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郑板桥对联故事(十四则) 胡如庄搜集整理
一、对句得印章 刻字店的米先生替名画家丁有煜刻了几方印章,丁有煜就将一块田黄石送了给米先生,反而给米先生添了一块心病:因为米先生没有妻儿,有人总想打他家财产的主意。这田黄石只一块,给谁好呢?有一天,米先生正在炉旁取暖,偶得一上联:
炭黑火红灰似雪;
但下联怎样对才好呢?正当他伤透脑筋时,忽地有了主意:有谁对了下联,便以田黄石相赠。郑板桥得知此消息后,便经过一片稻田到达刻字店,并道出下联:
榖黄米白饭如霜。 米先生十分高兴, 信守诺言,当即将田黄石刻成印章送给了郑板桥。
二、别峰庵金字联的由来 一天,郑板桥躲在别峰庵内的一个角落里读书。有个纨绔子弟带几个帮闲来庵中游玩,因为他们嫉妒衣着平凡而才气超人的郑板桥,就洋洋得意地指指点点说了很多风凉话。其中一人还说:“这穷蛋儿还真有耐性,一个人躲在这破屋子里读书”。郑板桥给他们吵得不耐烦,便提笔写下一联贴在门上: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别峰庵的主持见了此联,很是喜欢郑板桥的文才,便命人把这联用金字做在庵门上了。
三、知县讽知府 郑板桥在潍县做知县时的一天,莱州知府孙嘉新差人来求见郑板桥,并说明非因公事,只求郑板桥为他写一副门联。郑板桥素知那莱州知府是一个贪官,平时搜括百姓财物,后又用银两买官,心想正好以对联来捉弄他。郑板桥略加思索,便提笔写下: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横批:前程金修
知府看了又看,心中十分高兴,连忙叫人裱好挂在厅堂,并请下属中的读书人来解联意。读书人见了许久不作声,知府在一旁催个不止。读书人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这对联里暗合了一首贬大人的打油诗呀”。知府问其打油诗,读书人唱道:
可笑莱州孙嘉新,
四品前程耗千金;
效忠朝庭少文才,
恩爱百姓缺两(良)心。(爱的繁体字是“愛”) 效忠朝庭少了文才,便成“交忠朝庭”,“恩爱百姓没了两心”就成了“因受百姓”,“前程金修”是说知府的前程是用金子修来的。
四、“母狗先生”对句 一天,郑板桥微服来到一私塾门前,忽闻私塾内传来读书声:“临财母苟得,临难母苟生”。郑板桥不由得进内对先生说道:“老师,请将方才一句再念一次给我听听。”老师摇头摆脑漫不经心地再念了一次。郑板桥说:“你将‘毋’字念成‘母’字了。”那老师见郑板桥毫不起眼,便强辩道:“我教了几十年书,我说是‘母苟得’,便是‘母苟得’。”郑板桥见他毫无悔改之意,心中有气,便道:“你误人子弟,看来这碗饭不可再吃下去了。”说完便从衣襟内拿出印章,那先生见是郑板桥印,吓得忙道:“县老爷,请恕过小人吧,小人确实有眼不识泰山。”郑板桥说道:“你要再教下去也可以,我出一联,你只要能对出下联来。”说完,便道出上联:
曲礼篇中无母狗;
老师抓破头皮,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当然收拾回乡,成天发奋读书,当读至春秋三传时,忽得下联,便再找郑板桥对句:
榖粱传外有公羊。
郑板桥见他有长进,还了他继续教书的心愿。但好事之徒背地里都称那老师为“母狗先生”。
五、为教书匠作主 一天,有一教书先生前来告状,郑板桥便传他上堂。那老师道:“我在丁员外家当教书匠,辛辛苦苦三年了,员外就是不给我工钱。”郑板桥道:“你在他家任教,可有契约?”那老师道:“有,大人请请过目”。郑板桥接过契约一看,见上面明明写着:“教书三年,每年酬金八吊”。郑板桥便问道:“丁员外为何不给你工钱?”那教书匠道:“他的两个儿子不用心读书,员外竟说我无才”。郑板桥说道:“口说无凭,你若有真才学,对句便知”。那老师道:“大人请出上联”。郑板桥手指堂上的灯笼说道: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那教书匠听后,沉思片刻,便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见他能以其遭遇入联,且对得非常工整,便传了丁员外上堂,痛斥他背信弃义,并罚他还了酬金,还打了他四十大板。
六、撰联启韩镐 有个叫韩镐的童生, 在县试中文章写得豪放雄奇,字体也洒丽隽逸,甚为郑板桥赏识,特提拔他为第一名,并说了以下的故事来启发他:有一天,欧阳修和一同僚出外游玩,路上见一奔驰快马,踩死了一条伏在路上的狗。欧阳修问同事说:“若把这事记下,你会怎么写?”同僚答:“有犬卧通衢,逸马踏而死”。欧阳修却道:“如果你去编史,只怕会万卷不完。依我看,‘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韩镐情不自禁地说:“欧阳修的文字真简炼啊!”郑板桥继续道:“作文以见识为主,拟题立意,唯见识卓绝者方能切中要害。才学识三字中,识最重要。有识,文章才能脱俗立新。你的文章虽然很好,却较冗长,若能言简意赅,删繁就简,方算好文章”。说完,郑板桥提笔写了副对联送给韩镐: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七、“回家去种田” 有一年,潍县大旱,但豪强地主仍然催逼地租。郑板桥得知这情况,一面哓喻地主放宽地租,一面申报上司开仓救民。但那些地主为了自己的利益,花黑钱买通郑板桥的上司,还联名告了郑板桥的黑状。其上司本来就嫉妒郑板桥,因此顺势将郑板桥的官罢了。郑板桥见官场黑暗,不理民间疾苦,便提笔写下一联,以表示不满:
要做真青天;
回家去种田。
潍县的百姓见郑板桥被罢官,都纷纷为他饯行,好友李啸村还赠他一联曰: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郑板桥笑道:“你真是我的知己啊”!
