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11201|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古今妙联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16 17:1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情诗网
作者:不详
==================================================
(一)

清朱应镐《楹联新话》言,清时有人与其友合作五十岁生日,撰联云:
与我同庚,忝居三日长;
得君知己,共作百年人。
同庚,即同年所生。忝,谦词。三日长,即比其友大三天。末句既可理解为两人合起来庆贺一百岁,也可理解为两人都要活到一百岁。

魏寅《魏源楹联辑注》云,清代魏源幼时,见当地一举人喜抄人诗作对以为炫耀,颇憎恶之,时或予以揭穿。一日举人指着手提的烛灯出联要魏源对。联曰: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魏源对道: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心中有火”与“眼里无珠”均语带双关。“烛,烛”、“心,心”与“笼,笼”、“眼,眼”为连珠。

《评释古今巧对》云,秦观与苏小妹成婚之夜,苏小妹不知何故,决定不理秦观,并用如下一联表意:
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秦会意,并对下联:
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
联语主要用双关法。月朗星稀者,无云也。无云加不雨,即不会云雨也。不雨亦谐不语。成霜,犹言成双。

《解人颐》云,明代解缙七岁时,随父出,见一女吹箫。父出句命对,曰:
仙子吹箫,枯竹节边出玉笋;
解缙应对道:
佳人撑伞,新荷叶底露金莲。
枯竹,箫也。玉笋,歌女之手也。乃比喻。金莲,乃脚之代称。两联极具形象。

景常春《近现代历史事件对联辑注》载有挽黄花岗烈士温生才等人联,曰:
生径白刃头方贵,
死葬黄花骨亦香。
上联极具豪侠气。下联之“黄花”既指黄花岗,又批菊花,语带双关,且隐喻烈士精神不朽。

相传清康熙年间,某年春节将近,康熙命大学士李光地写春联百副,以替换宫中原有的旧联。光地正为此事犯愁的时候,其弟光坡恰好来京,表示愿意代作。除夕之日,光坡以让如下一联呈与皇上: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康熙见后,大为赞赏。
七十二加二十八,正好一百,是以一副代百副也,可谓巧于用数。“贤,贤”与“宿,宿”为连珠。“贤贤”、“宿宿”为叠词。七十二大贤,指孔子特别优秀的弟子。易色,有多解,按颜师古的说法为不重容貌。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湖南彭更曾出一上联在天津《智力》杂志上征对。联曰:
信是人言,苟欲取信于人,必也言而有信;
河南于万杰对道:
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联语为析字对。“人”与“言”成“信”,“火”与“因”成“烟”,联中皆凡两 见。

相传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悬一瓶法国三星牌白兰地酒于门,征求对联,应对者甚多,老板总不满意。其时郭沫若还很年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于是题到: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一般只知“黄梅天”指气候而不知其是菜名,误认此联是“无情对”,其实一酒一菜,意思十分连贯。上联嵌商标名和酒名,下联嵌时间名和菜名。

《解人颐》云,唐伯虎见张灵,常在一起喝酒。一日唐曰:
贾岛醉来非假倒,
张对曰:
刘伶饮尽不留零。
贾岛,唐代诗人。刘伶,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嗜酒,曾蓍《酒德颂》。此联用了两种手法。“贾岛”与“假倒”、“刘伶”与“留零”音同字异,是为“混异”;“假倒”与“留零”为动宾词组,又可视为“贾岛”与“刘伶”的谐音拆字。

《对联话》载,民国初年,《长沙报》有龙龚二君任主笔,时人撰一谐联刊于《大公报》云:
龙主笔,龚主笔,龙龚共主笔;
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
龙龚二主笔,均未详。马宾王,即马周,唐初人,太宗时曾任监察御史。骆宾王,亦唐初人,“唐初四杰”之一,其诗多悲愤之词,曾作《讨武瞾檄》。联语的手法主要为析字,亦有重言和嵌名等。

《古今巧联妙对趣话》云,明代汤显祖新婚之夜,新娘出联曰:
红烛蟠龙,水里龙由火里去;
显祖久而无对。后见新娘穿的绣花鞋,遂得句云:
花鞋绣凤,天边凤向地边来。
因蜡烛上的龙同是蜡烛做的,燃烧时同时烧掉,故言“由火里去”。因凤绣在穿于双脚的鞋上,故言“向地边来”。联话以矛盾统一见趣。

《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像。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云: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未得下句。后一赶考书生系船于江边时风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
两岸夹河,二渔翁对钓双钩。
联语之巧在用数。上联之数全为一,而用“孤”、“独”、“一”、“横”、“匹”等变言之。下联之数全为二,而用“两”、“夹”、“对”、“双”变言之,使人不觉有雷同之感。

《纪晓岚外传》云,乾隆游泰山,至玉皇顶,见东岳庙北有弥高岩,出对要纪昀对: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纪对道: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联为用典。坚,深也。上联首二句本讲孔子之道,语出《论语·子罕》。此言泰山。下联首二句本讲孔子之伟大,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此亦言泰山。上下联首二句为自对,“之弥”与“乎其”为重言。

《评释古今巧对》云,唐伯虎幼时,一日随父外出,见一和尚带枷示众,与父言之,父出句曰:
削发又犯法,
伯虎对道:
出家却带枷。
“发”与“法”、“家”与“枷”音同而字异,是为混异。削发出家,与犯法带枷,相映成趣。

《楹联丛话》载,北京宣武门外赵象庵家,菊花最盛。一日刘金门等借园赏菊,主人求题新联。问主何好,答曰:“无他好,惟爱菊如性命耳。”金门信手书云:
只以菊花为性命;
一时无对。又问主人何姓,答曰姓赵,于是得下联:
本来松雪是神仙。
松雪,既为自然物与“菊花”相对,又为赵孟頫之号,是隐切赵姓无疑,对主人亦甚恭维。

清洪薛成《庸庵笔记》言,安庆有位十二岁的诸生叫孟昭暹,工诗文书法,尤善对。曾以“盘庚”对“箕子”名噪一时。适逢曾国藩驻兵安庆,闻其名而召见他。问其家世,知其祖亦是诸生,遂口占四字命对,曰:
孙承祖志,
对曰:
孟受曾传。
孟,本指孟子,此借指自己。曾,本指曾子,此借指曾国藩,无怪曾听后要“大加赞赏”了。联语自对后又上下联相对,非常工整。

《古今谭概》载,关懈其貌不扬。为推官时,一次过南徐(今镇江)。见一穿大红衣服的客人伸开脚坐着,有些傲慢的样子。关很有礼貌地上前相问。回答说,他是:
太子洗马高乘鱼,
过了好久,高回过头来问关。关答到,他是:
皇后骑牛低钓鳖。
高惊骇,问是何官。关笑着说:“不是什么官,不过是想与您的话对得真切罢了。”
这种不管内容,只图对仗工稳的对联,乃无情对。

《名联谈趣》言,河南名酒“状元红”之代理商中庆公司和香港《商报》联合为状元红酒举行过一次征联。出联是:
千载龙潭蒸琥珀;
得对一千五百多,获优异奖者共五联。其一是:
深宵牛渚下丝纶。
状元红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此言“千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龙潭,在河南蔡县卧龙岗,状元红即以此泉水酿成。状元红色泽红润晶莹,形似树脂化石琥珀,故此以“琥珀”喻代之。
下联“深”虽不是数词,但有深必有浅,其中隐含有数。牛渚。地名,在安徽当涂采石矶。丝纶,既可解作钓丝,亦可解作皇帝的诏旨,此处喻指一种志向,即太公钓鱼,不在鱼而在社稷也。此对句堪为姣姣者。

明末有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或撰一联曰: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成仇,谐承畴,语带双关。联嵌史可法与洪承畴之名。
此联后被扩展成为: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联语虽有扩有改,基本意思和手法未变。

相传宋代刘少逸幼时,一日随师往拜名士罗思纯。罗出对曰:
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
少逸对道: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虞廷,指舜的朝廷。相传舜为古代明主,故常以“虞廷”作“圣朝”的代称。十六字,指《书·大禹谟》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儒将此十六字视为尧、舜、禹心心相传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尼山,本为山名,在山东曲阜,此代指孔子。联语用了用典和借代二法。刘少逸小小年纪在前辈面前便竞以此种口气说话,令人震惊。

相传旧时有一书生,衣食无着,一日饿极,伏于泉畔饮水充饥。一老秀才路过,见面问之曰:
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
书生答道: 
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联语用析字双关法。“欠”与“食”组成“饮”字,“白”与“水”组成“泉”字,“才”与“门”组成“闭”字,“上”与“下”组成“卡”字。
抗战时期,蒋介石政权层层克扣教育经费,加上通货膨胀,教职员工苦不堪言。某大学教师愤题如下一联:“ 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 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此联显然是老秀才联句之脱化和仿作。手法与前完全一样。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明万历年间,艾自修与张居正同科中举,艾名列榜末,旧称背虎榜。张嘲之曰:
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艾当时未对出。张当上宰相后,相传与皇后有暧昧关系,艾抓住这一点。遂得了下联:
张居正,居正勿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联语对得很工。两联先用嵌名,然后联珠(“自修,自修”与“居正,居正”)、重言(修、正)。

《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喻。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见其无知与浅薄,联趣正在这里。此联除用比喻外,还用了重言(队,越)。

《解人颐》言,明代僧人姚广孝,在街上遇到林御史。林曰:
风吹罗汉摇和尚,
姚对道:
雨打金刚淋大人。
罗汉,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仅次于菩萨一级。皆因是光头,故常以用作对和尚的尊称。摇,谐姚。金刚,佛教护法神,因个头都塑得很大,故此用称“大人”。淋,谐林。联中用了嵌名和双关。

清周起渭任江南主考,一日游碧波洞,见洞口右侧贴有如下一联:
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
周起渭索笔对下联于左侧:
赤耳银牙白玉免,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联以颜色见趣。上联含乌、紫、碧三色,下联则以赤、白、青三色对之。又嵌“紫金龙”、“碧波洞”、“白玉免”、“青草池”之名。极为形象。

文革中,曾有一个半文盲到被派到某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领导学习《反杜林论》。人们在批判时,常有“杜林胡说什么”一语。可这位驻馆代表听不懂,误以为“杜林胡”是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杜林胡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拉出去枪毙!”此人又将小说《镜花缘》读为“镜花录”。于是有人以此为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
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再录其错断,并加以讽刺,用的是“飞白”手法。

《坚瓠集》云,常熟人桑民悦以才自负,居成均之时,为丘仲深所屈,遂入书院任教,书一联于明伦堂云:
文章高似翰林院,
法度严于按察司。
翰林院,官署名。清代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在其中供职的成员由每年考中的进士选拔。法度,此指学观。按察司,一省主管司法的最高机构。
此联仍是自负,真可谓文如其人。联语用借代,翰林院代翰林学士,按察司代按察司的法度。

袁枚《随园诗话》载,清乾隆进士蒋起凤有一诗联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后不知何人将其改作对联,曰:
人生惟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此联仅将蒋联之“只”改作“惟”、“修行”改作“读书”,境界便大不相同。此种将别的诗词联句改动一下便出新意者,谓之“脱化”。
“人生”二字,或作“世间”。“间”与“下”均为方位词,对得更工。但世间即是天下,有合掌之嫌,似又不可取。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有句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清末,聂伯毅换下其下句以言袁寒云曰: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黄金散尽为收书。
下联亦成句,只未详出自何人。
又梁羽生任香港《新晚报》编辑,或投一联云: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
下联形象地反映了香港舞场情况。揩油,借喻越轨行为。

《奇趣妙绝对联》云,旧时有一文人,因无钱贿赂而屡试不第,愤而弃文经商。一日在店堂挂一联曰:
主考秉公,公子公孙公女婿同登金榜;
旁加小注,谓凡应试不第者对上下联,该店聘为二掌柜。后有张生者,满腹诗书而名落孙山,返店时对出下联:
小生有怨,怨天怨地怨丈人不是朝官。
联语“公”字与“怨”字先连珠而后重言。上下联前后呼应,浑然天成,无情地揭露官场的黑暗腐败。

《奇趣妙绝对联》介绍,明代江西吉水人罗洪先,乃嘉靖年间状元。一次与友人乘船到九江,遇一船夫出联请对:
一孤帆,二商客,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
罗未对上。一直到一九五七年,佛山市工人李戒翎找九江香木材,托八七五六号轮船自十里二日运到。而一九四三年有人找此木材却整整一年才到货。有感于此,遂得下联: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五六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坚瓠集》载,清代朱亦巢幼善作对,其家附近田中有一巨石名石牛,旁有僧庵曰石牛庵。一日偶同父友某漫步至庵,某即出对曰:
石牛庵畔石牛眠,种得石田收几石?
亦巢对道:
金鸡墩上金鸡宿,衔来金弹值千金。
金鸡墩,亦当为附近地名。弹,谐蛋,语带双关。上下联皆嵌名,上联重“石”与“牛”,下联重言“金”与“鸡”。

相传旧时有位学生想试探先生才学,傍晚时分,装着前来问字。时值先生关学堂门,学生出联云:
门内有才何闭户?
先生对曰:
寺边无日不逢时。
上联谓先生如果关门就是无才,下联言现在日已下山,本当关门了,学生你来得不是时候。两句都是寓意双关。而这种双关又是靠析字来实现的:“门”中加个“才”字正好是“闭”字,“寺”字边加个“日”字便是“時”(时的繁体)字。

《对联话》载,清代有施粥厂,施粥以济饥民。朱彝尊题一联云:
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
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联语以对比手法写,颇合哲理。第二句之“饱者”与“饥者”、“得时”与“失时”为自对,“者”与“时”又为重言。
清曾衍东《小豆棚》云,王梅读书有过目不忘之功,但二十年穷愁潦倒,只能于上肖寺寄读。一日外出,为一翁约至家中进食,见其女有怠慢之意,谓“人不患有司之明,当患吾学不成耳”,遂请女面试。女出句令对曰:“鸟惜春归,噙住落花啼不得。”王无对,谓女以此相扼。女谓王何不以此扼人。王出对云:
芍药花开,红粉佳人做春梦;
女知其谤已,应声对道:
梧桐落叶,青皮光棍打秋风。
两联皆用比喻。梧桐落叶之的,即成青皮光棍,在秋风中摇摆。光棍,乃无家无室之人。打秋风,旧指利用关系向人家取财物。下联影射王梅,同上联一样,皆语带双关,而刻薄则有胜于上联。
清余得水《熙朝新语》云,浙江乾隆丙子科乡试,两主考,一姓庄一姓鞠。庄氏糊涂,鞠氏不谨。或嘲之云:
庄梦未知何日醒,
鞠花从此不须开。
试毕回京,鞠语人云:“杭人欠通,`如何鞠可通菊?”未答。再问之,答曰:“吾适思《月令》‘鞠(即菊)有黄花(即花)’耳。”鞠大惭,不久死去,人以为谶语。
上联用庄周梦蝶故事,暗指庄氏。下联出自杜甫《九日五言》诗,以“鞠”代“菊”,暗指鞠氏。两联皆双关。
《坚瓠集》载,有两吏员候选典史,南者欲得北,北者欲得南,于是相争。主持者命对曰:
吏典争南北,南方之强欤,北方之强欤?
一吏对道:
相公要东西,东夷之人也,西夷之人也。
强,胜也。东西夷,指未开化地区。“南北”与“南”、“北”,“东西”与“东”、“西”皆为总分。“东西”用其物件之义又借其方向之义与“南北”相对,是为借对。“方之强欤”、“夷之人也”又为重言。
相传清代一捐官,不通文墨。到某地担任主考,不能阅卷,便将考生号码写置筒中,先出者为第一,依次类推,直到名额检满为止。有人作联嘲之云:
尔小生论命莫论文,碰!
咱老子用手不用眼,摇。
联语仿主考官的口吻来写,是为假称,又重言“论”、“用”。“碰”、“摇”二字尤其使人觉得滑稽。
此联尚有另一版本。“尔小生”作“尔等”,“咱老子”作“吾侪”。这个版本显得更雅,但“尔小生”与“咱老子”带点粗野,更能表达这位主考官的真面目。
孙保龙《古今对联丛谈》云,郑板桥在淮县上任不久,一塾师前来告状,谓主人请他教学,议定一年酬金八吊,但年终未曾兑现。板桥疑塾师误人子弟,遂以大堂灯笼为题,出联曰: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塾师对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板桥见塾师并非无能之辈,即判塾师为胜,并留其在衙办事。
联语用了叠词、自对及上下对句相对(以“春夏秋冬”四季对“东西南北”四方)等技巧。
《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喻。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见其无知与浅薄,联趣正在这里。此联除用比喻外,还用了重言(队,越)。
《解人颐》言,明代僧人姚广孝,在街上遇到林御史。林曰:
风吹罗汉摇和尚,
姚对道:
雨打金刚淋大人。
罗汉,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仅次于菩萨一级。皆因是光头,故常以用作对和尚的尊称。摇,谐姚。金刚,佛教护法神,因个头都塑得很大,故此用称“大人”。淋,谐林。联中用了嵌名和双关。
清周起渭任江南主考,一日游碧波洞,见洞口右侧贴有如下一联:
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
周起渭索笔对下联于左侧:
赤耳银牙白玉免,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联以颜色见趣。上联含乌、紫、碧三色,下联则以赤、白、青三色对之。又嵌“紫金龙”、“碧波洞”、“白玉免”、“青草池”之名。极为形象。
文革中,曾有一个半文盲到被派到某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领导学习《反杜林论》。人们在批判时,常有“杜林胡说什么”一语。可这位驻馆代表听不懂,误以为“杜林胡”是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杜林胡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拉出去枪毙!”此人又将小说《镜花缘》读为“镜花录”。于是有人以此为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
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再录其错断,并加以讽刺,用的是“飞白”手法。
《坚瓠集》云,常熟人桑民悦以才自负,居成均之时,为丘仲深所屈,遂入书院任教,书一联于明伦堂云:
文章高似翰林院,
法度严于按察司。
翰林院,官署名。清代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在其中供职的成员由每年考中的进士选拔。法度,此指学观。按察司,一省主管司法的最高机构。
此联仍是自负,真可谓文如其人。联语用借代,翰林院代翰林学士,按察司代按察司的法度。
袁枚《随园诗话》载,清乾隆进士蒋起凤有一诗联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后不知何人将其改作对联,曰:
人生惟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此联仅将蒋联之“只”改作“惟”、“修行”改作“读书”,境界便大不相同。此种将别的诗词联句改动一下便出新意者,谓之“脱化”。
“人生”二字,或作“世间”。“间”与“下”均为方位词,对得更工。但世间即是天下,有合掌之嫌,似又不可取。
《中国楹联大观》言,清末孙中山留学归国,途经武昌时,闻张之洞办洋务兴实业,欲与一见,便投名刺曰:“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用此种口气同他说话,便在纸条上写出一联。让门官交孙中山。联曰: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旋即写出下联传进去: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见了,暗暗称奇,立即下令开中门迎接。
张之洞在出联中在摆官架子,孙中山在对句中则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慨予以折服。两人之联皆各切身份。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载有一联:
玉澜堂 玉兰蕾茂方逾栏 欲拦余览
清宴舫 清艳荷香引轻燕 情湮晴烟
此联以妙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取胜。将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奇趣绝妙对联》言,明代解缙一日与友宴饮。友出联曰: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解缙对道: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每个月前十日为上旬,初一(即上旬上)为朔日。中间十日为中旬,十五(即中旬中)为望日。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上下联前二句各为回文,末句共嵌四个名称。“旬”与“日”,“月”与“阳”又为重言。
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是不拘一格。
传张学良将军曾撰一联云:
两字让人呼不肖,
一生误我是聪明。
两字,即“不肖”。此将“不肖”置后,是为同位语倒装。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令张学良不得抵抗,并退出东北,张为执行命令而深感痛悔,上联即反映此种心情。下联则为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所证明,即轻信蒋介石的“诺言”而遭终身软禁,此将“聪明”置后,亦是倒装。
《素月楼联语》云,乾隆状元秦涧泉学士,江宁(今南京)人,秦桧,亦江宁人,人以为涧泉为桧后。一日涧泉至西湖,人故请其瞻拜岳坟并题联,涧 泉无奈,题云:
人从宋后无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忠奸之判,俨如冰炭。秦桧之害岳飞,遗臭一至如此!
“无名桧”,亦作“羞名桧”,还有作“少名桧”者。联语以抒发真情实感取胜。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
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7:11:42 | 只看该作者
(二)

《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
《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
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江南日暖难存雪。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薛回敬道:塞北风高不住楼。“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

--------------------------------------------------------------------------------
清代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便才学远近闻名。一日,一位姓叶的私塾先生想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出联道: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林大钦随声答道:梅花放发,哪曾见得叶先生?

