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443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2 23:1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看不知道,世界还真奇妙!原来我们平时所讲的这八个俗语,当初并不是现在的样子,只不过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使它们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与原来的字词有着天差地别。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2#
发表于 2009-9-13 03:5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花菜 于 2009-9-13 03:57 编辑

:chashu: 这个贴子好!
3#
发表于 2009-10-20 21:44:07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个
被曲解的八大中国成语

  中国成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真意,甚至驴唇不对马嘴。长期的、集体的以讹传讹,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其实,这种近乎数典忘祖的无知,早已约定"俗"成?这里姑且挑选八个最常见的"成语",以飨博友。恐怕至少会有12亿中国人,没资格说自己百分之百地跨过去。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幸免。

  1、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参见:「七月流火」指天热?人大校长糗大

  2、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4、床笫之私
  床笫之私(床笫,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虽然两者模样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国话--对不起,俺眼神儿不好。)
  床,好解释;笫(读作"子"),指"垫在床上的竹席"。"床笫"也就是床铺。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讲儿"也没有了。

  5、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指"过时之物"。或许有人觉得,"明日"哪里不过时?"昨日"才过时哩,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谁下的命令?凭啥愣改呀?)
  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黄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6、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电台、电视台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脸皮就是厚。)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建筑屋高大华丽。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

  7、振聋发聩
  振聋发聩(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醉汉弄醒?把醒汉弄醉?甭官怎么说,先把意图闹清楚;否则,干完活儿,准挨大嘴巴。)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聩,耳聋。"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8、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起码也是开先河的任务--看来,"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脑袋上。尝尝鲜儿吧您呐。详见:骂人有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
4#
发表于 2009-10-24 05:15:42 | 只看该作者
始作俑者是用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来代替活人殉葬,这样的改革当然是好事.

转一个比较认同的翻译: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後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  
  
  仲尼说过:最先开始用土陶踊殉葬的统治者,他们(并)没有断绝子孙后代。(为什么他们这样做呢?因为他们心中有仁,所以取消了残酷的活人殉葬方式)采用象人的土陶踊殉葬。这样的统治者怎么会忍心让它的人民饥而死呢,
                 背景好象是反对用土陶踊殉葬的人说俑葬会断后,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这里其实是个反问句.
5#
发表于 2009-10-24 05:21:25 | 只看该作者
再转一篇:
 因为“始作俑者”以土偶象征活人埋进死人墓中,以致后来形成以活人殉葬的风气,所以宅心仁厚的孔子破口大骂“其无后乎”!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众所周知,在我国奴隶社会,奴隶主死后往往有用活人殉葬的陋习,“始作俑者”革除了用活人殉葬的弊陋,该当冠以文明缔造者的美誉。那孔子为何对此深恶痛绝呢?宋代朱熹有注:“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原来孔子主张“束草为人”,而不赞成用俑,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头,就可能用活人来殉葬了。这算得上一个“完美”的解释了,然而且慢,事实远没如此简单!
  
  中外大量的考古证据表明,“人殉”远在“俑殉”之前。中国的商朝就是个盛行“人殉”的奴隶制国家,但周代商后推行仁政,“俑殉”大量地取代“人殉”,是一个了不起的社会进步,残暴如秦始皇,也接受了这个社会现实,殉葬的只是大量的兵马俑。孔子作为“周礼”的崇拜者和鼓吹者,竟会对“始作俑者”这样的社会改革家破口大骂?中国上古的奴隶主就多是“人殉”,“束草为人”而殉的只是奴隶或没有奴隶的平民,这朱熹或许不知道或许装作不知道,博学多知甚至能“及古之缺文”如孔子者,也会不知道?就算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对上古之事不很了解,但治学严谨,以“恕道”待人的孔子,会在对某件事还不很了解时,就妄发评论,甚至破口大骂?
  
  如果孔子还活着,找他一问就明白,可惜他已死了两千五百年。但他的书还在,言尚存,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不是孔子误会了“始作俑者”,而是我们误会了孔子!研究孔子言论,莫过于细读《论语》。《论语》里孔子也常骂人,骂子路“小人穷斯滥矣!”“野哉由也!”,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骂季氏“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骂世道“觚不觚,觚哉!觚哉!” 等等,骂人而以“乎”结尾,一例都没有!以“乎”结尾的句子很多,但绝大多数是反问。《论语》第一句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个“乎”,都是反问的意思。看看这句话,较有代表性: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孔子骂子路是以“哉”或“也”结尾,而以“乎”结尾的都是反问语气。这就是说,《论语》告诉我们,也就相当于孔子告诉我们:“我骂人可从不用容易引起歧意的‘乎’结尾,一般总是用‘哉’或‘也’结尾,以“乎”结尾的多是为了加强语气的反问”。那么“其无后乎”就不应该解作“他们都该断子绝孙!”,而该解作“他们难道断子绝孙了吗?”
  