八、狂风吹出佳句来
罢官了,郑板桥在朋友的协助下才搭了间泥墙草屋勉强安 身。一晚,月明风清,郑板桥独自泛舟河上。因那船日久失修,月光透过破洞照入舟中,郑板桥忽有所感,高声吟道:
蓬破船装零碎月;
但他却久久想不出下联来,不禁意兴栏栅,怏怏而返。数天后,郑板桥仍无法续得下联,便早早上床睡了。睡到半夜,忽地一阵狂风吹来,大雨滂沱, 草屋泥墙便倒了,风满满的灌进屋中,其夫人叫苦连天,郑板桥却哈哈大笑,高声叫道:“有了,有了”! 夫人忙问有了什么,郑板桥便大声吟道:
墙倒屋进整齐风。
弄得夫人莫名其妙。
九、好友巧对谐音联
一年冬天,瑞雪纷飞,郑板桥造访好友李啸村家。二人欢聚畅饮,欲乘兴赋诗。李家牧童却一不小心,磨墨时将墨溅得满手都是,郑板桥乘势笑道:
牧童磨墨,墨溅牧童一脉墨;
李啸村文思不及郑板桥般敏捷,正低头苦思之时,忽见丫环梅香正往炉子里添煤,煤块在炉火中发出爆响,便有了下联: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郑板桥赞道:“对得好”!此时,李啸村心下也想难一难郑板桥,沉吟一会,便说道:“我也有一上联请对”:
童子打桐子,桐子正落,童子正乐;
郑板桥却应声道:
麻姑吃磨菇,磨菇真鲜,麻姑真仙。
十、“当然只写一半” 郑板桥被罢官时,有一个员外常对他施以白眼。这天,员外给母亲做六十大寿,却硬要请郑板桥写寿联。郑板桥心想,正好趁这机会戏弄他一番。员外问郑板桥:“先生写一联要多少”?郑板桥一指墙上说道:“明码实价,童叟无欺”。那员外一看,原来墙上写着: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员外问:“先生能否减些? ” 郑板桥说道:“就两千吧!” 员外得寸进尺:“就一千两白银吧。” 郑板桥收了银子,执笔写道: 你的娘亲不是人 生的儿子都是贼 郑板桥正要掷笔离去,员外却道:“先生怎么写出骂人的话来了? ”郑板桥答道:“我才写了一半,你怎么知道我骂人? 一副对联白银两千两,你只给了一半,我当然只写一半呀。”员外哭丧着脸,加银一千两,苦求郑板桥将对联写完。郑板桥接过银子,执笔续成:
你的娘亲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生的儿子都是贼,偷得蟠桃敬母亲。 员外一见,高兴极了,看者无不捧腹大笑。
十一、为戏班写联 清朝时有一戏班,因知名度不高,每演例必受阻。班主便想找郑板桥题副对联,以增声势。一日,班主带了几个主要演员来见郑板桥。郑板桥问一小子道:“你是演什么角色的”?那小子道:“我常演落难公子中状元,金榜题名”。郑板桥便顺手写下:
金榜题名空富贵;
写完,又问一女子所演角色。女子道:“我常演花旦小姐,慧眼识英才,扶持落难公子,终至洞房花烛”。郑板桥又顺手写下:
洞房花烛假姻缘。 站在一旁的武生连忙求联,郑板桥又提笔写下: 你一枪,我一刀,虽杀未恼;
一老生说:“这下联就写我吧”。郑板桥再写下:
桥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 班主很高兴,便邀请郑板桥看戏。郑板桥看后,觉得他们都演得很好,便提笔又写了一联:
文唱武打,台上全凭技巧;
旧事新演,戏中都是真情。
十二、为澡堂题联
一年春天,郑板桥应邀到兴化城外的白驹镇北宝寺参观,方丈早在门前恭候。到了夜晚,方丈便陪同郑板桥到城中兰玉池洗澡。每天如是。在郑板桥离城回家的前一天在兰玉池洗澡时,老板恳求道:“郑老爷离去在即,就请您为兰玉池题写一联吧”。郑板桥满口答应,提笔写下:
涤浣澄心兰可佩;
熏蒸和气玉为仪。 老板十分高兴,立即命人裱好挂在澡堂中。
十三、巧改村妇对联 有一年春天,郑板桥独自到郊外春游。他信步来到一条河边,只见垂柳成行,柳枝上的嫩叶都已经转成淡绿色,十分雅致。郑板桥心中正赞叹不已,忽闻有人对话。他循声望去,只见两个村妇,正在河边洗衣服。忽地一阵风吹过,其中一人脱口说道:
春风呼呼梳杨柳;
另外一人站起来,四面环顾一下,望着一片麦田接口道:
夜雨偷偷浇禾苗。 郑板桥听后,拍手叫道:“两位大嫂好口才!”那两人一看,见是郑板桥,不好意思不约而同地说:“郑大人见笑,只不过是随口涂鸦吧了”。郑板桥说道:“不是不是,这两句很好,不过改一改就更雅了”,他随之吟道: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十四、为自己写寿联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闻名,其实他的对联也做得很好。在他六十大寿那天,许多名流到贺,其中送来不少“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寿联。郑板桥看之不耐烦,便命人拿来纸墨,提笔写下: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爹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