--------------------------------------------------------------------------------
旧时某夫妇新婚之夜,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忽出一联:十八年前未谋面,新娘是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细声应道:二三更后便知心。妙哉!一切尽在此言中。

--------------------------------------------------------------------------------
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此被富绅诬陷。公堂审案,县官知其为人,想找个理由将其释放,便言:“吾出一联,能对则免罪;不能则严办。”出句云: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书生见壁洞透进阳光,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惺惺相惜,结果不言而喻。

--------------------------------------------------------------------------------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
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
《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
《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
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江南日暖难存雪。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薛回敬道:塞北风高不住楼。“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

--------------------------------------------------------------------------------
清代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便才学远近闻名。一日,一位姓叶的私塾先生想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出联道: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林大钦随声答道:梅花放发,哪曾见得叶先生?

--------------------------------------------------------------------------------
旧时某夫妇新婚之夜,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忽出一联:十八年前未谋面,新娘是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细声应道:二三更后便知心。妙哉!一切尽在此言中。

--------------------------------------------------------------------------------
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此被富绅诬陷。公堂审案,县官知其为人,想找个理由将其释放,便言:“吾出一联,能对则免罪;不能则严办。”出句云: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书生见壁洞透进阳光,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惺惺相惜,结果不言而喻。

--------------------------------------------------------------------------------
《笑笑录》载,有人作一联赠医生云:
不明财主弃,
多故病人疏。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有句云:“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联语将孟句之“才”、“明”二字换位,并将“才”改为“财”,又将“病”、“故”二字换位,顿出新意,对庸医之讽剌,入木三分。
《楹联丛话》谓此联出自纪晓岗之手,自此以后,多书遂皆持此说。

--------------------------------------------------------------------------------
一九二一年冬,陈毅同志在法国因为闹学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过春节时给自己家里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
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这副对联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陈毅忧国忧民和对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心。


--------------------------------------------------------------------------------
清末以来,我国出了一批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小翠花、小翠喜、马连良、马连昆就是其中的四位。或嵌四人姓名,撰有一联:
小翠花,小翠喜,一文一武,一京一汉;
马连良,马连昆,同乡同姓,同教同科。
小翠花,京剧演员于连泉的艺名,北京人。小翠喜,汉剧演员,武汉人。马连良,回族,马边昆亦是,且与马连良同为北京人。同教,同信回教。同科,同习老生。联语除嵌名外,还借助了人名中相同的文字取巧,又重言“一”字与“同”字。

--------------------------------------------------------------------------------
清赵翼《檐曝杂记》云,金山寺有一小和尚善对,润州(府治在镇江)太守出对云:
史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小和尚答道: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联语共含有六种颜色。史君子与虞美人为嵌名,上下联第二句为自对。

--------------------------------------------------------------------------------
《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象。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曰: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未得对句。后一赶考书生系船于江边时见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
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
联语之巧在于用数。上联之数全为一,而用“孤”、“独”、“一”、“横”、“匹”变言之。下联之数全为二,而用“两” 、“夹”、“对”、“双”变言之。使人不觉有雷同之感。

--------------------------------------------------------------------------------
《长安客话》载,元丞相脱脱将赴三河,至宫廷向元主辞别,元主赐宴。至深夜,脱脱站起来说,他明天一早就会走,偶然得了一句七字联:
半醉半醒过半夜;
元主笑曰,明天也不必走得太早,他也偶得一句七字联:
三更三点到三河。
脱脱叩谢,尽欢而罢。
联语为流水对。上联重言“半”字,下联重言“三”字,并嵌“三河”之名。

--------------------------------------------------------------------------------
《对类》载一联云: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此联的手法有多种。马笼与笼马、笼马与马笼,鸡罩与罩鸡、罩鸡与鸡罩为句内回环。笼松、笼松,罩破、罩破为连珠。笼笼与罩罩均为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又为转类。

--------------------------------------------------------------------------------
《对类》有联云:
门子封门,门外有风封不得;
狱囚越狱,狱中无月越将来。
门子,看门人。此联用了多种技巧。前两个“门”与“狱”以及两“封”字与两“越”字为重言。“门、门”与“狱、狱”为连珠。“风封”与“月越”为混异。因“有风”而“封不得”,因“无月”,才可“越将来”,所表达的因果关系都极形象。

--------------------------------------------------------------------------------
相传某知府欲革两役吏之职,遂出一联令二吏属对:
一史不通难作吏;
一吏对道:
二人相聚总由天。
上联以“一史不通”作为革役吏这职的由头。下联则以“二人”暗指役吏本身,又发“相聚总由天”一语奉承知府。
联用析字法。“一”与“史”合起来便是“吏”字,“二”与“人”合起来就是“天”字。同时亦用了寓意双关。

--------------------------------------------------------------------------------
相传旧时有二人登当地临江楼,一见江中倒映的北斗星,得句云: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一见楼头一雁迎月飞去,对道: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联语以写物影见趣,故后一数(十四、双)皆为前一数(七、孤)之两倍。
《奇趣妙绝对联》说,林则徐幼时到姑父家去,恰遇几位诗家对句,一诗翁想考他的学问,出了上联,林对下联。此说虽然亦可成立,但毕竟缺少意境。

--------------------------------------------------------------------------------
明张岱《琅环文集》载,张岱六岁时,随祖父游杭州。祖父之友陈眉公跨鹿而至,指屏上之《太白骑鲸图》出联曰:
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岱应声对曰:
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打秋风,指利用关系向索求财物。六岁孩童调侃如此,意趣尤浓。
此事《陶庵梦忆》等书亦有载。陶庵,张岱字。

--------------------------------------------------------------------------------
《奇趣妙绝对联》介绍,明代江西吉水人罗洪先,乃嘉靖年间状元。一次与友人乘船到九江,遇一船夫出联请对:
一孤舟,二商客,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
罗未对上。直到一九五七年,佛山工人李戒翎找九里香木材,托八七五六号轮船自十里二日运到。而一九四三年有人找此木材却整整一年才到货。有感于此,遂得下联: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五六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联语的手法为换位用数。上联从一至十,下联从十至一,皆在相应的位置。上下联还分别用了其时的掌故。

--------------------------------------------------------------------------------
《评释古今巧对》云,明代杨循吉幼时,与塾师一同赏月,师出一联曰:
月缺月圆,缺似梳而圆似镜;
循吉对曰:
雪飞雪缀,飞如絮而缀如银。
联语首句之“月”、“雪”二字重言,第二句“似梳”、“似镜”、“如絮”、“如银”为比喻。以“梳”喻缺月,以“镜”喻圆月,以“絮”喻雪飞,以“银”喻雪缀,十分生动贴切。

--------------------------------------------------------------------------------
乾隆五十大庆时,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参加者有位一百四十一岁的老人。乾隆以其年齿为题出句云: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对道: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花甲,指六十岁。重开,指两个花甲,一百二十岁。三七为二十一岁。上联加起来共一百四十岁。古稀,指七十岁。双庆,指两个古稀,一百四十岁。一个春秋,即一岁。下联加起来也是一百四十岁。联语的特点在巧于用数。

--------------------------------------------------------------------------------
《评释古今巧对》云,明代都与楼仲彝路遇盗牛被擒者。都出句曰:
村前木贼夜牵牛,连翘怎过?
楼对道:
路上槟榔朝贝母,滑石难行。
联语串组“木贼”、“牵牛”、“连翘”、“贝母”、“滑石”六个中药名。翘,谐桥。槟榔,谐宾郎。贝,谐背。皆语带双关。

--------------------------------------------------------------------------------
相传明代王臣,嘉靖进士。一日约友人观赏芍药,友人出联曰:
芍药还为药,
王对道:
山茶不当茶。
芍药花可入药,山茶叶则不能泡茶。二物之性,不能由字面求之。联语先嵌名而后又用名中之字重言取巧。当,手抄件作“是”,“是”似比“当”好。

--------------------------------------------------------------------------------
清钟耘航《振振堂集》载,某年除夕,钟曾题一联云:
过苦年,苦年过,过年苦,苦过年,年去年来今变古;
读好书,好书读,读书好,好读书,书田书舍子而孙。
联语用了换位、连珠、重言等手法。联语表达了曾氏穷愁潦倒时的心情。此联因“过年苦”和“读好书”三字组合与排列的不同,还有构成“越递”者。
--------------------------------------------------------------------------------
《纪晓岚外传》云,纪晓岚等人在醉月轩为翰林陈半江赴南昌饯行,陪酒歌伎风燕求联,获赠云:

凤枕鸾帐,睡去不知春几许;
燕歌赵舞,醒来莫问夜如何。

联语首嵌“凤燕”二字,又用隐切法,含蓄调侃式地道出歌伎的夜生活,不可言传者由此意会,极其高妙。



--------------------------------------------------------------------------------
《中国古今巧联妙对大观》云,从前有一小姐出联求偶,曰:
羊毫笔写白鸾笺,鸿雁传书,南来北往;
一位皮匠对道:
马蹄刀切黄牛皮,猪鬃引线,东扯西拉。
上联含三种动物,两个方位,下联亦含三种动物,两个方位。上联表达小姐的愿望,下联表现皮匠的职业,都很确切。联语末四字乃自对而后又上下联相对。全联对仗极工。据说,二人因此结成伉俪。

--------------------------------------------------------------------------------
安徽定远县城隍庙里,有一副妙联,不仅有色有味,而且还具有警世作用,颇为难得。这副对联写道: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这副对联用酸、咸、辣、甜、苦“五味”对黄、白、红、黑、青“五色”,对得极为精巧。但在精巧的对句背后,又寓意有不可对人残暴,不可见钱眼开的劝世深心。用对联来省人劝世,真是绝世无双。
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7:13:18 | 只看该作者
古今绝对赏析

=======================================

      妙到极点始称绝。一副楹联,若采用了一种或几种艺术,使之具有一定的特色,从而给读者以巧妙新奇之感,这样的楹联,称之为“巧对”或“妙联” 。若巧妙到出联极难应对,或对句达到了无与伦比且令人叫绝的地步,甚或对句根本对不出,这样的楹联,可称之为“绝对”或“绝联”。
  古往今来,所谓绝联为数不少,但真正叫绝的却不多。绝联有:传说中的名绝联、有案可查的名绝联、至今迄无对句的绝联及已有对句的绝联等几种。

  传说,宋代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某日由九江乘船往苏杭而去,水上遇一驾船少年。那少年出一上联要黄应对。其上联为:
  驾一叶扁舟,荡两片桨,支三四片蓬, 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这副上联,用尽了从一到十的所有数,又要求下联在相应的位置上也要用数,且不论反顺,不得有一字相重,还要排列有序,何其难也!黄庭坚乃一代才人,当时冥思苦想半晌亦难以对出,后人虽多有攀附应对者,但完全合乎上联要求的对句尚未出现。实际上,此联实属“对句根本无法对出”的绝联。现己对出者,均为不尽符合要求的,虽有正式刊出,亦尚嫌欠工。  

--------------------------------------------------------------------------------

民国初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随之而来的是军阀割据,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国势日颓。有人据此题一上联:
  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况愈下;
  此联巧妙地兼用了借代、重言,绞链诸技巧方法,且指事寓意十分恰切,越是细细品味,越是令人叫绝。孙中山是广东香山人,故曰“山”,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故曰“城”,黎元洪是湖北黄陂人,故曰“陂”,冯国璋是河北河间人,故曰“河”,徐世昌是江苏东海人,故曰“海”,这样把中华民国几任总统,来个“以地代人”,贯穿入联,结果,地势由高到低,“每况愈下”。而作者的本意恰在表示几任总统执政时的政治状况,也是因好变坏, “每况愈下”的。此联另一绝妙处在于,所叙各总统执政时间先后排列,恰与各自籍贯地名高低顺序切合。这真是既赖匠心独运,又仰天然玉成。象这样的绝联,只恐万古千秋也难以对出足以与之相媲美的对句来。

真正堪与上联相媲美的,还有一副传统名绝联:
  夏大禹、孔仲尼、姬旦、杜甫、刘禹锡;
  此联乍看,似觉难度不大,但细细品来,它字外有义。表面看,它是由五个历史人物联缀而成,殊不知它乃是一副谐音双关联,细品读之,尚有另外一层意思,即: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应对此联,要求下联也要符合上述条件,这就加大了应对难度。唯其如此,多少年过去了,此联仍如孤雁单飞,迄今无配偶。

--------------------------------------------------------------------------------

据传,苏东坡任职杭州时,某日,曾邀一些文士泛舟于西湖之上。当时,有一歌女手提锡壶给大家斟酒,不慎失手将锡壶掉入湖中,一文士当即出了一个上联,要苏东坡来对,其上联为: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这个上联,兼用了换位、混异、虚词等技巧方法,左一个“西”呀“锡”呀“惜”,右一个“湖”呀“壶”呀“乎”,直把个苏东坡弄得云山雾罩,一筹莫展。此联虽然既难又绝,但还不能说它无出。近见《光明日报》载《千年绝联今有对》一文,言道,此联已被江苏洞山农民曹有法对出。其下联为:
  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逢甲子,佳姿甲子。
  并声称:“在此下联对出之前,传统上联如同孤零零的鸿雁单飞千年余。”实际上,在曹此对之前,千年孤雁早有配偶,就是说,早已有好的下联对出。沈阳赵严华所对之下联为:
  擎酒碗,过九畹,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这个对句较之曹的对句,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略胜一筹的。诸君如若不信,请让事实说话:其一, 曹对中的“佳姿”一词太过牵强,和上联之“惜乎”根本不成对。而赵对中的“久惋”对“惜乎”则较为接近;其二,曹对中的“甲子”亦难对“西湖”,两者可谓相去甚远,而赵对中的“酒碗”对“西湖”虽仍有差距,但毕竟缩小得多了。可见,不比不知道,一比立见高下。另赵对中“九畹”语出有典,出于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句。

--------------------------------------------------------------------------------

浙江东部慈溪县旧有东西二街并二庙,东庙祀奉三国东吴之中书令阚泽,西庙祀奉唐朝宰相房琯。有人据此题写一联:
  东庙阚,西庙房,东西两庙,门户相当,方敢并坐;
  此联巧妙地使用了析字法,将“阚”字拆为“门、敢”二字,将“房”字拆为“户、方”二字,再让四个字交错并列,而成“门户相当,方敢并坐”句,意思又切合了两姓。自不待言,下联当完全符合上联这些要求。此对可谓难啊!因而此君题了上联后,就再也对不出下联了。但再难的事也有人知难而进,不久,有人以下联应对:
  南京河,北京城,南北双京,水土俱分, 可成霸业。
  此联将“河”字拆为“水、可”,将“城”字拆为“土、成”,所以才有了“水土俱分,可成霸业”句。为什么说“霸业”呢?原来这“南京河”特指秦淮河,“北京城”当然即紫禁城,故而才有“可成霸业”之说。此对真可谓巧莫与阶,实属妙绝!

