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58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代张天师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14 13:1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代张天师传


一代天师张道陵



一代天师张道陵字辅汉,圣父讳大顺封桐柏其人,圣母元君,乃留侯张良(子房)八世孙,沛丰邑人。母初梦天人自北斗魁星中降,至地丈余,衣绣衣以藯薇香授之,既觉衣服居室皆有异香,经月而不散,感而有孕。于东汉光武建武十年甲午(公元三十四年),正月十五日夜生于吴地天目山,时黄云覆室,紫气盈庭,室光如昼,昔日之香气复闻,浃日方散。



年及冠,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颓,绿晴朱顶,隆准方颐,目有三角,伏犀贯脑,玉枕蜂起,垂手过膝,美须髯,龙距虎步,丰下锐上,望之俨然,虽亲友见之肃如也。七岁读道德二篇十许遍,而达某旨,于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皆极其妙,通习坟典,所览无遗,从学者千余人,天目山南三十里、西北八十里,皆有讲诵之堂,临安神仙观,余杭通仙观,即其地也,后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中之。(一云天师栗性严直精明,行修学道有方。汉明帝永乎二年(公元五九年)诏书,拜巴郡江州令,时年二十六岁)身虽仕而志修炼,形轻举久之,退隐北邱山(北邱治在洛阳),三年有白虎衔符文首座傍,朝廷就征为博士,称疾不起。和帝即位,闻其有道,以三品印授驯马车等,征为太傅,后封冀县侯,三诏不就,语使者曰:「为我谢天子,人生百岁,光阴瞬息,间父母妻子恩爱,隆厚岂能长保哉,九天之上,无祖有之乡,金阙帝君将诏吾以为臣矣,唯清静寡欲,则天下自治,何以臣为。」时永元四年壬辰岁也(公元九十二年)。遂自河洛乐蜀之溪岭深秀,遂隐其山,苦节学道,音气养神,谓弟子曰:「吾少。嗜学,研穷六籍,大抵皆经世具也,夫通爵显秩,篇金壳玉比,吾身



中一毫孰重,然四体百骸又岂吾所固有也,皆游尘聚沫耳,割心炼形与道合其,乘云驾龙,白昼上升,岂不快哉!人生有会则离,有生则死,死者精神冥冥,不可复还,唯昔轩辕昧道松乔食霞并白日飞腾,永劫无穷,不亦美乎:古人辞万乘之贵,千驰之富,良有以矣,既不能兼才通俗,与世俱济,请从所学,各宜及时,于此分别,不亦可乎:夫人情亦无极,聚极则散去,乐极则悲来,岂可逃也。吾今将游涉山海,远离尘境,栖寓幽渺,以究所学,与汝等别离,子等固如何也?」



弟子有壬长者,习天文通黄老,留侍左右,遂散学徒,以清虚淡薄为务,不交人事,王长负书行歌,同往云锦山居,而其人修玄玄之道,后乃按方炼龙虎大丹,一年有红光照室,二年有五云覆鼎,夜不假烛,发松有青龙白虎各一,常.远丹鼎,三年丹成,真人年六十余,饵之而容貌益少,若三十许人,行及虫马,又得秘书秘文,制命山岳,傲召万灵,一日谓王长曰:「五岳多仙子,三蜀足名山,吾将能偕游乎。」遂与北入洛阳嵩山崖岭,石居数年,精思感彻,有绣水使者告曰:「中峰石室藏上三皇内文,黄帝九鼎太清丹经,得而修之者升天也。」



真人感其言,乃斋戒七日,入其室,足所覆处,萣然有声,即坎其地取之,果得丹书,进而受之,遂复寻西极名山(一作西海,成都记云:昔江峡阻塞蜀为西海),其地胜多名物,因入阳平山(阳平治在彭州九陇县)精思服炼,能飞行远听,得分形散影之妙,通神变化,坐在立亡。每泛舟池中,诵经堂上,曦几对客,杖黎行吟,一时并赴,人皆莫测其灵异也。真人催谏五千文,昼夜无倦色,后往西城山筑坛,朝其以降五帝,忽』乡夫告曰:「西城房陵间有白虎神,好欲人血、每岁其民杀人祭之。」真人召其神戒之遂灭,又告梓州有大蛇戎山穴中,呜则山石震动,时吐毒雾,行人未及三五里,率中毒而死,其人以法禁之,不复为害。(青城山记云:誓龙台在丈人下,古有龙穴,每年夏秋,出水淹害禾稼,天师立石台于上镇毒龙,压水怪。(在葛桂山)葛桂治在彭州九陇县),隐形岩舍服气调神。在秦中山(秦中治在汉州德阳县),修九页秘法。在昌利山(昌利治在汉州金堂县),采服五芝众药。在隶上山(隶上治在汉州德阳县),始授弟子养形轻身法。在涌泉山(涌泉治在汉州德阳县),得入水入火之术,于是度人救物,已着阴功矣。在真多山(真多治在汉州德阳县),思神念真。在北平山(一云:豉山轴山治在蜀州新津县),有猛兽数百驯扰户外。在稠梗山)稠梗治在眉州彭山县),有一老翁化为猝鬼来恐,其人诵经,不顾浚巡自退。在鹤鸣山(鹤鸣治在耶州大邑县),服五云气,其间石鹤鸣则有升天者,先是章和间其鹤鸣焉。(青城山记云:羊马台在赤石城崖上,是天师与鬼誓,形如羊马,故谓羊马台。)后居渠亭山(成都记云:广都县天师观,坛下有井名日伏鬼井,妖怪藏其中,汉中征人鬼交混,耶蜀之间人被其害,方天师被汉家之诏,而居蜀之霍亭石室,因命神人运青城玄石,以镇其井,鬼妖遂乃绝。)修炼九鼎神丹,三年将成,未敢服,谓王长曰:「冲天之士,当功及生灵,佐国立家,兴利除害,然级轻举,臣事三境,则无愧焉。苟利一身,功不及民,非大道弘济之旨,吾观蜀中,蛇毒鬼气,绵互山谷,生民不知,潜罹其害,吾甚悯之,今且修行清静之化,辅赞大道,抚育元元尔。」



于是精思上彻金阙后圣,时顺帝汉安元年(公元一四二年)壬午岁正月十五日夜月明,其人在鹤鸣山寝方酣熟,老君(一云道君,按金阙后圣玄元道君即老君也)驾飞云绿轩驻山东南顾,谓众真目:「道陵修行困苦,吾感其志,将授以治身秘录,飞腾长生之道,而遇其休息,神游物外,卿等勿惊,今自觉也。」时其人梦见一人带夜光之甲,冠通天之愤,执命魔三气之幢.,谓其人曰:「咄咄道陵子,何心生疲倦,圣驾久驻,待子梦搅。」其人忽然惊起,攘袂振衣,疑为外邪所乱,良久銮佩珊珊,天乐隐隐,香花覆地,紫云满空,瞪目东瞻紫云之上,有素车一乘,驾五百龙,青袖朱衣金甲,执哉者二十四人,左右环列车前对立,玉女彩衣花玻云发颓肩,各执一幢,上有玉榜金文曰:「命魔之幢,次列二童,青衣钳首垂环曳裙,各执一格,上左青龙右白虎。」金榜朱文曰:召仙之旛,复二人,朱袖金甲,各执三气十绝旌。节上有丹榜素文曰:倒景之节,前立一人绣衣玉冠,捧三五斩邪雌雄二神剑,上各有星斗日月之文。车右一人,霞衣金冠,捧一玉印文目:阳平治都功印。其余翼卫侍从莫知其数,素车之上九色轻霞蒙蒙然,覆央,光景澄彻,见车中一神人,容仪若冰玉,手执五明宝扇,项负八景圆光,身六丈余,神光照人,不可正视,车前一人放其人曰:「子勿怖,即太上老君也。」其人敛简前拜,不敢仰视,老君告目:「吾昔降蜀山立二十四治(成都记云:道经二十四治,应二十四气,六十甲子,分隶其间,避唐高宗讳,始改为化),乃二十八宿之下,圃寅阴景黑簿之司,分掌人世死生罪福,吾忠下元生人,秦绳苦魂,延累祖考,积成幽衅,令人凶折,终不成道,即在此狱之中,吾已更置福庭经,今数劫仙僚不充,职任庶废,近有六夭鬼神血呛之辈侵夺以居:昼不分,人鬼无别,枉暴生民,妾罹灾害,采可痛惜,子何为?吾摄邪归正,分别人鬼各守昼夜,复典此治之福生民,则子功无量矣,吾以汝名在丹台,当为其人,故委汝也。」其人叩头谢曰:「道陵性识愚惹,万劫幸遇,遭会大道,死魂再生,枯骨重肉,软佩道旨,谨当奉行,不敢懈怠。」老君运召三五功曹,须央,西方有五色之气,勃勃而起,其中有二仙乘龙虎,二骑皆长数丈,黑愤朱衣佩剑执圭,从官百二十人,皆黑愤绣之持剑执哉,侍卫进拜老君曰:「卿等三五功曹乎?速为吾开紫阳甫官玉震内殿,取正一盟威秘录,吾欲传授,俄顷之间,南方起二十四生气,祥光瑞彩泱然满空,其中各列王童,捧」玉函贮录一品,皆玉札金文及都功版券职慷,以授其人。」谓其人目:「与卿千日为期,后会闽苑。」老君复以三清众经九百三十卷,符缘丹笼秘诀七十二卷,一千二百官章,雌雄二剑(青城山记云:降剑增,昔道君授天师阴阳剑处,有曦剑)。都功印,二仪交泰冠,驱邪玻、褐鱼、扩衣、方裙、朱履等赐之,令制科律,佐国行化,行之千日。则邪鬼不敢正视,传处已讶。于鹤鸣山研味秘文,按法遵行,修之千日,内顾五脏,外集三万六千神,又感清和玉女教以吐纳清和之气,摄伏精邪,行录中二一步九迹,交干履斗之道,即魁里七元,随兵所指,隐遁出没,皆得自然,遂依告命战鬼于蜀。



时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动亿万数,周行人间:刘元达领鬼行杂病;张元伯行瘟病;赵公明行下痢:钟子李行疡肿;史文业行暴汗寒庐;范巨卿行酸痛:姚公伯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亦眼;皆五行不正殃祸之气。随时更名,在东方为魔王,在南方为鬼帅,在西方为外道,在北方为鬼王,在中央为神鬼。春三月百鸟鸣叫之时,作祷谊五墓之鬼,直入秋作人家,亲土都土公宅,龙伏户之鬼,冬作冢墓攻食鬼,随月建胎生或作育类之形,嘘毒啸祸,暴杀万民,枉夭无数。



