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7437|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联说共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0 17:2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3-26 13:14 编辑

但凡历史人物,都有个功过的认识,最近对近代史也开始有了更真实的评价。正史也好野史也罢。这里边联边说下个人的看法。

一,张 学 良
曾王东北,举头尤念家乡土
今立西安,望雪常怀负罪身

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可以说张在历史上甚至不会挂名。日军发动满洲事变的时候,他没有抵抗而撤退到西北。
困境中的毛 泽 东看到了他的弱点,日军对张是杀父之仇,离乡之恨。这是时机,于是进行策反,说法就是一起抗日一起报仇。果然张被说服,组织了举世闻名的西安事变。
蒋 介 石的战略是先安内后攘外,那时共军是穷途末路。只差最后一击,本来指望张 学 良和阎 锡 山来剿灭的。自己却被张软禁了,被迫签定了国共合作。
至此张成为了改写近代历史的最关键人物。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7:5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3-26 02:38 编辑

  2,毛 泽 东
  俯视中原,大略分疆谋换日
  傲立塞北,一诗咏雪看更天

  西安事变的赢家就是毛和他率领的共军。他的军队被国军收编,从共匪变成了正规军。党也成了被认可的在野党。作为野党领袖他发表了,最为著名的一首词《沁园春,雪》,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
  同时在党内他发表了《论持久战》。《论持久战》相当于诸葛亮的《出师表》,同样是要确定三足鼎立的局面,这里的三足是共军,国军和日军。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9:27:48 | 只看该作者
  3,蒋 介 石
  
  中乎正乎,何须攘外先安内
  军者民者,势必存国后有君
  
  西安事变的输家自然是蒋介石。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帝王莫过于蒋,他亲手统一了中国,又在自己手里失去了中国。
  事实上蒋是有先见之明的,他早就看到了共军的危险,他一直把剿共放在重要地位。然而他做事不够果断,用人也是经常出错。
  如果在井冈山他就发动大举进攻,可能也就没有了红军。他偏偏小股作战,是一剿再剿,越剿越大。
  在延安也是一样。国军和共军之间隔着张学良的东北军,扬虎成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军。他自以为是,认为可以调动他们剿共,结果是自投罗网,自己差点被剿了头,最终被迫言和。
  这里不可不夸毛的谋略,他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满洲事变的发生,地利以张扬阎三军隔断了与国军的直接对垒。人和是号召抗日而得到了张扬军以及天下百姓的支持。
  而蒋恰恰在这个时候推出攘外要先安内的政策,一下子失去了人和。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0:17:44 | 只看该作者
  4,孙 中 山
  国家在病,首举共和施妙手
  大事当先,又辞总统换良方
  
  在大道这方面,蒋 介 石远远不如他的老师孙 中 山。或许因为孙是医生出身吧,所以孙是致仁的,孙从来是把国家的兴亡放在首位的,他为此可以牺牲任何东西。
  在成立民国政府的时候,他就从大局着想把总统的位置让给了袁 世 凯。也正是他的这个判断才真正的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
  因为以当时的革命军的实力是没办法同袁的北洋军相比的,只能用怀柔政策。他把最大的一块蛋糕分给了袁。袁的倒戈成就了真正的国民革命胜利。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0:53:44 | 只看该作者
  5,袁 世 凯
  身属民臣,却把野心平北斗
  官居大统,何嫌宝座矮太行
  
  袁的一生其实就是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恢复帝制。只要他不去做皇帝,安心做大总统,那么他不会留下今天的骂名。
  因为他为中国是作出了贡献的,他缔造了北洋新军,他推翻了清政府,而且平稳的过度到了中华民国。如果没有他,靠打仗,那革命军什么时候可以打到北京还真难说了。
  就算功过相抵,也是留名青史的人物。但他就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去做了一下皇帝。而成就了千古骂名。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1:4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3-26 02:27 编辑

  6,李 鸿 章
  因惜国破,万家百姓谁能济
  甘愿身衰,一纸条约我要担
  
  一手提拔袁 世 凯的是李 鸿 章。李的名声更加糟糕,因为他签署了几乎所有的辱国条约。参加了所有的卖国谈判。即便是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了,卖国贼这个称呼也是非他莫属。
  尽管他是为清政府调节,或者说他是为国民着想,甚至是他为此而在日本被枪击中弹。尽管他主张洋务,尽管他赞成维新。但他还是卖国贼。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2:0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3-23 01:31 编辑

  7,张 之 洞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百姓李最大,万物天最高,小子是李天,不敢自大!不敢自高!
  