--------------------------------------------------------------------------------

再看传统名绝联“江氏江亭绝对”:
  江氏于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
  此联难在一个“江”字四次重言,且具有四种含义:江氏是姓,江亭是亭名,江西是省名,江县令又是官名。即便“江县令”,虽亦为“江氏”,但前后两者是不同的,前者在联句中为主语,是发出动作者,而后者则是宾语,是接受动作者。此联虽经反复重言,但并无牵强附会之嫌,且指事又十分妥贴。此联当时无出对句,后来又经登报公开征对,终无所获。于此,可窥其属对难度之一斑了。  

--------------------------------------------------------------------------------

还有一副传统名绝联,可说迄今无好的对句。其联为:
  日照纱窗,个个孔明诸格亮;
  此处着字不多,难处却不少。其一,“孔明”是诸葛亮的字;其二,“个个”与“格”谐音,“格”与“葛”又谐音,形成谐音双关;其三,前句与后句系因果关系;其四, “个个孔明”与“诸格亮”既是分总关系,又属同义重复。此上联出后应对作亦颇多,只是堪与上联比肩共步的上品力作可谓奇少。后来,某书(实在记不清书名了)曾载出这样一对句: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如果把上联的几处难点作为衡量标准用以衡量此下联的话,显见两者差距太大了。除了“畹华”是“梅兰芳”的字,这一点符合上联第一点要求外,余皆不合。这就不只是什么稍嫌欠工的问题,不客气地说,根本对应不上。

--------------------------------------------------------------------------------

《沈阳日报》曾载出一组传统名绝联,为上联公开征对下联,其中有这样一副上联:
  浙江江浙,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此联难度更大,第一句属换位,形成两处地名,且又与后边所写景物存在某种领属关系;第二句属重言,不仅重言“三”,而且还重言“塔”;第三句既可视同重言,又可视为迭词。难度最大之处还在于“三塔寺前三座塔”一句,唯其只有“三座塔”,才引出下句的“塔、塔、塔”,它把“三”这个唯一可用的数字给先行占用了。而下联相对应的位置上势必也要用数,用哪个数字为好呢?这就需要动脑子了。按应对规矩,显然,其一,上联之数是不允许重复的;其二,尾句三个字所含数又必须与前边重言的数字相符;其三,还要如同上联一样,必须符合实际情况,不得胡编乱造。仅此三点,多少年来,不知难倒多少雅士文人。有人弃其首句,只对其后两句而成一下联:
  万松庵后万棵松,松松松。
  这就显得太勉强了。既是“万棵松”,岂可仅以“松松松”三字概之。当然了,“三棵松”替不了“万棵松”,也不是让我们把“松”字列出一万个才罢,其中必有变通的办法。我们试来共赏一联家大手笔所对之下联:
  宁海海宁,九虫山上九条虫,蟲蟲蟲。
  第一句亦属换位,成两个地名,第二句虽为虚写,亦可作实说。重言处,不仅重言了“九”,而且还重言了“虫”。第三句尤为绝妙,作者匠心独运地巧用“虫”的繁体字“蟲”,来了个“一代三”又“三代九”,从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前后数字相符的大难题。此可谓戛戛独造之手笔,读此联实实令人拍案叫绝。

--------------------------------------------------------------------------------

“沈阳新联营联”可能受“三塔”联的影响启发,曾出一上联亦足以撩人兴致,意味无穷。其上联为:
  新联营开三面之门,迎八方来客,进进进;
  此联与“三塔联”很相似,难在“开三面之门”,才有“进进进”,唯其只“三面门”,才有三个“进”,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也是把唯一可用的一个数字先行占用了,下联如何应对?请您一试。

--------------------------------------------------------------------------------

前几年,《妇女》杂志曾登出一副上联公开征对。其联为:
  歪头山山头不正;
  此上联写的是本溪歪头山。“歪头山”,听其名即知其“山头”自然就“不正”了。此联也运用了拆字法,“歪”刚好拆而成“不、正”,且“山山”又属连珠。虽寥寥七个字,属对亦不容易!
  上下同卡何愁歪风不正;
  此上联后来由好多人对出下联,但均有欠工不贴切之处。看来想对到鸾凤匹俦的程度,实在不是一件易事。此联不仅借鉴了前例“歪头山”联之技巧,更可贵的是赋于新意,紧切当前形势,实属难能可贵。
  皇白王,皇王不分吴言有误;
  此联也巧妙地运用了析字法。“皇”字拆为“白、王”,“吴、言”又可拼为“误”,这是表面的关节,其内含义另有一层,就是江浙一带,旧属吴地,那里口语“皇王不分”,故而说“吴言有误”。后来有人对出一下联,颇有斤两。其联为;
  耆曰老,耆老能饭壹口没噎。
  此下联也是巧妙地运用了拆字法。“耆”字拆为“曰、老”,“壹、口”又可拼成“噎”。“曰”对“白”,“耆老”对“皇王”都是十分工整之对,这只是表面关节,下联所含意义比上联毫不逊色,意思是说:老者虽说老矣,但饭量却好,吃起饭来一口也不至于噎着。词达意顺,无可挑剔,可谓上联之匹配之作。
  
类似此类绝联所见甚多,下将意境颇深的几副列兹于后,与爱好联语者共同赏析。
  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此联“六木’恰为“森森”二字,而后边六个字又都是“木”字旁,因“六木”同这六个字在一定程度上又属分总关系,故而应对是很不容易的。目前所见应对各联,不是此处稍有不合,就是彼处略欠工稳,总之,很难有珠连璧合之对句。

--------------------------------------------------------------------------------
烟沿艳檐淹燕眼;
  此联也很叫绝,绝在短短七个字竟同为同音异调字,这是否可称为“高度混异”法?典故出自清朝末年。相传一人在门前生火,灶间柴烟沿那艳丽的屋檐氤氲地涌入了燕子窝中,大燕子飞出巢去,小燕子在窝中被熏的叽喳乱叫。有人以此为题写出一副上联;七字同音、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以此索对。
此联的难度不仅仅是七字同音;辘轳格的形成让这句上联变得难上加难!在天下绝联的标示区域内,“它”至今依然无对!君若不信,我们先试听此联而不着眼于字面,必定会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但倘着眼于字面,原来是“烟气沿着艳美的房檐缭绕,竟淹掩了屋檐下燕子的双眼”,这是一幅多么美妙宜人的画面呀!

和尚装姑娘,不梳头,插朵攀枝花,难瞧;
  此联看上去无难可言,岂不知它也是一副谐音双关联,原来联内嵌进了云南省的六处地名:云南文山有和尚庄、姑娘寨、布苏、查朵、攀枝花、南桥等地。要求下联也要相应对以地名人名或其他物品名方可,这就难了!一般说,对于非云南人来说.联中所列六地,恐怕所熟悉的仅只“攀枝花”一地而已,其余五地大都是很陌生的。而这一点似乎无关紧要,你只需在下联能对出谐音双关且又词达意切的六处地名就行了。

--------------------------------------------------------------------------------
据笔者所览,仅以云南地名入联的,还有这样一副上联:
  嵩明山高映日月;
  此联中“嵩明”为云南一县名,两字恰拆成“山高”和“日月”。此联与“歪头山联’可谓大同小异,属对亦非轻而易举之事。据说,此联经公开刊出后,很多联林高手亮出身手,唯憾所对多欠妥贴,亦是枉然。

--------------------------------------------------------------------------------
眉山有玫有梅没有煤;
  据介绍,此上联出自一位后生之手。联中运用了混异法,“眉、玫、梅、煤”四个同音字搅扰在一起,听起来糊涂,一看却会明白。此联难点不独在此,尤在于联中的两个“有”和一个“没有”上,下联要在相应的位置上对以相当的词语,恐怕就不是件简单的事了。

--------------------------------------------------------------------------------

修筑钱塘江大桥的总工程师罗英先生,不仅精工博理,而且颇善文墨。他曾针对钱塘江大桥即景撰一上联征对。其上联为:
  钱塘江桥,五行缺火;
  此联前句中“钱”字“金”旁,“塘’字“土”旁,“江”字“水”旁,“桥”字“木”旁,这样一来,五行中有四,唯独缺“火”,故而后句为“五行缺火”。下联要尽符此要求,可谓殊大不易。出句独运匠心,超绝妙绝,致使迄今仍无足堪比并的对句出现。
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7:20:3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周丽云

======================================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佚名撰 浙江天台山方广寺联
  【注释】(1)梵呗:佛教歌赞。呗,为梵文“呗匿”之略,意为赞叹,原为歌曲。 (2)色:佛教名词。佛教把物质的可感触的东西称为“色”,属于精神领域的则称为“心”。 (3)空:佛教名词。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它各自的因和缘,事物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故称之为“空”。 (4)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城北,为中国佛教禅宗天台宗一派发源地,山中今有国清寺、高明寺,上方广寺今已不存。其山势高,四万八千丈是传闻中的夸张,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句“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鉴赏】曾有人评论这副对联极“画工”之微、尽“化工”之神,自然之美、哲理之玄,具在醇厚之韵味中。诚不为过也。首先,作者象个高明的画家,再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峰峦、云霞、树、草、山、月,林林总总,色色入目;又象个文明的音乐家谱出了天地间神妙之曲:风、水、虫、鸟、梵呗、钟鼓,万万千千,声声入耳。有声有色,可谓赏心悦目。更由于用上了“三百六十击”“四万八千丈”等数量词,在时间上非常长久,空间上又非常高阔,便使这幅图画非常奇伟,这首乐曲非常雄壮。上联一连用了七个“声”字,使人耳无暇听;下联一连用了七个“色”字,使人目不暇接。总而言之,此联写尽了自然之美。更可叹的是,联语在句尾巧妙地一转,好象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只用魔杖一指,千万个声音突然不闻、万千种景色突然不见,使人恍若梦中醒来,有所惊讶,有所发现,进而有所深思,这里又写出了佛理之玄。明明有千万种声音,为什么说都是“寂”呢?明明有千万种色相,为什么说都是“空”呢?佛教《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任何物质现象都是缘起,它有相状,它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状和功用里面没有常恒不变的指挥它的主宰,色是缘起所起、色法上不能有个不变的实性,所以说“色即是空”,唯其没有实性,所以能遇缘即起,所以说“空即是色”。而在禅宗那里,这个“空”即是人的本心,本心犹如虚空、无有边畔,“我心就是一切”。佛书中说:“诸蕴本空,由心所生,心法灭已,诸蕴无作。”如此说来,答案就在这里:心生诸景,心灭景自灭,当然这是一种抹煞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界限的唯心理论。但是,当我们从佛理中抽取它的合理的内涵时,我们也就获得了一种哲理:有些特殊的场合,我们对一些事物淡然处之,将有作无,或许能缓和矛盾,得到一种比较理想的结果。
  此联可以说是佛理式的对联、对联式的佛理。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7:24:35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吴直雄
==============================================

  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才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把秾花浊酒,便当作六一翁后余韵流风。
    ——伊秉绶撰 江苏扬州平山堂联

  【注释】(1)江上画图山:扬州位于长江北岸,登临平山堂远眺,江山如画,一派美好景象。 (2)繁华自昔:扬州自古为我国繁华都市之一,从汉吴王刘濞建都始,历代都有增建。 (3)奢如大业:奢即奢侈。大业是隋炀帝的年号,这里以年号代指隋炀帝。据史载,隋炀帝为了到扬州观赏琼花,劳民伤财开凿运河,他是中国历史上奢侈腐化的皇帝之一。 (4)令人讪笑,令人悲凉:由于隋炀帝穷奢极欲,淫佚荒诞,役使民夫百万,大修宫室长城,凿运河,终逼迫农民造反,使隋朝崩溃于一朝。他自己在扬州也为宇文化及等所杀。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即指此。 (5)逸兴雅怀:指不流于庸俗的兴致和情怀,多系指文人们饮酒赋诗之类的雅兴。 (6)廿四桥:位于扬州旧城西门外。据清《一统志》:“扬州二十四桥,在府城,隋置,并开以城门坊市为名。”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补遗》中记载说:“西自浊河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惟不足二十四桥之数;或谓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7)箫声月色: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句当从杜诗中化用而出。 (8)竹西歌吹路:唐代杜牧《题杨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上扬州。”竹西路,指的是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一段路。附近有竹西亭,后来向子固据杜牧诗易名为歌吹亭。联作者为了对仗的需要,将杜牧诗予以演化而成此联句。 (9)庐陵:本为地名,在今江西省吉安市。因欧阳修是江西吉安人,故以“庐陵”代指。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为翰林学士,博极群学,文章冠绝一时,才华横溢。必须才似庐陵,是指因杜牧描绘扬州的诗在前,后人少有超过,直到欧阳修才可与之相比。 (10)啸咏:啸歌、吟咏,即歌咏。 (11)秾花浊酒:喻花天酒地的腐化放荡生活。 (12)六一翁:即欧阳修。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何谓“六一”,他自言是:“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 (13)余韵流风:诗文表现的风格韵味。 (14)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福建宁化人。清乾隆、嘉庆间做过刑部员外郎、惠州和扬州知府等。擅长诗文,著有《留春草堂诗》《攻其集》等。该联一说梁章钜撰。 (15)平山堂:位于扬州城北的蜀岗上,为宋代欧阳修所建。时欧阳修知扬州,他常在此饮酒、赏景、吟诗作赋。堂址坐北朝南,登堂眺望可见金山、焦山和北固诸山。在直观中,似堂与山平,故名平山堂。平山堂下有“法海寺”,寺墙有大石,上刻“淮东第一观”和“天下第五泉”等大字。堂后有欧阳修祠,内有欧阳修塑像。平山堂是扬州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鉴赏】这是一副登临赏景的对联上品。上联首句描绘俯瞰扬州那如画图般的美景,次句赞叹扬州自古以来的繁华,由远及近,由静至动,展现扬州城这样一幅活生生的画图。接下去便联想到扬州历史上的大事件:隋炀帝这样荒淫奢侈的暴君,在扬州为部下所杀,一统江山败在他手下,令人讥笑;落得如此下场,亦令人悲凉。只有那些具有“逸兴雅怀”的人,才能够真正领略扬州那如画的美好景色。
  下联顺着有“逸兴雅怀”的人这一思路拓展开来,继续写下去。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一是宋代散文家欧阳修,均紧紧地扣住了与平山堂有关的人和事。杜牧描绘扬州的诗传诵历代,只有欧阳修的才学方可与之相比。但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少年。”可不是那秾花浊酒般的放荡生活啊!
  上下联在历数扬州的风物、历史、人物时,作者寄景于情,时发议论,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颇能发人深思。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7:26:3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甘久生
=============================================

  望不断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明月当头,如许江山赢我醉;
  是谁赋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幽情无限,满城风雨自西来。
    ——佚名撰 长沙天心阁联

  【注释】(1)衡岳:衡山,在湖南衡山县西。山势雄伟,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为著。 (2)赢:容受。在《中国名胜楹联大观》中,赢作“容”。 (3)屈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离骚》是他的代表作。 (4)贾太傅: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 (5)前席:移坐而前。古人席地而坐,移坐向前,表示虚心求教。(6)天心阁:在湖南长沙市东南城堞上,与岳麓山遥相对峙。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清乾隆年间曾重修,现又重建一新。

  【鉴赏】此联以天心阁为视点,放纵笔墨,将登阁揽胜所得,尽情写出,其中有对山川形胜的描述,有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几乎把整个湖南的风光文物都概括进去了。上联写山川形胜,主要点出衡山和洞庭湖。湖南形胜,以此为著。写衡山,突出七十二峰;写洞庭湖,突出八百里。一言其山峰多,一言其湖面大,这就抓住了特点和重点。江山如此多娇,又喜“明月当头”,使登阁揽胜之人如置身于仙境,顿时为之陶醉。着一“醉”字,既形容了山川之美,又道出登临者对“如许江山”之爱,用语精妙,极富表现力。下联写历史人物,特举屈原、贾谊为代表,这两个人物与长沙、与整个湖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许多事情可纳入篇幅,然而,作者只抓住他们的不幸命运着笔,并对造成他们不幸命运的原因提出了大胆的质问。此处连用两个问句,问得很有力量。前一问,把矛头对准了楚怀王,正是由于楚怀王昏庸无能,听信谗言,才使屈原横遭贬逐,满怀忧伤,自沉汩罗。后一问,把矛头对准了汉文帝。“虚前席”即用文帝“宣室求贤”之典,李商隐《贾生》诗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据传,文帝和贾谊谈话至半夜,越谈越有兴味,文帝不断地移席向前。但文帝所关心的,不是人间的疾苦,而是鬼神之事。贾生在政治上很有才干和见识,文帝不去任用贾谊治国,却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这不是滑稽可笑吗?回想历史,缅怀前贤,真可谓“发思古之幽情”了。一句“幽情无限”,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前贤的态度。末句是说古长沙通过了风风雨雨,令登临者感慨万千。此联咏史咏物,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种“把自己摆进去”的写法,与纯客观的叙述和描写,是大异其趣的。数词的运用,句式的多变,为全联生色不少。对仗上,“七二峰”与“屈大夫”、“八百里”与“贾太傅”等,文字上对仗不一,但意趣上避免了一般化。上下联由短句组成,各短句的末字都能平仄相对,符合常规。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8:55:2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吴直雄
========================================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撰 昆明大观楼联

  【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云:“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滇池:现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 (3)岸帻:岸在这里做动词,推高的意思。帻即头巾。岸帻这是推高头巾。 (4)骧:指马昂首奔驰。 (5)神骏:骏即马,神骏即为神马,这里指昆明的金马山,该山在昆明之东面,故曰:“东骧神骏。” (6)翥:即飞翔。 (7)灵仪:凤凰为灵禽,凤凰来仪,称为灵仪。这里以灵仪代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相传曾有凤凰鸣其上,当地人不知是何鸟名系称其为碧鸡。此山也由此而得名。 (8)蜿蜒:即指昆明北面的蛇山,该山有如长蛇曲折前伸,山势蜿蜒而去。 (9)缟素:缟即白缯,素乃生帛,均为洁白。这里以缟素代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10)高人:即旧时说的“高士”,他们是一些蔑视权贵、退隐山林江海的封建知识分子。 (11)韵士:即诗人。 (12)蟹屿螺洲:即指散落在滇池中的小岛。它们有的形似螃蟹,有的状如泫螺。 (13)风鬟:即高髻,有如风吹,显得蓬松秀丽。 (14)雾鬓:指双鬓梳裹的似薄雾。 (15)蘋天苇地:蘋指水草;苇指芦苇。蘋天苇地,泛指水草之多、芦苇之茂。 (16)翠羽:泛指各种翠绿色的禽鸟。 (17)丹霞:即红霞。 (18)孤负:孙髯原作为辜负,1888年赵藩重书时写作孤负。孤负与辜负相通。 (19)九夏:即夏季中的90天。 (20)芙蓉:即莲花。 (21)三春:即春季中的三个月。 (22)把酒凌虚:高举着酒杯对着天空。 (23)汉习楼船:据《史记·武帝纪》及《史记·平淮书》载云,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发谪吏穿昆明池”,周围40里“治楼船高十余丈”以操习水军。 (24)唐标铁柱:典出《新唐书》及《大唐新语》。云公元707年,因“吐蕃及姚州蛮寇边”,唐中宗遗御史唐九征率兵回击,大败之,在今云南祥云县建铁柱以示纪念战功。 (25)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写字时镇纸用。相传北宋初年在论定边界时,宋太祖赵匡胤竟手持玉斧沿着地图上的大渡河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置大渡河以外而不顾了。 (26)元跨革囊:革囊即皮筏子。据《元史·世宗本纪》云,公元1252年,成吉思汗孙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统兵取云南,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收回大理,统一云南全境。 (27)伟烈丰功:即丰功伟烈,指功业多而且伟大。 (28)尽珠帘画栋:珠帘画栋,形容宫廷的豪华,以珍珠串成帘幕,以雕梁彩画构建宫室。尽:尽管之意。 (29)卷不及暮雨朝云:卷即卷起。“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系王勃《滕王阁序》中“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诗句的化用。 (30)断碣残碑:碣为圆形的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碣碑,经过风化雨蚀而断裂残破。 (31)苍烟:暮色苍茫中的烟雾。 (32)落照:落日时那昏暗的光线。 (33)几杵疏钟:寺庙中那疏落的钟声。 (34)一枕清霜:一觉醒来,遍地寒霜。 (35)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却是这副长联。 (36)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的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鉴赏】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上下联各90字,全联计180字。是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该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之一。
  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绘出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作者登临楼上,首先写眼前那茫茫空阔无边的滇海,写作者敞开衣襟、推开头巾观海的高兴劲。接着写大观楼四面的景观:把东边的金马山比喻为奔驰的神骏;把西边的碧鸡山比喻为凤凰在展翅挎翔;把北边的蛇山喻为长蛇有蠕动;把南边的鹤山喻为仙鹤在扇动着洁白的双翼。凭楼四望之后,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里,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的岛屿边缘,有如少女的鬟髻和鬓发,在微风和薄雾中散发着幽香;那一簇簇的水草和瑟瑟的芦苇,似禽鸟那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前面,作者在观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后,曾发出:文人学者们,何不选择这名胜地的高楼登临欣赏一番的感慨!这里,作者在描绘了眼前池中的胜景后,再次由己及彼,概叹:不要辜负了美好的胜景吧——那四周飘香的稻谷,那波光万顷的浪涛,那六月盛夏的荷花,那三月春风中的杨柳。作者通过写景抒情,那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重在一个“叹”字上下功夫。作者追根溯源,道出了历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展示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的历史画卷。作者乘兴看够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立即联想起云南风云变幻的历史,发出了无限的感叹——千古的英雄豪杰们,都随滚滚的历史长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竟挥镇纸的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于1252年奉命从甘肃经四川,乘坐牛皮舟,先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扫平内乱,迁都大都(今北京),故灭南宋,定国号为元。这一系列壮观伟大的场面,费尽了英雄们的移山心力,然而这一切,犹如彩楼帘外萦绕的朝云,不等珠帘卷起,便在潇潇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纪颂功德的词句,都随着那断碣残碑,埋没在夕阳和农家的炊烟里。留给我们的只是寺庙里传来的钟声,江岸边点点的渔家灯火,天上南飞的两行秋雁,还有那睡在山林间文人雅士醒后的一身清霜!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感叹!
  长联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长联对仗工整,字句洗炼;长联内涵美质,外溢华采,意境高妙,气势非凡。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影响甚巨。
  大观楼长联是诗、是画、是历史的镜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这种远见卓识,隐寓于联中的字里行间。故道光初,任云贵总督的阮元读完长联后惊呼:长联有“汉、唐、宋、元之丰业伟功,总归一空”之意,是影射大清朝,遂仗势摘下原联,擅加篡改。其改联云:

  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向远,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金马,西翥碧鸡,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趁蟹屿螺州,衬将起苍崖翠壁;更蘋天苇地,早收回薄雾残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爨长蒙酋,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藓碣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鸿雁,一片沧桑。


  阮元改联减弱了长联的气势,缩小了长联语言的内涵,使长联文气呆滞不协调;阉割了长联的内容和精神,尤其是将“伟烈丰功”尽为“爨长蒙酋”,牵强附会,为达到篡改目的,到了不择手段胡乱用典的地步。
  阮元这种违反民心民意的举动,使昆明人哗然,纷加斥责。据《滇中琐记》载,时人作诗讥讽之。诗云:“软烟袋不通,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诗借谐隐之法,以“软烟袋”谐“阮芸台”(芸台是阮元的字),用以讥讽嘲讽他。阮元一离任,孙髯的长联又挂出来了。
  阮元在清代颇负文名,著作甚丰。《清史稿》称他“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可谓名重一时。然高名显位,自负改联,难免留下笑柄。
  除阮元之外,清代另一位官僚程月川,亦随意将孙髯之佳联在21处胡编乱改,其篡改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巾岸帻,喜茫茫宽阔无边!看东骧金马,西峙碧鸡,北耸青虹,南翔白鹤。高人韵士,定当击节讴歌。况栏外树色江声,随地皆诗情画意;更云开雨霁,何时不鱼跃鸢飞。登斯楼也,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风,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争欲同符天地。至今日离宫别馆,悉化为芳草长林;并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夕照。游于浦者,只剩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一行秋雁,两岸芦花。


  孙髯佳制遭劫,被清代官僚两次砍杀,然而,众人慧眼识骥,终于恢复孙髯联之旧观,使长联与山河同辉,与日月同在,对后代楹联创作影响甚巨。陈毅同志看完了这副长联之后,赋《题大观楼诗一首》,赞云:“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郭沫若亦赋诗赞云:“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信笔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毛泽东同志对大观楼题联尤其推崇。据杨尚昆同志《对毛主席的几点回忆》中说,毛主席“国内有些有名的对联他一口气能背下来,比如昆明大观楼那副一百八十个字的长对联,他就能背下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8:58:28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杨春燕
====================================

  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罗润章撰 桃源桃花源联

  【注释】(1)卅六洞:道家所称的“卅六洞天”。 (2)渊明记: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3)辋川行:王维的诗歌。唐代诗人王维,有别墅在兰田辋川。行:诗的一种体裁,这里指王维所作的《桃源行》一诗。 (4)太白序:指李白《奉饯十七翁州四翁寻桃源洞记》。 (5)昌黎歌:指文学家韩愈。韩愈祖籍河南,因河北昌黎韩姓为一郡望族,尝以昌黎自谓,世称韩昌黎。歌,指韩愈所作《桃园图》一诗。 (6)五百年问今何世:从秦至东晋太元中,已五百余年。 (7)鹿亡秦:语出《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喻帝位。 (8)蛇兴汉:《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曾在丰田泽中斩白蛇。 (9)鼎争魏: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魏国统一中国。 (10)瓜分晋:东晋末年,各族统治者互相混战,先后建立许多国家,总称十六国。瓜分晋朝土地。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11)呕者:呕心沥血地感到伤心的人。 (12)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说有一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看见晋时避乱者的后代生活安乐并不闻世间的变化。渔人从洞中出来后,再也找不到该山洞了。后人将陶渊明的想象之地附会于此。此处便成为我国的名胜之一。

  【鉴赏】这副对联以“卅六洞别有一天”总领上联,创造了一个变幻莫测,虚无缥缈的神奇境界。三十六洞本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用来形容桃花源,使桃花源内美妙、和平宁静、自由的生活画面跃然纸上。接着作者借陶渊明、王维、李白、韩愈四位著名的文坛诗人,以诗文赞美桃源的事实,表达了作者对桃源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历史上在桃源参观游览,吟诗作文者数不胜数。作者之所以选择这四位诗人的重要原因是四人经历相仿,都是怀才不遇,屡遭挫折。他们既想“入仕”为朝廷所用,又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寄情山水;既愿为国尽忠,又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尤其向往那个与世无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的幸福社会。共同的经历和理想使他们象渔人、樵客、隐士、神仙一样依恋着山水,共为“名山知己”。在表达方式上,作者借用前代诗人轶闻逸事,融入作者的自我感叹,较之直书桃源社会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如果说上联作者极赞桃源仙境,突出其美好的话,那么下联作者则控诉战乱的现实,突出其黑暗。“五百年问今何世”,切《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对武陵渔人的问语,增加了桃源的真实感。“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十二个字,展现了一幅幅历史画卷。在五六百年的时间里,经过了秦、汉、魏、晋四个朝代。战事连绵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有的笑,有的哭,真是可悲可叹啊。进一步衬托了桃源的美好,揭露了权贵争相倾轧、尔虞我诈的社会现状,反映了人民追求光明,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最后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借“桃花”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现实社会失望和嘲笑的思想感情。
  此联虽较长,但层次分明,对比强烈,上下联各用首句引领下文,按照时间顺序一气哈成,感情起伏有致,对仗工整。全联用典贴切,每个分句有典故,但不显僻涩,不见堆砌,不仅满足了对联字少意深的要求,而且表达了更深的意境。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9:00:1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吴直雄
====================================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李联芳撰 武汉黄鹤楼联

  【注释】(1)旷世:历时久长。 (2)凤凰孤屿:即凤凰屿,原在城外长江中。 (3)鹦鹉芳洲:即鹦鹉洲,原在城外长江中,明末逐渐沉没,清嘉庆间将汉阳拦江堤外的补得洲改为鹦鹉洲。 (4)黄鹤渔矶:武昌蛇山,又名黄鹤山,临江处称为黄鹤矶,即黄鹤渔矶。 (5)晴川杰阁:即晴川阁,在汉阳龟山东端禹功矾上,与黄鹤楼隔江相对。 (6)春花秋月:指景色美好。 (7)崔颢题诗:即崔颢的《黄鹤楼》诗,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青莲搁笔: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据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记载:“……(崔颢)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青莲搁笔即意为此。 (9)汉口夕阳: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有句云:“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10)洞庭远涨:洞庭即洞庭湖,洞庭远涨,即洞庭湖方向深远弥漫。 (11)潇湘夜雨:潇湘即湘江。潇湘夜雨即湘江夜雨。 (12)云梦朝霞:云梦即古代的云梦泽。据史记载,先秦两汉所称云梦泽,大致包括湖南益阳、湘阴以北,湖北江陵、安陆以南,武汉市以西地区。云梦朝霞即指云梦方向的朝霞。 (13)笛声缥缈:唐诗人李白有吟黄鹤楼诗云:“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古人临高台而吹笛,以此寄寓情怀。笛声缥缈即笛声隐隐约约的。 (14)鹤影蹁跹:黄鹤楼有许多关于鹤的故事传说。诸如王子安乘鹤过此;费文祎驾鹤返憩于此;吕洞宾橘皮画鹤……。故用鹤影一词。蹁跹,即轻快地跳舞的样子。鹤影蹁跹意指黄鹤轻快地起舞。 (15)李联芳:江西临川人,清代诗人。 (16)黄鹤楼:座落在湖北武汉市的蛇山黄鹤矶头。楼因山而得名。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建屡毁。清光绪十年(1884)被焚后,直至1984年才重建。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颇多,令人神往。唐代诗人崔颢题《登黄鹤楼》诗后,更是千古闻名。

  【鉴赏】作者在上联中,首先列数登楼后所见到的历时久长的胜迹——凤凰屿、鹦鹉洲、黄鹤矶、晴川阁。这样春花秋月般的美好胜迹,现已残缺不全了。放眼远望,不由勾起古今的愁绪,回想起崔颢题诗、李白因此搁笔的故事。
  下联由滚滚东流的万里长江,联想到人事的兴衰变化。凭楼眺望汉口、洞庭、潇湘、云梦一带的景致,顿时激起的酒兴风情,都留在那暮色苍茫的烟雾和晚间落日时昏暗的光线之中。放开心怀,让古今愁绪、酒兴风情,消失在隐隐约约的笛声和蹁跹起舞的鹤影中。
  这副对联,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并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时代的变迁与现实联系起来,抒发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
  在写作手法上,以排比法把黄鹤楼四周的美景和历史典故写得淋漓尽致,加强了对联的语气,增强了对联的气势,使对联富于节奏感,具有旋律美。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9:01:23 | 只看该作者
作者:龚云
=================================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陆润庠撰 苏州留园五峰仙馆联

  【注释】(1)书:《尚书》,也称《书经》。是战国以前流传下来的一批古代历史记录。其中所记大多是有关政治的一些言论和史事,有的出于当时史官的记录,有些是根据史料的追述。因它是上古之书,故称《尚书》,相传为孔子所编。 (2)易:《周易》,亦称《易经》。《周易》通过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等富于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旧传孔子作。 (3)骚:《离骚》,或《离骚》与《楚辞》等骚体辞合称。战国时屈原作。作品运用大量神话传说和奇妙的比喻,想象丰富,文辞绚烂,是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4)庄:《庄子》,亦称《南华经》。战国时庄子所作。道家经典之一。其文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 (5)汉文:汉代的散文。这里特指西汉前期的散文,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 (6)菊、梅、莲、兰、海棠:皆花名。 (7)陆润庠(184l-1915):字凤石。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同治十年状元,历任工部、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土。辛亥革命后留毓庆宫为溥仪师傅,授太保。能联擅书,时有双壁之称。 (8)苏州留园:我国名园之一。约建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原有东西两园,清嘉庆年间就东园遗址建成寒碧山庄,光绪年间改称留园。中部为池塘,临水设置山石楼阁,东部多厅、堂、轩、斋,间以奇峰巨石。西部漫山枫林,绕以清溪。园中小桥、长廊、漏窗、龙墙,依势起落,相互交错,形成无数幽深庭院。为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杰作。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远翠阁、楠木厅、鸳鸯厅、冠云楼等。布局紧凑,富于变化。充分体现造园艺术中分合、高深、曲直、虚实、明暗等对比手法。

  【鉴赏】这是一幅言志抒怀联。
  苏州留园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典范,这里山石奇美,庭院幽深,流水依依,小径在花草林间迤逦而行,鸟儿在树梢嘤嘤啭啼。在这样的地方读书吟对,定然情趣横生,忘却尘世。楹联作者正是身处如此美妙的环境中,携着书本流连于兰草、野菊、梅花、海棠的神韵里,谈世上万千之事,看水塘清莲傲立。
  从上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抒发了自己忘情书中,以书为伴的文士之乐。他读《尚书》懂得了为人如何正道直行;读《易经》知道了“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读《离骚》《楚辞》又为其章句的幽雅不凡所倾倒;而庄子的旷达大度蔑视权贵的精神使他脑海迷雾尽失,心胸豁然开朗;汉文里那朗朗正气又使他初衷不改,意志弥坚。谁说远离了名利场所就会孤独寂寞?在书卷中寻找寄托不亦悦乎!下联则笔锋一转,作者以花草作喻。他赞赏野菊的随遇而安,寒梅的铮铮傲骨,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兰草的朴实芬芳,海棠的恬恬神韵,以此巧妙地表达了自己鄙视名利富贵,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志气。
  该对联在技巧上有两大特点:一是隐喻法。初看上去,上联只是教人读书,强调读书之乐,下联也不过描写自己对花草的钟爱罢了,但细细品味,却能够看出其中寓意深刻。作者深受屈原诗的影响,善以花草作譬言志。人之于书,之于花草,能够入其中而怡然自得,这境界本来就不是俗人所能企及,而作者却能超乎于外。二是排比法。作者连用五个“读”“取”“与”“同”,上下联的各句首、句中皆同字相对,加之每句都简洁凝练,使全联语势回畅迭宕,舒展飘逸,把文士的那种与世不群的超脱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此联上联言书,下联言花,表面上似乎不太贴切,但下联中的花实是上联“读骚取幽”之“骚”中反复出现的,一语相关,其意无穷,不愧联中上品。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6:2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放电 于 2012-7-17 16:30 编辑

作者:吴直雄
=========================================

  分野踞吴头楚尾,名贤过此,尚睹典型,读海潮赋,鹧鸪诗,昌黎谏书,赞皇治谱,千百年流风余韵,犹有存乎?凭吊感沧桑,只剩得横阶老树,古寺幽钟,曲巷疏帘,荒衙断碣;
  拓园旁秀水袁山,旧地重游,又留逆旅,览涌珠泉,云谷瀑,仰峰积雪,钓台晚烟,数十里美景春光,良堪娱耳!登临饶乐趣,况近看两渡虹桥,万家蜃市,半江鸥艇,几点渔灯。
    ——欧阳绍祁撰 宜春市宜春台联

  【注释】(1)分野:古时星相家以天上星辰与地域的位置相对应,称为分野。这里指地理位置。 (2)吴头楚尾:江西宜春地区古代属于吴、楚之间,故曰“踞吴头楚尾”。 (3)海潮赋:唐代宜春人卢肇,曾作《海潮赋》。 (4)鹧鸪诗:唐末诗人郑谷,字宋愚,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光启进士,官至都官郎中,故人称郑都官。因其七律《鹧鸪》一诗为时人传诵,人又称其为“郑鹧鸪”。鹧鸪诗即指郑谷名作七律《鹧鸪》。 (5)昌黎谏书:唐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因其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人称其为“韩昌黎”。昌黎谏书即指唐代韩愈的奏疏《谏迎佛骨表》。韩愈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皇帝,几乎被杀。因朝中大臣谏阻,被贬为潮州刺史。至潮州,韩愈乃以表哀谢,宪宗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宰相皇甫镈素来忌恨韩愈直率,仅内调改任袁州刺史。韩愈在袁州兴利除弊,有政绩。 (6)赞皇治谱:《新唐书·李德裕传》载,李德裕曾封赞皇县伯。这里以赞皇代指李德裕。赞皇治谱,即指李德裕献疏敬宗的治国方略。李德裕曾因唐敬宗听信谗言,“遂贬德裕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复贬袁州长史”。 (7)秀水:在江西西部,流经宜春的袁水。 (8)袁山:旧时称宜春为袁州,境内有袁山。 (9)逆旅:旅馆。 (10)涌珠泉:即玉泉涌珠。宜春台山上胜景之一。 (11)云谷瀑:即云谷飞瀑,宜春台山上胜景之一。 (12)仰峰积雪:“宜春八景”之一。 (13)钓台晚烟:亦为“宜春八景”之一。 (14)虹桥:指桥梁似虹。 (15)蜃市:海市蜃楼那样热闹繁荣的城市。 (16)鸥艇:象海鸥鸟那样自由自在的游艇。 (17)欧阳绍祁:民国时期江西宜春人。 (18)宜春台:为汉代宜春侯在山上所建五台之一。明代扩建亭台。宜春台座落在宜春市内山上。坐南朝北,为全市最高点。现存石坊、种桃亭、峰亭、春风亭、沩山阁、中山亭等建筑。1957年重修。

  【鉴赏】上联从描绘宜春台的地理位置入手,进而联想到历史上与宜春有关系的唐代名人。他们这些典型人物,有的是当地名流,有的是国家一代栋梁,他们都曾留下传流千古的华章。他们千百年的流风余韵,今犹存否?然而,作者所看到的只是横阶老树,古寺幽钟,曲巷疏帘,荒衙断碑。面对这一切,只能是无限的感慨。
  作者在上联中总写了登宜春台的联想和对眼前的宜春台的衰败发出一番感慨之后,在下联接着写宜春台的方位,并细写游览宜春台所见的玉泉涌珠、云谷飞瀑、仰峰积雪、钓台晚烟,数十里美景的游兴以及登临宜春台所见的拱形虹桥、热闹的城市、江中的游艇、渔火等等所获取的无穷乐趣。
  这副对联先写登台后的种种联想和感概,使人们对宜春人杰地灵的历史现状有个总的了解,进而再细写在宜春所见的美景春光,把读者的思绪引入那美景胜地,似与作者一道在欣赏、在评价、在赞叹。
  联语用词洗炼,层次清晰,宜春台的典型历史人物和胜迹,尽纳联中。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6:37:13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吴直雄
=================================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纪昀撰 北京圆明园戏台联

