆虫纲,虱目。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体表,吸食血液,并能传播疾病,如回归热和斑疹伤寒等。蠛,即(虮),虱子的卵。《韩非子·喻老》:"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虮肝:比喻极其细微之物。《古文苑》战国楚宋玉《小言赋》:"馆于蝇须,宴于毫端,烹虱胫,切虮肝,会九族而同哜(、尝),犹委余而不殚(dn尽)"。然此处"脑""肝"并举,且与"垂拱"相关,应释如字,即"头脑"和"心肝"。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无所事事,不费力气。《书·武成》:"悖(dn,敦厚、笃实)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战国策·齐》五:"当是时,秦王垂拱受西河之外,而不以德魏王。"后多用以颂扬帝王无为而治。《文选》汉王子渊(褒)《圣主得贤臣颂》:"雍容垂拱,永永万年。"萃(cb:草丛生的样子,引中为聚集。如荟萃。《楚辞·天问》:"苍鸟群飞,孰使萃之?"也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如出类拔萃。蠛螟(00mng):同"焦螟",亦作鹪螟。古代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抱朴子·刺骄》:"蠛螟屯蚊眉之中,而笑弥天之大鹏"。张华《蠛鹩赋》:"蟋螟巢于蚊睫。"胖蜜(童)(xT xng):胖,声响振起。《汉书》八七上《扬雄传·甘泉赋》:"芗(通响亦作香)呋(v迅疾的样子)盘以棍(hQn混同)根兮,声肼(eng,象声词)隐而钟。"《注》:"又言风之动树,声响振起众根合,肼隐而盛,历入殿上之钟也。根犹株也。"蠡,虫名,即知声虫。见《说文·虫部》。《尔雅·释虫》:"国貉,虫蠹。"郝懿行义疏:"今谓之地蛹,如蚕而大,出土中,故《广雅》云:土蛹,蠡虫也。蚩虫即虫鸯。鸯犹响也,言知声响也;亦犹向也,言知其向也。"胖蠹,弥漫、分布、散布;引申为盛的样子。《说文·十部》:"胖,响布也。"段玉裁注根据《文选·上林赋》及《甘泉赋》李善注,认为应作"胖,胖量,布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众香发越,胖叠布写。"颜师古注:"胖妾,盛作也。写,吐也。"指声响或气体的传播。后常用以比喻神灵感灵或灵感通微(迷信说法)。唐杜甫《杜少陵集》二四《朝献太清宫赋》:"若胖叁而有凭,肃风飚(ba0暴风)而乍起。"句谓渺小的寄生虫,有吸血的头脑心肝,可以无所事事地垂拱而治,聚集更渺小的虫子盛播其灵响。

【集评】《裴注》:"垂拱:形容无所事事,不费气力。蠛螟:寓言中的小虫。胖蠡:散布、弥漫。指声响和气体的传播。"《常注》:"虱脑虮肝:极言其微小。垂拱:垂衣拱手。古代形容无为而治。《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萃:聚集。蝶螟:古代传说中一种极微小的虫名:胖鸯:云集的知声虫。"《龚注》:"虱脑虮肝,垂拱萃蠛螟脸童:虮,虱子的卵,虱虮皆喻极小;垂拱:《尚书·武城》(董案:引文同前,武城,当为武成)。言垂衣拱手,端居上位,国家即可治理。蠛螟,古代寓言中的小虫;胖妾,生于卑湿处的虫类。两句说,小小的人物,聚集(萃)着一些小小的臣民。"董案:诸注但言"虱虮"以喻"极小",未及其物类所属特性,似嫌意犹未足。"胖鸯",诸注但云"虫类"(惟《裴注》注其"散布、弥漫"),亦未能曲尽其妙:小小的统治者,虽然无所事事,仍然聚集着拥护统治、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小小的臣民。

【笺释】蚊眉蜗角:古代寓言中极细微的处所。蚊眉,与蚊睫义同,形容细微之极。《晏子春秋》八《不合经术者》:"(齐景)公日:天下有极细者乎?晏子对日:有。东海有虫,巢于鼹(蚊之本字)睫,再乳再飞,而爨不为惊。"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十一《赵国公集序》:"柱国赵国公发言为论,一笔成章,......论其壮也,则鹏起半天;语其细也,则鹪巢蚊睫。"参见前"蠛螟"注。蜗角:蜗牛的角,喻极小之境地。《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日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日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注》:"诚知所争者若此之细也,则天下无争矣。"后称因细事而相争为蜗角之争,也称"蛮触之争"。唐白居易《长庆集》七一《禽虫十二章》诗之七:"蠛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应似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搐(挤)肩:肩头拥聚,比并肩尤甚,极言其密集之状。挤,拥挤,拥聚。摊(拥):聚集。《三国志·蜀·诸葛亮传》:"今(曹)操己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以争锋。"《晋书·范弘之传》:"坐拥大众,侵食百姓。"蜜(蛮)蝎(刊误,应为髑,即触),见"蜗角"注。躲航:躲,查无此字,《联稿》本刊误,应为"髁航"。躲(赚),《集韵》《正韵》:"音琴(shen),黉也。""寅"与"盛"同。髋(n赆),以财物赠行者。《孟子·公孙丑下》:"行者必以赆,辞日雠赆,予何为不受?"赵岐注:"赆,送行者赠贿之礼也。"黄,也指纳贡的财礼。《文选》南朝宋颜延年(延之)《赭白马赋》:"有肆险以禀朔,或腧远而纳蠢。"李善注:"《苍颉篇》日:寅,财货也。《说文》日:黄,会礼也。"航:方舟,两船相并。《淮南子·汜论》:"古者大川1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y0空)木方版以为舟航。"《注》:"舟相连为航。"亦指单船。《文选》晋张衡《思玄赋》:"不抑操而苟容兮,譬临河而无航。"《注》:"航,船也。"航:装载赠贿纳贡财物的船只。《广弘明集》二十梁简文帝(萧纲)《大法颂序》:"金鳞铁面,贡碧磐(n,石制箭镞。《国语·鲁下》:于是肃慎氏贡桔矢石磬,其长尺有咫。)之躲;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句谓在蚊眉蜗角如此渺小细微的地方,拥挤不堪地聚集着远从蛮触等小国驶来进贡财物的船只。

【集评】《裴注》:"蛮触:寓言中两个小国。又:古代两个姓氏,即蛮氏、触氏。"董案:"蛮氏"、"触氏",本是两小国名,是一回事,不必硬行分拆。参阅《庄子·则阳》。《常注》:"蚊眉蜗角:形容居处境地之微。蚊眉,《抱朴子·刺骄》:蠛螟屯蚊眉之中,而笑弥天之大鹏。亏?