  当时的洋务派与李 鸿 章相提并论的就是张 之 洞。他久居两江总督一职,他更加务实,创建了著名的汉阳兵工厂,汉阳造武器一直到抗日战争还有被使用。
  要提他的更大一个原因是他是对联名家。著名的无情对“木已千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就出自他的手。
  最喜欢他和梁的这个对句: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张之洞]
  三才人在后,三教儒在先,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后!岂敢在先![梁启超]
  既然他是对联祖师,那我就班门弄斧来对他一对。以表敬意。
8#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3:1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3-26 02:39 编辑

  8,张 国 涛    
    人如得志,高头大马堪无礼
    祸必临身,季换时更没有兵

  
  话扯远了,再说回西安事变。毛感到了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这还缘于他在此之前,还解决了党内的斗争,并确立了在党内的统帅地位,那就是张 国 涛事件。
  张是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毛是红一方面军领导人。当时毛率部长征和张会合时,毛的部下经过一路征战只剩下不足万人,而且是衣冠不整。张率部多过毛的十倍,而且是兵精粮足。据说当时张骑着高头大马,在经过毛等指挥官的时候连马都没下挥手而过。
  凭仗人多张自然的要做主导地位,但是在北上还是西进的争取根据地的问题上,他和毛发生分歧,而率部西进。
  西进是个摆脱蒋军的办法,但他低估了居于西部的外族的势力,仗打的十分惨烈,十分野蛮,被抓的俘虏会被刨肠割肚。军心大乱,最后残败而回。
  失去兵权的张,也正是西安事变这年成为叛徒,投奔了蒋 介 石。
9#
发表于 2009-3-21 12:56:1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题材值得提倡,既锻炼笔法又开拓思路,比天天矫情着风花雪月更值得表彰啊:huzi2: 当然,风花雪月也有自己的味道,什么玩意玩精深了都值得夸奖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17:35:25 | 只看该作者
9494。一起来说说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17:3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3-26 02:30 编辑

  9,朱德
  三军老帅,统领雄师横燕赵
  八路新编,游击倭寇树朱毛
  
  西安事变后共军被收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八路军的总司令即是朱 德。事实上共军的主力都在八路军。新四军是在长征时候没有走出来的伤员和游击队。
  当时世人也把八路军也称做朱毛队伍。朱自从带领武昌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开始就是第一方面军的总指挥官。一直到建国都是解放军总司令员。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18:33:28 | 只看该作者
  10,叶 挺
  常怀大志,曾效鸿鹄图义举
  空剩高节,终成燕雀困牢笼
  
  新四军的总司令是叶 挺。但他这个总司令是有名无实的,实质上的指挥权在项英手里。叶的总司令是蒋亲自任命的,但这并没有得到项的认同。
  叶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共军的创始人。但是他在起义失败后退出了共党,所以他现在回来并不受欢迎。
  皖南事变后叶被捕入狱。写下了著名的《囚歌》。我们好象是在小学的时候学的这首,不知道现在的小学还有么。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19:32:54 | 只看该作者
  11,项 英
  功名之外,岂无大海容人渡
  患难其中,必有断桥阻我行
  
  当北方在组编八路军的时候,项在南方收集没有北上的剩余部队组编了新四军,然而蒋任命并派遣叶挺来做总司令。项对此十分不满。并在内部搞分裂并架空叶挺。
  蒋看到新四军内部不和,籍口新四军不听指挥发动了皖南事变。叶被捕,项牺牲,新四军受到严重打击。
  共党认为皖南事变是可以避免的,是项的独断专行终于酿此大祸。项是被自己的副官所杀,这也能看出他的为人。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22:56:14 | 只看该作者
  12,陈诚
  能征能打,常有奇谋平混乱
  尽职尽忠,每逢大事不糊涂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国军节节败退。
  陈诚认为大战时机已到,建议蒋把战场摆在上海。他认为华北离日军基地朝鲜比较近,容易供给。而在上海打,日军的供给线会拉长,这样对国军有利,蒋听取了陈的意见并任命陈为总指挥,集结百万军队,与日军展开了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虽然此战以失败告终,但从此国军和日军开始了直接对垒和不断的会战,日军也再不敢忽视国军的存在。
  陈对蒋十分忠诚,陈一直也是蒋最信任的人,西安事变时他与蒋一起被软禁,可以说是患难之交。在解放战争即将失败,蒋逃往台湾之前也是先委任陈为台湾省长作为先遣。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23:13:54 | 只看该作者
  13,阎锡山
  见证历史,敢居清后资格老
  统治国家,休忘山西不倒翁
  