其八部鬼帅领鬼聚居西蜀青城山岭,有鬼城鬼市,分形变化,混杂人间布行疫疹,人莫知之,人鬼合杂市利交易。其人于汉安二年(公元一四三年)七月一日,佩盟威秘录往青城山(青城记云:有龙官石室,天师修道处,唐书蜀州,青城县有青城山),置珀璃高座,左供大道元始天尊,右置三十六部其经,立十绝灵抬,周市法席,呜钟扣罄,烧香行道,及诵道德诸经,布龙虎神兵于城市,众鬼即持兵刃矢石来害其人,其人举手一指,化为一大莲花拒之;鬼众持火千余炬来,其人举手一指,鬼反自烧不能前进;遥语其人曰:「师自住峨嵋山)唐嘉州有峨媚县)何为来夺我居处?师等速下山,须央,必杀师:」其人目:「汝等凶毒残害众生,所以吾不使汝居此,当滨于西方不毛之地。」刘元达等闻此语,即会鬼帅兵马各千万众,精甲犀刃上山围绕。王长惊怖放其人曰:「魔王众来作何计术?」其人曰:「小鬼何足惊怖,取丹笔来。」王长以进,其人执笔迈画,鬼阵其众皆死,小帅校一时僵什,八大鬼王困卦,叩头搏颊求乞残生,其人闻语良久不言,再以丹笔倒书之,鬼众复苏,即呼鬼王曰:「汝等进前吾有处分。」鬼王各各前立,其人曰:「汝等可速远避,自今勿复行病,妄有杀害,今之民庶皆吾子弟之家尔,不然,诛无留种:」鬼王曰:



「天下人民本自隶我,云何尽夺,当分一半。」其人不许叱咄之,鬼王复会六大虎王,领百万鬼兵再来攻战,围绕此山,王长曰:「鬼众不可当,复何作计?」其人笑目:「子勿惊,吾自能却之。」复以丹笔一画,鬼众悉死,椎六大魔王什地不能起,叩头搏颊乞残生而去,其人不顾复以丹笔一拟,此山遂中分为二,摩霄彻泉。(青城山记云:山旁有暂鬼石,天师与鬼为誓,朱笔画山,青崖中绝,险断处并丹色,阔三十丈,深十三丈,即今之掷笔槽。又云:戒鬼笔迹,在大龙桥侧,昔天师以正一之法制伏鬼神。曹曰:「人生于昼,鬼行于夜,阴阳分判,各有司存,违之者,正一存法,必加诛戮」)鬼兵欲度不能,大声哀求,自今而去,不敢复来,乞往西方婆罗之国而居止焉。



其人恕许到,笔再画,八帅六度悉起,呼之使前,趋进不得,其人乃令王长肩一大石为桥度之,鬼王方得进,拱立侍前,其人谓曰:「汝能以笔画石得破,亦当与汝分民,若不破,汝当急驰万里也。」元达等执笔交画,石皆不破。(青城记云:寅玄观后有试笔迹,有降魔斗法石)时虽摄伏鬼众,更欲尽制其心,谓之曰:「汝等既欲与吾分民,当与汝辈各尽法力以分胜负。」元达等曰:「椎命是听。」其人投身入大火中,即足履青莲而出,鬼帅投身,为火所烧;其人入木,身度木外木即随合,鬼帅投身,即坠于地;其人入水,乘黄龙而出,鬼帅入水,为水所溺;其人以身入石,透石而出,鬼帅投身彩入一寸;其人以身入铁山,透铁而出,鬼帅综入半寸;其人咒神符一道,左手指之鬼毙,右手指之复生,鬼帅举手指之,无复生死。元达等乃占八大虎,耗攫而来,其人占二狮子,逐之奔走无地;鬼帅又化八大龙,欲来擒师,其人再化金翅鸟,琢龙目晴,其龙乃走:又化作大神聂震吼,双持大捷欲望其人,其人占金刚身;长七十二万丈,广五十二万围,戴大冠、负圆光、踏莲花宝台,具十二种无量相,一杆一拳一拟,大神退走;鬼帅等腾身十二丈即坠,其人腾空高百余丈,上无所攀,下无所乘;鬼帅作五色云,昏暗天地,不见光明,其人占五色.瑞日,灾光晖灼,云即流散;鬼帅变见穷尽,更无所为,其人占一大石,可重千余斤,以藉丝悬之遍浦,鬼帅营上令二鼠争唔,其丝欲座杀其众,鬼帅等无所逃避,同声哀告愿乞余生,即当远去不敢害及生民。



真人遂命五方公部六夭鬼神,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处阳明,鬼行幽暗,使六天鬼王归于北邮,八部鬼帅领众窜于西域,五行之毒又戒而释之,乃执丹笔曰:「吾笔所指,鬼众尽灭,要之,人鬼分治,幽明异境,不欲尽灭汝类,即与盟誓,折石为契,刻作天地日月之形,于黄帝坛下绝崖之上。」(青城山记云:青城山有石天地,上圆下方,阔)丈二尺,有十二角:又有百日月,各阔五丈,厚)丈二寸;相对柱上,鸟兔炜烁方圆,磅砖可睹焉。青城记云:夭师曹鬼石,夭地石,日月候,日月天地重明,方得人身也。)成都垄石:青城昭庆观前有五符幢,乃夭师所刻,以誓鬼魅,今别刻石在玉局观前。曹曰 :「天地交,日月合,汝等若复行.,必尽诛之,勿留种矣:」 乃以神印封鬼营市,使不得相通,盟誓之后,鬼众畴伫不去,真人口勒神符一道飞上层霄,于时风雨、天仙、兵马、风刀、立至,诸鬼灭影而走,于是战鬼。十四败,荡涤区豉,夺鬼幽狱,复为二十四福庭,立二十四阴官,降二十八宿正气,以通地中。(一云:又于公慕山中立二十四治,更除山中占二十四气,合大法却复靖庐。按公幕治在汉州什祁县,更除治在漠州绵竹县。)每治立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掌世人罪福,有立功、立行、修斋、设醮、腾章、拜表、谢过、祈福、迁拔租考者,则仙官录其功行奏名于上官,增其福寿;如不孝、不忠、欺诈、狼戾、常行恶事不能改过者,则阴官录其罪闻于地府,损其福寿或绝其后,由是善恶报应如影响焉。



真人既行正一之化,摄三万六千种外道恶魔,诛绝邪伪,于是百姓盒然奉以为师,居弟子数万家:立诸祭酒,分领民户,有如官长:并立条制,令民随事输出,粟帛、器物、纸物、荐席、樵新所在贮之,以备斋醮及供给行旅,而人票行无敢欺窃。教民立桥梁,修道路,凿义井,谓之立功。或有州县官及人民疾病者,持一手状来投,真人检察其人所犯罪叙,一一条列之,令设斋醮,布施谢过,其疾即愈。又教以廉勤,理民不烦,刑罚蜀民,畏罪迁善,盗贼不作,物无疵痛,皆天师之化也。



其人因至苍溪县云台山,(云台治在梁州西县,唐书闵州君溪县有云台山)靓山水秀异,群峰朝挹,地无邪毒,乃谓王长曰:「此山乃吾成功飞腾之地。」遂卜居以修九还七返之功,一心存念大道经四十九日,复聆昔日銮佩夭乐之音,真人整衣叩伏,乃见老君如前,导从千乘万骑来,集空际久之徘徊不下,真人再拜悲泣桶什言曰:「臣昔者自念风承宝荫亲授秘文,乃依天宪战鬼行化,功成退居,今飙驾再临,不我下降,意者大道离臣,臣其为户败乎?」遂举手以身自什,老君乃命使者告曰:「卿之功业合得九页上仙,吾往使卿入蜀夺鬼幽狱,区别人鬼,布清静之化,而卿杀鬼过当,擅与风而役使鬼神,坟驰星斗震荡山川,阴景持昼杀气秽空,此非大道好生之意,上帝责于下元之主,当与申叙罪戾以雪重责。」真人悲泣请死于今日,老君复告曰:「子可闭目东视,乃见一人黄衣黑愤捧一玉函,中有素书三卷,题目三八谢罪灭、黑簿、超度玄租章。」其人再拜受访,老君告曰:「子可勤行修谢日月二十八宿,二十四气,阴阳本命主者,罪灭黑箔名升紫清,七祖父母同为上仙,谢过之后,更修之三千六百日,吾待子于无何有之乡上清八景官中。」言干圣驾已回,真人遂依告文领弟子迁鹤鸣山,筑坛以醮太阳太阴,遇三元八节,木命元辰,庚申甲子,三会五腊,修齐设醮,转经然灯,纤谢日月星辰,天地阴阳,自己九玄七租所犯之罪。



三年之后,玄租生天,从学弟子,再聚数日,同往主簿山(主缚治在耶州蒲江县)隐功,馨闻众瑞符应,一夕神人授以玉璧谓曰:「群仙使我以此光,子居本竹山,(本竹治在蜀州新津县)众真授灵宝上经,居蒙秦山,(蒙秦治在爱州台登县)有神人夜召。」真人以俱往,三日乃返,领弟子迁渠亭山,是时从其人游者数十人,一日告其徒曰:「诸弟子谢尔辈勤事我,奈尔辈俗态末除,不能弃世,正可得吾行气导引之术,或可得服食草木数百数之方,尔业重缘薄,未可遽议成道,更三世可与吾会。」第往之,乃指王长曰:「惟尔累世种善,可以成就矣。」又曰:「东方有男子走小月者,亦当飞升,不远千里,明年正月七日当来矣,具说容貌长短形色及期。」真人曰:「日且午赵子某至乎?」言毕而升至,皆如所言,门人以告,真人曰:「喷:此人来矣,未可遽纳。」乃七试之,初不受谒,令人唾辱道之不去,露宿四十日,志益确乃见之。又使入山守委驱兽,夕有美女言:「远行过夜愿寄宿。」升与接席端坐达旦:明日又告病足,逗留治容挑升,升终不失正:又行道见遗金在数十饼,过而不取:又令伐薪,有三虎哮吼而前,升色自若曰:「吾远从圣人求不死之道,汝为山鬼试我?」邪虎乃去:又使令入肆市,帛付直讶,而物主诬以未得,升了无所争,更贸衣以偿之:又令守稻,有弊衣瘠容,疮疡遍肤,口齿臭败者叩头乞食,升屹然动容,解衣飨宴,以余粮遣之;凡六试皆动心感色之事,升执人无二。真人又领登云台绝崖之上,逍遥哺咏,下临万仞之艺,有桃生绝壁间,其实甚异,真人谓:「诸弟子有能得此实者,当告之以道。」于是俯而窥者将二百余人,莫不股标骇汗谢曰:「此桃不可得也:」椎升进曰:「升师所护,何峻险之有,师在终不使升殡于此谷,分若可教,此桃可得矣。」