蜗角,见下条注。蛮触:故事中极小的蛮氏、触氏两国。《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日蛮氏。琛航(chen航):贡献珍宝之船。梁简文帝《大法颂序》:"金鳞铁面,贡碧奢之琛;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董案:琛,本作"睬",《玉篇》云:"睬,宝色,亦作琛。"琛,珍宝。此说虽通,但不如释"睬"为"置"更为精当。【龚注】:"蚊眉蜗角,挤肩拥蛮触躲航:蚊的眉头,蜗牛的触角。蛮触《庄子·则阳》篇(引文同前)。躲(chen珍)航,交易的船只,蚊眉蜗角之上,船舶往来,商贾云集(挤肩)。"董案:"烁"字本无,此注盖以意度之,释为"交易"、"商贾",不如"赠贿""纳贡"更切联意。【笺释】旃檀(zh(3n t6n):梵文"旃檀那"的省称,即檀香。玄应《一切经音义》:"旃檀那,外国香木也。有赤、白、紫等数种。"贯休《游金华山禅院诗》:"兹地曾栖菩萨僧,旃檀楼殿瀑崩腾。"此处指用旃檀木修建的房屋,有如"香巢"。恣(z1):放纵;听任、听凭。《吕氏春秋·禁塞》:"夫无道者之恣行,幸矣。"高诱注:"无道者恣其情欲,而见信用,不得诛灭,是乃幸也。"《国策·赵策四》:"恣君之所使之。"红麈(尘):闹市的匕尘,形容繁华。班固《西都赋》:"阗(t6n满)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刘禹锡《元和十一年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也指繁华热闹的地方。徐陵《洛阳道》诗:"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佛道等家称人世间为红尘。宋陆游《渭南文集》四九《鹧鸪天》词之五:"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萝(梦)寐:睡梦,梦中。《后汉书·郎频传》:"此诚臣颤区区之愿,夙夜梦寐,尽心所计。"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句谓小小香巢之内,妻妾成群放纵尽情地享受在人世间的繁华梦中。

【集评】《裴注》:"旃檀:即檀香。梵语为旃檀那。"《常注》:"旃檀:楝树,别名旃檀。此指倘托生蝼蚁,小小楝树也可作为居穴所依,纵情妻室红尘之欢。"董案:"楝树"俗谓之苦楝子,释为"旃檀",未知所据。以"妻室"释"妻妾",亦失去讽刺"纵情声色""骄奢淫逸"-之薇妙旨瓦礤瓤巧Ⅳ硒莉豇耍要器万至梦幕历孺两露酽两檀那,即檀香木,此指檀床或女子的香阁。谓陪伴着妻妾,享受尘世的美梦。"董案:"旃檀"之解,得修辞之法,以原木代建筑,接近正解。惜句意忽略"恣"字,使内容有所削弱。

【章法】仍承"冀"字而来,由悔而"悟",历数化生蝼蚁之后,即当贵为王侯,统治百姓,收取财物,纵情声色的种种梦想。全用反话,痛下针砭。叠用"菩提",全力强调。排比铺陈,极言渺小。如此腐朽不堪,反白诩有异于"昏昏曩昔",讽人之旨远矣哉!

【简析】至此为下联第四段。《龚注》小结云:"惨怛私赴泉宫,恳闰(董案:当为阎,校对不细)罗授身蝼蚁,自在逍遥。"其实应为:以向阎罗祈求托生蝼蚁为中心,对当时四川的权贵巧妙地加以揭露和讽刺。又分两层:一层为"悔",愧悔昏昏曩昔,只信神州光明,不知金钱厉害。二层为"悟",醒悟来生梦梦,只要窃居高位,尽情搜刮享受。悔过去,所以"缴还躯壳":盼来生,所以"胚胎蝼蚁"。贯之以"冀",脉络分明。然此悔悟之言,全是带刺反话,并非真意如此。这种"正言若反"的妙用,有如论战中之"归谬法",敌论明明谬误,姑且不以为谬,但顺其意而延伸之,张大之,使其谬误彰明较著地大显于天下,自然无所立足。言其"悔",实则愤懑已极,故《联稿》本《眉批》云:"无限太息之声,境遇所迫而出,无足怪者。"言其"悟",实则故意挪揄,穷形极相,将窃居高位者踌躇得意的无限风光纳之于极其渺小的细微境界,使人顿生滑稽之感、鄙薄之意。《联稿》本《眉批》云:"头头是道,对偶亦工,一粒米中藏世界。"尚不能畅达妙旨。
41#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1:09:16 | 只看该作者
噫!噫!样舸焚道,乃羁留逐客夜郎。檀碟谴瑶,啧啧厥鹃唬鸱叫。

【译意】噫!噫!遥远荒凉的边区所在,就正是羁绊拘留斯文人的流放场所,像谪逐李白的夜郎一样。到处混杂着壮瑶各种不同的民族,啾啾最是厌烦恶鸟猛禽、怒嚎狂叫的嘈杂声音。

【笺释】噫(vT):叹词。《论语·子张》:"颜渊死,子日:噫,天丧予!天丧予!"叠用,表连声叹气。群舸(z(Sng ge):"群"一作"样";"舸"一作"轲"或"柯"。郡名。一一为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治所在故且兰(在今贵阳附近,一说在今贵州凯里西北)。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广西西北部和云南东部。三国蜀汉以后逐渐缩小,治所也有移徙。南朝齐改南群舸郡,梁大宝以后废。一为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群州嚣。治所在胖舸(今黄平西北)。辖境相当今贵州金沙、平坝、紫云以东,余庆、施秉、岑巩以南,三穗、榕江以西地区及道真、正安、遵义市一带。唐武德初复改胖州,永徽以后废。焚道应为焚(b6)道: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四宜宾县西南安边镇。北周保定问改外江,隋大业初复旧。唐贞观中移治今宜宾市。宋政和四年(公元14年)改名宜宾。汉武帝时为犍为郡治所,南朝梁后为戎州治所。焚,为古族名,今其地之"焚人悬棺"已成为川南著名景观之一。按"群舸焚道"皆旧时边远地区,以特指代泛指,泛指少数民族杂居的边远荒凉地区。乃:是,就是。《史记·高祖本纪》:"吕公女,乃吕后也。"羁:也作"翳",马笼头,引申作牵制束缚解。羁留,犹"羁椟",作客寄居。逐客:战国时指驱逐列国入境的游说之士。《史记》八七《李斯列传》:"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后泛称赶走客人为"下逐客令"。因此被朝廷贬谪而失意的人亦称为"逐客"。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十四《梦李白》之一:"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此处的"逐客"即李白,用以指代失意遭贬的才人。李白(701~762年),唐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前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二十五岁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筠等人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李磷幕僚,因磷败受到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联语用其故事,实有深意存焉。夜郎:古族名、国名。战国至汉时,主要在今贵州西部及北部,并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北部部分地区。汉初与南越、巴、蜀有贸易关系。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其地置群舸郡。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珍州置夜郎郡,治所在夜郎(今正安西北)。辖境约当今贵州正安及道真等县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珍州。参见前胖舸注。此处但取其意即可。句谓边荒瘴疠之地,如胖舸焚道,正好就是才人学士遭贬流放的"夜郎"所在。