  在北方日军进攻山西,展开太原会战。阎是国军总指挥,此次会战又打了三个月,最终以让出太原城而告终。此战役中出了两个英雄,一个是平型关大捷的林彪。一个是死守太原的傅作义。
  阎锡山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他割据山西三十余年的土皇帝。从民国时代开始,他跟所有首脑都能说上话,跟差不多所有派系军队都打过仗,在山西的位置也一直坚固,大家对他也都是另眼相看。
16#
发表于 2009-3-22 16:06:48 | 只看该作者
也稀饭这样的题材,可惜现在不会写了,顶!

表示支持教主。。。。。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44:3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多提意见。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44:35 | 只看该作者
林彪
虎胆宏威,昔比淮阴长胜将
牛刀小试,今摧日寇不败军

太原会战开始,阎锡山邀请八路军增援。林彪授命带领115师出击,于平型关歼灭日寇千余人,建立首功。此次大捷八路军轰动海内,林彪也由此扬名全国,这时候他才31岁。
林是从南昌起义里走出来的,南昌起义时还只是个排长,五次反围剿打下来已经是军团长。
林是恒古以来当之无愧的战神,他战无不胜。平型关大捷在林的战绩里只是个小胜,真正的大仗是在解放战争,大半个中国都是他打下来的,所以人们把他比做韩信,事实上他的战绩胜过韩信。他也是毛最信赖的大将。
这里还要补上一段故事,就是在平型关大捷胜利后,林换上了缴获的日军军官的大衣,回师的路上被友军冷枪误伤,林被送去苏联治疗,直到解放战争才回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9:5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3-26 02:29 编辑

  15,彭 德 怀
  立马阵前,吓退三军彭大帅
  横刀敌后,袭来八路虎军团
  
  根据毛的战略,八路军以游击战为主,边打边走,搞道路桥梁破坏,抢日本辎重物资。日军占领城镇,共军就在山区自力更生。
  日军主力在中原,与国军打会战,两厢都是消耗战,人是越打越少。而共军刚好相反,边打边发展,越打越多。等到1940年,彭率领八路军与日军展开了历时半年的“百团大战”的时候,八路军参战的已经是二十几万的大军,把蒋吓了一大跳。
  毛的第一战将是林彪,第二战将就是彭德怀。彭是八路军副总司令,也是八路军的实际指挥者。解放后彭率领自愿军抗美援朝,把美军从鸭绿江打回了三八线,成为举世闻名的元帅。
  毛曾做诗赞彭曰: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20#
发表于 2009-3-22 23:31:09 | 只看该作者
教主越来越勤勉了。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01:41:48 | 只看该作者
我打算先用对联搭个骨架。然后写个共和演义出来你看我行不,哈哈。
22#
发表于 2009-3-23 15:30:57 | 只看该作者
顶教主!!题材很好!!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21:10:11 | 只看该作者
那就这么定了。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21:1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3-26 02:30 编辑

  16,孙 连 仲
  休言将恶,号角一声人敢死
  但见兵强,尸头遍地鬼求生
  
  淞沪会战之后日军战略转向徐州,李宗仁指挥抵抗打响徐州会战,国军有孙连仲部,张自忠部等参加此役.孙张二将都是一路从平津抵抗打下来的,心里窝着火,在战斗中是最为勇猛.
  其中最著名的一站是台儿庄战役,固守台儿庄的就是孙连仲部,孙部面对强大的日军监守半月而赢得战机,最终歼灭日军1万人.获得全胜.但国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孙部这一仗打下来,兵力损失了八成,然而孙是誓死战斗到底.孙是一个少有的强将,他对士兵下的都是死命令,后退者枪决.他对李宗仁保证战死到最后一个人.他的兵是无一退缩,跟日军硬战半个月,终于保住台儿庄要地.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21:10:48 | 只看该作者
  17,张自忠
  