于是投身而下,正及桃上足不跷跌,摘满怀,攀缘石壁欲上不可,即仰面掷之二百余颗,其人分诸弟子,留一待升,临谷以手援之,众见其臂不加长叹虚引而上,徐曰:升犹以正心得桃,不致殡坠,吾今试自投之,当应大得桃也,众言不可,椎升长不谏,遂投身而下,因失所在,久而不上,众惊莫测?升、长默然良久,乃曰:「师则父也,父既往矣,吾将安归?」言谁,俱投谷中,正坠师前日见其人在琼林宝帐之中,七宝台上唳目端坐,笑曰:「吾知汝二人当至也。」遂授以神丹及宝经秘诀,其诸弟子守于云台绝崖之上,二日各散去。真人与王、赵三日复还治中,一日领弟子遥见阳山白气属天,谓长、升曰:「彼处必有妖怪,当往除之。」遂至其地,值十二神女于山前,姿态妖艳,因诘其由?神女答曰:「妾等实土地阴灵也。」真人遂间目泉何在?神女曰:「前有大漱毒龙处之。」真人以法召之不出,遂书一符,化为金翅凤,向漱上盘旋,毒龙惊惧,舍漱而走,出其揪即竭,遂得吊泉,煎之成监。金翅凤泊于南山之上,后人呼为凤凰台,鸟雀至今不敢栖其上。十二神女各捧一玉环来献曰:「亡等愿事箕蒂。」真人受其环以手揖之,十二环合而为一,谓曰:「吾投此环于井中,能得之者应吾风命也。」神女闻语,竞解衣而入,争取玉环,真人遂掩之盟曰:「令作井神勿得复出,免为生人之患。」真人方治城泉。有一猎者至,真人戒其好杀,因授以煮监之法。其井深五百四十尺,阔一丈,日得韵泉四十余函。其利甚博。真人逐指西北山上曰:「此处可以筑城。」又指城南下曰:「此处川岳相朝,可建福庭。」后人感其人之言,因而立祠,至今崇奉析祷不绝。真人领升、长往闽中居,二咱思神之际,谙二子目叫口吾拘取神女衣﹁采虑神女复取之,出为人害。﹂遂再谐其所取衣,藏于高峰石室中,勒地神守护,即焰阳洞也。



彼方之民,至今不罹神女之害,而获监井之利。后以其人之讳旌其事,今陵州是也。蜀中盐池,皆于其傍立「清河君之祠」,清河乃张氏郡也。其山下无江及井,居人乏水,其人以神剑插地,因而成井,遣神卫之,使之不竭。其人谓升、长曰:「此山多岩,人民居焉,虑山崖或坠落。」遂召其神誓之,使不伤人。其人与弟子过宋江,其中多异物为人害,真人置石函于江中,录神奸之名,以法召入锁之,复以大山篆符以镇焉,其怪遂绝。后人呼为槟鬼符,每水涸人多见之,摹归供养,以屏妖恶。真人复领升、长往鹤鸣山,亭午之际,忽见一人朱衣青襟曳履执版,一人黑愤销衣佩剑捧』玉函,从朱衣使者进曰:「奉上清真符召其人游于闽苑。」须夷,东北有十四人,皆龙虎、为鹤、龟鳞、鱼马之骑,执节持幢,前后从引千乘万骑,狮子辟邪。,天丁甲卒,无软骑吏,来迎其人,次有黑龙驾」紫舆,玉女二人引真人登车,旋踵至阙,阙前榜云:「拟太玄都省正一其人阙。」其人既至,群仙礼谒良久,二黑衣吏,持天符佩剑执图籍而至,上云:「超度先祖之籍,即皆上朱陵府矣。」真人视事讫,领弟子居渠亭山石室中,调太其之气,一日忽有二青童引群仙,皆朱衣纬节,前导曰:「老君至矣。」中有一人长丈余,素发朱颜,项负圆光,从者二人,可二十许,或指曰:此子房也,此子渊也,坐顷,乃引青车一辆,别遣二人,翼真人登车腾空而上,至一处台殿,岳崁金阶玉砌,或谓其人曰:「将朝太上元始天尊也。」真人整衣趋进,望见殿上圆光照人,不可正视,或语曰:左侍无上大道君,右侍太极真人,前侍虚微元君,后侍太上真人,金童玉女侍香散花妙行,真人执经俯而前立班成,群页皆谓曰:「今子等皆成其矣,由汝一念,而万劫业缘皆尽。」于今日移时殿,上勃青童谕:「真人以正一盟威之法使传世世,宣布为人天之师;拜真人为太玄都省正一乎无官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勒还人间,劝度未悟」仍密谕飞升之期,真人受命,复返区渠亭赤石崖舍,出三天正一秘法,付长、升,(一云:于后城山中投试王长、赵升,玉局山中授升、长秘诀,按后城治在汉州什祁县。)复于漓沅山中(漓沅治在彭州九陇县)敷演其法;次还阳乎山,以飞仙轻举之法付嗣师(道陵子也):又入鹿堂山中(鹿堂治在汉州绵竹县)炼九鼎神丹;迁平盖山(平盖治在蜀州新津县)合九华大药。



时有东治禁气师,姚、徐二姓,能收社庙之鬼,回丧车,起死口,周流九州岛之内,常统阴鬼甲马万数,闻师在蜀,乃求见焉,曰大道一气尔神灵之间,宁有隆卑邪?吾等统八极阴兵万亿,假令有道其如吾何?摩其徒至户外,真人不纳,顾谓长、升曰:「此乃六天邪神,不合与正气相见,令立道傍三昼夜,不与进退。」弟子怪而间之,其人曰:「此与群精大邪共来试我,今令立于门外亦无苦也。」姚、徐呼曰:「闻师有道故来求见,既蒙不纳复令久立我何罪也?」真人乃令弟子语曰:「今赦原汝,不问往罪,其众乃得辞去。」真人领弟子.还鹤鸣山,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一五五年)乙未正月七日五更之初,长、升见空中神仙骑吏,一人驾云车徘徊于山之东南,大声言曰:「张道陵功行已就,将授以秘绿。」言讶,老君驾龙舆,真人乘白鹤,自渠亭山会于成都城下,老君同至,万神凑迎,涌出一玉局高丈余(玉局治在益州成都县,今玉局观是也。)老君升座,「为真人再授道要,重演正一盟威之旨,说北斗延生经,以十五日上元再会于成都,说南斗经及演说诸经。」真人听毕,老君已回,玉局消散,因成空洞。(成都记云:老君既去座隐,地中陷而成穴,遂成深洞,与青城第五洞又相连,道陵以玉局上应鬼宿,不宜开穴通气,将不利于分野,乃凿石以闭之。)真人往鹿堂治,召四镇太岁,五岳四渎,杜棱神祇,群仙悉集。



是时山前有石笋可高丈余,真人执起以誓众神曰:「太上有勒令,吾誓众当崇奉正道,好生恶杀,佐国安民,其有不票恭者,吾遣万神诛之。」乃掷石笋于岩下,立于治侧,遂与定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名山,高低品秩,各置一正神主守,如世间郡邑之治。遂领长、升往云台山,于西北隅筑坛安炉炼大丹,丹成服之,浴于水有神光互天。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一五六年)丙申,真人自以功成道着,乃于山之西北半崖间,举身跃入石壁中,自崖顶而出,因成二洞,今崖半日峻仙洞,崖上口乎仙洞。



是年九月九日,在巴西赤城渠亭山中,太上遣使者并五帝部从持玉册,授正一真人之号。真人将以盟威都功等诸品秘签,斩邪雌雄二剑,玉册玉印,以授其长子衡戒之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五步呈正一之枢要,驱邪诛妖,佐国安民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青城记云:赤城山有天师藏经处,一云于烬口山中封藏经诘,按烬口治在闽州苍溪县。)谓长、升曰:「吾有余丹在炼丹亭上金孟之中,汝二子可分饵,今日当随吾矣。」是日亭午之际,复见一人朱衣青襟曳履持版,一人黑愤销衣结履佩剑,各捧玉函,从朱衣使者趋前再拜曰:「奉上清真符迎其人于闽苑。」须夷,东北有二十四人皆龙虎几鹤之骑,各执青幢锋节,狮子辟邪天骑甲卒皆至,称景阳吏即有黑龙驾紫舆,玉女二人引真人与夫人雍氏登车,前导后从,天乐引迎于云台,白日升天,时真人年一百二十三岁也,王长、赵升侍焉。



道陵长女文姬、次女文光、三女贤姬、四女芳芝,皆于适人后得 道白日升天。唐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戊子,玄宗皇帝诏后汉天师张道陵册赠太师。唐中和四年(公元八八四年)甲辰,传宗皇帝封三天扶教大法师。宋绍宁时加号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唐玄宗赞云:「逛彼炎汉,天图中缺,万汇消残,三灵荡越,椎师膺运,神威迅发,躬侍真元,亲传秘诀,妖毒云驱,崇山剑裂,大布声教,全清虫孽,一振无为,永光有截,鸾鹤斯迈,丹青是设,玉相其仪,传芳不歇。」又赞云:「趟矣真仙,孤高峻节,气贯宵冥,玄元示诀,落落神仪,亭亭皓月,诛邪斩精,魅驱鬼彻,汉代盟威,流传不绝。」肃宗赞云:「德自清虚,圣教之实,或隐或见,是朴是质,静处琼堂,焚香玉室,道心不二,是为正一。」宋徽宗进封真君,玉册文维,宋大观二年(公元一一○八年)岁次戊子十月丁丑朔十有六日壬辰,皇帝御名谨再拜言曰:「椎道无方,待人而成,若昔至其,以道与世,功被万物,则为神明,主务称其休,夫何敢不崇,恭椎汉天师正一其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体妙阐幽,有大利于天下,刘氏之季,厥绩甚茂,遂挟光景,上超人群,秘录其图,孚系于后,弭除妖孽,槟御不祥,阴腾有民,既久弥着,不有徽称,何以极报,典扬嘉惠,谨遣朝奉大夫,知信州军州事,刘晏上尊号正一静应真君,大道藏于幽显于明,功施于远着于近,匪我能然,椎常弗息则能尚鉴,观兹以衍其余佑,相我邦家,延及我民,懋昭无疆之休,俾嗣于永世。」



宋理宗嘉熙三年(公元一二三九年)封正一静应显佑页君。二代嗣师张衡,二代嗣师讳衡字灵页,道陵长子也,少博学,精修至道,牺居不仕,有大名于天下,时帝闻其有道弓征为黄门侍郎不就,不关世务,吐纳不食。



汉永寿二年(公元一五六年)成子袭教,居阳平山,岁以经录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言约理明,闻者有感,于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一七九年)己未正月二十三日,以印剑付子鲁曰:「汝租以天地为心,生灵为念,诚敬忠教为木,周行天下,除妖孽之为民害者,是以亲遇圣师,建立大教,嗣吾教者,韭诚无以得道,非敬无以立德,非忠无以事君,非孝无以事亲,汝其递相传授,世承人伦,世遵成训。」于是率诸弟子拜曰:「租师志愿弘博,因家立教,永世为宗,缘与道符,身为法嗣,承先放后,厥任为难,敢不祇勤,用弘玄化。」言毕与妻卢氏于阳平山白日飞升,在位二十三年,太元一年(公元三七六年)晋孝武帝制曰:「盖闻古先哲王莫不以清静宁民为本,公孙有大瑰之访,陶唐有盼水之往,所以博求至理,在囿天下也,镁甚幕之。」获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莫君。