【集评】《裴注》:"群N-古郡名。夜郎:古国名。"董案:未免太略。《常注》:"群舸爽道:古地名。汉元帝元鼎六年置胖舸郡,治所在且兰(在今贵州福泉)。汉置焚道县,属犍为郡,因其地为焚人所居,故名,在今四川叙永。乃:是。羁留:拘禁。逐客:被放逐者。夜郎:古代国名,地当今贵州西部及北部,云南东北部,四川南部,广西北部。汉置群舸郡于其地。乾元元年(758年),李白被长流夜郎,即其地,然未至拘所即遇赦。作者用以彼例此的手法,吐个人心境,谓江津所处,是流放罪犯的偏荒之地。"董案:"元鼎"乃汉武帝年号之一,与"汉元帝"无关。注误。"以彼例此",善体原意。只是"江津所处",略嫌过于拘泥。《龚注》:"群舸燹道,乃羁留逐客夜郎:群舸:古代郡名,在今贵州省境内;燹道,古县名,汉置,在今宜宾县西南;逐客,被贬谪放逐的人员;夜郎,古国名,在今贵州大部和云南一部。唐代诗人李白,因得罪佞臣杨国忠,被谪于此。"董案:"燹道",应为"焚道",燹,(音xn),火,多用为兵火,与地名无关。《联稿》本刻作"燹道",应是误字,"焚"从"人"不从"火"。夜郎之注,范围太窄,不及四川、广西,不妥。即欲确指李白流放之地,一般也只提到"贵州东部"。而李白被谪,注谓"因得罪佞臣杨国忠",失实。李白之谪,实缘曾为永王磷幕僚之故,李白获罪,当在永王磷兵败之后。安史之乱始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翌年七月,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元年。而杨国忠已于这年在马嵬坡为士兵所杀。永王磷兵败于757年,可见李白流放夜郎之事实和杨国忠并无关系。

【笺释】獯(种):族种,即民族。襟:雅之俗写,简作"杂"。猹猖:即今之壮族、瑶族。猹猩:旧时古籍中对我国壮族、瑶族的侮辱性称谓。壮族: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778万余人(1957年)。自称"布壮"、"布侬"、"布土"、"布僚"、"布偏"、"布越"、"布雅伊"、"布板"等。由古代百越的一一支发展而来。秦汉后泛称"西瓯"、"骆越"、"乌浒"、"俚"、"僚",宋始称"撞"。解放后称为"僮"族。1965年根据周恩来建议,将"僮"改为"壮"。90%以上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部分居住在云南、广东等省。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瑶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成。隋唐时期有莫徭"之称。宋以后一一般称"徭",现通用"瑶"。74万余人(1957年)。大分散,小集中,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五省(区)山区。在广西的占70%强。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少部分人的语言接近壮侗语族。通用汉文。喷喷(喷啧)(z626):象声词,虫鸟鸣声。《尔雅·释鸟》:"宵庶(鸟名,h)啧啧。"此处指少数民族说话似鸟鸣,喻言语不通。唐韩愈《昌黎集》二二一《送区册序》:"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语言不通。"鹗(x00):猛禽,俗称猫头鹰。通"枭"。鸱(ch):鸢,鹞鹰。《诗·大雅·瞻印》:"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唬:啼之本字。呜叫。《左传·庄公八年》:"豕人立而啼。"唐王维《王右丞集》六《听百舌鸟》诗:"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句谓在少数民族杂居之地,听着有如鸟语的声音,深感语言不通的苦恼。

【集评】《裴注》:"猹猩:少数民族名。"董案:此注不加批判地照抄,欠妥。《常注》:"猹猩:旧时对我国壮、瑶族称谓上侮辱性书写形式。啧啧:本指骂鸣声,茈指听不惯酌语音。鹗:猫头鹰。鸱:鹞鹰。"《龚注》:"种杂猹猖,啧啧厌鹗唬鸱叫:猹猖即今的壮族和瑶族。言谪贬后与边远民族杂居,语言不通,啧啧发声,有如听鹗啼鸱叫。鹗鸱皆恶鸟;噘,啼的异体字。"董案:理解尚是,只批判意味不强。
4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1:09:52 | 只看该作者
邱索瓒,埋不盎酸芮醋骼。猜完哑谜,晕竞属骢明误我,我误骢明。

【译意】案头三坟五典和八索九丘等书籍,埋葬不完酸透腐肉、醋浸枯骨的学子文人。猜完默不作声的谜语,总归是聪明妨害我,我妨害聪明。

【笺释】邱索填:三填(坟)五典八索九邱(丘),相传为古书名,此处为适应联语需要而采取的压缩形式。《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注》:"皆古书名。"后人附会称三坟为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为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为九州之志。见孔颖达疏引孔安国《尚书序》。东汉贾逵以为八索是八王之法,九丘是九州亡国之戒。张衡则认为八索即《周礼》的八议,九丘即《周礼》的九刑。各说不一,皆无实据。盎,己简化为尽。酸黹醋骼:发酸的腐肉,醋泡的枯骨,喻指"穷酸、措大"而强化之。参见前"措大"之注。胬(z):腐肉。骼(ge):枯骨。《礼·月令》孟春之月:"掩骼埋黹。"郑氏注:"骨枯日骼,肉腐日黹。"《释文》:"黹亦作骨此。"句谓种种典册,埋葬不尽酸透骨肉的士人,即"读书害人不浅"之意。

【集评】《裴注》:"丘索:丘:土堆。索:探索。黹:腐肉。"董案:丘索之注离奇,匪夷所思。如此释词,反滋疑惑。《常注》:"丘索坟:古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孔安国《尚书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此泛指历代典籍。酸黹醋骼:味道酸臭的枯骨烂肉。《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引文及注,前文已见,从略)。-:句谓写斯文的书多,掩盖不住腐败的社会现象。"董案:释词正确,句意失偏。书籍使人酸腐,应是痛陈读书人为书所误之痛苦,"酸臭的枯骨烂肉",说明被害的读书人多,演不完的悲剧,释为"掩盖不住腐败的社会现象",失去了"酸""醋"之特定喻义,"历代典籍"也不宜释为"谓写斯文的书多"。《龚注》:"丘索坟,埋不尽酸胬醋骼:丘,索,坟指九丘,八索,三坟,皆古代典籍名;胬,腐肉;骼,尸骨;酸黹醋骼,犹言穷措大,穷骨头,指读书人。谓诗书经传,葬送不了所有的读书人。"董案:"埋不尽",当释为"葬送不休",不当释为"葬送不了"。"葬送不休",意在"葬送之多",犹言"读书倒霉";"葬送不了"意在"葬送无力",犹言"读书万岁";言"葬送之多",始见牢骚之感;言"葬送不了",却是豪情不减。此处当是前者而非后者;验诸下文,其意自明。【笺释】哑谜(哑谜):隐语、谜语。《朱子全书·乐》:"旧尝见深村父老为余言,其祖父尝为之收得谱子,日:兵火失去,舞时皆裹幞头,列坐饮酒,少刻起舞。有四句号云:送摇招摇,三方一圆,分成四片,得在摇前。人多不知,皆以为哑谜。"借以代指难以猜透的问题。《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老夫人转关儿没定夺,哑谜儿怎猜破?"此处指联语中所提到的人生穷通得失、国家治乱兴衰等复杂社会现象中诸多难以解答的疑团或问题。骢(聪)明误(误)我,我误聪明:意思就是读书害了我,我害了读书。读书可以致知明理,然而"人生识字忧患始",反不如糊涂过日,不明事理的好。与上联"忧患撩人,人撩忧患"之意异曲同工。语见宋苏轼《洗儿戏作》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句谓把现实生活种种疑难一~一猜测之后,归结到一点,就是读书使人聪明害了我,我害了读书获得的聪明。聪明:聪敏,有智慧。《管子·宙合》:"聪明以知,则博。"

【集评】《常注》:"聪明误我:苏轼《洗儿戏作》:我被聪明误一生。"《龚注》:"猜完哑谜,毕竟聪明误我,我误聪明:看透了人世的,董案:《联稿》本是"晕(毕)竟属(属)",引录时漏掉"属"字。属:系;是。"猜完"不一定就是"看透","真象"也不是"哑谜"的正解,"聪明"也并不意味着"白作"。由于"丘索坟"贯下的语脉脱节,求解是以支离。