  吾心无愧,五尺高节蒙雾水
  其志可铭,千秋壮举照江山
  
  1940年日军为切断重庆的运输线,展开了枣宜会战.张率部出击,勇猛进攻,不幸陷入日军包围.张死命拼搏,最后英勇牺牲.死时张是集团军总司令,死后被追认为上将头衔.被誉为抗日第一勇将.蒋亲自为他题词"英烈千秋"的匾牌.
  张的死近乎于自杀行为,原因是国军内部有人谣传他是汉奸,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所以说张身为总司令而主动出击,是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汉奸这个说法的根据是在卢沟桥事变后他接任了北平市长,一度希望与日军谈判和平解决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的对错我们很难判断,但他的确是以死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他在最后通报司令部电文中说到"我力战死,无愧国家."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5:01:40 | 只看该作者
  18,宋美龄
  内助贤妻,数华夏无二强女
  外交使者,救中国第一夫人
  
  蒋夫人凭借一口流利的英语曾作为蒋的使者在抗战中访问了美国,并游说美国帮助中国抗日.他为国军拉到了一个强大的盟友.美国一直以来对国军的支持和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蒋不懂英文,宋也是他的随身翻译,在二战时期宋会把每天的国外新闻翻译给蒋,与罗斯福和邱吉尔的三巨头会谈时也是宋做翻译.
  中国有四大美女,都不仅仅因为美丽,更因为她们关系到了国家的命运,而留名青史.那么宋的功绩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她们.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5:0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3-26 02:31 编辑

  19,孙立人
  扬刀斩路,初征缅甸杀倭寇
  弃笔从戎,再世班超立国威
  
  国军加入联盟军后,蒋挑选了手下最强悍的部队组成了中国远征军,并进入缅甸协助英军作战抗日.该部队先后由陈诚,卫立煌指挥,杜聿明,廖耀湘,孙立人,李弥等等都是国军的健将.
  远征军在缅甸一直打到日本投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孙立人,他是最先进入缅甸战场的,而且在战场中多次为盟友解围.孙部为中国军人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打出了中国人的名堂.
  值得一提的是孙是清华毕业并留学美国的高才生,而且在抗战中身先士卒而多次负伤,是个文武全才的将领.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6:09:44 | 只看该作者
  20,再题 毛 泽 东
  大略雄才,一统中国非假想
  深谋远虑,三分天下是转折
  
  到1945年共军以陕甘宁为中心在北方已经拥有百万雄兵,至此已经形成了毛当初设想的三足鼎立局面。从西安事变到日本投降走的这段路和三国刘备走的路是十分相似,历史在重演。
  刘是联孙抗曹,毛是联蒋抗日。刘借荆州时是兵不过万,毛到延安时也是穷途末路。刘备西进取得了蜀地而形成了一方势力,毛是建立陕甘宁根据地而促成三国鼎立。到此都是按《出师表》来的。所以说毛的《论持久战》是又一部《出师表》。但之后的发展和三国就不同了。
  1945年毛又应来了一个转折点。1945年发生了几件大事,第一美军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第二苏军杀入东三省的日伪满洲国。接下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样一来局面变成两方对峙,毛马上做了出反映。
  他迅速招回在苏联养伤的林彪,林彪和聂荣臻罗荣恒既八路军115师的老搭档帅部10万星夜赶扑东北受降。他深知一直在日军手里久无战争的东三省是一快肥肉
  毛自始至终都是鸿鹄之志,他的想法一直是朝着统一中国走的。而蒋却一直被蒙在古里。这个是蒋的缺点,他从来都是小看了毛的才能,他或许以为毛会象其他军阀一样满足于割据一方。所以也没有及时做出对策。这里又注定了蒋的失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7:35:05 | 只看该作者
  21,高 岗
  前线军需,雄兵百万由他济
  后方生产,治世一人看此臣
  
