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42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彭述之:不为人熟知的中共“四大”二号人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6 07:2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共“四大”会议上,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为党的总书记兼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为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为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为宣传部委员的五人中央局。在这五人中,最不为人熟知的要数第二号人物彭述之了。<br/><br/>  <b title="">初出茅庐 担任中共第二把手</b><br/><br/>  彭述之,曾化名张次南,1894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隆回县羊古坳乡转角丘村。他的家乡是一个位置偏僻但思想开放的地方,离我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的故居不过十数里地。小时候,他在家乡接受私塾教育,后来进入邵阳中学和宝庆县中学求学。在中学学习期间,他积极组织学生会,参加反对袁世凯、反对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爱国学生运动。中学毕业后,他曾回家乡教过一年私塾,后来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1920年秋,他先后在长沙、上海等地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br/><br/>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受派前往莫斯科,先后在红军大学和东方大学学习。在苏期间,他担任中共莫斯科支部书记,参加过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远东工人大会,还以苏联共产党员资格参加莫斯科的市民代表大会。1924年,他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和李大钊一同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同年8月回国,在上海大学任教,并担任过《新青年》杂志主编。<br/><br/>  1925年1月,中共中央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局,他当选为宣传部主任兼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主编,坐上了党的第二号领导位置。当时,党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思想发动和马列主义宣传,所以在中央局五名成员中,竟有以他为首的三位同志是做宣传工作的。由此可见他的位置和责任之重。<br/><br/>  <b>追随陈独秀 参加托派组织</b><br/><br/>  在中**史上,彭述之和陈独秀经历了由志同道合到分道扬镳的过程。1921年,彭述之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前就与陈独秀相识相知。四年后,彭述之学成毕业,留在母校任教。不久,他即回国参加党的“四大”,从此,先与陈独秀一起反对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提出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大众的方针。大革命后期,他又坚决执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在陈独秀指使下,拒不在《向导》上刊登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他参与领导上海暴动,后失败。“八七”会议后同陈独秀组成反对派组织“无产者社”,编发《无产者》杂志,公开发表《左翼反对派宣言》,进行分裂党的活动。1928年4月,彭述之因坚持右倾错误,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次年11月15日,他和陈独秀同时被党中央开除党籍。从此,他成为了“托派”分子,同陈独秀、刘仁静及其他“托派”分子一起,组成“列宁主义者左翼反对派”,在上海设立中央机关,出版刊物《火花》。1929年12月15日,他与陈独秀、刘仁静等81人,发表了《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公布了托陈取消派的纲领。后来他在托洛茨基的建议下,尽力将托洛茨基各小组统一起来,组成“中国共产主义同盟”,接受“托派”出版社的委托,主编学术杂志《动力》(后改名为《读书杂志》)。<br/><br/>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因发表抨击日本侵华及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的文章、宣言和传单,被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以违犯《国民紧急治安法》名义逮捕入狱。10月30日,天津《大公报》刊登了他二人受审的消息及合影照片。有趣的是,报纸把他俩的名字和照片搞颠倒了,以致后来不少报刊和史料以讹传讹,张冠李戴。在接受国民党审讯的法庭上,法官问彭述之:“《火花》及《校内生活》是你编的吗?”他一点也不掩饰地说:“都是我做的。”法官问他:“你反对国民政府吗?”他毫不含糊地说:“当然反对,不然我也不会到这里来。”法官问他为什么要反对国民政府,他一口气说出了三点理由:一是政府不抵抗外敌入侵;二是政府无能力阻止军阀混战;三是政府使人民不得自由。<br/><br/>  1937年,陈独秀、彭述之出狱后,围绕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主义等问题,两人之间产生了很深的裂痕和分歧,以后由分歧转为完全对立,最终分道扬镳。“第四国际”成立时,他担任中国支部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同盟”第二次全会大会上,他通过决议,公开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br/><br/>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彭述之去香港等地,秘密进行托洛茨基的派别活动,并担任“中国共产主义同盟”新的理论杂志《求真》的主编,同时与爱人陈碧兰合作发行《青年和妇女》月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将“中国共产主义同盟”改为“中国革命共产党”,并将该党政治局迁至香港。<br/><br/>  <b>流亡海外 眷恋家乡</b><br/><br/>  1949年,彭述之曾主持讨论中国共产党胜利成功的原因和教训,公开发表了《告中国共产党书》。由于港英当局的逼迫,他先后流亡越南和欧洲。1951年,他参加“第四国际”第三次大会,成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及书记处成员。不久,彭述之因与“第四国际”总书记巴布罗兰的多数派在理论和政策上发生对立,即与“第四国际”公开分裂,成为少数派的领袖,致力于把分裂的托洛茨基分子重新组织起来,企图创造托洛茨基运动的再统一。为此,他流亡日本、美国等地,最后定居美国。<br/><br/>  1983年11月28日,彭述之因患心脏病在美国去世,终年89岁。<br/><br/>  彭述之眷恋家乡,弥留之际,嘱咐女儿程映湘:“我们的家乡在美丽的望云山脚下,那里又是爱国思想家魏源和倒袁护国将领蔡锷的家乡。你们一定要回去看一看。”<br/><br/>  1985年冬,任法国国家政治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时年56岁的程映湘女士,偕丈夫高达乐(法国人)回到隆回寻根问祖、探访父老乡亲,了却了先父的遗愿。<br/>
2#
发表于 2008-5-27 14:11:42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8800" size="5">史海钩沉一述之</font></strong></p>
3#
发表于 2008-5-28 16:58:14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的回忆》中看到过彭,说是向警予因为他和蔡和森分手:)
4#
发表于 2008-6-4 12:42:24 | 只看该作者
这还真就不知道了:o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9:26 , Processed in 0.03687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