【章法】转入面对残酷现实的内心悲叹。以连声感叹表明托生梦想的破灭,了结上文,从而展现处境之艰:有如流放充军,地区荒僻,民族杂居,而又语言不通,当然十分受罪。追究获罪原因,却是读书倒霉,害人不浅。这种内心体验,旧时怀才不遇者多有,极易产生共鸣。
4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1:10:29 | 只看该作者
宇宙忒宽,瞳眶忒窄。

【译意】宇宙太过宽广,眼眶太过狭窄。

【笺释】宇宙:空问与时间。《庄子·庚桑楚》:"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b00末梢)者,宙也。"又作"天地"解。《庄子·让王》:"余立于宇宙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忒(t_):太;过甚。宋杨万里《诚斋集》三七《题张垣夫腴庄图》诗之二:"不分腴庄最无赖,一时奄有忒伤廉。"瞳HK:瞳孔和眼圈。指眼界或视野。旬意盖谓羡宇宙之无穷,叹识见之浅陋。【集评】《常注》:"忒(t6)今读t-:太,过甚。瞳HE(tang kang):

眼睛的瞳人与眼圈,代指眼睛,此谓眼界。"《龚注》:"宇宙忒宽,瞳眶忒窄:只怪社会现象(宇宙)太(忒)复杂,我的眼界太狭小,即看不清社会的种种黑暗。"董案:刻意求深,过犹不及。"宇宙"从时空理解境界宏大,从哲理高度体现达者胸怀,方为正解。改为"社会现象",与用"复杂"解释"宽"字,同样失掉根据,反而牵强过甚,有如揠苗助长。
44#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1:10:57 | 只看该作者
精魂己所修燥,特辜负爹娘鞠撩。受他血月,偾他髑髌,浮沉檠舆浮沉。

【译意】(在人间浊世界里),精魂得靠自己修炼,只是辜负了生我、养我、爱我、教我的父母恩德。领受他血肉,偿还他骷髅,要随波乐得随波,要逐流乐得逐流。

【笺释】精魂:中国哲学名词精气和游魂的合称。《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孔颖达疏:"云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游魂为变者,物既积聚,极则分散。将散之时,浮游精魂,去离物形而为改变,则生变为死,成变为败,或未死之间,变为异类也。"有些学者认为"精气"(有时亦单称"精")"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是世界的本原,见《管子·内业》等篇。东汉王充《论衡·论死》:"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的物质。游魂,游散的精气。古代哲学家认为人或物由于精气凝聚而能生存;精气游散,就趋于消亡。传说唐代李源同惠林寺和尚圆观(亦作圆泽)友善,两人同游三峡时,见一妇人汲水,圆观对李源说:"是某托身之所,更后十二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与君相见。"后李源如期到杭州访问,果遇一牧童唱《竹枝词》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牧童就是圆观的后身。见袁郊《甘泽谣·圆观》。本为宣扬佛教三世轮回的~一种迷信传说。可见Et说认为精魂与躯壳是可分可合的,惟精魂属于自己,躯体赋形是"游魂为变",可以转化异类或另有托身。修燎(炼):佛道用语,谓修行炼道。修:学习、遵循、研习。佛教徒谓依据佛说教义去实行为"修行"。主要指持戒、习定而言。炼: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纯洁或坚韧。比喻下苦功以求其精,如炼钢,炼字。如炼丹,就是中国古代方士的术语,也是道教的法术之一。旧时认为某些道士懂得"养生""炼丹"的方法,就尊称他们为"炼师"。《唐六典》卷四:"其(道士)德高思精者,谓之炼师。"特:但,只。《吕氏春秋·适音》:"故先王之N#乐也,非特以欢耳目、极口腹之欲也。"《战国策·楚四》:"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鞠(口又读)撰(抚):抚育。鞠,养育,抚养。语出《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通抚)我畜我,长我育我"。毛传:无威。"句谓精魂由自己修炼,但只是对不起父母养育之恩。

【集评】《常注》:"精魂:灵魂。已所:已经被。鞠抚:抚养。"董案:"已所"应为"己所","己"与"他"相对,句意乃通。"所",指事之词。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这里即"修炼"的行为对象是"自己"。《龚注》:"精魂已所修炼:刚直的性格,是我不断养成的"。董案:既释为"我",则"已"当为"己"。精魂释为"刚直的性格",毫无根据,失之武断。

【笺释】受:接受、付与。他:指代爹娘,同"他们"。血肉(《联稿》本作"血月","月"即"肉")指躯体,同"肉身"(佛家称父母所生的身躯为"肉身"。元方回《桐江续集》二十《杂书》诗:"自恨肉身无报答,日常饱饭夜安眠")。偕(偿):归还。髑髅(髅)(d016),死人的头骨,骷髅。《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髋(x00,枯骨暴露的样子)然有形。"《晋书·愍怀太子传》:"南风起兮吹白沙,遥望鲁国郁嵯峨,千岁髑髅生齿牙。"皆作死人头骨解,但尚可解为"骷髅",即全副骨骼。《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唐僧大惊道:"晤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浮沉:沉,或作沈。浮沉,亦作沉浮。浮,上升,沉,下降。浮沉,犹言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或正确的主见,只是听任事势所趋,跟着别人走。《史记》一二四《游侠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沈浮而取荣名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沈,相随行,斗鸡走狗。"《汉书·爰盎传》作"浮湛","湛"通"沉"。浮沉,也比喻盛衰或得意和失意。司空图《避乱》诗:"乱离身偶在,窜迹任浮沉。"文天祥《过零丁洋》诗:"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句谓自己领受了父母付与的血肉之躯,能偿还父母的只有这一堆枯骨,不如与俗浮沉,要随波逐流就檠(乐)得随波逐流。

【集评】《常注》:"髑髅:死人头骨。浮沉:上浮,下沉。喻指事物的盛衰。此指命运的通穷。乐:乐天知命之乐。句为作者蒙不白之冤而又无可如何的听天由命之叹。"董案:"髑髅",应是全副枯骨,偿还不能只是"头骨"而已。"浮沉"可以释为"穷通",但与"乐"(乐意、喜欢)不全配。"乐天知命,故不忧。"语出《易·系辞上》,意思是乐从天道的安排,知守性命的分限,故能不忧。此说亦通。然释句意为"蒙冤""而又无可如何"则不准确,应是勉强自己从达观方面寻求自我解脱,"乐以忘忧",愈见其"忧"之深。《龚注》:"受他血肉,偿他髑髅,沉浮乐与沉浮:髑髅,头颅骨;五句谓,秉性难移,只有把一身傲骨缴还爹娘,与世俗沉浮一气。"董案:"沉浮",《联稿》本原作"浮沉"。释"修炼精魂"为"秉性难移","髑髅"为"头颅骨""...身傲骨",都不准确。"沉浮一气",也未能解出曲折深意。

【章法】忽然推开一步,从哲理高度嘲笑自己眼界不宽,过于执着。心灵须得自己修炼,但只愧对父母养育深恩,不如随俗,乐与浮沉。故作达者之言,勉强自我宽解,其实无法超脱。自"噫噫"之叹以来,层转递进,愈出愈奇。故《联稿》本《眉批》云:"无语不隽,无意不奇,无义不耐人思。"这个评价并非过誉。
45#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1:11:37 | 只看该作者
孽由酷滥九短,始畀投生徼裔。且趁此沙澄洗髓,渚澈淆赐。唏黠月,哦黠凰,倩酒杯斟酌。就诗词歌赋,椎谋站住千秋。

