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8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武冈王村赏楹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2 18:5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都梁乡士
原载:中国社会报、湖南供水节水报
===========================================

        可以说,古民居哪里都有,而要想看古民居中的对联,恐怕最多的要数王村了。

       王村位于湖南武冈市双牌乡, 这是鸡鸣闻五县的地方。当一大片古朴的青砖瓦房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感到惊讶,我好象脱离了时空,一下子回到了一个远古的时代。一色的雕花窗格,一色的青砖,一色的青瓦,一色的粉着白石灰的风火墙,静静地分成东西两大片,占据了我的眼帘,也占据了我们所有人的眼帘。记得两年前,我见到了报纸上登载的一篇文章说,邻县发现了一片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古民居,而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不是一千多平方米,而是一万一千多平方米。我们惊奇的还不是它的多,而是它的古老,在南面的青砖墙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一块刻着“清乾隆十四年”的字样,这是当年的工匠们在修造这座大宅时,为了计数的方便,顺手在烧制的砖坯上刻下的文字,还有一块更早,刻着“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无心插柳,如今,这简单的文字就象一们无声的向导,穿过时空,使我们想到了扑朔迷离的当年。

       民居分为两大片,每一片又分成前后间隔,左右相通的小庭院,片与片之间为宽约一米的通道,通道下面为排水暗沟,一年四季,冬暖夏凉,且既能防火,也能防盗。这种设计,即使用现在的设计要求来看,也是极为科学,极为合理的。象占地面积这么多,年代这么久的古民居,设计这么讲究的民居,应该说是不多见的。而它的价值,不仅仅是建筑的古老,而在于它的文字和文学水平极高的楹联。而现在,这些楹联,就这样,无遮无拦,静静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迈开步,在古民居中穿行,我们停下脚步,流连在一副又一副古老的楹联前。

        放眼相关天下事;
        入门且喜一家春。

        柳絮飞残幽巷景;
        梅花香到小门春。

        这是刻在上房头原户主王圭钦屋角门联。

        万里前程从此起;
        一生大业看将来。

        一轮秋月光凝户;
        十里春风香到门。

       这是刻在上房头原户主王江钦屋角门联。

        顺手一数,这楹联竟有三十一副。除了宗祠上的三副楹联外,其余的大多是刻在住宅两端的进出口的大门左右约两米高的方形石柱上,材质的坚硬,也是能让楹联完好无损地保留至今的原因。

       对联,也有人把它叫做楹联,其实,严格说来,对联和楹联也是有区别的,对联可写在纸上供人们欣赏的,因此可长可短,短的三五字,长的可达几十字,几百字,甚至几千字,而楹联却不同,它是以建筑材料作为载体的,一般用在住所或纪念性的建筑上,通常是用在大门或廊檐的楹柱上,因此,人们习惯地称为楹联。既有一定欣赏性,也有着一定的装饰性。正因为它是用在这些地方,所以它要求文字不宜太少,太少,体现不出气势,太长,难以刻刊,也同样体现不出气势来。而作为民居的王村,它的大门大约在两米左右,因为高度的限制,镌刻在它门上的楹联每边在十字以下。

        俾立室家,似续妣祖;
        于时居处,垂裕后昆。

        如陶种柳,如刘栽花;
        非洛面城,非晏近市。

       这是刻在二房头原户主王得阶屋角门八个字的对联。

        此地不嚣不俗;
        其间亦读亦耕。

      这是六个字的对联。而绝大部分是七字联。

      这些七字联,也和通常组句的格式一样,为二、二、一、二式,如:

        二房头原户主王汉孚屋角门内壁墨迹联:

        槐植庭前思手泽;
        竹看门外阔胸襟。

        大院子王保林屋角门联:

        乐山乐水新院落;
        半耕半读旧生涯。

        看了这么多的对联,我忽然想起,即使在文化集中的城市,从古到今,从南到北,很少能看到这么多对联集中在一起,而在这交通极不方便的乡村,何以有这么多的对联?当我问到这些时,陪同我们的一位的老人向我们说起了王村的来历,原来,早在明代,朱元璋的第十八子朱楩封在武冈为王时,他带来了一大批朝廷命官,王祖清就是其中之一,后来爆发了农民起义,朱王被起义军杀了,朱王家族外逃,王家也随之外逃,后来他的长孙王正海看中了浪石(当时称李家坝)这个地方,于是就在这里落下脚来。后来,“我们老家的人,分成两下,一边是读书的人,一边是做生意的人。”一位老家在这里,现在武冈市文化馆工作的人曾这样对我说。怪不得,到解放时划分成份时,这村里面竟然划出了48个地主。

        浪静水清行龙卧;
        石奇风香藏虎踞。

        这副对联尽管平仄不合,但真实地反映了王氏始祖上是把它看作藏龙卧虎之地而定居下来的。事实上这里确是一块风水宝地,打开王氏族谱,在清代王家进入官家学府被封为太学生的就多达三十来人。怪不得,有不少对联作得文绉绉的,一看就知道是喝了不少墨水的人作的。比如刻在二房头原户主王兰田屋多彩门联:

        三株玉树门前绕;
        五子经书室内香。

        碧水环门龙起舞;
        丹山绕石凤飞鸣。

        也许,王姓后辈有的人功成名就以后,叶落归根回到了这里,采菊东篱歌咏南山。诗酒自娱,安度晚年,也许有的人时运不济,空怀抱负,诗酒以外,他们用对联寄托着自己的心境,自己的情怀。除了对联,在不少人家的门上还雕刻着不少戏文。“这是《辕门斩子》,这是《群英会》。”陪同我们的老人弯着指头,给我们一套一套地讲解着。除了雕刻的戏文,还有装饰精美的木制牌匾,匾很大,有一块写着“会卤池”三个在字的牌匾,竖起来就有一个多人高,字金黄色,还很亮丽。还有半块残匾,上面只有两个字“燕舞”,两字一分为二,做成两块门扇,安装在一户人家的大门上。这些曾经显著一时的文化载体,如今改作它用,就这么平常地搁置在不应搁置的地方,年复一年。这昔日的辉煌,并没有化作无处寻找的云烟,而是通过楹联,又展现在人们眼前。引得一拨又一拨的人来来往往地痴迷在这里。

          我们小心地寻访着,尽管我们知道,这么走马观花地看,是看不出多少道道来的,但这是难得的眼福呵。

        “古民居中有这么多的楹联,这是在全国都不多见的。”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会长邹宗德到那里参观后,打电话对我这样说。 怪不得 ,2005年8月,湖南省文联组织湖南省一大批著名作家专程从省城赶来,一睹为快,览毕,兴犹未尽的省作协主席李元洛即兴吟成一联:

        二十里道路坎坷,簸簸颠颠,车上游客皆成人间醉汉;
        一百家民居错落,隐隐约约,山里村庄真乃世外桃源。


p2120023

p2120038

p5240028

p5240029

p5240031

p5240035

p5240038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4-27 14:31 , Processed in 0.03985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