  毛在派林带兵进入东北的同时,还委派了一个主抓后勤的高岗去做东北局书记。其实高就是共军的粮草官。毛知道要打大仗了,他也深知打仗靠的是军需,打的是供给。高果然不负众望,在东北协助林,迅速的接管了日本留下的重要物资。这里又看到了毛用人的亮点。
  包括之后的辽沈战役的胜利都是跟高的后方供给分不开的。也是因为这些功劳,高在建国时已经坐到了副主席的位置。
  日本八月投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蒋在十月才委派杜聿明来接收东北。杜到达东北时,林已经接收完毕。杜如实报告蒋,并提议武力解决。蒋这时才大梦初醒,但为时已晚。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23:32:28 | 只看该作者
  22,罗荣恒
  人和所在,老友齐心成大事
  福厚当生,新兵共力拒强敌
  
  在抗战时期罗带领八路军115师一部到山东开创根据地,进东北时已经是十万大军,罗是政委出身,搞思想教育的,到东北他又马上组织当地投降的日伪军及各路杂牌队伍,扩编成为东北野战军。他把指挥权欣然交给林彪,这里有着他和林彪的信任,也看出他的厚道为人。当时从苏联回来的另一位指挥官是参谋长刘亚楼。从此林罗刘三人成为了辽沈战役的最高指挥官。
  
  再说蒋介石听从了杜聿明的意见马上调回中国远征军的主力廖耀湘,孙立人等登陆营口。这些都是国军的猛将,一路打下来收复了半个东北,特别是四平保卫战证明了廖耀湘,孙立人的实力,东北野战军不得不撤到松花江以北。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23:3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3-26 02:31 编辑

  23,刘亚楼
  十载育人,红军小将成司令
  一鸣惊世,山野雏鸡变凤凰
  
  国军一度收复了东北几大城市,但东北野战军并未罢休,还是老办法,让出城市,退避农村,扩大队伍,保存实力。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率领东北野战军再次出击并把国军分割成长春、沈阳、锦州三块,并首先对准了锦州。刘作为参谋长下达了总攻锦州城的号令,仅用一天时间就拿下了锦州。接下来回师吃掉了国军主力廖耀湘部,然后是长春沈阳,从锦州攻城是算起到沈阳城陷仅用了20天时间,蒋终于知道了共军已经不是原来的共军了,有句俗话叫“鸟枪换炮”了。
  另外,刘一直得到毛和林的器重,在抗战期间被送到苏联军校深造,回国后就在林身边做总参谋长。毛还委任刘为中国的第一任空军司令,他一手创建了中国空军,并在朝鲜战场大显身手。
32#
发表于 2009-3-25 15:08:56 | 只看该作者
一向很喜欢看历史故事。只是不知道偶所看到的,真实性有几分。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21:12:45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假不了很久吧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21:13:05 | 只看该作者
  24,聂荣臻
  
  爱民若子,犹如菩萨心肠好。
  抗日成仇,堪比判官情面无。
  
  所谓兵贵神速。辽沈战役后毛不给蒋喘息的机会,迅速调林彪部队进山海关直逼平津。同时由在河北地区的华北野战军事先做了北部和西部的封锁工作。林部从东至西合围平津,把国军傅作义集团分割成张家口,北平,天津三大块。林聂共同指挥开始了平津战役。1949年1月聂部先拿下张家口地区,之后会合林部攻打天津城,仅用了29个小时天津沦陷。北平成为孤城。
  华北野战军的总司令是聂荣臻,在抗战时期聂率领115师的一部进入河北地区创建了晋察冀根据地。聂是仁爱的将军,他在抗战中解救了日本儿童的事迹广为流传。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21:13:18 | 只看该作者
  25,傅作义
  大义当前,明理男儿须忘我
  不忠在此,无辜勇士怎欺天
  
  毛打天津是打给傅作义看的,这样说决不过分。因为毛最怕的就是傅死守北京,傅是抗日名将,当年固守过太原城,牵制敌人直到友军安全撤退,他当时在太原城就说过取义成仁的话,那可不是口号。
  现在傅是忠义不能两全,尽忠那就是打。但北京是故都,如果一战打下来,那毁灭的是中国文化,那就是千古罪人,这个是大义。围而不能打,但又不能放。毛一边派人说降,一边拿下了天津给傅看共军的实力。天津是安全解放北京的筹码。
  傅作义左右权衡,大义当先,一声长叹,交出了北京城。同样是投降,但傅的投降是以一人之不忠维护了中国的千年文明。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30 23:59 , Processed in 0.04902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