【译意】祸本是由于极端贪读过度沉浸的书,方始把我投生在边区。姑且将就这个(边远僻地),沙的清澄,正好洗脑骨髓,洲的清澈,正好涤肺腑肠。哀叹一点儿明月(般的皎洁),吟唱一点儿清风(般的凉爽),借助酒杯在手,从容自斟自酌。将就这(性情中人的)诗词歌赋,在安安静静的情况下,权且图谋站立在那极其久远的万载千秋。

【笺释】孽(n6):灾害,妖祸。《书·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an逃避)。"又通"业",梵语"羯磨"之意译。佛教谓在六道中生死轮回,是由业决定的。业包括行动、语言、思想意识三个方面,分别称身业、口业(或语业)、意业。这些业又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一般偏指恶业(不善乏业)。佛教认为业发生后不会消除,它将引起善恶等报应。这是佛教"善恶因果"说的依据。《四十二章经》二:"心不系道,亦不结业。"由于偏指恶业,又引申为罪孽。也用为詈骂之词。《宣和遗事·亨集》:"业畜不要作业,收来收来!"业畜、作业,俗作孽畜、作孽。酷滥(滥):极度贪得。酷:极,甚。《晋书·何无忌传》:"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滥:贪得;沉浸。《吕氏春秋·权勋》:"虞公滥于宝与马。"九经(经):九部儒家经典,历代有所不同。唐代以科举取士,在"明经"科中,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连同《易》、《诗》、《书》,叫做《九经》。宋刻巾箱本九经白文,则以《孝经》、《论语》、《孟子》取代《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合为九经。明郝敬《九经解》以《易》、《书》、《诗》、《春秋》、《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为九经。清纳兰成德《通志堂经解》以《易》、《书》、《诗》、《春秋》、《三礼》、《孝经》、《论语》、《孟子》、《四书》为九经。清惠栋《九经古义》,解释《易》、《书》、《诗》、《左传》、《礼记》、《仪礼》、《周礼》、《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十经,其中《左传补注》别本单行,故仍取九经之名。此处同"丘索坟"一样,泛指儒家所尊崇的一切经典著作。始畀(b):方才给予。始:方始,方才。《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畀:给予;付与。《诗·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左传·昭公十三年》:"(楚灵王)投龟诟天而呼日:是区区者而不予畀,余必自取之!"徼裔:边远地区。徼((50):边界。《史记》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南至胖舸为徼。"裔(y、):边。《淮南子·原道训》:"游于江浔海裔。"引申为边远的地方。《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亦指四裔的民族。《方言》第十二:"裔,夷狄之总名:"郭璞注:"边地为裔,亦四夷通以为号也。"句谓由于沉浸于儒家经典著作太过度了,成了自作之孽,(N罗)方才把我投生到这边远的地方。大约含有"山高皇帝远"的怨忿在内。

【集评】《裴注》:"九经:指《诗》、《书》等九种经典著作。董案:应注明是儒家的经典。《常注》:"孽:灾,祸殃。酷滥:过度追求而盈溢。九经:自汉代至清代,被儒家奉为经典的九种书。一般认为是《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句意为冤祸是我读的经书多而且深信招来的。始:当初。畀,赐,给。徼裔:边远地区(弓《左传·文公十八年》文见前)。句谓当初赐我投生在这边远偏荒之地(污吏贪官横行无忌)。董案:始:应解作"方始"之始,以能与"孽由"呼应。"污吏贪官横行无忌",似无必要加注于此。《龚注》:"孽由酷滥九经,始畀投生徼裔:九经,指《诗、书、易、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九部经典:畀,使,派遣;徼,边远地方,引伸作低贱解。两句说,我的不幸是由于多读了诗书,又出身在微贱的家庭"。董案:九经代有不同,只持...说,不妥。畀,无"派遣"之义,把"边远地方,引伸"作低贱解",又转为"出身在微贱的家庭",都出于主观臆说,乖违原旨。

【笺释】且:姑且,暂且。《诗·唐风·山有枢》:"且以喜乐。"《史记伍子胥列传》:"民劳未可,姑待之。趁:乘便,乘机。韩愈《同李二十八员外野宿西界》诗:"且趁新年贺太平。沙澄、渚澈:沙,指沙滩、沙洲等沙地。《诗·大雅一凫翳》:凫翳(已y-野鸭和鸥)在沙。《注》:"沙,水旁也。"也可解为如字。渚(zh),水边或水中小块陆地。《国语越下》;"鼋龟鱼氅之与处,而霞黾(wa m色nq蛙)之与1司渚。"《注》:"水边亦日渚。"《诗·召南·Ⅱ:7T7_7,(s水分岔流出后又回到主流)》:"江有渚。"毛亨传:"渚,小洲也。沙渚,则为小沙泖。澄:水静而清。澈:水净而明。洗髓、溺(当为"湔,,)踢(肠):互文见义。湔,《联稿》本刻作"溺",俗误。同洗。湔洗,即洗涤,洗刷污秽,比喻改过自新,此用本义。两句义同"伐毛洗髓",同为涤除垢秽,犹言脱胎换骨。《太平广记》六《东方朔》引《洞冥记》:"俄而有黄眉翁指母以语朔日:......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清黄景仁(仲则)《两当轩集》五《浴汤泉》诗:"筏毛洗髓欠福甭,尘土肠胃聊滴除。"旬谓姑且乘此水边沙洲清澈明亮的方便,涤除头脑肺腑的污浊垢秽,让自己脱胎换骨,净化心灵。

【集评】《常注》:"洗髓、湔肠:清洗骨髓与肠道,脱胎换骨。"《龚注》:"且趁此沙澄洗髓,渚澈湔肠:湔同滋,沙澄,渚澈,指澄沙里或浅渚中冒出的清泉。谓以此洗髓湔肠,荡涤一身的积习和污垢。"董案:湔,有三义:水名,即湔江;洗涤,如湔洗;溅洒,湔音6n,通"溅"。滋:有六义:水名,即滋水;液汁,润泽;滋味、香味;培植、繁殖;增多;又本作"兹",浊,黑。无相通者,谓"湔同滋",未知何所据而云然。因此而言"冒出清泉",迹近无稽。即以"湔肠"而论,"滋润"与"洗涤"不能混同。

