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8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晚清湖南联坛六家述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25 14: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布时间:2005-10-23 文章来源:作者发布 文章作者:傅小松


    民国22年(1933),湖南浏阳人卢希裴将曾国藩、吴熙、王闿运、李篁仙、姜济寰、曹秩庸六人联语合为一集,名《六家联语合钞》,推崇备致。他说:“吾于六家,固已五体投地,不敢遽言绝后,要为自有联语以来,不愧泱泱大风也。” 又谓:“管窥所及,六家各有所长:湘乡(曾国藩)气盛,言独来独往,不暇修饰,自擅胜场;湘绮(王闿运)体格高尚,气息深稳,渊美朴茂,神与古今;天影(李篁仙)词艳意新,境界似春花秋月;绮霞(吴劭之)抽秘驰妍,情韵不匮;寅清(姜济寰)邺华(曹秩庸),晚出之秀,格律伯仲李吴,跂望曾王。”六人都是湖南人,因此,准确地说,这六人应该称是湖南联坛六家。

                        一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在文学上,曾国藩造诣极深,于古文、诗、楹联皆为大家。吴恭亨评其联语曰:“曾文正联语雄奇突兀,如华岳之拔也,如长江之汇海,字字精金美玉,亦字字布帛菽粟”(《对联话·卷七·哀挽二》),朱应镐《楹联新话》序中亦谓:“而湘乡曾文正公、德清俞荫莆太史(即俞樾)以殊勋硕学咸精此体(指联语)。”把曾国藩与楹联大师俞樾相提并论。楹联收入《曾文正公楹联选录》、《曾文正公楹联》。今人胡正山,江伯饴辑《曾国藩联语辑存》(稿本)。

    曾国藩一生,虽极伟大,但如梁启超所说:“非有超群帙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最称钝性。”“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勇猛精进,卓绝艰苦,如斯而己,如斯而己。”(《曾文正公嘉言钞序》)这是极为精辟之论。而曾氏的联语,恰好集中反映了他立德修身的孜孜努力。阅读、分析他的联作,对于我们研究曾氏以及教育自身都极富意义。试读其挽乳母联: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此联虽挽乳母,而注情之深,比挽母有过之而无不及。联语赞扬了乳母的恩德,表达了他的感恩戴德之情,发自至性,朴实无华。足见曾国藩的伦理修养和道德境界。

    曾国藩创作了很多格言联,用以赠人律己。这些格言联,蕴含人生哲理,时至今天仍不乏积极意义。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忧以终身,乐以终身。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不为圣贤,即为禽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

    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以上诸联,吴恭亨《对联话》中均有收录,并认为其“谈理较若深邃”,可“以代座右箴铭”,“不可徒作俪言读”,堪称的评。

    曾国藩在楹联上的贡献,是所谓的“文章格式入对”。即散文化。曾作为古文大家,将古文句式写入楹联,使联语更加语体化,更加活泼、灵动、多姿。其挽汤鹏云: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结尾虚词的使用,使此联形成一种自然流畅、接近于“说话”的风格。

    曾国藩才高不及学富,其联语往往体现为吴恭亨所说 的“以学力胜”,如赠何太史移家扬州联:
       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
       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
    联用致富与何家典故,出以雅词而恰如其人,是用典之最工者。

    曾国藩联语中颇有意思的是其赠妓女春燕联:

    未免有情,对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

    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据《晚晴楼联话》载:“金陵‘光复’之初,……某日,曾公(国藩)邀锺山书院山长李小湖微服同泛秦淮,青楼中有妓名春燕者,温柔儒雅,吐属尤佳,曾公奇之,后为人量珠聘去,不复得见,曾公书联赠之。”

    梁羽生认为此联打破了曾国藩“伪道学”的一面,而流露了他“真性情”的一面,比读他的《曾文正公家书》有趣得多。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从艺术上看,此联也是散文入对,通俗如话,而又工稳大气。

    曾国藩一生作联达4000余副,数量既巨,内容复丰,应予重视并加深研究。

                    二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入曾国藩幕。后相继为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主讲,衡州船山学院山长,江西大学堂总教习。清末授翰林检讨,加侍讲衔。民国初任国史馆馆长兼参政。近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拟古派的最大代表,有《湘绮楼诗文集》。

    王壬秋才高学富,所作楹联思想、艺术价值极高。被认为居清代楹联名家前列,或谓冠有清一代之首。联语结集为《湘绮楼联语》。今人周渊龙、莫道迟编注有《王闿运楹联辑注》,收录王氏联语近500副,卢希济评其联:“体格高尚,气息深稳,幽美朴茂,神与古今。”