  【注释】(1)尧舜:尧指唐尧,舜即虞舜。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陶唐氏,名放勋,其位为舜所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其位为禹所继。尧舜均为我国传说中的两位贤德的君主。 (2)生:这里指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扮演男性人物,在元杂剧、宋元南戏及明清传奇中,都有这行脚色,诸如老生、小生、武生等。表演上各具特点。 (3)汤武:汤指商汤,是公元前十六世纪灭夏后建立奴隶制国家的贤名君主。武指周武王,姓姬,名发。继承其父周文王遗志,灭商建立西周王朝,亦是一位贤名君主。 (4)净:这里指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俗称“花脸”、“花面”。大都是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又据所扮人物性格、身份不一而分为若干专行,如京剧中的正净、副净、武净等等,表演上各具特色。 (5)五霸:即春秋时五个先后称霸的诸侯,一作“五伯”,其说有二:一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说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6)七雄:亦称“七王”。即指战国时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 (7)丑末:丑指传统戏曲的脚色行当。宋元南戏已有这一行脚色。由于化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与净脚中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称为“三花脸”。末,亦是指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宋杂剧中有“副末”。元杂剧的“正末”是同“正旦”并重的两个主要脚色。明清戏曲中都有末,主要扮演中年男子。 (8)耳:意为“而已”。《论语·阳货》:“前言戏之耳。” (9)伊尹:商汤的大臣,名挚,原为汤妻陪嫁的奴隶。后佐汤伐夏桀,被尊为宰相。 (10)太公:即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相传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与语大悦,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为太公望,立为师。武王即位,尊为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封于齐,为齐国始祖。 (11)耍手:指玩弄戏法的能手。 (12)拜将封侯:亦作“拜相封侯”。即拜为大将,封为列侯。旧时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明吾邱瑞《运甓记·牛眠指穴》:“我也弗图个为官作相,我也弗图个拜将封侯。”元无名氏《东篱赏菊》一折:“我则待休休游游,他道是御酒金瓯,浅酌低讴,锦带吴钓,拜相封侯。” (13)摇旗呐喊:一指作战时挥动旗帜喊杀以助威。《英烈传》三七回:“勇气百倍,督战益力,摇旗呐喊,震动天地。”二是比喻为他人他事助长声威。巴金《旅途通讯·广州在包围中》:“我这个外省陌生人,我在这里不过做一点摇旗呐喊的工作。” (14)奴婢:指丧失自由被剥削作无偿劳役的人。《史记·平淮书》:“得民财物以亿记,奴婢以千万数。”一般是男称奴,女称婢。后泛称男女仆人。 (15)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旧时儒士必读之书。 (16)白:即告语,特指戏曲中只说不唱的部分,诸如说白、独白、对白之类。 (17)六经:亦称“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古籍。 (18)引:这里当指戏剧开始时的引子或乐曲体裁,均有序奏之意。郭茂倩《乐府诗集》有《霹雳引》、《思归引》、《箜篌引》等。 (19)诸子百家:即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指各学派。《史记·贾谊传》:“迁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汉书·艺文志》著录诸子百八十九家。举其成数称百家。 (20)杂说:即百家之说。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第十七》:“若干陆贾[典]新语,贾谊新书,扬雄法言,刘向说苑,王符潜夫,崔寔政论,仲长昌言,杜夷幽求,咸叙经,或明政术,归乎诸子。何者?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说,故入诸子之流。” (21)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天宝中,客长安近十年,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又因祖杜延年系杜陵人,故世称杜少陵。安史之乱起,为叛军所俘,设法逃脱;奔赴凤翔,见肃宗,授左拾遗,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晚年离家出蜀,病死于由长沙至岳阳船上。杜甫是我国影响深远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余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2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之青莲乡。天宝元年,因吴筠及贺知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赴长安,供奉翰林。为高力士谗谤去职。安史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璘争位失败,他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浔阳。晚年飘泊东南一带,病死于当涂。李白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无论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对后代影响甚巨。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行世。 (23)乱弹:戏曲名词。其含义有四:一是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因有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二是当“昆、乱”或“昆、高、乱”并称时,乱弹系作为昆腔或昆腔、高腔以外各剧种的统称;三是有时专指京剧;四是有些剧种因兼唱多种不同声腔源流的腔调、剧目,也以乱弹为名。 (24)咬文嚼字:其义有二:一指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而不注重整篇、整段的精神实质。《隋唐演义》六回:“如遇患难,此辈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毙,何足为用。”二是用以讽刺讲话者卖弄学识。茅盾《腐蚀·十一月十日》:“嗳哟,你还来咬文嚼字呢!干脆一句话,可注意到了没有,——有人跟住你啦!” (25)闹莲花:亦称“莲花落”、“莲花闹”。有的地方称作“打莲花”,如江西萍乡一带今仍有此俗,时多在正月,是说唱中的一种形式。旧时艺人生活低下,在沿街乞食时所唱的快板词。 (26)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号石云。清代名学者、文学家,性坦直诙谐。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纪文达公遗集》,并撰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7)圆明园:遗址在比京海淀区东。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原为清世宗雍正称帝前所建的私宅。雍正即位后,重加扩建。有楼台殿阁、亭树轩馆达140余处。附园长春园北部还建有一组欧洲式宫苑——西洋楼。惜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此园焚毁于战火。这座戏台是道光年间所建,供皇族看戏用的。

  【鉴赏】旧时戏台的两旁,一般都刻有对联,用以宣传戏剧的特点和作用,或指导观众看戏,或反映剧场的欢乐气氛……这副对联,镌刻在清朝皇族看戏舞台旁,是一副很有见解,很有气势,很有特色的戏台对联。
  联语作者以舞台为小天地,以天地为大舞台。选取人生、社会、历史、文艺等方面最为典型的事例予以评说,勾勒出一幕又一幕的悲壮的历史戏剧画面。看:在这个小天地里,三皇五帝、春秋霸主、战国君王、名相贤臣、将军列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般艺人、奴才婢女、乃至《四书》、《六经》、诸子百家……无不再现在这个小天地里。他们的事迹,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脚色,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从而,使联语高度地概括了戏剧的基本特点、基本形式以及常见的内容。
  联语作者立意高远,居高临下,一反常人之见,借助戏剧的特点、戏剧的形式,以及对联所特有的包容量,对历史人物、传统文学艺术等,独抒已见,予以评说。有的联语评论者说作者狂妄,说他对上自尧舜汤武,下至拜将封侯等一系列封建体制作了辛辣的讽刺和全盘的否定;对四书六经及历代诗文也不分青红皂白予以无情奚落与嘲弄。我以为这是忽略了戏剧对联的特点所致,故显偏颇。岂不知,作者正是按照传统戏剧中“生、净、丑、末、耍手、摇旗呐喊跑龙套、称奴婢”以及“白、引、杂说、乱弹、闹莲花”这些戏剧形式或文学样式的序次以及他们在戏剧中的轻重“份量”,与这些历史人物以及文学艺术品等相匹配,借以给予这些历史人物及文艺作品、典籍以较为恰当的肯定并初排“座次”,以分“等第”,这不能不说是作者主人人物和经典的机巧手法和幽默滑稽的高明之处。从作者用戏剧行话术语来评价人物和经典著作的排列序次来看,很显然,他是尊崇尧舜的德治,肯定汤武的武功,给五霸七雄以地位……他推崇《四书》,赞赏《六经》,称道《诸子百家》……,都给予它们在戏剧舞台和社会舞台上以登台表演的一席之地。联中见解寓于戏剧用语之中,这种评说人物、典籍的手法可谓特色独具。
  联语气势宏伟,借助素描和漫画的手法,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人物,勾勒人物形象,评说事件,并将历史人物、文艺作品、经典著作与戏剧台词、术语巧相配用,并发出一种谜意和诙谐幽默之情趣,令人读后不胜感慨,细细品味,妙趣无穷,从而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清代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评价此联时说:“似此大识力,大议论,断非凡手所能为。”我以为实属的评。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17:02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杭丹
==============================================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佚名 名成都武侯祠联

  【注释】(1)谨慎: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七擒:七擒孟获。刘备去世后,彝族首领孟获与建宁豪强雍闿起兵反蜀。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曾对孟获七擒七纵,使之心悦诚服,誓不复反(后仕蜀,为御史中丞)。 (3)南渡:渡过泸水(金沙江)南征。 (4)六出:六出祁山(在甘肃省)。相传诸葛亮曾六出祁山,北征曹魏。但据《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出兵伐魏仅五次,而出祁山者仅两次。 (5)五丈原:古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公元234年诸葛亮伐魏,出斜谷,驻军屯田,相持百余日后,病卒于此。 (6)十倍:《三国志·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水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7)八阵:古代的八种兵阵。其名目不一。《三国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诸葛亮的八阵为:洞当、中黄、龙腾、鸟飞、折冲、虎冀、握机、连衡。 (8)两川:一曰“二川”。东川、西川的合称。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剑南道置东川西川两节度使,因有两川之称。 (9)三分:指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

  【鉴赏】本联仅用52字,简明扼要地评价了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光辉显赫的一生。诸葛亮,东汉末年隐居于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自比管仲、乐毅,留心世事,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乃得见之。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对抗曹操,统一中国的对策,即“隆中对”。他辅佐刘备取荆州,定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与魏、吴成鼎足之势,刘备死后,他辅佐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整官制,修法度,志复中原,屡次北伐。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争战,病故于五丈原军中,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上联第一句,以“谨慎”二字首先点出了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征。这“谨慎”二字,看似平常,其实非同小可。诸葛亮自己认为:刘备临终之时,之所以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他,就是因为“先帝知臣谨慎”。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成都武侯祠题的一副对联,其上联曰:“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所见略同。诸葛亮审时度势、决事用人,之所以足智多谋,甚至“料事如神”,与他的细心谨慎、思维周密是决然分不开的。上联第二、三句,作者以两个短小对仗的排比句,概括了诸葛亮的两大重要业绩。他率兵南渡泸水,“七擒孟获”,不仅从军事上,而且从人心上征服了西南地区的敌对势力,从而化干戈为玉帛,有效地改善了同西南各民族间的关系。他又率兵北驻汉中,“六出祁山”,频频伐魏,以求“北定中原”。接着,作者用“何期”二字,将笔锋一转,道出了诸葛亮病逝沙场的憾事。这一句充满了感情色彩,似哭、似吼,惋惜、意外、悲怆、崇敬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深受感染,读来催人泪下。最后一句,作者以“九代”这一虚指的数量词开头,指出诸葛亮虽已去世,但其精神永垂不朽,其未竞事业,后继有人。下联从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写起,进一步歌颂了诸葛亮的才能十倍于曹丕,相信他“必能安国,终定大事”,不仅托他辅佐后主,还请他必要时取而代之。因此,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这下联首句所说正是此事。第二句写诸葛亮长于巧思,智慧过人。他不仅革新了连弩,发明了木牛流马,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接着是写诸葛亮辅佐后主当政期间的业绩。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民族的关系,使当地经济、文化得以发展,人民受益。最后,作者以讴歌诸葛亮善结统一战线,从而三分天下的丰功伟绩结束全联。
  作者高屋建瓴,饱蘸浓墨,选择诸葛亮生平中的典型事迹和重大特征,从大处落笔,一气呵成,把诸葛亮的历史功勋及其深远影响写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
  本联一个显著的遣词技巧,就是“用数”。上下联各五句,每句嵌进了一个数字,正好是从一到十共十个数字,只是次序有所变动而已。
  说来也巧,纵观成都武侯祠的对联,“用数”者特多,盖因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与数字格外有缘吧。比如:“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又如“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等等。不过,其中“用数”最多的当推本联。“用数”可使词语表现出一种不可替代的特色,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25:55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吴直雄
=====================================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章炳麟撰 慈禧太后生日联

  【注释】(1)南苑:即南海子,周160余里,其中养殖禽兽,是专供皇帝游猎享乐的皇家花园,在北京永定门外。 (2)北海: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宫苑,座落在故宫和景山的西北。 (3)古长安:即陕西西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逃往西安避难。1901年《辛丑条约》后返回。 (4)一人:《书·吕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这里的一人指慈禧太后。 (5)琉球:琉球位于日本九州与我国台湾之间,原为中国藩属,1874年的《中日北京专约》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 (6)割台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给日本。 (7)东三省:1896年《中俄密约》规定,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俄军可以出兵我国东三省等。从此,俄国侵略势力深入我国东北。 (8)赤县:《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战国时齐人驺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人便用赤县或神州代指中国。 (9)邦圻益蹙:邦即国的意思。圻指地的边界。蹙乃缩小的意思。邦圻益蹙指的是国界日益缩小。 (10)疆无:引申为领土丧失。 (11)章炳麟(1869-1936):即章太炎,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章炳麟少从俞樾学经史,后加入强学会,参加维新运动。1902年与蔡元培共组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倡言革命。1904年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光复会。章氏一生学术论著甚丰,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造诣较高,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和《章氏丛书三编》等。(12)慈禧太后(1834-1908):清咸丰帝妃。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叶赫那拉氏,满族。

  【鉴赏】1904年夏历10月10日,是慈禧太后70岁生日。她荒淫无耻地强令全国为她祝寿。章炳麟作对联予以有力的讽刺。
  上联连用三个“到”字,点明慈禧太后不顾人民死活,贪图享乐的几件典型事例。她在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颐和园、南苑、南北海等,闹得民怨沸腾。她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仓皇出逃西安时,仍不忘享乐,次年“回銮”,她竟下令为她修道路,筑行宫,供吃喝,使沿途百姓遭到浩劫。紧接着作者评论道:“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这正是对慈禧太后穷奢极欲生活的有力揭露和血泪的控诉。
  下联扣住慈禧太后每一次生日时所发生的每一个令人痛心的史实,揭露和控诉她给国家、给民族造成的灾难和危害。她50岁时,法国侵华、日本占朝鲜吞琉球;她60岁时,日寇侵略东北,掠夺台湾;她70岁时,日俄为争夺东北而大打出手。面对侵略,她不敢抵抗,只是割地、赔款,任列强瓜分中国的疆域,使我国“邦圻益蹙”,主权丧尽。作者用“每逢万寿祝疆无”一语予以总括,对慈禧太后祸国殃民的罪行予以有力的鞭笞。
  该联的特点是语言辛辣,笔触犀利,对比巧妙,特别是将无耻文人阿谀慈禧“一人有庆,万寿无疆”的媚语,颠倒用之,其修辞效果真是妙不可言。联中那一“叹”一“痛”的运用,突出地表达了人们对慈禧太后40余年的血腥统治史的愤慨,以及作者对国家、对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担忧。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27:23 | 只看该作者
作者:邵明灿
=====================================

  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名贤手笔,菩萨心肠,合古今天地之精灵,同此一山结束;
  蠡水烟,湓浦月,浔江涛,马当斜阳,匡庐瀑布,挹南北东西之胜景,全凭两眼收来。
    ——彭玉麟撰 题湖口石钟山锁江亭联

  【注释】①结束:指装束在一起。②湓浦:一名湓水或湓江,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长江。③马当:山名,位于江西彭泽县东北,山形似马。④彭玉麟(1816-1890):清末湘军将领,字雪琴,卒谥刚直,湖南衡阳人。咸丰三年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转战长江各省,战功显赫。曾与太平军作战,1855年在湖口遭太平军截击大败。彭玉麟建水师昭忠祠于湖口石钟山,祠有锁江亭。

  【鉴赏】这副长联,是彭玉麟为纪念阵亡将士而作的。上联颂扬忠烈们的英雄气概,切“昭忠”的主题。“昭忠祠”增光生色,浩气回荡。下联在上联述史点题的基础上,放眼南北东西,写尽了立身锁江亭所见的远近胜景:鄱湖烟波、湓浦明月、浔江浪涛、马当斜阳、匡庐飞瀑,尽收眼底,应有尽有。至此,上联与下联,写人写景,相映生辉,引人入胜。
  这副对联用字奇特: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八字句,长短参差,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抑扬合拍,不仅读来琅琅上口,而且与对联抒写的内容配合十分得体。“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蠡水烟,湓浦月,浔江涛”,似连珠实发,诉说不尽,极大地增添了对联的气势。此后字数增多,逐步趋于平缓,“合古今天地”“挹南北东西”,则一气概括无余,力有千钧,情透纸背。
  此联在创作手法上,主要运用了列品的修辞技巧。所谓列品,有点类似于修辞手法中的排比,要求连续列举三个以上类似的、或有联系的事物成联,所列举的事物之间不掺杂任何间隔词语。使用列品方法,可以强化对联所吟咏的事物,收到其它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运用列品手法创作的对联中,最有名的当数邓石如自题碧山书屋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28:2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王存信
==========================================

  九派会君山,刚才向汉沔荡胸,沧浪濯足。直江滚滚奔腾到,星沉龛赭,潮射钱塘。乱入海口间。把眼界洗宽,无边空阔。只见那庙唤鹧鸪,落花满地,洲邻鹦鹉,芳草连天。只见那峰回鸿雁,智鸟惊寒,湖泛鸳鸯,文禽戢翼。恰点染得翠霭苍烟,绛霞绿树。敞开着万顷水光,有多少奇奇幻幻,淡淡浓浓,铺成画景。焉知他是雾锁吴樯,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鱼艭。一个个头顶竹箬笠,浮巨艇南来。叹当日靳尚何奸,张仪何诈,怀王何闇,宋玉何悲,贾生何太息。至今破八百里浊浪洪涛,同读招魂呼屈子;
  三终聆帝乐,纵观觅伶伦截管,荣援敲钟。竟响渢渢随引去,潭作龙吟,孔闻鼍吼,静坐波心里。将耳根贯彻,别样清虚。试听这仙源渔棹,歌散桃林,楚客洞箫,悲含芦叶。试听这岳阳铁笛,曲折柳枝,俞伯瑶琴,丝弹桐柏。将又添些帆风橹雨,荻露葭霜。凑合了千秋韵事,偏如许淋淋漓漓,洋洋洒洒,惹动诗情。也任你说拳椎黄鹤,也任你说盘贮青螺,也任你说艳摘澧兰,说香分沅芷。数声声手拨铜琵琶,唱大江东去。忆此祠神尧阿父,傲朱阿兄,监明阿弟,宵烛阿女,敤首阿小姑。亘古望卅六湾白云皦日,还思鼓瑟吊湘灵。
    ——张之洞撰 题湖北洞庭湖屈原湘妃祠