三代系师张 鲁
三代系师讳鲁字公棋,嗣师长子也,好道,守其人之法,仕汉历典农校尉,安良中郎将,汉中南郑二郡太守,后恬身学道,以符法治病,至米一斗疾苦立愈,久之积米巨万,魏王闻之,遣使统兵来讨,弟孙告师,师曰目「慎勿为惧。」遂同弟子登岭而望,见兵马四合,师以手版画地成河,怒涛汹涌,下临不测,兵不得度,使者复统水师至岸,师又以手版画其河中,辄出一室,高千余丈,兵不能进,使者回,具迷其事。(一云建安中,曹操擅权,将不利于漠室,鲁愤力不能讨,操遂拥兵据守,后王建伯蜀封鲁为扶义公,正以此也。)魏王遣使追谢斋印授,拜为梁益二州剌史镇南将军,封闽中侯,食邑三万户,师固辞不受,谓使者曰:「吾修道之士,世幕冲举,今梨地之封,非所愿也,请还印授,无复再来。」后修炼成道,一日召子盛,以经签剑印授之曰:「龙虎山祖师玄坛在焉,其地天星照应,地气冲慷,神人斤都,丹绿秘文,藏诸岩洞,汝宜往宣吾化,修炼累功。」遂于北斗白日乘龙升天。



师有弟二人:长日卫、次日傀,卫历招义将军,好道,于嘉陵白日飞升,傀历南郡太守,弃官学道,久之白日飞升。元成宗皇帝制曰:「镁椎道之大,原出于天,而成之在人,有汉天师之绪远矣,匪其子孙善继善承,不怠益大,孰济登兹,是以代有异人出裨治化,跌既加号于嗣师,而京师景行掉灵,昭于简册,妙于自拔,功成不居,经不云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复制曰,「我国家以至仁上德崇奖,不忘租天师之遗烈灵风,纪录俱在。」获赠正一京师大清昭化广德其君。



四代天师张 盛
四代天师讳盛字符宗,系师三子也,初居南郑,克志精修,魏世祖曹丕奉车都尉,散骑侍郎,加封都亭侯不受,携剑印经录自汉中还都阳入龙虎山,得租天师玄坛及丹笼故址,即就其地为居,以三元日自登坛传筷,以授四方学道之士,动千余人,自是阐为科范,率以为常。尝啃然叹曰:「吾先世教法,常以长子传授,而话兄皆不娶,可使至此遂无传乎?!」长兄曰滋字符微,辟丞相家给黄门侍郎,历汉中太守,封昌亭侯,久之得道户解而去;次兄曰永字龄宗,历奉车都尉议郎,封楼亭侯,得道户解:大弟曰溢字立宗,仕历牙门将军,甜马都尉,讨寇将军,汉中南郑太守,闽中侯,得道户解;二弟曰巨字儒宗,仕历侍御史,安南正参,义阳太守,得道户解;宋朝陶弭有诗云:「羽客朝元地,遗坛古树中,炼成丹窜在,骑去鹤巢空,印篆从天赐,符书与道通,当时其一气,松桂夜来风。」盛以剑印付子昭成,即以示化不输年,复于广西贺州为广王设法,尝谓人口:「西蜀鹤鸣,东吴龙虎,功行既成。」再游甫土,居龙虎山,丹成户解而去,人呼其为龙虎。



元顺帝至正元年(公元一三四一年)赠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五代天师张昭成
五代天师讳昭成道融,元宗三子也,少学道不懈,每端坐一室中出神,数百里虎豹逢之皆伏,寿一百一十九岁而占,面色如生。墓生灵芝百木,或见白鹤往来,开基放棺视之,椎冠履存焉。(一云晋初得道,至成帝成康年- 公元三三五 - 三四二年中仙去。)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赠清微广教弘道真君。



六代天师张 椒
六代天师讳椒字德馨,道融长子也,博通儒书,得治鬼之法,以其人所授诸皆秘棣传度世人。



晋安帝(公元三九七 - 四一八年)累征不起,常游都阳湖,月夜一老翁登舟进口:「闻师家以仙道立教,愿拜下风,而无阶可进,今者不意仙踪远驻近津,获挹光仪,乞示蕴奥,以做昏愚。」遂告曰:曰昔者得道之士目.皆由舨戒而入,然质心于戒,莫若质戒于心,则万法皆空,一页常存,翁知之乎?」遂起谢而去,从者或见异光水天一色,不知翁之所在,天师笑口:「此龙伯也,又族是掌大道,未闻故来有请。」居山时多神异之迹,年一百余岁,户解而去。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微弘教玄妙真君。



七代天师张 回
七代天师讳回字仲昌,德馨之长子,幼能言即问道是何物?众不能答,慨然失笑而叹:五岁欲传经录,父曰:「且赞儒书。」对曰,「租书不读讯他书何为?」十岁嗣教,能辟谷,日行数百里,后入青城山不知所终。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



八代天师张 迥
八代天师讳迪字彦趋,仲昌之长子,幼年得道,丰姿俊美,德量天成,至诚存化,请祷者无贵贱,皆不吝,辄有神应。列真人话阶品样于净室中,严奉六时香火,终身无怠,治病驱邪,无不安愈,世人仰之。



北魏太祖(公元三八六 - 四○八年)尝召赴阙间道。(一云齐太祖 - 公元四七九 - 四八二年召赴阙)年九十而卒,解化之日,异香满室,经月不散。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应化冲静真君。



九代天师张 符
九代天师讳符字德信,彦起之长子,端肃明达,凡经传子史,皆过目成诵,经镖犹显于时,四方仰之,寿九十二而占。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赞化崇妙真君。



十代天师张子祥
十代天师讳子祥字麟伯,德信之长子,博览诸经,究探今古,袭儒衣冠。仕惰为洛阳尉,未几,弃官袭教,从学者数百人,养生有术,颜容益少,常若二十岁人。服食精炼,能吐腹中丹置掌中葫弄,或夜投器中,光芒穿屋,寻复礁之。尝游河洛,登嵩山中室石室,乐其幽胜,时夜忽闻兵骑声,有二神丈谒曰:「东岳主者道过谒天师。」主者曰:「昔会圣师于青城,今四百余载,自魏晋以来,乱离已久,生灵受害,罪业牵缠无由解脱,今岳司有幸,重遇圣师,愿乞广宣符筷、庶俾超化。」言讶辞去,天师还山,分道弟子宣化四方,以积玄功,寿一百二十岁而化,举棺甚轻,葬之夕,墓忽有穴,其冢开视,所存惟衣服尔。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赔上清玄妙太虚真君。



十一代天师张通玄
十一代天师讳通玄字仲达,麟伯之长子,天性静默,常独坐一室,韭时不出,四十年之妻子非时不见,虽左右人亦常罕见,岁大疫,以标桓水中,汲饮者皆愈,有持帛来谢,却之曰:「吾租以济人,安可受谢。」乞符者云集,受经录者益众,年九十七而占,经数月入棺,户竟不坏。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上清玄应冲和真君。



十二代天师张 恒
十二代天师讳恒字德润丑仲达之长子,经史过目悉不忘,唐高宗遣使召至,间以治国安民之道?对曰:「能无为则天下治矣。」上嘉之。尤善幻术,自言吾神仙中之狡犹者。一日自阙潜归叹曰:「吾几落世纲,学道于家传,首推瓮于室中,对妻子茹苇饮酒,夜醉于瓮傍,吐其中,经日不坏。年九十八而占。」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十三代天师讳光字德昭,德润之长子,励志于修炼,弃妻与次子悟入山,居石室中垂三十年,及袭教乃还家,传授经录,居常蔬食,后能辟谷,寿一百有四岁而化。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赌太玄至德广妙真君。



次子名梧字君明,自幼修炼,能辟谷飞行往来,不知所终。



十四代天师张慈正
十四代天师讳慈正字子明,德昭之长子,智慧明敏,常以易道教人,从学者百余人,每有余赀即振贫乏,弃妻修道山中,登圣井山结府独处,每岁三元目传经箓则出山,朝廷累征不起,亦能段炼黄白之法,(一云能以药点瓦为金,银段成器投水中,火过而复为瓦)后百余岁化,空中闻仙乐声,下迎今圣井,号征君山溪,水号征君坑。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太玄上德紫虚真君。



十五代天师张 高
十五代天师讳高字士龙,(一云字士隆后避唐玄宗讳改士龙)子明之长子,姿宇超旷,好酒纵饮,一石不醉。唐玄宗召见,命即京师置坛传录,颁赐金帛,兔租税,册封汉租天师号。唐肃宗降香币建醮于山中,赐震翰以赞天师像。尝忘玉印长安酒家,有少年力举之不能动,明日天师至笑而携去。



唐德宗贞元年(公元七八五 - 八○四年)中降供养,供养金镀银香炉香,合排罗销金帕,及黄复器物。年九十三岁化。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太玄崇德玄占真君。



十六代天师张应韶
十六代天师讳应韶宇治凤,士龙之长子,博学经典,袭教后授其枸树门在焉,所耕之地号黄沙坑,年九十七岁。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赌洞虚演道冲素真君。



十七代天师张 颐
十七代天师讳颐字仲孚(一云中孚)治凤之长子,至孝母疾,经月不解带,每谓人曰:「人不忠孝而欲学道希仙,是合舟揖而涉大川也。」仕为木县贵水尉,后弃官袭教,携妻子结茅山中以居,年八十七岁,童颜皓齿,不疾而化。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



十八代天师张士元
十八代天师讳士元字仲良,仲孚之长子,少博习群书,瘠而多青,居上清乡应天山四十年,山多虎人莫敢谒,椎三元日则下山传箓,、每大风两或见其玄冠乘黑虎往来诸锋间,知其为天师也,今山南有丹合,山北有绪经石,黑龙井、碧莲池,皆其遗迹。寿九十二岁。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获赠洞虚明道赞运真君



十九代天师张 修
十九代天师讳修字德其,仲良之长子,性淳朴,常衣布素不喜华, 饰,躬耕于野,不与乡人交通,甘于寂寞,无所贪幕。以疾告者,篆木叶治之即庶,凡传符箓,有得随以施人。江西大贾刘迁尝受符箓,



一日死于金陵,二日复苏,言为冥司所摄,道遇仙吏曰:「尝受法箓,死期虽至,可后延二纪。」遂入山中,一日天师集诘弟子曰:「吾某日当化,至日沐浴更衣端坐而占,年八十五岁。」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赌冲玄朗化昭庆真君。



二十代天师张 占
二十代天师讳谁字子坚,德其之长子,博学为当时通儒,攻草隶,晚年好道,能辟谷,唐会昌辛酉(公元八四一年),武宗召见,赐传箓塘宇额曰:「莫仙观」,将命官,辞归不受,咸通中,(公元八六○ - 八七三年)懿宗命建金钱大醮,赐金帛还山,一月大醉而化,年一百余岁。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赌冲玄洞其手德莫君。



二十一代天师张秉一
二十一代天师讳秉一字温甫,子坚之长子,母尝昼寝,梦神人履金地下降,托而有媒,十有五月而生,既畏目光如电,夜能视物,常负剑行山泽,开叱一老树,当即震裂,望死二巨蚌小蛇百余。南唐齐王景达,梦坠井中,有道士碧眼长青,锋衣拔出之占曰:「此汉天师也」,遂即龙虎山建祠宇,赐水田。天师将化百:「吾去矣须地震乃捡,」言谁乃正坐执简而化,七日果震乃捡,体温如玉,寿九十二岁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获赠冲玄紫极昭占真君。