    王闿运楹联上承何绍基,以气魄宏伟著称,他曾游南京,居友家,听说金陵名士每多自负,看不起外省名人。遂题一联于友人家客厅: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派;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濂溪,指宋代大哲周敦颐,湖南道州(今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湘水自洞庭流入长江,故有“湘水余波”云云,虽极自炫,亦难反驳。南京众名士见王联,都做声不得。不久,南京新建关庙,王闿运又即席书题一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王闿运曾为袁世凯重用。袁氏称帝,王曾列表劝进(一说是假借他的名义,并未征求他的同意),为其平生一污点。但王终究深究到袁贼的狼子野心,遂写下千古不朽的讽刺名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此联有两种版本。另一种是无后面“何分南北”,“不是东西”。梁羽生认为加上后面的尾巴乃“画蛇添足”(《名联谈趣》),其实未必。上联嵌入“民国”二字,讽刺民国南北分裂;下联嵌入“总统”二字,痛斥袁世凯“不是东西”。联语似信手拈来,运用成语与俗语,天然捏合,属对工稳,亦庄亦谐,含意深刻。

     王闿运所作挽联,多能实事求是,不作夸张溢美之辞。如挽曾国藩联云:

     平生以霍子孟,张叔大自期,异地不同功,勘定仅传方面略;

     经学在纪河间,阮仪征之上,致身何太早,龙蛇遗憾礼堂书。

    上联仅说他戡定农民起义,“中兴”清朝有功。霍子孟,霍光。张叔大,即张居正。纪河间,纪昀;阮仪征,阮元。上联虽肯定他在学术上的地位,但又说他忙于军务,著述不多,皆切实际。曾国荃对此联不甚满意,且霍、张身后皆遭抄家,遂认定联有诋讥,将其当即撕毁。也没有收入《曾国藩荣哀录》。

     又有挽彭玉麟联:

      诗酒自名家,更兼勋业灿然,长增画苑梅花价;

      楼船欲横海,太息英雄老矣,忍说江南血战功。

    上联说彭诗酒名家,而其诗、书、画的名声则随着他的勋业愈高而愈隆。“长增画苑梅花价。”彭善画梅,当时社会名流以得到彭的梅画为荣。联语主要是颂扬,但亦含有对这种靠功勋博取画名、诗名的做法之不以为然。下联评论彭晚年托词多病,不肯率水师渡海抗外侮的行为。“忍说江南血战功”,意思是你彭玉麟当年在江南镇压太平军,是何等骁勇而积极啊!能对逝者进行如此率直而公正的评价,实为不易。

    王闿运一生虽然文名满天下,“举世仰为泰斗”(《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但他似乎志不在此,试看其自挽联:

      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儿述诗礼;

      纵横计不就,空馀高咏满江山。

    于此可见,他是以纵横家自许的。据云他曾劝曾国藩反清自立。曾不听。“纵横计不就”云云,当是指此。

                        三

    吴熙(1840-1922),字劭之,号绮霞江馆主人,湖南湖潭人。受业于谭光第门下。咸丰八年(1858)迁居碧稼塘(今属湘潭县郭家桥乡),后在此设馆授徒。同治十三年(1874)返县城寓居,旋在陶澎(道光朝名宦,官至两江总督)后代人家坐馆四年。光绪五年(1879)拔优贡生,翌年朝考落第。光绪七年游左宗棠幕府,后辞职。先后游历京、津、鄂、赣、江、浙等地,曾授课船山书院,主讲湘潭昭潭书院、长沙思贤讲舍。民国十一年(1922)卒于乡,终年82岁。

    吴熙是清末著名联家,以联语名世,其作品集《绮霞江馆联语偶存》、《绮霞江馆联语续存》由其门人彭闿异整理刊行,《绮霞江馆联语再续存》由其门人许铭彝兄弟三人收集印行。在共收联245副,其中寺庙堂所联41副,寿联14副,挽联190副。所制联语,用典贴切,对仗工稳,情深意长。湘潭文人易宗夔《新世说》云:“吴劭之博通经史,能为诗赋骈文,尤工挽章,湘人盛推之。”杨重子《草堂之灵》亦称吴“记问淹博,无书不读,文章经学皆在王葵园、皮鹿门之上。王湘绮先生赞吴善出经题,每请其出题阅卷。……所制联语,人极称之,已刊印行世。”

    吴熙题祠庙堂所联,重于立意,笔墨恣肆,作品不多,有则不俗。如题屈子祠联: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人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题洞庭君祠联:

      乌有先生好大言,问谁能吞云梦?想管领八百重湖,君其 人矣;

      龙迎神女为良匹,请更听空中玉笛,忽吹出三分明月,客亦仙乎?