  【鉴赏】在号称“八百里洞庭”的万顷碧波中,有一座方圆不足两里的小岛,这就是千百年来一直为游人所称道的君山。山中古迹甚多,其中尤以舜及其二妃的故事更加哀艳动人。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寻丈夫来到君山,闻说舜帝已死,痛不欲生,悲愁而死。后人为了纪念她们的忠贞,将此岛名为君山,并立庙祭祀她们,尊封她们为湘水之神。此庙当建于秦以前,汉代学者王充在《论衡》中曾记载说,秦始皇南巡至君山,遇大风浊浪,手下官吏对他说是湘水神作祟,秦始皇大怒,命人将山上树木伐倒,放火烧山。这个传说在《湘妃庙纪略》的地方志中,也有记载。据《中国地名大辞典》载,“洞庭湖中有君山,湘君之所游处,君山有湘妃庙。”后来,人们因诗人屈原在《九歌》中,写了《湘君》和《湘夫人》篇,就在湘妃庙中同时祀屈原,逐渐湘妃庙也习惯地称为“屈原湘妃祠”。清代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不久他为巡阅水师来到洞庭湖,游览了君山,整修了屈原湘妃祠,是时写了洋洋洒洒、共四百字的长联。
  张之洞,字香涛,又字孝达、香岩,号壶公、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人。他是我国晚清时期一个较有作为的政治家,同时他在文学上也有较深的造诣,著作大都收在《张文襄公全集》中。他一生创作的楹联也很多,这副楹联是其中最长的。在我国已经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数百字以上的楹联中,这副楹联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全联立足于凭吊屈原湘妃祠,围绕洞庭湖,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著名的历史人物以及名诗名作糅合在一起,抒发了作者无比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绵绵之情。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北连天险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古来一直是争战的水军基地。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刘备与孙权结成同盟,在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洞庭湖此后便成了东吴的水军据点,许多战舰每日在洞庭湖中操练。公元二一五年,东吴和蜀汉关系紧张,东吴的鲁肃和蜀汉的关羽,各领水军云集洞庭,准备决一死战。当时虽然没有打起来,但剑拔弩张的气势真是千钧一发。后来,到了西晋太康元年(公元二八○年),晋武帝命王濬率领青雀舫(船首画有鹢鸟头的战船),从益州顺流而下,击毁了东吴的横江铁链,打败了洞庭水师,直取金陵,宣告了东吴的灭亡。上述历史事实,就是上联中“焉知他是雾锁吴樯,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渔艭?”的历史根据。然而,楹联没有更多地去渲染历史上的争战,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洞庭湖秀美的景色描绘中,并由此展开想象的翅膀,表现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的宏伟气势上。作者将郑谷的著名诗篇《鹧鸪》中“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衍化为“庙唤鹧鸪,落花满地”。将崔颢的著名诗篇《题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衍化为“洲邻鹦鹉,芳草连天”。大诗人李白在《江夏赠韦南陵水》中写有“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诗人刘禹锡在《望洞庭》中写有“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我国最早的诗人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写下著名的诗句“沅有芷兮澧有兰”。众多的名诗名作,经过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和衍化,形成了“也任你说拳椎黄鹤,也任你说盘贮青螺,也任你说艳摘澧兰,说香分沅芷”的精妙构思,浓缩出极其动人的诗情画意。至于说到人物,即有神话传说中伶伦、荼唐、援尧、丹朱、虞舜、娥皇、女英,还有舜的妹妹敤首。又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奸臣靳尚、说客张仪,昏君楚怀王、诗人宋玉、胸怀抱负的贾谊,以及“箭射钱塘”的钱缪。
  作者在楹联的写作中,打破了一联叙事、一联抒情的惯用手法,熔事件人物和诗情于一炉,在衍化名诗名作方面,自然得体,不露斧凿痕迹,显示出作者对诗词典故深切渗透的工力。全联在句式的安排上,采用四字、五字、七字、八字和十字的交替排列,上下联中皆以排比句的形式,集中排出与风光、景物密切相关的人物名,不仅加强了气势,同时能给人以联翩遐想之机,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由于句式活泼、匀称而大方,不仅在听觉上可以获得节奏铿锵和谐的美感,同时在视觉上也可获得长而不冗、起伏有致的效果。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这副楹联写于清代末期国势危难、政府腐败、矛盾重重的时候,作者虽然在上联和下联中以“同读招魂呼屈子”、“还思鼓瑟吊湘灵”为结句,以表明自己的吊古伤今之意。但是作者终究是一个忠于清王朝的封疆大吏,他不会也不可能在楹联中涉及时事,能够提提楚怀王的昏愦,丹朱太子的无能也就不错了。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30:4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甘久生
=========================================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佚名撰 题黄果树瀑布观瀑亭联

  【注释】①弓:此指弹棉花的工具,形状如弓,以牛筋为弦。②梭:纺织工具,俗称梭子,中空,两头尖。③黄果树瀑布:在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观瀑亭在县西南白水河岸,古朴雅致,游人可凭栏正面观看飞瀑落入深潭的壮景。

  【鉴赏】此联纯属写景,把站在观瀑亭前所看到自然景色用浓笔重彩地加以描绘,形象具体。亭名“观瀑”,但所写并不限于地上的瀑布,同时也写到了天上的“红霞”,极大地扩展了写景空间。显得气象阔大;又由于地下与天上的景物互相映衬,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层次感。
  上联把瀑布说成是“白水”,这是写实,但它不仅指白水河,固然,河水也会激起浪花的,也会“不用弓弹花自散”的;但是,它更主要的是写瀑,因为水流悬空而下,形成瀑布时,颜色是白色的,飞溅的水沫会像棉花一样,“不用弓弹花自散”。下联的“红霞似锦”,看似一个简单的比喻,其实,联系下句中的“梭织”来分析,不难发现此处暗用了织女的典故。传说织女原为天帝之女,因触犯天条,罚去纺织,每天“机杼劳苦”,织成“云锦天衣”,十分美丽。“红霞”是一种云彩,“红霞似锦”就是指“云锦”。这么优美的景色,加上优美的传说,黄果树瀑布就更为奇诡迷人了。
  在表现手法上,此联善于运用想象和比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这是值得称道的。上联从日常生活去生发想象,由白水想到棉花,由棉花想到弹棉花,读来感到亲切;下联从神话传说去生发想象,由红霞想到云锦,由云锦想到“机杼劳苦”的织女,把读者的艺术感受引向更新更佳的层次。可以说,上下联的想象和比喻,一俗一雅,一近一远,珠联璧合,自然贴切。
  遣字造句不事雕琢,比较平实,个别字眼的对仗略嫌生硬,如“如”对“似”,完全是同义词。从平仄看,上下联的前四字一一相对,即“仄仄平平”对“平平仄仄”;上下联的后半部采用七言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平平”,前者合乎七言律句的要求,后者有失工稳,因末三字本应“仄平平”,而“天生成”却是“平平平”,此为“三平调”,是平仄调配中的忌讳,要设法避免才好。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32:12 | 只看该作者
作者:陈红涛
=======================================

  大胆文章拼命酒;
  坎坷生涯断肠诗。
    ——洪深撰

  【注释】①文章:文辞。《史记·儒林列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今通称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为文章。②坎坷:道路不平貌,多用以比喻不得志。《楚辞·七谏·怨世》:“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坎坷而留滞。”③断肠:犹断魂、销魂。谓使人荡气回肠。李白《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④洪深(1894-1955):我国戏剧家,字浅哉,江苏常州人。早年留学美国专攻戏剧。1922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戏剧活动。三十年代参加左翼戏剧运动。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形成和剧场艺术水平的提高有较大贡献,后任电影编导,并长期担任学校教育工作。

  【鉴赏】鉴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的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而对一篇文章、一首诗或一副对联的鉴赏,往往离不开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生活处境。洪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十年代左翼戏剧运动中的著名戏剧家。抗日战争初期,大批进步文人会集重庆北碚,洪深也在其中。当时整个社会极端黑暗,生活又十分艰苦窘迫,在这种情况下,洪深自题了上述这副对联。
  人们写对联,一般都要表达某种思想观点或政治倾向。洪深也不例外,他自拟的这副联,既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又显示出勇于斗争,不向恶势力低头的豪迈气概,同时也道出了他当时苫闷的心情。
  “大胆文章”是他对自己创作的一个总结。他的著名作品如《赵阎王》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大胆地揭露了封建军阀统治的罪恶和农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英勇顽强的斗争,给当时社会以无情的抨击。说起“大胆”,当时还有段小插曲。那是在1929年,上海正在放映美帝国主义侮辱中国的影片《不怕死》,洪深也在剧院,他当场就愤怒抗议、演讲,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爱国热情。抗战爆发后,又领导上海救亡演剧二队赴内地演出,积极推动了戏剧界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与“大胆文章”相对照的是“坎坷生涯”这句。这又是他对自己大半生生活的总结。他1917年从清华大学毕业赴美留学,先是学建筑,后专攻戏剧,1922年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生活待遇回国任教,从事戏剧活动。曾领导“复旦剧社”“戏剧协社”,并参加了“南国社”。抗战爆发后又断然辞去大学教授的职务,积极筹组抗敌演剧队,组织宣传抗战活动。
  对联的后部分“拼命酒”与“断肠诗”,却是他当时在重庆的生活与心情的写照。当时的重庆是抗战的后方,国民党的首府,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和高压政策下,进步文人不仅生活十分艰苦,精神上也极度苦闷,只有把仅有的几个钱全用来买酒喝。希望在酒精中一醉方休。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拼命地喝酒仍解除不了那苦闷的心情,便又转而寄情于诗文中。在那使人荡气回肠的诗句中多少能发泄一些愤懑之情,也多少能寄托些希望与光明。
  这副对联是一个流水对,上下句意思非常连贯,对仗十分工整,“大胆文章”对“坎坷生涯”,“拼命酒”对“断肠诗”,都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读后扑面迎来一股豪迈之气,却又夹杂着点点伤心泪。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33:3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陈红涛
============================================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撰 “书巢”联

  【注释】①消:消磨、消遣。②永:长,兼指时间和空间。《书·尧典》:“日永星火。”③流年:年华。谓其如流水之易逝。④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诗歌极多,今存就有九千多首,同时他又是宋代著名词人和学者,开宋词豪放派之先锋。⑤书巢:用书筑成的窠,即指书室。

  【鉴赏】陆游,他那脍炙人口的诗词影响了多少文人墨客。他生当北宋灭亡之际,饱受民族灾难之苦,少时便立下爱国壮志。然而他一生不得志,满腔的报国热情无处发泄,只好寄情于诗词,或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统治者屈辱求和,给人以雄浑豪迈之气,或抒写日常生活中平凡之事,借物咏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用在陆游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他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不知身在何处,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仍然是“读书有味身忘老”,还象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
  陆游的这副“书巢”联正是当时他生活的写照。联中的“万卷”指书的数量极多;“古今”指书的内容涉及面极广,古往今来无不领略;“一窗昏晓”可见其读书之专致,达到了废寝忘食地步,既不知黄昏,也不知晨晓,岁月年华就这样不知不觉地逝去了。
  寥寥几字,使读者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境。
  此联对仗十分工整,很有诗词的那种韵律美。用词也十分精确对仗。“万卷”对“一窗”,“古今”对“昏晓”,”消”对”送”,“永日”对“流年”,不仅词性与平仄相对仗,而且意义上也相互对照关联。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正对的修辞手法,正面直接描绘作者读书废寝忘食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此不仅反映陆游好学的生活场面,而且透过此联,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当时极端郁闷的心情。诗人拳拳爱国心、报国志无处伸展,无奈只有寄情于诗书之中,在书海里消磨这苦闷的漫漫长日,而大好的年华也在这书海中渐渐流逝。这无疑也是发泄对当权者的不满和自已的无奈之情。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34:33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张树泉
=============================================

  一径飞红雨;
  千林散绿荫。
    ——佚名撰 昆明龙门联

  【注释】①一径:一条沿山开凿出来的石道。从三清阁穿过镌有“别有洞天”四字的狭窄石道,沿石阶而上,至云海、石林的石室平台,眼界豁然开朗,继往南行,危崖壁立,岩间开辟一条傍山开窗的隧道,抵慈云洞,这是登龙门的必经之路。②龙门:在昆明市西南郊十五公里处的西山罗汉崖的峭壁上。上有云海、石林、石室、平台、慈云洞、达天洞等胜境。是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到咸丰三年(1853)期间开凿出来的一处整齐美观的名胜。全部是沿岩凿就的石刻艺术。诸如石磴、石栏、石道、石殿、石对联等。尤其足达天阁,踞于龙门峭壁之上,横空出世,为龙门胜境。登上龙门,身临其境,海天一色,视野开阔,晨观日出,烟霞变幻,气象万千,堪称滇中第一胜境。

  【鉴赏】这副为被称作昆明第一胜境的西山龙门而撰写的短联,仅有十个字,但由于作者别具匠心,精心地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来描摹这一胜境的秀丽佳景,因而字字玑珠,开拓出深远的意境。它以极为省俭而又传神的笔墨再现了龙门胜境的秀姿奇态,使人们为祖国山河的无比秀丽而感到万般自豪。
  西山龙门是一处巧夺天工的石刻艺术宝库,但本联没有直接去表现它,而是另辟蹊径,把笔触指向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使意境更为开阔。上联“一径飞红雨”,描绘的是雨天景象:天上飘洒着雨水,击打在龙门峭壁上,那经过人工开凿的暗红色的峭壁把飞溅的雨水衬托成红色,看上去就象天上落下来的红雨。短短的五字,勾画出一幅壮观动人的龙门雨天佳景。下联“千林散绿荫”,描绘的则是晴天的龙门胜境景象:红日高照,那苍翠欲滴的丛山绿树成荫,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充满着勃勃生机。作者在这副对联中虽然没有直接描绘龙门景色,但吟赏此联,同样是祖国西南风光自然美的享受。
  本联用字技巧高超,可以说是字字千钧、句句传神。数字,本来是比较枯燥的,但在对联中如运用得当,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本联上下联分别用“一”和“千”这两个数字开头。“一径”说明通往西山龙门胜境只有这一条险峻而又风光无限的石径,从侧面说明了龙门胜境开凿工程之难,风光景色之奇绝,也反映出创造这一胜境的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作者给这极简单、不起眼的“一”字赋于了极深的含意。在下联中,“千林”既和上联的“一径”对仗工整,又形象地表现了西山一带苍翠的山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联中的两个动词“飞”与“散”,十分传神地使所写景色具有了动态美,堪称神来之笔。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35:4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何静
===========================================

  一水抱西城,烟霭有无,柱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杨慎撰 昆明西山华亭寺联

  【注释】①一水:滇池,在昆明城西,紧畔西山麓。②抱:这里是环绕的意思。③烟霭(āi):云气。唐德宗《重阳日即事》诗:“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④柱杖僧:指老年僧人。⑤苍茫:云雾迷茫的样子。⑥群峰:指昆明四周的山峰。⑦朝:朝拜,这里是拟人化的用法,形容群峰宛如拥来的情态。⑧雨晴浓淡:这里指山中烟雾云气的变化,雨天云雾浓,晴天云雾淡。⑨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间试进士第一,做过翰林修撰等职,嘉靖初,因议“大礼”开罪于明世宗朱厚熜,被廷杖下狱,充军云南永昌(今保山),寓滇四十余年,讲学著述,以其学识渊博,能诗文,名重滇蜀。杨慎生平著作达一百余种,后人收入《升庵全集》。⑩华亭寺:在昆明市西郊的西山中,是我国元朝时建造的古寺。昆明西山,是昆明附近的太华山、华亭山、罗汉山和碧晓山的总称。华亭寺因山取名,寺庙规模宏大,为昆明众寺庙之冠。寺外有莲花池,寺内有罗汉堂彩塑五百罗汉。自元朝建寺以来,经过多项修建,规模逐渐增大。在茫茫的林海中,华亭寺古刹深藏,庄严肃穆,景色动人。现存于寺内的三尊三世佛金身塑像和殿壁上的五百罗汉塑像,皆为雕塑珍品。

  【鉴赏】此联描绘滇池西山美景,用秀美清丽而富于色彩感的词语,写出了山寺的环境、气氛、情调,诵之觉有一种静气荡漾,若有若无,似天上宫阙。上下联俨如两幅工笔山水画。上联写在华亭寺居高远望之景:滇池环抱昆明城西,薄烟淡霭,似有似无;寺僧柱着手杖,踩着云彩,从云雾苍茫的外面归来。下联写的也是立在西山眺望四周的情景:群峰朝拜于华亭寺的楼阁之下,云雾缭绕,时雨时晴,朦胧中看到倚在游廊栏杆的美人,犹如在图画中一样。这副对联没有用很深的典故,也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却从中澈出清新:“一水”使人想到清丽透沏,绿水青山,“烟霭”给人以飘逸、潇洒之感,如能腾云驾雾,而“雾”又是白色的,它的浓淡时刻在发生变化。“柱杖僧”使人联想到长袍袈裟、鹤发童颜的老人,而其衣裳又该是灰色的了,“群峰”是“青色”,“雨”是透明无色的,“晴”为阳光的金色。“倚栏人”让人想起古代的美人,衣着华丽,因而是多色调的。所以此联用平常而仅有的几个字却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读此对联,闭目遐想:绿水环抱,烟霭缭绕,群峰苍崖栉比,禅院楼阁遍布……都历历在目,真有身在图画中之感。人们常说王维诗“诗中有画”,那么说杨慎这副对联“联中有画”也不失妥,它如一首优美的写景白描诗,景中寓情,情从景出,把昆明美丽的湖光山色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37:2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黄顺强
==========================================

  十里松杉围古寺;
  百重云水绕青山。
    ——佚名撰 九龙青山禅院联

  【注释】①青山:位于屯门墟青山半岛,古称“屯门山”,又名“怀渡山”、“圣山”等,是新界西陲的最高峰,绝顶层岩重叠,有如欧洲中古时代的城堡,从海月亭登上绝顶,西望浩瀚伶仃洋,近处沙洲一线如戟;东眺,新界西隅全景,奔临眼底,气象万千,蔚为壮观。②九龙:即九龙半岛,一名大鹏山。位于广东省宝安县东南,珠江口东侧,隔海同香港对峙。原属新安县(今深圳市)。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之役,半岛南端尖沙嘴一带为英侵占。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复强租半岛北部深圳河以南地区及附近诸岛(内九龙城管辖权,仍属我国)。③青山禅院:位于青山东麓,是九龙新界最著名的千年古刹,创建于东晋末年,距今约一千五百年,它与灵渡山的灵渡寺被称为全港最古老的两座寺院。青山禅院四周苍松翠杉,环境宁静肃穆。寺院包括护法殿、青云观、九德观、诸天宝殿、海月亭、居士林、地藏菩萨殿、石门等,构成一组复杂完整而又雄伟壮观的建筑群。前港总督金文泰称之为“香港名山”,青山也因禅院名扬天下。