二十二代天师张 善
二十二代天师讳善字符长,温甫之长子,幼不茹苇,稍长遍游名山大川,三十余年始还,渊默内修不与物接,寿八十七岁而终。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虚崇应孚惠真君



二十三代天师张季文
二十三代天师讳季文字仲哇,元长之子,五代之季,人受其经绿甚众,乃钨铁环券,继之宋初铁券绿尤盛,寿八十七岁而化。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虚妙道辅国真君。



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二十四代天师讳正随字宝神,仲之长子,为人爽直淳朴。宋其宗皇帝制曰:「扑嗣守宗桃,钦崇天道,荷乾坤之瑞,应阐河洛之珍符,思与至人共参妙道,尔租得灵,诠于金阙,垂法统于后昆,汝为婚孙,绍承异学,兹放先天之秘,以诱后免之民,椎帝鉴观,跻世仁寿,肆颁徽号,益衍玄猷,赐号其静先生。」寿八十七岁而终。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虚度教妙济真君



二十五代天师张干曜
二十五代天师讳干璀,字符光,真静先生之长子,端静寡言,笃志内修。宋仁宗闻其有道,天圣八年(公元一○三○年)五月召赴阙。问以冲举之事?对曰:「此非可以辅政教也,升下苟能返之,朴行以简易,则天下和乎矣,奚事冲举哉:」上嘉之,赐号澄素先生,年八十五岁而化。」



宋仁宗皇帝制曰:「朕嗣服历年,潜心至道,若稽黄帝之为君也,所以养人民官阴阳,而成无为之治者,则有广成子在腔恫之上,不惮膝行,顺下风而间焉,为民故也,尔不远千里至苇下,一言悟扶得养生治民之要,可无徽称,以示旌异,尚弘神化目用副招延罔俾广成专美前古。」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赔崇玄普济湛寂真君。



二十六代天师张嗣宗
二十六代天师讳嗣宗字荣祖,元光之长子,生而左有印文,及袭教神异具着,宋至和二年甲午(公元一○五五年),宋仁宗召赴阙,祈祷有应,奉勃迁上清观于山之阳,得吐纳之法,年七十八貌若童颜,赐号虚白先生。寿八十一岁。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崇真普化妙梧真君。



二十七代天师张象中
二十七代天师讳象中字拱震,虚白先生之长子,生三月能行,五月能言,七岁召赴阙,赐紫衣命嗣教,赐坐问道,大称旨,上赐震翰,后归征君山梧竹塘结庐以居,得道冲举,有星墩,白鹤坞存焉。(一云:年十三颖慧非常,博通经史,尤有道术,宋仁宗召见赐坐咨间,道法甚妙,特赐紫衣,亲汲震翰,以镇福庭,后赐束帛金器,自后朝廷宠赘荐至师,承制其人之教,终身不怠。)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崇真通惠紫玄真君。



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复
二十八代天师讳敦复字延之,拱震之长子,学识天成,声如洪钟,士林仰之。宋神宗皇帝制曰:「碟荷后皇眷顾之,休藉租宗盈成之业,海宇宁诠,民康物卓,思弘清静之风,共乐无为之治,汉天师二十八代孙张敦复,世传租印,早梧页诠,借遽迁于丹丘,遂莫前于宣室,宜申简册,以责烟霞,赐号葆光先生。」寿五十三岁。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获赠大极无为演道真君



二十九代天师张景端
二十九代天师讳景端字子仁,敦复之从子也,性恬滔,绝嗜欲,不与物兢,笃志玄学,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一一○八年)赠葆真先生,年五十二岁而化。宋徽宗皇帝制曰:「牒堆御灾捍患杞典,所先崇德报功,圣人所向,乃者虚靖先生张继先,靖监池妖氛,藏金庭之醮,奏如响斯答,厥功甚懋,推其本原,盖有家学,而汝名号之称,牒甚赚焉,特赂葆真先生。」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太极清虚慈妙真君。



三十代天师张继先
三十代天师讳继先字嘉闻,号条然子,锡号虚靖先生,乃二十九(公元一○九二年)十月二十日生于蒙谷广,五岁不言,一日闻难鸣,忽笑赋诗曰:「灵杂有五德,冠距不离身,五更张大口,唤醒梦中人。」翌日晏坐碧莲花上,人皆称异为其仙,今浴仙观有池存焉:九岁嗣教。宋崇宁四年(公元一一○五年)徽宗皇帝召赴阙,年甫十三,召见便殿,帝间卿居龙虎山,曾见龙虎否?对曰:「臣居山,虎则常见,今日方观龙颜。」又令作符,帝笑曰:「灵从何来?」对曰:「神之所寓,灵自从之。」又间修丹之道?对曰:「此野人之事,非人主所宜嗜,但清静无为,便可同符尧舜。」帝悦其言,命入寝殿,赐宴而出。



懈池水溢,民罹其害。帝召使治之,其人即书一符,令弟子祝永佑,同中使投池岸坦处,输顷昼晦,雷电交作,有巨蛟碟死水面,帝因间卿向用何将?还可见否?对曰:「臣所役者关羽,即握剑书符,召于殿左,羽随现形。」帝大惊!因封羽为崇宁其君。真人乞还山,帝命近臣饯送之,赐号虚靖先生,其人役使雷霆,如用奴隶,斩妖逐祟,随手斯应。



宋徽宗皇帝制曰:「勒汉天师三十代孙张继先天师在漠立功着闻,汝为裔孙,不替远业,传袭租法,符水有功,虚靖恬和,道行高洁,宜加显钖,昭尚寞风,赐号虚靖先生。」赐金钨老君、汉天师像,屋乞辽不许。端阳召见,官中若有妖卿当怯之?对曰:「闻邪不干正,妖不胜德,陆下修德,妖必自息。」内侍奏仁济亭果有妖,俄顷,妖凭一少年以手抱头泣拜,天师曰:「汝心自昧,堕在迷途,返尔木形,汝宜速化。」乃收泣什地,久之遂苏,于高踪乘白云归故乡,尚柢承于先命。上复用澄素先生例,官其兄绍先假将仕郎,恩费甚厚,先生志在冲淡,引辞以归,尝作静通广于上清官,后为心斋坐忘之所,又因租师云锦山龙虎丹毒而修炼焉,瑞彩祥光,照耀山谷,有降祥堂,灌鼎池等遗犹存。后着心说及大道歌,以贻于世。



宋钦宗靖康二年丁未(公元一一二七年),金人入寇,时徽宗为太上皇,思昔日赤马红羊之兆,遣使往召,真人承召诏至泗州作颂曰:「一面青铜镜,重量苍玉山,恍然夜船发,移迹洞天闲,宝殿香云合,无人万象闲,西山红日下,烟雨落潜潜。」书毕,端坐而逝,年三十有六。未几,京师信至,是日汗京陷。然于宋建炎三年己西(公元一一二九年)冬,复见赴杭州薛门下生日斋,是年大盗入境,先生预告众而去,至今道侣往还,多见在罗浮、西蜀,忆显不定云。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赂虚靖弘梧妙道真君。



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
三十一代天师讳时修字朝英,二十七代天师象中之孙敦直子也。虚靖不娶无子,弟渊宗为道士,拟令嗣教,光辉清化。



虚靖游泗州时,以印剑经绿付之朝英,以是众推之以嗣教,辞曰:「继先吾从子也,吾何后之。」众曰:「法统所在」,遂嗣教乃恬然静退,志幕修炼,年六十一岁解化于龙虎山故居。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正一弘化明悟真君。



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
三十二代天师讳守其字遵一,朝英长子也。母吴氏赈十九月而生,宋绍兴十年庚申(公元一一四0年)袭教,淳熙三年(公元一一七六年)十月三十日谓弟子曰:「顷得吾兄虚靖书,有青城之约,今当往矣。」言毕无疾而化,藏蜕于演法观近西,在位三十六年。宋孝宗皇帝制曰:「动漠天师三十二代嗣孙守真,尔传之租业,载世数十,而犹未眠亦异也。」宋孝宗特授正应先生,复赠崇虚光妙正应真君。



三十三代天师张景渊
三十三代天师讳景渊字德莹,初名伯损,宋干道年问侍父入朝,孝宗异之,改今名,正应先生长子也,仪冠轩伟,丰玉枕,美须鬓,人皆谓有正一之风,尝醮内廷,有大感皇子魏王镇明州有疾,为坛以乃咒水饮之而愈,礼送特厚,一日复遣人致聘,使及门忽召弟:「吾仙期不可爽。」遂隐几无疾而占,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崇真太素冲道其君。



摄天师讳嗣先字光祖,干道癸已,兄景渊曾以为子,年十九袭教,崇宁中召入观时,景王书樵忆二字赐之,嗣教一十一年,族长议以景渊有子当传,即以印剑付侄庆先,退休乐道以终。



三十四代天师张庆先
三十四代天师讳庆先字绍租,德莹妈子也,庆先未生时,德莹尝鞠幼弟嗣先为子,既而摄租教,庆先降世,天姿闲雅,赋性简默,神异焕发,道俗宗窝,不谋同辞曰:真正一先生之裔也,遂鸣于有司,以宋宁宗嘉泰元年(公元一二○一年)辛酉五月正袭三十四代之位,三元传锾奉香火者云至,师常以其纯自守,俭素居家,慈仁接物,见贫乏寒凄之士,尤加侧忆而躺济之,无他嗜好,唯喜饮而不为酒困。当游山之张公洞,有井极深,戏以木叶投之,俄而波潮汹涌,有一老,人从井中出,拜而有请,戒之毋旱涝而去。



, 至宋嘉定二年(公元一二○九年)十月二十二日,有道人来谒,礼敬甚恭,既去语弟子口:「彼与吾有采约。」越七日晨,与监相如平时,条然宴坐而占,获赠崇虚其妙光化真君。



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
三十五代天师讳可大字子贤,乃正应先生第二子伯璃之孙,仁静先生天磷之次子也,初景渊别化时,伯玛尝摄三十四代事,至庆先羽化,婿子成大幼,天麟复摄行三十五代教法,尝被宋宁宗召,赐号仁静先生,未几,成大早化,遂以可大为庆先后。



宋理宗绍定三年(公元一二三○年)仁静仙去,可大年方十三,正承三十五代之教,丰神秀异,性识不凡,四方参受法筷者动数万计,道化盛行。都阳水溢,坏民庐室,袁提刑甫请治之,以符投江,雷电殖毙大白蛇,水遂复故。



宋端平三年(公元一二三六年)奉圣旨,赐钱重刊先朝元赐箓版。嘉熙二年(公元一二三八年)加封正一静应显佑其君,助法鸣山玉泉龙井之神,咸加封焉。宋嘉熙三年(公元一二三九年)四月钱塘潮决,水及良山门,民庐尽湮,诏治之,投铁符潭中,潮遂退。又大早蛙,命醮于太乙官,两作煌噎,七月召见,赐坐赐斋赐号观妙先生,褒嘉甚至钖费便蕃,仍赐钱重兴先朝元赐其懿观,俾为母子同居之地,锡以土田免其租娥,御书观额及其风之殿,紫微之阁以赐,又赐扇一握,亲洒震翰曰:「神与道而为一,天与人而相连,苟精守以专密,必驾景而凌,先生又为助法呜山玉泉龙井之神,请于朝,咸加封爵,自是简眷愈隆,时有宣赐降香建醮无虚,岁每祷辄应。」至宋宝佑二年(公元一二五四年)复奉圣旨,召赴行在住持龙翔官,以亲老故辞准,勃提举三山符录兼御前诸官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官事,至今适领自是既得,请有道迈物外之志。