    这两联一史一神话,发思古之幽情,颇具深情。“请更听空中玉笛”对“问谁能吞尽云梦”属于宽对,这类句式在吴联中多有。吴熙遣词用句,以意为先,形式上的工整不刻意追求,是耐得起咀嚼的。

    吴熙在联语上的最大成就当属挽联,在69岁时,他为自己《联语偶存》一书作叙时说:“吾湘曾文正公,以闳博健倔之才,出其余劲,成挽联一卷,自分无敌,盖天分既优,故虽小技,亦横绝一世也。熙之于文正,无能为役,然悈友怛化、黄垆邻笛之感,亦不能巳于言。又时有代庖之作,脱稿辄弃,不自收拾。兹以门人嗜痂之癖,过而存之,其余散佚者多矣。每一展玩,数十年交游情状,历历如在目前,词之工拙,卑卑不足道矣。大略比坿典切,运以緜蕦之思、悲壮之气,则于此体为宜。”

于此可见,吴熙写作挽联,是倾注了他的一片真情实感的,是情文并茂。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挽王闿运联:

     文章不能与气数相争,时际末流,大名高寿均为累;

     人物总看轻宋唐以下,学成别派,霸才雄笔固无伦。

   上联忧时伤世,暗含叹惜:象王闿运此等人物,尚不能以文章济世报国,纵大名、高寿又有何用?下联评价王作为“拟古派”文学大师的成就。时人推为挽王联之冠。气魄极大,含义至深。

    他的自挽联亦极富个性,活脱一幅自画像:

      平生惟作挽词多,试看吴道子临到盖棺,能有几十幅佳章,送   来悦目;

      今世已拼穷饿死,非得赵元帅亲自画押,许我数十万家产,誓不投胎。


                     四

   再谈谈余下三家。

    李篁仙(1825-1894),原名寿蓉,湖南望城县星城镇杉木桥人。清咸丰丙辰(1856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转江汉关道及芜湖道,封荣禄大夫。系谭嗣同岳丈。为曾国藩幕僚。擅诗词尤擅联语,其联清才卓越,曾令曾国藩击节赞赏。其有《天影庵联语》,卢希济评曰:“词绝意新,境界似春花秋月”(《六家联语合钞》序)。如题长沙贾傅祠联:

        当年有痛哭流涕文章,问西京对策孰优,惟董江都后来居上

        今日是长治久安天下,幸南楚故庐无恙,与屈大夫终古相依。

     痛哭流涕文章,指贾谊《陈政事疏》。西京,长安。董江都,董仲舒。他以“天人三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受汉武帝重视,故云“后来居上”。

   又有挽继室联:

        千里远谐鸾凤,支撑门户,胜似丈夫。那堪柴米萦怀,      空负鲫百转柔肠,难带些须泉下去;

         十年两折鸳鸯,问讯夜台,应呼姐妹。倘使蘼芜忆旧,当怜我独居苦况,相邀同入梦中来。

    夜台,“长夜台”,坟墓。蘼芜,指已死妻子。联语哀怨缠绵,情真意切。

    又题二妻合葬墓联:

       如此青山,片石三生无限恨;

       是何黄土,十年两葬可怜人。

    又有挽染疫偕亡某夫妇联云:  

    香断卖花声,看夕阳巷口,斜月篱边,黄菊有情应堕泪;
    云迷流水畔,剩两岸霜枫,半江烟柳,绿波无恙亦销魂。

    被挽夫妇,长沙人氏,丈夫卖水,妻子卖花,以维生计。此联写得既优美又凄婉动人。  

    姜济寰(1879—1935),号咏洪。湖南长沙人。早年为湖南立宪派骨干之一。辛亥革命后任长沙县首任知事、国民党湖南支部评议员、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当选为俄罗斯研究会总干事,对毛泽东等人的革命活动予以资助。1922年后历任省议会议员、湘军总司令部秘书长、江西省政务委员会主任和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被革命委员会任为江西省政府主席。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1929年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有《寅清阁联语》。曹秩庸生平不详,有《邺华吟馆联语》。今长沙天心阁有其题联:

    普天皆义愤填膺,举目慨河山,问何时痛饮黄龙,电扫霆摧歼小丑;

    同心雪历年积耻,热忱挥铁血,看指日澄清赤县,湘声岳色蔚新猷。

    姜济寰和曹秩庸的联语,并无有名之作。卢希裴把他们看作是后起之秀而列入《六家联语合钞》。他说:“寅清(姜济寰)邺华(曹秩庸),晚出之秀,格律伯仲李吴,跂望曾王。”意思很清楚。其实,如果将左宗棠、彭玉麟列入六家,那六家就更加名副其实了。

   

作者通讯:湖南岳阳市政协 fuxiaosong1970@yahoo.com.cn
编辑员:ALian
凡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自“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

2#
发表于 2006-3-26 10:39:34 | 只看该作者
啊错真是好筒子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7:34 , Processed in 0.04054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