  【鉴赏】这是一副风景名胜联。它分别从近瞻、远眺的角度,将九龙青山半岛的青山和青山禅院周围二种不同景色,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上联的“十里松杉围古寺”写的是近景、静景,描摹了青山禅院四周苍松翠杉、连绵十里、松杉与古寺相辉映的动人景色。这种把清幽的自然景观同千古禅林巧妙结合的艺术手法,给人以一种环境幽雅、宁静肃穆、清新自然的感觉,使人读之,如历其境。令人神往,俗念全消,留连忘返。下联的“百重云水绕青山”,写的是远景、动景,描绘了九龙青山半岛青山面对浩瀚伶仃洋,四周云雾缭绕,水环渡涌的雄伟景观,有如一幅变幻神奇的壮丽画面,给人一种眼观风云,胸襟开阔,气象万千的感觉,让人遐思忆想,回味无穷。这样以“近景”对“远景”,以“静”对“动”,近远相衬,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使该联妙趣横生,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而增加了楹联的艺术魅力。
  这副对联运用了数字联的艺术技巧,如上联的“十里”与下联的“百重”相对,不仅对得工整,而且十分贴切。“十里”、“百重”实际上都是数量词,“十里”并不是真正的十里,“百重”也不是真正的一百重,而是形象地描述了青山禅院处于苍松翠杉之中,青山在云绕水环之间。但数量词在这里的精妙运用,使该联对景观的描写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表现有力,充满着诗情画意。
  这副对联,虽只是一副正对联,平仄也不完全合律,但用词讲究,寓意深刻,一语双关。上联中的“古寺”,既可当作一般的寺庙理解,又暗指千年古刹青山禅院;下联中的“青山”本指九龙青山半岛的山名“青山”,但又可当作泛指一般的青山来使用,语关双意,别有风趣,是作者对语词的巧妙运用。上联的“围”和下联的“绕”,是个动词对,也用得十分贴切,恰到好处,分别对上下联起了互相衬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上联的“围”字,将青山禅院包围在十里松杉之中的清幽雅景描绘得自然逼真,下联的“绕”字,把百重云水环绕青山的壮丽景观,形象而生动地展示在人们眼前,把读者带入变幻莫测、神奇奥妙的胜境之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39:0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李湘江
=======================================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余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顾复初撰 成都望江楼联

  【注释】①顾复初:清代有名的诗画书法大家。字子远,号幼耕,清代元和(苏州)人。他是四川总督丁宝桢的幕僚。他的著作有《乐静廉余斋文集》。②成都望江楼:位于成都市东门外的锦江南岸,古名“碧鸡坊”,因有唐代女诗人薛涛的遗迹而闻名。清代以来,这里开始兴建亭台楼阁,现存崇丽阁、濯锦楼、吟诗楼、薛涛井等遗迹。

  【鉴赏】这虽是一副对联,作者却以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诗般的美妙意境,着意写了月夜登楼远眺的感受。
  “引袖拂寒星”,举袖便可擦亮寒天高嵌的星星,则楼的高耸可想,作者不贸然道破“高”字,从上联的起句中巧妙地引出“高寒”,展现出月夜的清幽景色,衬托了作者独自登楼的寂寥之情。“古意苍茫”,对月怀远,不由自主地寻觅旷远无边的古意,缅怀往事古人,“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为薛涛诗)。诗写久别重逢的喜悦与思念,此时,作者与女诗人的重逢也只能在追怀之中,无太多的兴奋,感慨怕是多于思念吧。“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登高临远,只见四面群山云雾环绕,似乎一切都笼罩在来自大剑山外的茫茫青色中。上联突出一个“看”,眺望远处的“云山”“青色”,不经意地衬托“苍茫”,实为传出作者怀古的心境。青山依旧,而人事全非,景物与心境契合神会,相得益彰。
  “停琴伫凉月”,写抚琴曲终之时,作者独自临楼伫立在清冷的月色下凝思。“余怀浩渺”,怀远的思绪在心头泛起波澜,如绕楼而下的锦江流水,无边无尽。下联以“思”字着眼,由此撩拨开来。下面是“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这缓缓而流的一江春水,激起了作者的无限情怀,缕缕思绪又如流水连绵不断,多得都要“溢”出来了,还不如将这不尽的怀思汇入锦江,随着春水,一起流向远方。一个“绿”字点明了锦江春水的美丽夜景,寄托了作者的浩荡情思。
  此联给我们展现了望江楼幽静、秀丽的春江月色,读联有如欣赏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收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8:19:12 | 只看该作者
作者:陈国涛
======================================================

  水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摘韩愈诗 题阳朔画山联

  【注释】①罗带:一种质地轻薄、手感柔软的丝织窄长带子。②玉簪:旧时用来别住头发的一种玉制饰物。③该联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诗《送桂州严大夫》。长庆二年(822),严谟出任桂管观察使,韩愈作此诗相赠,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水作青罗带(注:有的版本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诗中盛赞了桂林的奇山秀水。自此,该佳联便与桂林山水相得益彰,名驰寰宇,誉满天下。

  【鉴赏】此联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奇艳、绰约多姿、胜似仙境:江水青青,似条条轻柔鲜亮的绿色罗带;山峰重重,象根根雄伟神奇的翠色玉簪。令人陶醉、心弛神往,难怪陈毅元帅赞叹:“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
  桂林山峰的奇秀,源自于它独特的石灰岩地质条件。在距今三亿二千万年前,广西大部分地区(含桂林)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形成了厚达数百上千米的石灰岩层。后来地球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即“加里东运动”(或称广西运动),桂林等地曾露出海面,以后又随着地球的不断运动变化而时升时降,海水也随之时进时退。到了距今约一亿六千万年的“三迭纪”末期,急剧的造山运动——“印支运动”把整个广西掀起,成为大陆,从此脱离了海浸时期。以后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桂林地区的含钙石灰岩,由于受到日晒、雨淋、风吹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纵横交错的裂隙,为雕塑师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而扮演雕塑师角色的是流水。我们知道,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极易被含二氧化碳的水所溶蚀。雨水与大气接触,大量增加了二氧化碳。雨水沿着裂隙或层面渗透流动,形成切割作用,又分下切和侧蚀两种。下切就是向下切割岩石,经过几千几万年,遂成剑戟千重、奇峰罗列;侧蚀则把岩石掏空,形成千姿百态的溶洞、风光迷人的深涧河谷,弯曲的江水也是格外的清澈妩媚!
  该联词性、结构相对,“水”对“山”为名词对名词,“青”对“碧”为形容词对形容词,“罗带”对“玉簪”为名词对名词,“作”对“好”为副词对副词,对仗工整,愈显动人!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8:20:5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王紫林
===========================================

  软红不到藤萝外;
  嫩绿新添几案前。
    ——高其佩撰

  【注释】①软红:都市繁华。宋苏轼《分类东坡诗·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诗之一云:“半白不羞善领发,软红犹恋属车尘。”自注:“前辈戏语,有西湖风月,不如东华软红香土。”这里是指春色的多彩。②藤萝:高大木质为藤本,奇数羽状复叶,叶长成后下面仍密生白色长毛,春季开花,花青紫色,荚果长18-24厘米,主产于我国北部,供观赏,花和种子可食用,古人喜欢在院子里栽种。③几案:泛指桌子。《世说新语·雅量》:“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间事。”④高其佩(1672-1734):高天爵第五子,清代著名画家,辽宁铁岭人。初属汉军镶白旗,后改隶镶黄旗,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累官宿州知州、都统、刑部侍郎。擅长花鸟、走兽、人物、山水画,其简练苍劲处,极近明代吴伟。尤以指头作画著称,其侄孙高秉著有《指头画说》,记载其画法和轶事。同时,在诗文方面,高其佩也有很高的造诣。

  【鉴赏】这是一副状景联。作者以景寄情,寄托了作者高洁清淡、自娱其乐、甘于书斋的情怀,正合鲁迅所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情景交融,富有特色。
  1、写景为主,景中带情。本联描写的是初春时节院落重披绿装的景色。幽雅、别致的院子里,各种花草树木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开着新蕾,吐露着新绿,争奇斗艳;几叶春绿悄然开在静静的书案前,使书案前的主人精神为之一振;高大的藤萝把满院子内与院外分隔成两个世界;院内充满着和煦、美丽的春光。作者写初春的景象,用了“软红”“藤萝”“嫩绿”几个词,选词准确、生动,又合乎院子的特色,可见作者在措词方面下了一番苦功。然而,作者又不仅仅是光写春景,而是通过对美丽春光的描写来寄寓自己美好的愿望和理想追求。作者用“软红”来概括春天的绚丽多彩和勃勃生机,这实际上象征着作者内心世界的充实和生活的朝气,“不到藤萝外”又意味着作者不与社会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藤萝”一方面是院内外的屏障,也是作者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分界线,而“嫩绿新添几案前”则表示了作者书斋生活充满了初春般的活力。作为一个著名画家和学者,高洁的情操、浓厚的专业兴趣,是其成功的要素之一,这和本联的思想是一致的。本联虽是写景,却景中寓有情,把作者春天般的内心世界和明媚的春景融为一体,带有诗意。
  2、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如果能把静态的春景写成动态的春光,那么就能给读者更多的美感和更多的想象,本联即具有这一特点。作者用“不到”两字将“软红”写活,用“新添”把“嫩绿”写神,本是静态的美景,通过作者的艺术手法,赋予其人格化的特征,变成动态的美,使动、静结合,交相辉映。而“藤萝”“几案”又不着痕迹地点明了本联景色所在地,这既表明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手法的高妙,又通过写景来反衬作者自己对人生的追求。
  3、本联构思奇妙,对仗工整,景情交融。景是春天的胜景,情是纯真的挚情,读来韵味无穷,好似有无尽的艺术享受,无怪乎成为古今名联。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8:21:5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甘久生
=======================================

  放开眼界,看朝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鸣,寺钟响答,渔歌远唱,牛笛横吹。
    ——龚正谦撰 题福建邵武市熙春山憩亭联

  【注释】①眼界:一作“眼孔”。②争鸣:一作“争啼”。③响答:一作“答响”。④渔歌远唱:一作“渔舟唱晚”,“渔歌唱晚”。⑤牛笛横吹:一作“牧笛催归”。⑥龚正谦:福建邵武人,清初文人。一说作者是洪麟绶,生平事迹不详。

  【鉴赏】此联充满诗情画意,具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内容也较丰富。山与水,声与色,人与物,都是描绘的对象。
  上联从视觉方面写景,所写景物都与“眼”“看”二字相关联。“看”是领字,领属下面四句,分别描绘“日”“月”“雨”“云”四种景物。“朝日才上”是说太阳刚刚升上来,这是写白天的景物。“夜月正圆”则写出夜景之美,后两句写天气变化,作者于此用了一个典故,唐代诗人许浑《咸阳城东楼》诗云:“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原意是说,溪边开始弥漫雾气,太阳也从楼阁上落下去了,山中快要下雨的时候,大风刮进了高楼。此联引用这两句诗的前四字,显然是为了表现熙春山的气候特点,同时也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拓展视野,真正做到“放开眼界”。
  下联从听觉方面写景,所写景物都与“耳”“听”二字相关。同“看”字一样,“听”字也领属下面四句,分别描绘“鸟”“钟”“歌”“笛”四种事物。“林鸟”即林中之鸟,“争鸣”写出了众鸟喧哗的热闹景象。“寺钟”指寺庙所用之钟,附近各个寺庙的钟声此起彼伏,遥相呼应,这就是“响答”了。“渔歌远唱”也用了典故,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两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原意是说,渔船上在傍晚时传出了嘹亮的歌声,响遍了整个鄱阳湖畔。此联无论作“渔歌远唱”“渔歌唱晚”或“渔舟唱晚”,都表现了一种和平宁静的境界。末句“牛笛横吹”,表现的是一种田园生活,流露的是一种闲情逸致。
  在写法上,此联的最大特点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落墨,新鲜别致。由于上下联各由五个短语或短句所组成,所以从声律上看,只要这些短语或短句的末一字平仄相对就算合符要求。上联的“界”“上”“圆”“来”“起”,下联的“根”“符”“鸣”“唱”“吹”,平仄分别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正好一一相对,合于声律要求。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8:23:02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周丽云
============================================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梁章钜撰 苏州沧浪亭集句联

  【注释】梁章钜,清文学家。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纵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也能诗。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楹联丛话》、《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藤花吟馆诗钞》等。沧浪亭:江苏苏州名园之一。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北宋庆历五年(1045)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建沧浪亭,故名。全园结构以假山为中心,建筑物环绕四周,高低起伏,树木苍翠,有山林气象。并利用借景法,将园外的水与园内的山联成一气,扩大园景。在园林设计中独具一格。

  【鉴赏】这是一副巧妙的集句联,上联见欧阳修长诗《沧浪亭》,下联见苏舜钦诗《过苏州》。虽是集句,读起来却是一副佳联,上下契合,天衣无缝。上联,清风明月是无价之宝,意境是那样雅淡、疏朗;下联,远山近水都是有情之物,情韵是那样缠绵、妩媚。使人入得园来,觉得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分外可亲,满园美景都是无价之宝,真令人留恋难舍。名园对名联,相映成趣。倘若我们略加分析,此联就更加值得玩味。中国的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受佛道的影响很深,崇尚高雅、清淡、闲适的意境。由于中国社会政体的特殊性,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具对社会政治实体的依附性。儒道两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大精神支柱,达则尊孔孟,积极入世,讲究修、齐、治、平;否则重老庄、消极出世,转向自然,寄情山水。在古典诗歌中,家国之忧与对山林的陶醉是两个基本母题。对政治的消极引来了对审美的积极,换句话说,消极的人生态度恰与积极的审美态度接壤。由此,在文艺作品中士大夫通过移情作用,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溪都感到亲切和愉悦,从大自然与秀丽中得到美的享受,当西方文学家把大自然视为恶敌,笔下常指写人与自然力的搏斗,流露出恐惧之意时,中国的文学艺术却在大自然中怡情养性,自得其乐。话说回来,清水、明月这自然之物是特别受文人青睐的,吟水弄月者为高人雅士。如苏轼曾在《前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再看欧阳修《会老堂口号》是“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文人对山水有情的就更多,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清风、明月、近水、遥山成了失意文人心灵的避难所,所以这副对联情趣的高雅获得了普遍的赞赏。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8:24:0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甘久生
========================================

  举杯酹月,想公瑾麾戈,陆郎怀志,青莲高咏,白傅慨歌,千古风流弘此世;
  纵目凭栏,收匡庐郁黛,扬子雄涛,湓浦风霞,柴桑远照,八方灵秀萃斯楼。
    ——宋才葆撰 江西九江浔阳楼联

  【注释】①公瑾:周公瑾,即三国东吴大将周瑜。②陆郎:陆逊,继周瑜之后东吴大将。③青莲:李白,号青莲居士。④白傅:白居易,曾为太子少傅。⑤匡庐:庐山。⑥扬子:长江。⑦湓浦:亦称湓口、湓城,湓水流入长江之处,在今九江市内。⑧柴桑:今九江市。⑨宋才葆:生卒不详。

  【鉴赏】浔阳楼是九江的一座名楼,《水浒传》中就写到宋江“浔阳楼题反诗”,结果粱山泊英雄演出了一场“大闹江州”的活剧。此联即从浔阳楼为基点,尽情搜寻有关的历史掌故和自然风光,加以排比渲染,突出古柴桑人杰地灵的特色。
  上联列举历史掌故,“举杯酹月”是说登楼饮酒,以酒奠月,借用了苏轼《赤壁怀古》词中“一樽还酹江月”之意。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很容易产生想象。一个“想”字,贯穿四个短句,涉及四个掌故。“公瑾麾戈”,是说周瑜曾在此大动干戈,事实上,赤壁之战时,周瑜就是从柴桑发兵的。“陆郎怀志”,是说陆逊胸怀大志,史载陆逊辅佐东吴大将吕蒙败关羽,占荆州,其后任大都督。“火烧连营”,打败刘备。“青莲高咏”,是说李白有过歌咏浔阳的诗篇,今有《望庐山瀑布》《下浔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等可证。“白傅慨歌”是说白居易在浔阳有过慨叹时事的诗篇,其《琵琶行》可证。末句“千古风流弘此世”是对“看”以下各句的总结,指出千年以来那些不平凡的人物和事件,在当今时代得到了张扬。
  下联描绘自然景物。“纵目凭栏”是“凭栏纵目”的倒装,这是总起,仍然扣紧“楼”字来写。“收”字贯穿以下四个短句,分别写了望中四个地方的风物特点。“匡庐郁黛”,是写庐山的山色,“扬子雄涛”,是写长江的水势,“湓浦风霞”,是写城外风光,“柴桑远照”用了“桑榆未晚”典故,这里是说傍晚时候的阳光还照射在很远的地方。末句“八方灵秀萃斯楼”是对“收”以下各句的总结,说明浔阳地处要冲,山川灵秀,荟萃于此。以“楼”字煞尾,点明场所,使联语更为切题。
  全联咏史写景,都体现了地方特色,而且上下联有分说,有总说,结构严谨。对仗方面,唯“麾戈”与“郁黛”、“怀志”与“雄涛”,以动宾结构对偏正结构,不甚工稳。上下联各短句的末字,即“月”“戈”“志”“咏”“歌”“世”与“栏”“黛”“涛”“霞”“照”“楼”,平仄都能一一相对。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8:25:46 | 只看该作者
作者:陈红涛
==============================================

  松间明月长如此;
  身外浮名何足论。
    ——吉鸿昌撰

  【注释】①浮名:空虚不实之名,犹虚名。陆龟蒙《浮萍》诗:“最无根蒂是浮名。”②吉鸿昌(1895-1934):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他少年时期就在旧军队当兵,后历任冯玉祥部师长、国民党第二十一军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1931年因反对进攻中国工农红军,被蒋介石强令离开军队,出国考察。1932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任察绥抗日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同年九月抗日同盟军失败,吉鸿昌回到天津,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4年11月9日,国民党反动派勾结法租界工部局,将吉鸿昌逮捕,11月24日被蒋介石下令秘密杀害。