宋景定四年(公元一二六三年)以印剑付次子宗演,具表奏闻辞谢,至四月初十日羽化,年四十六岁,在位三十三年。上与东宫各有赐膊,至产殓宣赐尤厚,丞相江万里为撰碑铭。元世租皇帝制曰:「道为天地之常,经妙参造化,名者古今之公器,特示褒崇三十五代嗣教汉天师观妙先生。」获赠通玄应化观妙真君。



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
三十六代天师讳宗演字世传号简齐,年十九袭教,(公元一二六三年)当元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则命廷臣郊劳,特以客礼。及见,语之曰:「昔岁己未,碟次那睹,尝令王一清往访卿父,卿父使报扑曰:后二十年,天下当混」,神仙之言,验于今矣。」因命坐,钖宴,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



元至元十八年、二十五年,再入观,世祖尝命取其租天师所传玉印宝剑观之,语侍臣曰:「朝代更易已不知其几,而天师剑印传子若(公元一二九二年)羽化,年四十八岁,在位二十九年。获赠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元世祖皇帝诏曰:「谕龙虎山张天师卿之先祖道陵用心精」,得法录之正传,甚有征验,流布至今,子孙相承已数十代,一千余年矣。」



三十七代天师张与棣
三十七代天师讳与棣字国华号希征子,渊默寡言,洞明三教,为诗文立成数千言。甫冠侍父入观,仪表温莹,敏于应对,上屡叹异之。元成宗登极,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一二九四年)复命召醮于圆殿,又醮于长春官,命天下行其醮典,改天下诸路天庆观为玄妙观。



一日忽谓弟子曰:「吾世味素薄,今留京师且久,非吾愿也。」恳乞归山未允,越月,示化于崇真官,遣使护植还山,劫廷臣租祭于都门后,葬于玉田。元世祖皇帝制曰:「汉天师三十七代孙张与棣,可嗣乃父演道灵应冲和真人,以传法统,用阐玄风,宜令张与棣准此。」元世租皇帝制曰:「汉天师三十七代孙张与棣,卿庆源有自化应无方,宜颁紫诘之荣,以作玄门之表,特赐体玄弘道广教真人,管领江南诸路道教事。」



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
三十八代天师讳与材字国梁号广征子,国华之弟。



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一二九六年),盐官、海盐两州潮水大作,沙岸百里蚀罄殆尽,延及州城下,投铁符于水,符跃出者三,雷电晦冥歼怪物,鱼首龟身,其长丈余,堤复故常。上大喜,命近臣赐酒曰:「卿能感通神明一至此耶。」元大德五年(公元一三○一年)召见于上都喔殿杞丞相答剌罕请祷雨,天师曰:「诚可格夫,天必有感。」明日果雨。上召间冬暖不雪,民间得无有灾乎?命为坛祷之,是夜雪下盈尺。大德八年加授正一教主,领三山符绿。元武宗即位,朝观,特授金紫光碌大夫,封留国公锡金印。



元仁宗即位,朝觐,特赐宝冠,组织文金之服。元延褚三年(公元一三一六年)卒,在位十二年。获赠大素凝神广道明德大真人,母周氏为玄真妙应渊德慈济元君。



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
三十九代天师讳嗣成字次望号太玄,国梁之子,元延枯四年(公元一三一七年)袭职。元至大三元(公元一三一○年)侍父入亲至杭州,寓宗阳官,俄顷,杭城火发,众往求救,发通江桥望火起处,以符水喋之,火遂灭。元仁宗授太玄辅化体仁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篱,掌江南道教事,封母易氏为妙明慧应常静真人。元至治年初英宗再召入,见上于明仁殿,时京畿旱,诏祷雨崇其官大应,秋苦雨祷而审,冬不雪析即应,上大悦,赐以上尊,且语近臣曰:「扑烦天师多矣,可录前后勋绩备载制词。」



元至治三年(公元一三二三年)三月颁制,加知集贤院事,留京,已久,乞还山,诏百官宴饯之,元晋王(巴特玛尔藏布)制曰:「我国家之崇玄教,古莫与伦,卿家世之被皇恩,今为特盛,宜隆称号,爱示宠嘉,嗣天师张嗣成,冰雪神人,风云圣代,乃租乃父累功积行于前,若子若孙继绪增光于后,乃此初元之勤,助予敬德之新,翼翼小心,允谓烙恭而有礼,魏魏大道,共期清静以无为。」封妻胡氏为明慧慈顺仙姑。



元惠宗至正四年(公元一三四四年)九月,抵宝应化于舟中,在位二十七年。



四十代天师张嗣德
四十代天师讳嗣德号太乙,与材第二子也,性宽厚,善文好诗。元至正四年(公元一三四四年)嗣教,后九年(公元一三五二年)天下兵与,命弟子舒惟寅募义保障,凡邻郡间,兵不敢犯,民赖以安,是年十月微疾而占,在位九年。



明年制授太乙明教广玄体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慷,掌江南道教事,制下已化矣,藏蜕排衙石。元顺帝制曰:「正一仙其,克绍经签符章之秘,神明华胃,宜膺冠棠,剑印之传,仙籍有征,宠章再钖咨尔,张嗣德学资家训,道演宗盟,租补流芳,云仍袭庆始着,飞升于蜀,汉世施度化于江湖,宝篱全符瑞应,昔昭于简册,青蛇玉剑渊源永绪,于箕裘历彰,纠摄之灵,每佐清宁之治,唤号虽基于前代,纶恩犹渥于本朝,紫诘银章,礼重褒崇之典,珠冠金服,光页冲素之流,玄门偶阙于承宗法嗣,共推于痛嗣,卿其奉真元之秘律,肃太上之精筵,烙思继业之隆,益拯含生之珍,再扬灵素,永播寞风于戏哇蒂多仪,务念输诚以事帝坛,瑾秘祝慎,严傲福以庇民,尚体予衷,以弘尔教。」



四十一代天师张正言
四十一代天师讳正言号东华,嗣德长子也,貌古神清,沈静寡言,时京道不通,且二年余矣,集诸弟子口:「吾家世代以福国忠君化民为木,今天下兵争日久,朝廷去远,安危未可知,况吾诸弟子总玄教于兆者,荣遇特隆,可无一言以致征兆之吉乎?」



于元至正十九年己亥(公元一三五九年)中元日,升座演道,语若有警人鲜能测,未几,示微疾,召弟子曰:「吾自袭教以来,遭时多难,今逝期至矣。」越二日书颂而化,在位八年,获授明诚凝道弘文广教大真人。



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
四十二代天师讳正常字仲纪号仲虚,系三十九代太玄公之从子也,生有异征,太玄公假寐,梦神人飞空而至曰:「余自华盖山来游,君家愿见容乎?」及觉而生,幼颖特宽厚,双耳烛人性,嗜老庄言,于仙道秘法尤笃志,获授护国阐租通诚崇道弘德大其人,领道教事,仍给银印,视正二品,特设玄幕之佐,曰赞教掌书等官,升辞而还,上(即明朝惠宗)御谨身殿从容谓曰:「卿乃租天师有功于国,所以家世与孔子并传以迄于今,卿宜体之,以清静无为辅予至治,则予汝嘉出白金十五锚赐之,俾新其宅第。」



明大祖洪武十年(公元一三七七年),一日取印剑授其子曰:「我家千五百年之传,在是汝其勉之语已。」举手一圆象,嘿然而化,是夕大崖石崩声闻数十里,礼商尚书张筹为评闻,上搓悼良久,且曰:「族欲命其偏祠五岳,今方一至嵩山,何其大数止于斯耶。」遂亲制文一通,遣前浙江行省参知政事安庆吊祭之,藏蜕于南山坑口。



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
四十三代天师讳宇初字子璇别号耆山,着成视泉文集二十卷,明辽王嘉而梓之,王公缮绅之士,亦莫不敬重焉。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一三七八年)获授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洪武十五年辛百(公元一三八二年)钖诰封母包氏为清虚冲素妙善玄君。洪武十七年癸亥(公元一三八四年)召赴阙,命建玉录大斋于紫金山。洪武十九年乙丑(公元一三八六年)命祷雨于神乐观随应。洪武二十四年庚午(公元一三九一年)入靓,奏准降劫重建大上清官。洪武二十五年辛未(公元一三九二年)六月朔上视朝,旨谕礼部严禁伪造符录者,赐正一玄坛之印,俾关防符录永镇名山。



明永乐八年(公元一四一○年)卒,弟子袁止安闻于朝,时成租驻踞北京,皇太子道行人陈达吊祭,明年成祖特道行人萧荣复加赐祭



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



四十四代天师讳宇清字彦玑别号西壁,宇初之弟也,七岁能诗,及长兀秘要儒经子史究索无遗,着有西壁文集传于世,明成祖永乐八年庚寅(公元一四一一)嗣教,命治浙江潮患,乃书铁符戒弟子黄端友往投之,时波涛汹涌,若有人马呼鸣之声,继而水退患止,有司以闻,上遣使嘉奖赏费。



永乐十七年己亥(公元一四二○年)诰封妻孙氏为端静贞淑妙惠玄君。明宣宗皇帝加诘封为正一嗣教清虚冲素光祖演道崇谦守静洞玄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明宣宗宣德八年丁未(公元一四二七年)中秋,忽迅雷大作有虹,随见光满山而占,在位十六年,计闻于上,遣太监雷春谕祭,后勒葬于北真观之右山。



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



四十五代天师讳懋丞字文开号九阳,父宇埋,西壁婿子也。于洪武二十年丙寅(公元一三八七年)腊日宴坐庭,突有道者谒见,衣貌甚奇,自称重阳子,遗菊花一本曰:「愿假馆门下六十年。」语毕忽不见,始异之,后觉其为重阳真人也,明年(洪武二十一年)九月九,日天师生时,有菊香满室,紫云覆屋,三日乃散。四岁效作禹步,感雷声隐隐,人以为偶然,命再步,雷辄大震。及授儒经玄秘,日记万言,文章书法卓冠时彦。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一三八九年),明太租皇帝钖诘授正一嗣教崇修至道葆素演法真人。明英宗皇帝即位,正统改元入贺,助建天师府于朝天宫内东北隅址。明正统四年己未(公元一四三九年)二月皇太后圣寿节,建祝延醮于朝天官。三月命安祀玄天上帝金像,醮于大内玄天祠,礼毕命以租传印剑进览,上抚摩久之,叹曰:「神物灵异,果如是乎:」燕查而出。正统十年(公元一四四五年)以印剑付元古曰:「吾已得请于朝,孺子懋之永承天眷,」语讫端坐而化,寿五十有七,在位四十八年,果符假馆之数。弟子周应瑜、李文英奉赴闻于朝,计闻诏遣礼部郎中赵助谕祭,工部主事江清莹葬于马鞍山,建观日南极以杞之。