  较合乎逻辑的推论是这样的:孔子周游列国,到了某地,那里不太开化,但也开始接受周礼,“俑殉”开始取代“人殉”。但有位维护“人殉”的士人认为这样欺骗祖先,大不敬,是该断子绝孙的。他知道孔子是主张祭奠要“诚”的,以为孔子也反对欺骗祖先的“俑殉”,于是来找孔子寻求支持,孔子回答:“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士人明白孔子不支持自己,于是走了,但旁边的乡民没听懂反问,还以为孔子和那士人一样认为欺骗祖先的“始作俑者”该“其无后乎”!若干年后,崇拜孔子的孟子追寻着孔子的足迹也来了,从乡民口口相传中得知了《论语》中未载的孔子的言论,可惜已被乡民们误解了,而孟子也误信了,并在和梁惠王的交谈中顺带用上了,并加上了自己的注解:“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于是就以讹传讹,曲解了的意思被流传下来,而孔子的本意却不为人所知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4 12:01: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小铃铛同学的支持,又长见识了,下来私下给你个好地址表彰下哈{:1_170:}
7#
发表于 2009-10-24 15:59:50 | 只看该作者
:shuaibianzi.:错大发地址的时候别忘记误点我的名字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3:48:07 | 只看该作者
好吧,地址干脆就这里,方便道德情操高尚的公社社员们
http://www.shdf.gov.cn/portal/index.html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3:51:19 | 只看该作者
懒发新帖子,再转个帖子学习新知识
==============================

名字走进古诗与成语的唯一美女


    中华古诗词与成语的背景与典故中,涉及的人物不在少数。但一个人的名字既被写进古诗词又被写进成语里广为流传的,极为罕见。历史上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仅有一人享此殊荣,她就是我国古代两晋时代的著名美女刘碧玉。

    大家所熟知的成语“小家碧玉”的主角就是她,中华成语大辞典是这样解释“小家碧玉”的:‘碧玉:刘碧玉,汝南王妾。晋 孙绰《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后用以指小户人家的女儿。”

    据《晋书 汝南王传》记载,汝南王名叫司马义,为晋宗室,官至散骑常侍。碧玉是汝南王姬妾,汝南王对其百般怜惜宠爱。乐府诗中,有六首直接描写碧玉的诗歌传世(每首诗的内文中都点出了碧玉的名字):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
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晋 孙绰
    (“破瓜”并非现代人所说的“破处”,而是古代人说的二八年华,因为“瓜”字像两个八字重叠,所以破瓜是指年满二八。)


杏梁日始照,蕙席欢未极。
碧玉奉金杯,渌酒助花色。
——梁 萧衍


碧玉上宫妓,出入千花林。
珠被玳瑁床,感郎情意深。
——唐 李暇

    此后,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许多作品中,都提到了碧玉,对其极尽赞美之语。如:

唐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唐五代 吴融《月夕追事》:
曾听豪家碧玉歌,云床冰簟落秋河。
月临高阁帘无影,风过回廊幕有波。
屈指尽随云雨散,满头赢得雪霜多。
此时空见清凉影,来伴蛩声咽砌莎。

明 范文若《鸳鸯棒 慕凤》:
“小家碧玉镜慵施,赵娣停灯臂支粟。”
10#
发表于 2009-12-22 16:48:53 | 只看该作者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
赞成!
  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反对!!!!!!!!
11#
发表于 2009-12-31 03:36:18 | 只看该作者
    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反对!!!!!!!!
李天 发表于 2009-12-22 16:48


土鱉教主終於代表了其族人的名稱作出了最強而有力的反對聲音了:D:kouhao: {:1_174:}
12#
发表于 2009-12-31 09:17:07 | 只看该作者
鬼妹,教主这是代表其族人发炎,以正视听{:1_149:}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11:33 , Processed in 0.05025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