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北大中文论坛
江苏省淮北中学———赵同宇
中华民族的古诗词,浩若繁星,灿如云霞。观篇幅:有《诗经》《离骚》那样的鸿篇巨制,又有<<春晓>><<山行>>一类的精短之作。察体例:有周代盛行的四言诗,又有唐宋远播的五七句。辨形式:有整齐划一的格律体,又有长短不拘的杂言诗。但他们一般只能顺读,本文所要论及的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回文体。它与古诗词中的“顶针”、“宝塔”、“藏头”等诗体堪称古诗文中的奇葩。
浙江新昌县的南明山中,有一尊历时近三十年才凿成的齐梁时代的大佛。佛高十几丈,自手指至指尖一丈二尺有余。两膝踝间四丈五尺。山寺因此而命名为大佛寺。其周围环境,清净幽雅,景色如画,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天然居。其寺有一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对联巧用“天然居”和“大佛寺”这两个名称,组成回文,切题、工整,自然而有情趣,构成了本幅回文联的主要特色。
擅写回文的丁药园,更把此体引向深入。他的一曲《菩萨蛮》唱出了千古不变的爱情主题。该词流转自如,毫无拼凑之嫌。
下帘低唤郎知也,也知郎唤低帘下。来到莫疑猜,猜疑莫到来。道侬随处好,好处随侬道,书寄待何如,如何待寄书。
写一个少女与意中人相会。她听到情郎已应约到窗下,便把帘子放下轻轻唤郎,并嘱咐他别胡乱猜疑,一切都好。词曲选材并无特别,奇就奇在整句无论顺读还是倒读,有如行云流水,一气贯通。以上是单句回文。多才多艺的东坡居士却又技高一筹,创立了整首回文。请看他的一首《题金山寺回文体》: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这是一首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写景诗作,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镇江金山寺月夜泛舟和江天破晓两种景致。读来赏心悦目。顺读、倒读意境不同,可作为两首诗来赏析,如果顺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倒读诗文如下: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由于构思奇特,组织巧妙,整首诗顺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
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宽慰无数恋人的秦少游,又独辟环形回文,以表述他“今宵酒醒何处”。(柳永语)初看奇巧,形似圆环,经整理为一首七绝: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己暮,醒时己暮赏花归。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以少胜多。环环相扣,用十四字写出了二十八言的格律诗,且平仄协调,粘对合律,韵角正确,严格遵循七绝的格律。顶针回环,实属珍品。
《白雪遗音选》中的《桃花冷落》更记载了一字回文顶针:
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
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
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红梨分外娇。
娇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
高歌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
绦结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两岸风帆稳,稳坐舟中且慢摇。
摇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无聊。
聊推纱窗观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
敲门借问天台路,路过西河有断桥,桥边种碧桃。
回文诗相传是晋代文人傅咸、温峤等首创,但不见作品传世。现实所见最早的回文诗系秦代烈女苏蕙所创作的《璇玑图诗》。(附后)。
诗篇讲述的是苏蕙与丈夫因家庭纠纷而分手,后来苏蕙自感自己有责,悔恨自伤,用锦织此回文,向丈夫表达心迹。相传她的丈夫接到此回文锦时,大为感动,立即去接苏蕙,夫妇和好如初。赵正璧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说:璇玑图按行“反读、横读、竖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皆成文章。”这幅诗图纵横各为二十九字的正方形,共八百四十一字。有人统计,图中共藏书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可谓洋洋万言。唐武则天曾为该图作序,并称苏蕙:“智识精明,仪容秀丽”“才情之妙,超迈古今”。因此本回文图诗也就成了千古传颂之作。 |