四十六代天师讳元古字孟阳号太和,明宣德十年乙卯(公元一四三五年)正月九日生,时有灵芝出东柱础下,自幼明敏绝人,凡祖秘儒书一览辄了,喜为诗词,然所发皆非尘世语,读者莫不奇之。



明正统十年乙丑(公元一四四五年)冬赴阙,时年甫十一,明志宗皇帝即位,明成化元年乙百(公元一四六五年)九月入贺,赐宴于文华殿,成占三年丁亥(公元一四六七年)十一月,上复御大善殿,召对圣语,勉以护国安民,更给正一嗣教大其人府金印,又赐玉印各一颗,御书大其人府四字,命梓县于府第阀额三锡恩纶,加封为正一嗣教体玄崇默悟法通其问道弘化辅德佑圣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仍道中官秦勤斋赐螃衣玉带,冠履剑器圭佩之屏,宠费独盛,朝野荣之。六载后端坐而化,(公元一四七二年)举之如空衣矣,享年三十七岁,葬于木里播箕湾。



四十七代天师张元庆
四十七代天师讳元庆字天锡别号贞一又号七一丈人,元古堂弟也,生时有异征,博学能文,长于诗书。



明成化十年甲午(公元一四七四年)入靓,钖燕内庭,遣中官梁芳传旨,聘成国公朱仪女为配,明年诏赴南畿完婚,仍赐蚌衣玉带,加拨马快船只送回。诰授正一嗣教保和养素继租守道大真人,主领道教事。封母吴氏为志顺淑静玄君。明成化二十年甲辰(公元一四八四年)赐勒谕申禁诸人伪造私出符签,及偷盗放生鱼。上遣太监李瑾、李珍斋勃,俾建保民大醮于太上清官,以守臣邓原并两司掌印官陪杞,召群鹤舞空。卿云疑盖之瑞。



明弘治十一年戊午(公元一四九八年)冬,命析雪于朝天官,明日大雪。一日从容理袍北向盘坐,乃再诵老翁言:「来去不闻山岛喧,三坐石上龙蛇年。」遂无疾而占,藏蜕于江西金鸡县长生观,在位二十六年。



四十八代天师张谚硕
四十八代天师讳谚硕字士瞻别号湛然,元庆之子,明弘治二年,贞一翁梦神人佩剑植梓于庭而生,及长有祖父风,明弘治十四年辛百(公元一五○一年)甫十二岁,奉诏随父入朝,上顾而奇之,赐宴钦安殿,命坐三官,俱召见赏赘有差,诰授正一嗣教致虚冲静承先弘占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归而求学不辍,玄秘既精,涉猎坟典,事亲笃孝,乡族称之。明世宗皇帝嘉靖二十五年丙年(公元一五四六年)钖诰,加封为正一嗣教怀玄抱其养素守默葆光履和致虚冲静承先弘化大真人,复赐加封勃书,并准授上清官道士傅德岩、邵放南为赞教,金永寿、詹望奎为掌书等官。



嘉靖二十年辛丑(公元一五四一年),锡诰赂娴母朱氏为端柔顺德玄君,生母宋氏为柔慈崇善玄君,赠妻李氏为冲虚柔惠玄君,继妻吴氏为安妙善常玄君,柳氏为庄惠志道玄君。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公元一五五一年)十一月,忽梦游岱宗,十六日晨兴沐浴更衣毕,焚香忆几而占,寿六十一岁。



四十九代天师张永绪
四十九代天师讳永绪字允承别号三阳,湛然之子,明嘉靖二十八年己百(西兀一五五0年),诏随父入朝抵都城,上遣太监高忠斋赐衣带,明日召见于内庭,赏费有差,命宴便殿,诏嗣教裴爵,诰授正一嗣教守玄养素遵范崇道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诏聘定国公徐延德女为配,劫成国公朱希忠、遂安伯、陈镳议行婚礼。明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公元一五六六年),化后徐氏以部闻,上殊痛悼之,锡伯爵例恤,诏遣行人姚光洋谕祭,并营兆域于狮子巷立祠南极观,封诰徐氏为静和元君,仍降勃谕:「严戒族属诸人毋得凌侮,其圣恩隆重,采加存惜,保延玄绪,以永绍宗风。」在位十六年。



五十代天师张国祥
五十代天师讳国祥字文征号心湛,永绪之从子也。生有异姿,绌眉碧撞,气宇秩尘表。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一五七七年)袭爵,赴京陆见,上优加礼遇,御书宗传字额赐之,并钖以玉刻宗传之印,暨元坦印。命析雪以占丰年,果应时雪降,上大悦,赐金冠玉带,并赐隆宗门外直房。又放修理朝天宫内赐第,御书真人府额,奉旨聘甜马都尉谢公诏之女为配,以定国公徐掌婚事,凡六礼之费,悉出内帑。



明万历二十九(公元一六○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命给公爵朝祭服,仍准常用,留京十三年,宠赉甚渥。及还山,舟抵哔县,值湖水冻寒不能进,橄召湖神,冻解应若梓响,蝉令铺碑以记之,文存湖庙。先四十二代真人仲纪公,集祖宗言行为世家一卷,宋文宪濂序之,真人复续集至四十九代,俾家系不紊,垂示秦详。又辑龙虎山志三卷,备记载,甚资考证。明万历三十七年己百(公元一六一○年),贵豁大水,上清宫殿悉顷坷,入告,上赐银修建,工尚未竟。



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公元一六一二年)岁,乎居无恙,一日见华阳祖师前来导引,遂端坐而占,诰封正一嗣教凝诚志道门元宏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赠太子少保。敷葬江西金鸡县明阳桥,立观以供祭奠,日明阳观。在位三十四年。



五十一代天师张显祖
五十一代天师讳显祖,明神宗改名显庸,字九功。幼时误坠井中,明日汲者至始出,衣冠无沾濡,人惊异之:赋性仁孝,好礼义,习谦和,喜读书,长益精进不懈。当曰:「为学犹掘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决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明熹宗天傲六年丙寅(公元一六二六年)袭爵,旧例不待终丧,显庸恳请守制,服阑始拜命。当修大上清官,工未竟,恐堕父志,朝夕尼材鸠工,越二年告竣。然志尚冲淡,乐事修炼,年未及艾,即卸掌教事,以印剑授子应京。别构静室,署曰梧绿轩,自耗浴梧散人散人,日与弟子「究先天太极及心性之学,着三教同涂论,使学者得窥教旨,杜门户之见。又着金丹辨惑、浴梧诗集,凡若千卷,读之使人明于修养,足出迷津。好施予,遇岁歉,尽以所积赈邻里。时土贼环窥上清,设法御之,地方赖以安诠。



明思宗崇桢九年丙子(公元一六三六年)大饥,散粟济灾,计口周给,受施不少。享年八十有一,明诰封正一嗣教光扬租范冲和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上加太子少保,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公元一七○四年),诰赠光碌大夫。生于明万历十五年(公元一五八七年),卒于清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



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
五十二代天师讳应京,字韶震。明思宗崇桢九年丙子(公元一六三六年)袭膊,崇桢十三年庚辰(公元一六四○年)入靓。适皇子病,命析祷。明思宗亲谒祖天师坛行礼,将下拜。应京口:「臣租天师,道陵位在人臣,礼不当拜。」上曰:「卿祖道德高深,正赖默赞元化,可晋封六合无穷高明大帝,卒成礼。」皇子病旋廖,赏查优渥。



明崇桢十七年甲申(公元一六四四年)三月,思宗殉国。既而南明昭宗隆武借号于隆乎年(公元一六四五 - 一六四六年)间,贵豁与闽接壤,盗贼蜂起,安仁妖偕煽众焚掠,祸延上清。真人募乡勇御之不克,登老雷坛岭,傲召神将杀贼,俄而阴云四塞,越见一神驱黑虎逐贼,贼溃散,邑里获安。皇清定鼎,入贺,清世祖皇帝颁赐敖谕,谕曰:「国家级天立极,光昭典礼,清静之教,亦所不废。尔祖张道陵,博通五经,草精玄教,治民疾病,俾不感神怪。子孙嗣教,代有崇封。兹特命尔袭职,掌理道藤,统率族屏,务使异端方术,不得惑乱愚民。今朝网整肃,百度椎贞,尔其申饬教规,遵行正道。其附山木教族展贤愚不同,悉听纠察,此外不得干预。尔尤宜法祖奉道,谨德修行,身立模范,禁约该管员役,俾之一守法纪,毋致生事,庶不负朝廷优加盛典,尔其钦承之。」故谕给一品印,思礼咸如故。送抵扬州琼花观而化。



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一七○四年),圣祖皇帝诰封光禄大夫,夫人朱氏明益藩郡主。



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
五十三代天师讳洪任,字漠基,朗震次子。幼即好学通秘岌。清顺治八年(公元一六五一年)袭爵,十二年入靓,清世祖皇帝驾幸南海子召见,询及历代宗系,以世家称之。命光碌寺设宴,陪以礼部堂官,又命工部觅宅,以灵枯官察院地居之,玟免木户及上清官各色倍役。



时外藩有妖为害,闻于朝,命驱除之,进法员高椎泰、杨幼芬出塞劫治立应,诸部落咸感其神,因之崇信道法不衰。闲居乐情诗酒,陶然自得,凿西化园池沼,养性于其中,辄自成趣。



清康熙六年丁未(公元一六六七年),微恙而化,年四十三岁。时子尚未周,命弟洪偕摄掌教事,诰赔光碌大夫。在位十六年。



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五十四代天师讳继宗,字善迷。清圣租皇帝赐御书碧城额以为号,生八月而父卒,叔洪偕摄教事。致十四岁袭爵入靓,(公元一六八○年)即清康熙十九年,有觊夺大其人印者,卒不敢试。上命分坛祷雨,真人奏,应于某日得两,至日果应,上甚嘉叹,命随观法员吴士行等三人留京,三年一易,日给忾凛,来往给驿马,复增二员为例。还山,御书太上清官额赐之。清康熙三十三甲戌(公元一六九四年),上命进香五岳,道出开封,长吏以苦旱疫病请祷,不旬日雨树而疫已,河水冲决归界,日罄岸数十丈,吏民惶惧走请,投以铁符镇之,岸获固。过龙阳,有妖神号五羊者为祟,焚其祠,现白足鳌无算,死溪中而妖绝。过姑苏取赤猴,铁锁二怪。



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公元一六九六年),复命赐乾坤玉剑。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一七0三年),章恩授,碌大夫。四十六年丁亥(公元一七一五年)入靓,至杨州琼花观,星然曰:「此先租蝉蜕处也,余亦从此逝矣,遂化于观内。亭寿四十八岁,在位三十五年。」



五十五代天师张锡麟
五十五代天师讳锡麟,字仁祉,号龙虎主人。常偕诸弟朝夕笃学,一遵庭训。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一七一五年)袭爵,召见畅春园,赐庭宴,并赐香扇锻足,恩命如旧。屡靓天颜,宠查有加。清世宗皇帝御极,授光禄大夫。