【笺释】唏(x-):哀叹。通"欷"。《方言》第一:"唏,痛也,凡哀而不泣日唏。"《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纣为象箸而箕子唏。"又见《淮南子·说山》。哦(6):吟唱。《说文》:"哦,吟也。"宋梅尧臣《宛陵集》三八《招隐堂寄题乐郎中》诗:"日哦招隐诗,日诵归田赋。"凰(风)、月:清风、明月。代指美好的景色。《南史·褚彦回传》:"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杜甫《日暮》诗:"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此处化用"吟风咏月"之故事。《文苑英华》九四五唐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风咏月,席地幕天,但责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本指诗人以风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形容心情的悠闲自在。今多含贬意,指作品只谈风月而逃避现实。此处仍用本义。倩(qng):借助,央求,请。请人替自己作事叫倩。见《方言》十二。杨万里《春暖郡圃散策》诗:"倩谁留许春寒着,更放梅花住少时。"斟酌(zh§nzh6):取酒而饮。筛酒不满叫斟,深叫酌。《文选》汉班孟坚(固)《西都赋》:"陈轻骑以行焦(炮),腾酒车以斟酌。"晋陶潜《陶渊明集》二《移居诗》之二:"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就:因、随,将就。莳嗣(诗词)歌赋(赋):中国韵律文体的名称。诗,乃文学的一大类别。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富于想象,语言凝炼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古诗多四言,东汉魏晋以后多五、七言,至唐遂有古体、近体之分,古体即仿乐府之作,近体即律诗和绝旬。词,原指吉乐府的变体,以后泛称合乐的诗体。始于唐,盛于宋,又名"诗余"(缘于由诗歌发展而来)、"曲子词"(缘于先有曲调,后有文词)、长短旬(缘于旬式长短不一)。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每调的片(阕)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优秀作品极为丰富,如《诗经》、《楚辞》、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辞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叫楚辞,又以屈原《离骚》为代表,故又称骚体。后人也把屈原的作品叫做"屈赋"。赋的名称~般认为始于战国赵人苟卿的《赋篇》。汉代大赋以铺叙事物为主。继承《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而更多地采取了散文的手法。又有小赋,以抒情为主,风格较为清新。以后沿着骈文和古文的交替发展,其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律赋"。槿(权):姑且、权且。《文选》左思《魏都赋》:"权假日以余荣。"李善注:"权,犹苟且也。"揉(谋):图谋、营求。《左传·宣公一卜四年》:"贪必谋人,谋人,人亦谋己。"权谋,各释如字,不能作一词解,作一词时则为"权略"。千秋:极言久远。从"诗酒自适"化出豪情。《南史·袁粲传》:"粲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独步园林,诗酒自适。"句谓从赋诗饮酒聊以自娱的境界中跳出来,想在诗歌创作上获得成就,永传不朽。

【集评】《常注》:"唏:哀叹。哦:吟唱。二句谓哀叹地吟咏些雪月。倩(qan):借助。权谋:权宜之计,权且考虑。"董案:"雪月",当为"风月"或"风花雪月"。倩,作"借助"讲时应读qn9,作"美丽...美靥"讲时才读白。《龚注》:"唏点月,哦点风:唏,咏叹;哦,吟哦;犹言吟风弄月。倩酒杯斟酌,就诗、歌、辞、赋,权谋站住千秋:倩:凭借;酒杯斟酌,即浅斟低酌,指饮酒。谓借酒消愁,把写作诗歌辞赋,当成毕生事业(站住千秋。)"董案:成语为"浅斟低唱",惹为缓缓喝酒,听人曼声歌唱。形容悠闲享乐的情态。柳永《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斟酌",从本义讲,应是"浅斟深酌"。诗歌辞赋,《联稿》本作诗词歌赋。"千秋":犹千年,千载。谓年代久远。《梁书·南平王伟传》:"千秋万岁,谁传此者?"曹丕《典论·论文》:"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诗歌辞赋亦在文章之内,"不朽",即"千秋"之义,仅"当成毕生事业",未免"权谋"太小,有违原意。【章法】继续自宽自慰,检讨生非其所的原因,确定人生的努力方向。连投生的过错都怪罪于"酷滥九经",足见"读书倒霉"的感痛之深。仍以"站住千秋"为念,又足见理想追求之坚定不移。内心无比沉重,压抑,偏以轻松幽默之语出之,举重若轻,外圆内方,其此之谓乎!《联稿》本何忻《叙》云:"大丈夫撑揞(zhT,支;柱)宇宙,扶艰济屯,其丰功伟烈,当令史笔书之,名手状之,风人咏之,岂复耀其区区之文字哉!"而今却不得不"就诗歌辞赋,权谋站住千秋",其情之哀,不难想见;而奋然有为,更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4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瞧,瞧,瞧!蓼瘠砧敲,荷癯浆盗,御似幞偻慎恻恻飘飘泊泊的情。

【译意】看,看,看!蓼叶枯瘦,砧声敲响,荷影清癯,船桨摇荡,却好像我忮恻悲伤、飘泊无依的情感。

【笺释】蓼(100):植物名。品类甚多,有水蓼、马蓼、辣蓼等。草本,叶味辛香,花淡红色或白色。古人用为调味品。入药。《说文》:"蓼,辛菜,蔷虞也。"因而用来比喻辛苦。《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孔颖达疏:"蓼,辛苦之菜,故云又集于蓼,言辛苦也。"又《诗经》有《蓼莪》之章(见《小雅》),《小序》谓此诗为追念父母而作。后因以蓼莪指对亡亲的悼念。此处一词多用。应以寄寓辛苦为主。瘠:瘦弱。《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申)叔豫遂以疾辞,......楚子使医视之,复日: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砧敲:捣衣声。砧(zhen):同"石甚",捣衣石。《文选》南朝宋谢惠连《搐衣》诗:"桐(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古代浣洗衣服用捣衣石与棒槌(杵),捶打衣服发响,即"砧敲"。搐,简作"捣"。浣衣古代皆妇女所为,故砧声多为思家怀远之词。唐李白《李太白全集》六《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又杜甫《捣衣》(《杜诗详注》七)诗:"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宁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荷:亦称"莲"。《尔雅·释草》:"荷,芙渠......其实莲。"莲即莲子、莲蓬,后多与荷混用。古《乐府》中多用"莲"谐"怜",如"雾露隐芙蓉(夫容),见莲(怜)不分明。"而周敦颐《爱莲说》中称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花中之君子也。"此处用荷,盖取其高洁之义。癯(q0):消瘦,又作"腥"。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癯者既肥。"浆(浆)温:"浆"是误刻,应为粲(桨)。温,荡的异体字。桨荡,即荡桨、划船。荡,取摇动之意,与飘泊相应。偻:自身谦称。《汉书》六二:《司马迁传·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幢(凄)恻:悲伤、哀伤。《文选》晋陆士衡(机)《叹逝赋》:"步寒林以幢恻,玩春翘而有思。"又南朝梁江文通(淹)《别赋》:"是以行子肠断,百感愤恻。"飘(飘)泊:亦作"漂泊",谓行止无定所。《魏书·山伟传》;"不营产业,身亡之后,卖宅营葬,妻不免飘泊,士友叹愍(悯)之。""慢恻"作"慢慢恻恻","飘泊"作"飘飘泊泊",如此叠加,有强化语气的作用。【集评】《裴注》:"蓼瘠:蓼菜枯萎了。"董案:如此简略,无益读者。《常注》:"蓼瘠椹敲:瘠瘦的苦蓼置于椹上敲打。荷癯浆荡:瘦弱的荷花被船桨摇荡。二句是作者触景伤怀,对微弱自身遭受种种不堪忍受的打击,所作的比喻。"董案:此亦一说,欲从景物连系,情景统一着眼,比《裴注》高明得多。然于椹上敲打苦蓼,未知何据而云然。椹:也作"锺"";甚",作"砧板"解,《联稿》本原作"砧"。"浆",《联稿》本刊误,应作"桨"。《龚注》:"蓼瘠砧敲,荷癯桨荡,却似仆凄凄恻恻,漂漂泊泊的情:蓼瘠砧敲:蓼,水边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瘠,草里传来了捣衣声,残荷中有人荡着短桨,这一幅凄凉景象,正似我(,0此刻感伤沉痛的心情。"董案:较能理解原句境界,释"荷"为"荷梗"比释为"荷花"好,但有些弦外之音尚未点明,如"蓼"之"辛苦","荷"之"高洁"。
47#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1:12:25 | 只看该作者
勿慌,勿慌!量蓝蔚隐蓄慈悲。聊懑筻阴梯崇,望银涛放聱痛哭。哭到海枯石焖,激出丈畏鼻腻,掬付氧螯,嘱穗蓑方壹圆蠕。近约十二篱年後,跟蹴踔罡亦,目氐偎斯玲堆别式乾坤。