  【鉴赏】吉鸿昌是一位著名的抗日将领,他那坎坷的经历、不屈的精神和视功名富贵如粪土的情操,令人可钦可佩,可歌可泣。吉鸿昌生前曾写下上述这副对联用以自勉。
  上联是作者借松间的明月来比喻自己的胸怀,要象“松间明月”那样豁亮,并且常年如此,永远保持这种修养。下联展示了作者的一种非凡的气度和情操。作者视个人的功名富贵为身外之物,把它比作最无根蒂的浮名,不足挂齿,不屑去追逐,这和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吉鸿昌一生都生活在军界,洞穿了上层人物间为了名利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与腐败堕落的黑幕。所以他总是不断告诫自己,不能随波逐流,要保持自己的廉洁。正是有着这种情操,他才能毅然放弃蒋介石的高官厚禄,加入共产党,投身于抗日运动中,置自己的生死荣辱于不顾。这是多么难得的高贵品德。所以这副对联也是吉鸿昌一生高尚品德的写照。
  这副对联在结构上很有特色,即它是一副选择关系联。虽然它没有那些表示选择关系的字眼,但上下联结构的方式,仍然是取舍式的;虽然它的字面形式不明显,但实际内容却很明确。在“松间明月”与“身外浮名”两者之间,作者取的是前者,希望它“长如此”;舍的是后者,认为它“何足论”。
  此联主题倾向有静有动,充满豪迈的气息。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8:26:46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吴直雄
======================================

  樽前帆影,槛外岚光,数胜迹重重,都向江头开画本;
  楼上仙人,阁中帝子,溯游踪历历,又来亭畔吊忠魂。
    ——邓廷桢撰 安徽安庆大观亭联

  【注释】①樽:酒杯。②槛:栏杆。③岚光:岚为山中的雾气。岚光即由山中雾气反射的光芒。④开画本:打开图画本。⑤楼上仙人: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句中“昔人”,即古代传说中的骑鹤来去的仙人。⑥阁中帝子: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佳句。“帝子”原指创建滕王阁的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⑦溯:逆流而上。⑧游踪历历:作者在做安徽巡抚之前,曾为湖北廉访使和江西藩台,湖北、江西均地处长江中游,故曰“游踪历历”。此联作于任安徽巡抚之时,时安徽省城在安庆。⑨忠魂:大观亭原祀余阙。余阙(1303-1358):元末官吏,唐兀人,世家河西武威(今甘肃武威),生于庐州(今安徽合肥)。元统进士。曾为辽、金、宋三史修撰,累官至监察御史。红巾起义爆发后,出任淮东行省左丞、都元帅,守安庆。至正十七年(1357),赵普胜、陈友谅等联合进攻安庆,次年初,城破身亡。有《青阳集》。⑩邓廷桢(约1775-1846):字维周,又字嶰筠。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嘉庆进士。长期在浙、陕、鄂、赣等省任地方官。道光六年(1826),擢安徽巡抚,兴利除弊,拆平冤狱,政绩卓著。十五年升两广总督。十九年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整治海防。1814年初调任闽浙总督,加强守备。7月,英舰进犯厦门,他亲督水勇击退侵略军。嗣后因投降派诬陷,与林则徐同时革职,充军伊犁。后起用为陕西巡抚、陕甘总督,在西北大力组织垦荒。善诗文,尤精于音韵,有《双砚斋诗钞》《双砚斋词》等。⑾大观亭:在安庆市西南隅的正观门外,又名“大观楼”。为明代知府陆钶创建。亭近江岸,气势雄壮,俯瞰长江,帆船掠影,遥望都市,热闹繁华,是为“大观”。系有名的亭台之一。亭旁还有联盖亭、徐锡麟纪念亭和余阙墓。

  【鉴赏】这是一篇登临写景抒怀的联作,用语十分凝练。
  上联写景,写到了俯视长江中的帆船掠影和山雾重重及其所反射的光芒。作者所见,实难一一列举,便以“数胜迹重重”予以概括,又以打开的画本作比喻,盛赞登临大观亭所见的长江风景美,给人们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焕发起人们向往和欣赏这美景的情感。
  下联述怀写事。列举了凭临长江水系的名楼——黄鹤楼和滕王阁,借用黄鹤楼及滕王阁中的佳句,感怀先人。作者当年任鄂、赣两省地方长官,长江中游名人胜迹所见极多,故以“溯游踪历历”予以总括。由远及近,进而落笔于亭前的余阙墓地,称赞他对朝廷的忠节,借以寄寓自己的一片爱国忠心。
  全联对仗工整,意境超妙,开朗而爽健,令人读后颇富回味。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8:28:1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何静
==========================================

  终南太华镇东方,杨柳金城,万井挹关中紫气;
  葱岭昆仑睇西极,葡萄玉塞,一樽撰天上黄流。
    ——裴伯谦撰 题兰州拂云楼联

  【注释】①终南:终南山。在陕西省长安县西五十里,东至蓝田,西至皋兰,绵亘八百余里。太华: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县,因西有少华山,故华山又称“太华山”。②镇东方:指终南山和太华山都在甘肃皋兰的东面。③杨柳金城:据《晋书·桓温传》记载,晋咸康七年(341),大将桓温出镇江至金城,看见当初自己任琅琊令时所种杨柳皆粗约十围。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柳泫然流涕。又云,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左宗棠的幕府杨昌渭有诗说:“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杨柳”之意本此。金城:汉代设置金城郡,故城在皋兰县西南。④万井:井,指地下泉。这里含千家万户之意,⑤挹(yì):汲取。⑥关中紫气:据《关中记》:“东自函关,西至陇关,二关之间谓之关中。”这里代指函谷关,紫气:用“紫气东来”的典故,传说老子将过函谷关,关令尹喜登楼,见紫气自东而来,知道有圣人经过,果然见老子前来。后人因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⑦葱岭昆仑:自新疆疏勒到蒲犁以西为葱岭山脉,东面进入新疆后称昆仑山,天山。⑧睇:用眼睛稍稍斜视。⑨西极:最西边。葱岭和昆仑山皆在甘肃的西面。⑩葡萄玉塞;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玉塞:指玉门关,这里盛产葡萄和葡萄酒。⑾天上黄流:黄流即黄河,李白诗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句。⑿拂云楼:是甘肃省兰州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在原皋兰县城西北,位于黄河北岸,明代景泰年间建,楼共三层,可远眺群山,近俯黄河,清代曾是西北著名的骚人墨客、官绅富商集会之地。清代文人裴伯谦(字景福)谪戍新疆时,曾登楼题此联。

  【鉴赏】这副对联通过登著名的拂云楼,展开想象,描绘了古皋兰的风貌。作者东观终南山、太华山,陶醉于两山的雄浑,而一个“镇”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作者当时观两山的感受:那两山是这样的伟岸,登楼观景之人也被之烘托,似能呼风唤雨;近看布满杨柳的金城关,此处也并不仅仅以“杨柳”来形容金城关,而是截取了王维《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意,此时的作者正要谪戍边疆,他以“杨柳”寄情,通过杨柳依依,表达对故乡故土的留恋之情,并且把自己的美好祝愿寄于联中,即“万井挹关中紫气”,希望千家万户都能领受到“紫气”的祥瑞,过上幸福的日子。在下联中,作者又西睇葱岭与昆仑山,再看盛产葡萄的玉门关,喝上一杯葡萄美酒,顿时产生“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气,犹如李白无酒不能成诗,作者是无酒不能写联,却皆在表达自己由此而产生的激越、兴奋、豪壮的感情,似乎登高望远,人的精神境界也经过了山色洗涤,变得尤其高大,能与终南太华、葱岭昆仑媲美,因此而产生的感情是强烈而纯真的。总之,这副对联通过东观与西睇,远望与近瞧,既有力量的表现,又有人民安居乐业的场景,力量与柔美相结合,描绘了一幅雄浑开阔的画面。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8:29:04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刘鹏飞
===========================================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江湘岚撰 题扬州二十四桥联

  【注释】①胜地据淮南:扬州在淮水的南面。②与水平分秋一色: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有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③扁舟:扁(plán偏),小舟。④闻箫声何处:唐诗人杜牧《扬州二十四桥》(又名《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即美人,指扬州歌妓。⑤江湘岚:生平事迹不详。⑥二十四桥:唐时扬州繁盛,城内共有二十四座桥。后专指吴家砖桥,又名红药桥,传说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记载说:“西自浊汶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惟不足二十四桥之数,或谓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鉴赏】扬州素为名城,既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又有众多名胜古迹,自古为“淮盐总汇”,商业发达,堪为繁盛。从这短短的三十四字的对联秒可见一斑。
  上联是写扬州的自然风光。“胜地据淮南”,领笔不称扬州,而直冠胜地,赞誉之情夺口而出,总领全联。据:占据。云影是指云彩映在水中的影子,本应在水中才见,可作者笔下的云影却当空,意即返映在天空。水映云,云映水,秋水秋云难以分辨,足见天清水平,真乃为平分秋色。下联是写扬州的社会风情。一叶扁舟穿桥而过,悠然自得,箫声四起,是那般清脆悦耳,秋风微微吹拂,人们在皎洁的月夜里正欣赏着这迷人的夜色,聆听着欲醉的箫声笛音,不知不觉已近三更,好一幅恬淡、优雅的扬州月夜风情图。杜牧的诗境在此再现,升华。
  从对联的写作手法上看,这是一幅正对联,上下联互为补充,和谐统一,上联重在一个“影”字,是写白天所见的自然风光,给人以静。下联重在一个“声”字,是写月夜,写社会风情,给人以闹。按常规,白天是喧哗的世界,晚上是静谧的时刻,而作者在描绘白天的扬州时,独独摄取“云影当空”这无声无息的景致。在勾勒月夜的扬州时,竟是桨声、箫声、笛声、风声、声声骤起,闹到三更。这是颇具匠心的安排,月夜如此喧闹,白昼就可想而知。就这样,白天与月夜,自然风光与社会风情,影与声,相互补充,和谐而又全面地反映了扬州的繁盛景象。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8:30:01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张树泉
==============================================

  桂馥兰芬,水流山静;
  花明柳媚,月朗风清。
    ——佚名撰 题豫园点春堂联

  【注释】①馥(fù):香。②豫园:在上海市旧城东北区城隍庙中。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据传园主为上海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为了孝养双亲,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豫园”。明万历五年(1577)又进行扩建,成为江南名园之一。明末时该园荒毁。清乾隆年间重建,改名“西园”。鸦片战争中被破坏,解放后重建。③点春堂:在豫园东北部,道光初曾在此设糖业公所,有厅堂五间,宏丽轩昂,周围还有快楼、假山、歌舞台、和煦堂等,构成一十景区。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将领曾在此设公署(指挥部),筹划起义大事,指挥作战。后遭到破坏,1956年进行修复,并在厅堂内陈列小刀会起义的历史文物、文献、武器、起义军的告示等。

  【鉴赏】本联是一副对仗工整、写景状物十分形象动人的扇对联。扇对,亦称隔句对,本为格律诗对仗方式之一,即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本联的一、三句“桂馥兰芬”与“花明柳媚”以花木相对,二四句“水流山静”与“月朗风清”以山水天地相对。同时,本联又采用当句对(即在一句中自成对偶),“桂馥”对“兰芬”,“水流”对“山静”,“花明”对“柳媚”,“月朗”对“风清”,使得对仗十分工整,成为一副内容丰富、意境深远、形式完备的名胜佳联。
  这副对联是为“点春堂”而撰写的,因此作者极其巧妙地紧扣堂名做文章,仅用十六个字,以极其洗练的语言来“点”出堂前十分动人的“春”天景色:芬芳沁人、明媚娇艳的花草树木,流水潺潺的园中小溪,典雅幽静的假山叠峦,晴朗的蓝天,宜人的清风,这一切,各具情态,各显异彩,组成一幅饱含春意、赏心悦目的风景画,使人吟赏之余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春日胜境之中。
  本联切情切景,画龙点睛,情挚画真,耐人玩味。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8:31:11 | 只看该作者
作者:陈国涛
============================================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唐英撰 题庐山虎溪三笑亭联

  【注释】①虎溪:在庐山东林寺门外的一条小溪,名为虎溪,《名山洞天福地记》称为“四十七福地”。②三教;指佛、儒、道三教,暗隐慧远、陶渊明、陆修静三人属三种教派。其中陶渊明指为儒教,实属勉强。③源流:水的发源地和泾流,此处比喻宗教的起源和经过。④莲:莲花,此处指慧远和尚在东林寺结创的白莲社。因东林寺前种植了白莲,故称白莲社,他所创立的佛教宗派本称净土宗,亦因此又称莲宗。莲与佛有密切关系,佛在讲经说法时的座位称为莲座、莲台。⑤僧:梵语“僧伽”的省称,为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和尚。⑥舍:宿舍,住房。⑦一花:天竺僧菩提达摩始传佛教禅学到中国,被禅宗奉为“禅宗第一祖”,至唐代慧能为第六祖,禅宗佛学发展到高潮。其后,禅宗又分化为五个宗派,后人称菩提为“一花”,五宗为“五叶”。⑨世界:指佛教世界。⑨如来:即释迦牟尼,泛指“佛”或成佛者、佛教领袖。⑩三笑亭:在虎溪上原先建有一亭,取名三笑亭,后废。⑾唐英:字俊公,晚号蜗寄老人。清朝乾隆年间任内务府员外郎兼佐领等官,擅诗、工书画等。

  【鉴赏】庐山素以“匡庐奇秀甲天下”著称于世。它不仅是蜚声中外的避暑胜地,而且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佛法名山。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神话传说。全国各地历代名人在庐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和奇闻轶事。唐英撰写的这幅对联,即讲述了这样两则历史掌故。
  上联向读者叙述了在庐山发生的一个传说:相传和尚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以溪为界,若过溪,寺后老虎就会吼啸起来,因此名虎溪。有一次,慧远送别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由于情投意合,边走边谈,不知不觉过了虎溪,虎即吼叫起来,三人相视太笑,从此传为佳话。该联叙及此掌故,认为他们三个人代表了佛,儒、道三种宗教派别和宗教泛流,发展历程。然而,对“三笑”事实持怀疑态度的自有人在。明代儒学提举王祎在《自建昌还径行庐山下记》中曾说:“修静始来庐山,时慧远亡时且二十余年,靖节时亦二十余年矣,安得所谓‘三笑’乎?或曰晋盖有两修静也。”王祎所言,不无道理,史实确凿可证。
  下联则概括了东林寺白莲社的潮源历史:佛教在汉魏两晋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不久,庐山东林寺便成为“佛教阐化之基”。慧远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到庐山宣扬佛法,在江州刺史帮助下,创建了东林寺,结下了白莲社,创立了佛教新的分支净土宗,又称莲宗,世人称之为“一花”,其后禅宗佛教又演化为五个宗派,人们称为“五叶”,每一宗派都产生出自己的领袖人物。
  楹联艺术是文学艺术的一脉。唐英如同许多天才的文学家那样,没有生硬地照搬历史,而是依据离奇的传说故事,充分发挥了对联的借景抒情、探胜猎奇、对仗严谨、音韵铿锵的艺术特色,使人读后只会顿感兴味无穷,而不会去责怪、去追究故事的不真实了。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8:32:4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王紫林
=========================================

  峻岳镇幽燕,近翊黄图,风雨永昭和会;
  灵山钟毕昴,遥连紫塞,阴阳迭起贞元。
    ——佚名撰 题北岳恒山行宫联

  【注释】①幽燕:古代北方有幽州、燕州,在今北京一带。②翊:辅佐,赞助。③黄图:古有《三辅黄图》一书,作者不详。今本六卷三十六篇,记载汉时长安古迹,对宫殿苑囿记述尤详。此处引申为江山社稷。④和会:协和而会同,意思是风调雨顺。⑤钟:汇聚、专注。《国语·周语下》:“泽,水之钟也。”⑥毕昴:毕宿和昴宿,都属二十八星宿之列,接古代星象分野胃、毕、昴都在西方。⑦紫塞:指长城。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鲍照《芜城赋》:“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⑧贞元:《易》以“元亨利贞”配春夏秋冬四季。贞下起元,阴极阳生,以表示冬去春来,四序运行不息。⑨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在今山西省境内,为我国古代五岳之一。相传舜帝巡狩四方,至此见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西衔雁门关,东跨河北省,连绵数百里,横亘塞上,主峰在山西浑源县城南,海拔2017米,分东、西两峰,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山,双峰对峙,浑水中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天险。天峰、翠屏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楼台殿宇,古有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多处;另有琴棋台、出云洞、紫芝峪等自然景区。峭壁悬崖之上,多留有古今题咏,岳顶松涛,夕阳返照,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等有特定环境和时间的自然景观,更为游人向往。

  【鉴赏】上联以“峻”字开头,将恒山挺拔高峻、雄伟威严的内在美勾勒、点染出来。作者并没有具体描写恒山的雄伟山势,壮丽景色,而是让读者通过一“峻”字去尽情想象,可谓构思高妙。“幽燕”各州是中原的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样险要的地区,却是由恒山来镇守,这一方面说明恒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衬恒山的高峻,和“峻岳”在语意上相辅相承。然而,作者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以此为头,引出“近翊黄图,风雨永昭和会”的续文,即是说,恒山不仅镇守幽、燕各州,而且还担当起保卫国家社稷、昭示风调雨顺年成的重任,语意都比前半部分进了一步。
  下联作者用一“灵”字承启下文。恒山地势险要,风景秀丽,古迹众多,又是历代皇帝行宫所在地,光一“峻”字还不能包罗恒山的山秀地杰。“灵”是指“灵气”,带有人格化的意义,这和它能够成为皇帝行宫所在地和担当起镇守幽、燕,保卫国家的重任相一致。“毕”“昴”都是星宿名,我国素有天上星宿下凡、救国救民的美好传说,作者在此借用这一民间传说,表明既然恒山汇聚着毕宿和昴宿的仙气,当然是“灵山”。万里长城是中原帝王防御北边少数民族进攻的屏障,气势磅礴,是人间奇迹之一,作者用“遥连”两字把恒山和长城连接起来,一方面说明恒山的广博,另一方面,通过把恒山和长城相提并论,更加重了恒山的“峻”“灵”之气。“阴阳迭起贞元”,是说恒山还保护着中原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时序的正常运转,和上联的“风雨永昭和会”在意义上紧紧呼应。
  本联字面上虽是写恒山的巍峨挺拔,实际上在景中寓入作者的志向与追求,恒山的气势,其实是作者壮志豪情的象征。“镇幽燕”“翊黄图”象征着作者保家卫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遥连紫塞”则是作者宽阔胸襟远大抱负的写照;“风雨永昭和会”“阴阳迭起贞元”又表明作者关心民间疾苦的情怀。本联写山势,极尽峻拨之能事,写壮志,可以憾天地。山势壮志,浑然一体,给人以澎湃向上的感觉。
  另外,本联用词极其生动、准确,语言精炼流畅,清爽俊逸,对仗也十分工巧,字对、句对在语意上均十分贴切恰当。句对在对联中是一种较难的对仗形式,本联都对得十分自然贴切。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4-25 06:36 , Processed in 0.05975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