雍正五年(公元一七二七年),例应入靓,法员娄近垣随行,至杭州病笃,喝近垣曰:「吾无以报皇恩,子忠勤诚笃,其体余志,善事天子。」越日卒,遗疏臣子遇隆幼,请以次弟庆麟署理,得谕书赐允。



雍正八年(公元一七三○年),上命近垣礼斗有应,发帑修太上清官,九年三月,三弟昭麟以州同引见,命署大其人印务,协同监修太上清官,并赐银币还山。在位十二年。



五十六代天师张遇隆
五十六代天师讳遇隆,字辅天,号灵谷,仁祉之子。生而歧痴,英俊秩伦。钦差刘公以神童目之,居恒与弟子员阐明道典,究理法秘,及先儒书册,精动不懈。清乾隆七年壬戌(公元一七四二年),奉旨承装入勤,召见圆明园,赐山庄避暑诗集一部,花缎二端,各亲王皆有予赐,宴费视旧制有加,复赐御书教演宗传额,并朝服袍套笔墨等物。



清乾隆十六年辛未(公元一七五一年),圣驾甫巡,召见行在,赐缎二端荷包等物。清乾隆十七年(公元一七五二年)以梅御史刻,部议改为正五品。厥后优游山中,悉心任化,陶然以终。



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公元一七七一年),覃思诰赌通议大夫。



五十七代天师讳存义,字方言,号宜亭。资质聪敏,总角不凡。清乾隆三十一年丁亥(公元一七六六年),十五岁袭时入靓,以析两立应晋秩正三品,换给爵印,赐其无福地匾额,内伉老子像,并御书法经。复奉旨照例朝现,闲后正一其人,并随带法官,准其驰骅,钦此。



清乾隆三十四年庚寅(公元一七六九年)入靓,命析雪立应,赐珊瑚碧玉道冠顾雏法衣,上元旦赐宴看灯。三十五年,恭祝万寿,适丁母艰,蒙恩体位,免其庆贺。清乾隆四十一年丁百(公元一七七六年),恭奉世宗皇太后大礼,恭送梓官,恩赏银一千两,旋赴齐云山进香。年二十八卒,无子,追疏请以婿堂叔起隆承袭。在位十三年。



五十八代天师张起隆
五十八代天师讳起隆,字绍武号锦崖又号体山,貌魁岸,采沈足智,能文善诗,四方知名之士乐与之游。九跨入大学,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公元一七七一)游京,三十九年甲午(公元一七七四年)考入四库全书馆誊录,议叙一等,以县丞分发河南,历署开封府经鹿,粮储道库大使,布政使司都事。四十四年己亥(公元一七七九年),堂侄五十七代宜亭真人遗疏恳请承袭祖爵。



四十五年,江西巡抚郝题,咨询回江,奉旨承袭。恭遇皇上七旬万寿,八月抵京,赴热河庆祝,进如意等物,蒙恩赏收北斗延生其经一部。十一日面请圣安,奉恩旨,看在内廷砖戏三日,赐大缎帽纬,及内进器普耳茶食物等。十四日晚,又看在万树园看放烟花。四十七年入靓,召见干清官,蒙温旨,命于次年元旦大高殿拜进庆贺表文,礼成,赐老子锦像及藏香。四十九年,恭遇圣驾六次甫巡,循例于江苏无锡接驾进贡,蒙赏收牡瓶等物,召见行在,又蒙赏给克食大缎四端,御题墨刻罗汉图。后数入靓,俱恩礼有加。



清仁宗嘉庆三年戊午(公元一七九八年)届庆期,行至苏州,告病回里,卒于山,在位十九年。



五十九代天师张 钰
五十九代天师讳钰,字佩相,号琢亭,锦崖次子。丰颐硕肤,风度端凝,善言辞,声若洪钟,识者重之。平生立心接物,其率无伪,重师儒,厚故旧。每遇旱捞,辄为民析祷,无不响应。清庆庆五年庚申(公元一八○○年)袭爵,话阙谢恩,请谒裕陵,奉温旨褒允。前后数召见养心殿,屡赏克食并大缎藏香。



十年入靓,蒙赐玉如意一柄,荷包一封,金钱四圆,十四年晋京祝叔,蒙赐庭宴,并赏大缎官锦普噜等物。二十三年复朝,御书福字赐之,宠赉有加。清德宗光绪三十年乙已(公元一九○五年),享恩诰赠光碌大夫。



六十代天师张培源六十代天师讳培源,字育成,号养泉。颖异澹朴,笃于孝友。清道光九年己丑(公元一八二九年)袭爵。因生母累年抱恙,喝勿远离,拟请谓阙谢恩未果。生平乐善好施,舍己济人,行藏似鹤,当时以白鹤仙师称之。凡诸符法,悉能一气挥成,极研究大梵斗母玄科,尤能曲演入妙。



浙江海宁州有妖为患,海堤崩裂,延至设醮立稔。道光十一年辛卯(公元一八三一年)复患水,沿溺数百里,将军奕湘驰羽请救命,胞弟持印剑往治,为设醮数日,令法员乘小艇,冲涛而济,投以铁符,天返风,艇复故所,潮乎堤立。



道光二十五年乙已(公元一八四五年)七月,贵豁久旱,煌飞蔽日,禾寂蚀蕃殆尽,邑候请治,为设醮七日,雷风肃烈,大而如注,连夕凝寒似深秋,命持符水,洒坛前后,媳尽痘于河。清咸丰八年戊午(公元一八五八年),乱兵侵境,避往本里应天山,偕一丁负印,行至咙岸地方遇寇,丁不及匿,弃印道旁,兵骑蜂拥蚁接,印仍故所,视如不见,践之不见,贼去,叱丁携归。



咸丰九年己未(公元一八五九年),督办团练,防剿多捷。是年十月八日,忽有赤蛇游于庭,俄而不见,咸谓山居之常,不以为异,翌日将曙,竟无疾畏逝。法经云:蛇乃鹤之粮,殆返其之兆欺。县志赞:「德着金绳,功追玉局,驱蝗虫而乡城争颂,息潮涌而寰海竞称盖纪文也。」光绪三十年,覃恩诰赠光碌大夫。在位三十年。



六十一代天师张仁最
六十一代天师讳仁最,字炳祥,号清岩。秉性冲和,研精秘典,专亲以孝闻。清咸丰九年,佐父办团练,防剿多捷,经巡抚耆奏奖,奉上论,着以县主簿,不论双单月擢用。清同治元年壬戌(公元一八六二年)袭爵,当乱后,法书秘卷,简断篇残,不易征集,乃日与弟子员,参考编订,续录成秩,越寒暑靡懈。同治四年游粤东,遇异人赌黑玉印一方,旋抵沪城,其地屡有回棣患,求书符避火者甚众,以印盖均得免,谓见有黑面金甲者附符焉。



光绪六年庚辰(公元二八八○年),奉母命祷南海,航遇风几覆,忽见大士现身云端,得无恙。光绪九年癸未(公元一八八三年),省祖基于西蜀青城山,见祖天师于天师洞。出川经重庆,先由布商某,过人授以剑,告之曰:俟天师至此,尔将此剑赠之。俄而天师至,布商赠剑。



重庆会馆有青龙阁,久潜巨助,夭阴朝夕吐气如云,仗剑以登,书火符焚之,怪灭。居恒端坐寡言,洞明三十代祖静修之功。年六十有三,微恙而终。光绪三十年,覃恩诰赠光禄大夫。



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
六十二代天师讳元旭、字晓初,清光绪摩生,精道法、能文章,风仪峻整,生子六人;自光绪三十年甲辰嗣位后,乃请封其祖培源、父仁最、为光碌大夫,虔修世教,承先做后,厥功颇伟,曾云游淤泥,以符录赐信徒,累奏奇验;以职牒传道士,受度者众;尤以搜求谱牒,旁参碑铭,补述五十代至六十一代天师傅,续残补缺,去华崇寅,足征其明性命双修之旨,洞天人合一之玄,以文载道,以道通儒者矣。民国十三年卒,在位二十一年。



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字鹤琴、号瑞龄,谱名道生,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公元一九0四年)九月初五日生,父元旭,母万氏,昆玉六人,天师其长也。精道法」擅符录,笔力道劲,先后如一,得者灵验异常,故丛橄溅都甲户腮尽躬叮民国十三年嗣位。



三十四年春,日寇犯境,韥龙虎山上清官洞天福地,神圣庄严,多跪拜离去。三十八年夏,率长子允贤、秘书龚行健、侍从邱建忠、云游韶关、广州、澳门、香港、诸地,翌年春浮海入台,驻台北市大龙峒觉修宫,首创台湾省道教会,历任理事长,及设立嗣汉天师府驻台办公处,拓展道教工作,传授神法职牒。四十六年附设道教居士会于天师府,聘道行商深之士为大居士,以为道学研究之所。五十三年夏,访问马来西亚吉隆坡、芙容、马六甲、新加坡等地,宣扬教义,奏授法职,受度者众。



五十七年秋,全国性教会成立,膺选为第一届理事长。五十八年春,赴菲律宾访问,阐扬教化,收效极宏。返台后因积劳成疾,罹患癌症,至十二月二十五日羽化于新北投自宅,享寿六十有五,在位四十五稔。由族人及江右民意代表,秉天师生前向国防部申请堂侄源先退役学道治命,经有关机关依法同意,继承为六十四代天师云。



综观前情,得悉嗣汉天师承袭原则是:传子不传弟(指亲子胞弟),传弟不传侄(指堂侄),传侄不传叔(指堂叔),传叔不传族人,传族人不传族外人,亲疏分明,长幼有序,必须有血统关系者始得传,向无紊乱。



例如:十二代讳恒、字德润,无子,乃传弟讳光、字德绍为十三代;二十八代讳敦复、字延之,无子,乃传妈讳景端,字子仁为二十九代;三十代讳继先,字嘉闻,号虚靖,未娶无子,遂传叔讳时修,字朝英为三十一代:时修无子,遂传叔讳守真、字遵一为三十二代;三十七代讳与棣、字国华、号希征,无子,乃传弟讳与材、字国梁、号广征为三十八代;三十九代讳嗣成、字次望、号太玄,无子,乃传弟讳嗣德、号太乙为四十代;四十一代讳正言、号东华,无子,乃傅弟讳正常、字仲纪;号仲虚为四十二代;四十三代讳宇初、字子璇、号耆山,无子,乃传弟讳宇清、字彦玑、号西壁为四十四代;四十七代讳玄庆、字天锡、号贞一,五十代讳国祥、字文征,此两代系由族人嗣职;五十七代讳存义、字方直、号宜亭,无子,遂传叔讳起隆、字绍武、号锦崖、又号体山为五十八代;六十三代讳恩溥、字鹤琴、号瑞龄,长子允贤于四十三年病故,次子允康沦陷大陆,生死未详,乃传堂侄源先为六十四代。

2#
发表于 2006-6-14 15:29:04 | 只看该作者
想起来一个歇后语
张天师遭娘打----没咒念了
3#
发表于 2006-6-14 20:59:22 | 只看该作者
好题材啊。可以编小说了。
4#
发表于 2006-6-15 03:05:40 | 只看该作者
传播封建迷信!
和那轮子有什么区别,鄙视没见识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8 07:44 , Processed in 0.04391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