【译意】不用慌张,不用慌张。打量那蓝天上的冥冥主宰隐隐藏着慈悲,姑且凭借两个楼阙高梯,望着那波涛翻滚的天上云海大放悲声,痛哭号啕。号哭到干涸了大海,风化了岩石,迸激出一丈左右的鼻涕垢腻,用自己的双手捧取慎重付给那通神的龟鳌,嘱咐它稳稳保护飘渺的方壶、隐约的圆峤等动荡不安之居。差不多要大约一十二万年后,跟我足迹,随我足迹,看着我斫削出光明而清澄的新式乾坤。

【笺释】量(1白ng):估量、衡量。《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唐韩愈《昌黎集》五《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蓝(蓝)蔚:蔚蓝,深蓝色,代指上苍。唐杜甫《杜工部诗史补遗》四《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宋诗钞》韩驹《陵阳诗钞·夜泊宁陵》:"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隰(隐)蓄:暗藏。慈悲:佛教名词。佛经谓以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名慈;以怜。:女心拔除众生的痛苦名悲。《大智度论》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聊懑(凭):姑且凭借。聊(160):依赖或姑且。《国策·秦策四》:"百姓不聊生。"《诗·邶风·泉水》:"娈彼诸姬,聊与之谋。"由于已有"凭"字,此处作"姑且"解。蔓闼(双阙)(q6):临江城楼上两边的楼观。阙: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庙前的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有的用石雕砌而成,作为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卷二十三:"盖为二台于门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员(圆)下方。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以其县(悬)法谓之象魏。"(《周礼·天官·大宰》:"乃县(悬)治象之法于象魏。")除宫阙外,也有城阙。《诗·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此处即指临江城楼之双阙。梯崇:缘梯登上高处。梯,本为名词,指登高用具。也可用为动词,如"梯山",即指缘梯攀登险山。《后汉书》一一八《西域传·论》;"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又如"梯天",犹"登天"。唐杜牧《攀集》一《感怀》:"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梯崇:此处指缘着阶梯登上城阙高处。银涛(银涛):白色的浪涛,可以指江水,也可以指云海,从登高远望、仰天号啕看,应指白云翻腾。以上意谓:用不着惊慌,估量老天还是心怀慈悲的,姑且凭借城阙的阶梯登上城楼的高处,望着白色云海的波涛大放悲聱(声)。

【集评】《常注》:"蓝蔚:苍天。杜甫《冬到金华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蔚蓝乃隐语天名。双阙:代指江津城楼。古代宫殿、祠庙等门前望楼,通常左右各一,筑高台,台之上起楼。以二:阙间空缺,故名双阙。此指城阙,即城楼。梯崇:拾级登高。银涛:白色云海。"《龚注》:"量兰(董案:当为蓝)蔚隐蓄慈悲;量,估计或揣度,(董案:;应为:,揣度,应为揣度;此类标点错误,想系校对疏忽。不再一一标出)兰(董案:仍应为蓝)蔚,天空,此指天帝;隐蓄慈悲,对我怜悯或同情。聊凭双阙梯崇:阙,古代宫殿、祠庙陵寝等前面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以供远眺,因中有空缺,故名阙。梯崇,高高的天梯。银涛,即银河,又称天河。谓上天定会寄予同情,让我登上天梯,凭着天阙,望银河大声痛哭。"董案:"隐蓄慈悲",不应只是"对我怜悯或同情"。此处"梯崇"不同于"崇梯","梯",动词。《常注》"拾级登高"为是。"银涛",虽可解为"天河",但茈处不如"云海"落实。句谓"上天......让我登上天梯,凭着天阙......",离开了"城楼"实际,设想虽奇,究非正解。

【笺释】海枯石炯(烂):极言历时之久,多用作男女盟誓之词。《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此时作念何时止?"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此处但从字义即可。激:阻遏水势使之腾涌或飞溅。《孟子·告子》上:"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汉书·沟洫志》:"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刚。"鼻腻:腻(n):积污,污垢。《晋书·刘舆传》:"或日:舆,犹腻也,近则污人。"鼻腻,犹鼻涕。《艺文类聚》三五汉王褒《僮约》:"仡仡(y y壮勇之貌)叩头,两手自搏,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此处盖从"仰天长恸""痛哭流涕"脱化而出,极尽夸张之能事。掬付:双手捧给。掬(口):双手捧取。《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注》:"两手日掬。"巍嫠(龟鳌):古代神话传说中海中的大龟。鳌,蘸之俗写,音60,传说海中大龟。龟,古人认为是灵物。《礼·礼器》:"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音格,至也)。"《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日归墟。八铉(h6n9八极)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日岱舆,二日员(圆)峤,三日方壶,四日瀛洲,五日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以之为毒--病也),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疆(强,神名)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此处的"龟鳌",即分三班轮流用头首戴起五座神山的十五只巨鳌。方壹(壶)、圆蠕(峤):即上述五座神山中的两座。按《汤问》所记,由于龙伯钓走了六只巨鳌,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列子释文》:"《史记》日:方丈(方壶)、瀛秽、蓬莱,此三神山,在渤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未至,望之如云。欲到,引而去,终莫能至。"以上意谓痛哭长时不休,直到海枯石烂,激出丈长鼻涕,双手捧给海中巨鳌,嘱(嘱)托它们穗穗(稳稳)遴(护)持海外神山。

【集评】《裴注》:"方壶、圆峤:二仙山名。《常注》:"鼻腻:鼻涕。掬:双手捧。龟鳌:巨龟。据《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五神山,...日岱舆,二日员峤,三日方壶,四曰瀛洲,五日蓬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董案:应为著),常随波上下往还,不得踅(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疆(董案:应为疆,强,禺疆,神的名字)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方壶圆峤:见上条神话中:仙山。"《龚注》:"哭到海枯石烂:时间哭得很久;激出万丈鼻腻,掬付龟鳌:掬付,捧给;古代神话,大地由神龟神鳌顶着,如果一眨眼睛,就会翻沉;方壶圆峤,神话传说中的二仙山名,见《列子》,此指大地。谓将万丈鼻腻,洒向龟鳌,嘱咐它们稳护大地。董案:谓二仙山"此指大地",义有可取。或谓"海外仙山",与上文周游世界有关,应是暗寓"维新理想",然过于支离,不足为训。只"万丈,,-b"丈长,,出入较大,虽系夸张之词,但不宜擅动原句。"掬付鼻腻",诸家未详,应是"托给悲情",使悲情形象具体,既悲且壮的一种表现方法。

【笺释】十二蒿(万)年:即两番之数,一番交替(轮换)为六万年。跟、簧(n杏):都是紧紧追随于后的意思。《三国志邓艾传》:"(杨)欣等追蹑于疆川口,大战,(姜)维败走。躜(踪)、跻(迹):都是足迹、脚印。骶(sh):古视字。看、视。《周礼天官太宰》:"及执事,胝涤濯。"《注》:"胝音视,本又作视我。古代吴人自称为"侬"。《晋书·会稽王道子传》:"道子颔日:侬知侬知。"新(斫)(zh6):砍、削。《孟子·梁惠王》一:"匠人断,焉。"《释文》:"断,削也。"亦作雕饰解。《礼·檀弓》上:"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断。"《疏》:"断,雕饰也。"玲琏(珑)(n91ang):明澈的样子。《文选》晋左太冲(思)《吴都赋》:"珊瑚幽茂而玲珑。"刘逵注:"玲珑,明貌。"李白《玉阶怨》诗:"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别式乾坤:别:异样;特别。曹唐《刘阮洞中遇仙子》诗:"碧沙洞里乾坤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仔细端详,可憎的别。"王伯良注:"言可爱的异样也。"此处可引申作"崭新世界"解。以上意谓等到最近大约十二万年以後(后),紧紧追随我的足迹,来看我砍削雕饰出明亮而清澈的崭新世界。

【集评】《常注》:"十二万年后:指巨鳌举首而戴(以头顶住)两番(换两班的时间)。又旧以为十二万年天地穷尽。如王韬《淞隐漫录》:一十二万年同归澌灭,虽有神仙,讵逃此劫?丁治堂《仁隐斋涉笔》:。卜二万年天亦老。目氐:视字之异体。侬:我。断:砍削。别式乾坤:另一种天地。意即开创新的世界。"董案:此注最佳。"蓝蔚"及"十二万年",一般容易忽略,此注却能寻根落实,言之凿凿。《龚注》:"跟踪蹋迹,紧跟着我;且待十二万年后,目氐侬斫玲珑别式乾坤:日氐,同视;侬,吴语自称日侬:斫,雕琢,开辟;玲珑,美丽或美好;乾坤,指天地。谓随定我来,待到若干年后,且看开辟出另一美好的新天地。"董案:"玲珑"无"美丽"或"美好"之义,除作"玉声"外,还可作"灵活""灵巧"解,但于此不合。

【章法】承"站住千秋"之想,启"十二万年"之思,借景抒情,痛陈怀抱。以凄凉动荡之景,寄悲伤无依之情,情景交融,无限哀苦。忽然峰回路转,另有洞天,仰天长恸,哀感鬼神,境遇堪悲,壮志未泯,即使历尽劫波,终将再造乾坤。想象奇特,境界恢宏。以极度夸张之语言,表极其悲壮之情志,使人有扫尽沉郁,奋发为雄之感。《联稿》本《眉批》云:"我亦为之大哭",意在证实夸张描写确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又云"硬语",则是对其坚挺有力,有如"豹尾"的结束表示充分肯定。

【简析】至此为下联第五段,全联至此结束。《龚注》小结云:"满目辛酸。且就诗歌辞赋,站住千秋,开辟出另一美好的新天地。"董案:其实中心在于探索造成境遇悲苦的根源,表明自己"站住千秋"的坚定理想和"改造乾坤"的不懈追求。又分三层:第一层,追究造成自己悲苦境遇的根源,在于"儒冠错戴""聪明误我",读书居然"倒霉",言之无限酸楚。行文则主要通过环境映衬出罪同流放之苦。第二层:通过检讨平生,确定自己的人生态度,在诗歌创作上"站住千秋"。检讨平生,愧对父母,放开眼界,随俗浮沉;遭谪边区,孽由自作,何妨随遇而安,在文学事业_:争取有成。虽然读书害人不浅,仍要从事文学创作,用词但云"权谋",其实非常坚定。而且从哲理高度看人生,明恩怨,知得失,定取舍,既不能兼善天下,便只好独善其身。情虽痛而志不颓,志虽壮而情却哀。第三层:通过极度夸诞之语,极力摹写大哭奇观。以极大的哀痛,表宏远之理想。令人心惊目眩,魄荡神移,如此妙想天开,堪称千古独步。于大声镗鞯之中,戛然收结全联,听余响之震震,鼓心潮之滔滔,其笔力之雄健,天矫不凡,亦足以震古烁今。《联稿》眉批云:"干字文止千字,不须对仗,不须文理,人且以为奇才,今限以题,限以对,此中又无书册可翻拮(董案:疑当为撷,摘取),全凭记忆,乃长至千六百字,竟能一一气呵成,字字工稳,头绪不乱,此才讵(='岂)可以斗石(d6n,市制中的容量单位,市石的简称,十斗为一一石)计者。"又于开篇时眉批:"卓辇(16,超绝,特出)奇僳(杰),倜傥(t t臼n9,卓异,豪爽,洒脱不拘)罔已(没有停止或没有完毕。罔,wn9,无,没有)。一经神怪,一纬人理。三都(《文选》左太冲著有《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即三都赋)两京(《文选》张平子著有《西京赋》、《东京赋》,简称两京)之才,江赋(《文选》郭景纯《江赋》一首)海赋(《文选》木玄虚《海赋》~首)之怪,千古一离骚,千古一长联矣。"虽然出自联语作者门人之手,必然对其尊师之作多所揄扬,然而基本符合实际。如云"一经神之中,交织着现实主义的真情至理。"千古一长联",作为总的评价,确乎当之无愧。
48#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1:12:46 | 只看该作者
后记


计每面八百零六字。共一千六百十二字。劁稿一E,重检字七八日,尚有桧揖不到之庭。因此中其一害一册可撷拾,而牢俺穆结,意不嗣展,徒以此撩鄙愤、度永日耳。所望知我者之鉴塌一切也。自言己。

【笺释】此为原跋,标明为作者写成后的白记之语。意在说明创作艰难的具体情况,希望读者谅解。榆(检)摄(摄):考查摄取。检:考查、察验。《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传叙》:"骠骑执下以检下。"李贤注:"检,犹察也。"摄(she):捉拿,逮捕。《国语·吴语》:"摄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撷拾:采摘捡取。撷(x6):采摘。杜牧《将赴湖州留题亭菊》诗:"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拾,捡取。如俯拾即是,道不拾遗。牢倦:见上联第四段"沥诉牢倦"之注。嚣(郁)结:愁结,烦积。《楚辞》屈原《远游》:"遭沈(沉)浊而汗秽兮,独钐结其谁语。"王逸注:"管结,思虑烦冤无告陈也。"《史记》一三《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鬻结,不得通其道也。"撩鄙懔(怀):掀起鄙陋的怀抱。撩:抛掷,掀起。《元曲选》石君宝《秋胡戏妻》四:"我这里便破步撩衣,走向前来。"也可不读50,而读60,则意为挠,拨,招引。《北齐书·陆法和传》:"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鄙:质朴,鄙陋。《庄子·肱箧》:"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正解此处当为自谦之词,犹言鄙人的怀抱。錾燔(鉴烛):明察洞悉。鉴,照,审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光可以鉴。"《梁书·贺琛传》:"脱得听览,试加省鉴。烛:照,洞悉。《汉书·武帝纪》元光元年诏贤良:"曰月所烛,无不率俾(使)"。《注》:烛,照也。《韩非子·孤愤》:"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49#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21:53:20 | 只看该作者
内容太多,没时间以及耐心去逐一编辑校订,直接复制来{:1_169:}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5-7 21:36 , Processed in 0.04658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